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数量是()a一只b两只c三只d十只以上2都属于生物的是()a书本、病毒b珊瑚虫、猫c钟乳石、蘑菇d珊瑚、菊花3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恐龙骨骼b珊瑚c珊瑚虫d钟乳石4“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a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5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6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含羞草、真菌、水b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c猫、蘑菇、细菌d蝴蝶、小鸟、钟乳石7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8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a光b温度c水d空气9下列不是生物特征的是()a能进行呼吸b能生长繁殖c会活动d能对刺激发生反应10下列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发展对环境一定是有利的b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c生物能影响环境,但是也必须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大雁南飞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鱼儿离不开水d秋风扫落叶12研究狒狒的行为主要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比较法d模拟实验法13细菌在生物圈中扮演的生态角色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14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范围除了水圈的全部还包括()a大气圈、岩石圈的表面b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c大气圈、岩石圈的下部d大气圈的下部、岩石圈的下部15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些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是()a相互制约的b多种多样c不断进化的d互不相干的16在老师带领下,野外观察地面上的植物时,同学们应该()a紧盯老师b全班一组c独自行动d四人一组17夏天夜晚常见蝙蝠忙碌的身影,而白天却见不到可见影响蝙蝠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a空气b水分c光d温度18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实验区里草的叶子几乎都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场,草反而生长良好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区加网罩后()a干旱缺水引起虫害b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c食物链被破坏d食物网消失了19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关系图,其中丙是生产者,这些生物在一条食物链上若该生态系统受到含汞的废电池浸出液污染后,生物体内含汞最多的是()a乙b丙c甲d丁20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的是()a阳光草牛b草兔狼c螳螂蝉黄雀d水稻害虫真菌21在水稻蝗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有人大量捕杀青蛙,水稻产量将会()a减少b不变c增加d没有影响22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a草蝗虫鸟鹰b田鼠蛇鹰c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d蘑菇鸟狐23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a所有变量都相同b所有变量都不相同c实验变量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24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25下列正确的食物链是()a太阳青草昆虫蛙蛇b青草昆虫蛙蛇c青草昆虫蛙蛇真菌d昆虫蛙蛇二、连线题(每线1分,共9分)26将下列生物与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用直线连接起来27连线题:将下列内涵相同的生命现象用线连接起来三、填空题(共41分)28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如和等)29为了解身边的生物,我们可以通过法,记录下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为了搞清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可以通过法进行探究,其变量是30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与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31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若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x鹰”,x代表每一条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都是(2)图中动物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3)若人们大量捕杀鸟和鹰,会导致草原中和大量繁殖这说明人类不能随意捕杀某种动物,否则会破坏生态系统的32下图为蚂蚁取食食物的过程,受此过程的影响,生物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观察实验:“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等然后他们针对其中一个假设进行了探究实验补充完成下列问题:(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实验设计: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1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实验1次后,把蚂蚁放归自然环境中(4)可能出现的现象(或结果):(5)得出结论:(6)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33鼠妇,也叫“潮虫“属于节肢动物体呈椭圆形,长约1520毫米,生活在陆地阴暗潮湿处,人们常在花园、花坛、山坡或草坪等处潮湿的花盆、石块或砖块下发现它当人们移开花盆、翻开石块或砖块后,它就会很快地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去这是光在影响它的生活吗?现在提供鼠妇20只、硬纸盒、湿泥土、记录本、计时器、手电筒、纸板和玻璃板等供你选用,请设计一个探究光照是否影响鼠妇生活的实验(1)提出问题:光照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形成阴暗的环境,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形成环境,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入5只鼠妇,10分钟后,统计明亮和阴暗处鼠妇的数目,按此步骤重复实验3次(4)实施计划:按上述实验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单位:只)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明亮010阴暗10910(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准确,应对上述数据所做的处理是从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6)该实验中,变量是34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2)猫生小猫属于;(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35如图是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分析回答:(1)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称为(2)图中a是者,b是者(3)c是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上)月考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数量是()a一只b两只c三只d十只以上考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分析: 此题考查“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中,选用鼠妇的数量问题解答: 解:在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故选:d点评: 探究实验中为了避免产生误差,常采用计算平均值的方法2都属于生物的是()a书本、病毒b珊瑚虫、猫c钟乳石、蘑菇d珊瑚、菊花考点: 生物的特征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 解:a、书本不属于生物,病毒属于生物,a错误;b、珊瑚虫、猫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b正确;c、钟乳石不属于生物,蘑菇属于生物,c错误;d、珊瑚不属于生物,菊花属于生物,d错误;故选:b点评: 熟知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恐龙骨骼b珊瑚c珊瑚虫d钟乳石考点: 生物的特征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能力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解答: 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恐龙骨骼、珊瑚、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珊瑚虫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选:c点评: 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此题学生易错选b,其原因是这些同学误把珊瑚当成生物,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珊瑚虫才是生物4“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 ()a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考点: 生物的特征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解答: 解: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是生物(葵花)能对外界的刺激(太阳)做出反应(向太阳);该特征体现不出产生废物和进行呼吸;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太阳不是营养故选:a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5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类型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据此解答解答: 解:a、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符合题意;b、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海洋生态系统不太受人工控制,b不符合题意;c、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c不符合题意;d、淡水生态系统是指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具有易被破坏、难以恢复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 关键在于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特点6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含羞草、真菌、水b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c猫、蘑菇、细菌d蝴蝶、小鸟、钟乳石考点: 生物的特征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 解: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选项a中的水、b中的珊瑚的外骨骼、d中的钟乳石,不具有的上述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选项c中的猫、蘑菇、细菌具有的上述生物的特征,都属于生物故选:c点评: 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关键是看有无生物的主要特征生物具有生物的主要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主要不特征7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考点: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分析: 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生物能繁殖后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解答: 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b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8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a光b温度c水d空气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 此题主要考察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解答: 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春天来了,温度升高,江水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鸭子的影响故选:b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9下列不是生物特征的是()a能进行呼吸b能生长繁殖c会活动d能对刺激发生反应考点: 生物的特征分析: 此题考查对生物特征的理解和应用解答: 解:生物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等六个方面能进行呼吸;能生长繁殖;能对刺激发生反应属于生物特征;动物会活动,而植物不会活动因此会活动不属于生物特征,故选c故选:c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六个特征10下列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发展对环境一定是有利的b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c生物能影响环境,但是也必须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又能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两的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环境对生物有影响,如沙漠上植物稀少;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如鲫鱼生活在池塘中,与水生环境相适应,但是当天气特别干旱,池塘干枯时,鲫鱼会死亡,表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而生物的发展不一定对环境一定是有利的,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属于不利影响,因此选项a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1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大雁南飞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鱼儿离不开水d秋风扫落叶考点: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等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据此解答:解答: 解:a、大雁南飞,是受地球绕太阳公转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a错误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是生物带给环境的改变故b选项正确; c、鱼儿离不开水,是受水环境条件的影响,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故c错误; d、秋天植物叶衰老被秋风吹落是环境中的风对生物的影响,故d错误故选:b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2研究狒狒的行为主要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比较法d模拟实验法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分析: 此题考查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采取观察法和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解答: 解:a、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该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主要方法b、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模拟实验法是指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 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13细菌在生物圈中扮演的生态角色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考点: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细菌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 解: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选:c点评: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4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范围除了水圈的全部还包括()a大气圈、岩石圈的表面b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c大气圈、岩石圈的下部d大气圈的下部、岩石圈的下部考点: 生物圈的范围分析: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据此解答解答: 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选:b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15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些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是()a相互制约的b多种多样c不断进化的d互不相干的考点: 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解答: 解: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述题目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可用如下食物网来表示: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网就越复杂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突然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个食物网,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生物网内的各种生物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故选:a点评: 人类活动只有尊重生态规律,才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6在老师带领下,野外观察地面上的植物时,同学们应该()a紧盯老师b全班一组c独自行动d四人一组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分析: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解答: 解:a、紧盯老师就不利于自己观察植物,获得知识,a错误;b、全班一组时,人太多,不可能没课同学都能观察到,b错误;c、单独行动时遇到困难不容易解决,会造成危险,c错误;d、四人一组最好,既能观察到植物,又能互帮互助,d正确;故选:d点评: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种方法的过程以及特点17夏天夜晚常见蝙蝠忙碌的身影,而白天却见不到可见影响蝙蝠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a空气b水分c光d温度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解答: 解:由分析可知,夏天夜晚常见蝙蝠忙碌的身影,而白天却见不到可见影响蝙蝠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受光照影响形成的昼夜节律故选:c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8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实验区里草的叶子几乎都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场,草反而生长良好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区加网罩后()a干旱缺水引起虫害b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c食物链被破坏d食物网消失了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据此答题解答: 解:在牧草留种区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草地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造成牧草留种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故选:c点评: 生态系统在中考中常常出现,应注意掌握19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关系图,其中丙是生产者,这些生物在一条食物链上若该生态系统受到含汞的废电池浸出液污染后,生物体内含汞最多的是()a乙b丙c甲d丁考点: 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分析: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高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解答: 解: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丁次之,甲相对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图示生物构成的食物链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流动并逐渐积累,因此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是甲故选:c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能量流动的规律和生物富集现象20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的是()a阳光草牛b草兔狼c螳螂蝉黄雀d水稻害虫真菌考点: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二点,一个是明确食物链的概念: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另一个是知道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据此解答:解答: 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a、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故a不正确b 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植物与消费者兔、狼它们三者的关系,故b正确c、螳螂是动物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起点不是生产者,故c不正确d、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 此类题关键是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虽然是基础性的试题,但是在平时还是经常会出错的21在水稻蝗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有人大量捕杀青蛙,水稻产量将会()a减少b不变c增加d没有影响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食物链,据此答题解答: 解:在题干中的生态系统中,水稻为植物属于生产者,而害虫和青蛙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食物链,即:水稻蝗虫青蛙,如果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蝗虫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使蝗虫增加,水稻减产故选:a点评: 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和食物链是中考的热点,应注意掌握22下列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a草蝗虫鸟鹰b田鼠蛇鹰c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d蘑菇鸟狐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 解:a、箭头反了,食物链的应该箭头指向消费者;b、田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d、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 所以,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故选:c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23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a所有变量都相同b所有变量都不相同c实验变量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 此题可以从对照实验的概念和设计原则方面来分析解答解答: 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故选d点评: 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单一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24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分析: 此题考查对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的理解解答: 解: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若要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 故选:b点评: 观察、调查、资料分析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依据定义即可作出判断25下列正确的食物链是()a太阳青草昆虫蛙蛇b青草昆虫蛙蛇c青草昆虫蛙蛇真菌d昆虫蛙蛇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食物链的写法有关知识点解答: 解: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a、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故此写法不正确;b、符合食物链的写法故此选项正确;c、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故此选项不正确;d、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故此选项中的起点不是植物,故此选项不正确故选:b点评: 只有明确了食物链的写法才能准确地回答此类题目二、连线题(每线1分,共9分)26将下列生物与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用直线连接起来考点: 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分析: 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解答: 解:老虎吃羚羊,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d、捕食关系;许多蜜蜂在酿蜜,需要密切配合,属于a、合作关系;同一片森林中的树木,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阳光等,属于b、竞争关系;动物与身体上的跳蚤,跳蚤从动物身上获取营养物质,属于c、寄生关系故答案为: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7连线题:将下列内涵相同的生命现象用线连接起来考点: 生物的特征分析: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 解:母鸡下蛋和蜻蜓点水,属于生物的繁殖现象;人体的排汗和植物落叶属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光合作用和猫捉老鼠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乌贼喷墨和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种瓜得瓜和子女与父母相似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故答案为: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三、填空题(共41分)28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物因素,另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阳光和空气、水等)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解答: 解:(1)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2)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故答案为: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环境因素的含义29为了解身边的生物,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法,记录下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为了搞清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法进行探究,其变量是光照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分析: 此题考查对观察、实验、实验变量的理解和应用解答: 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人为的控制是否有光照的条件下,观察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惟一变量是光照故答案为:观察;实验;光照点评: 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探究通常开始于观察30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考点: 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 解: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故答案为:生产者;消费者;吃;被吃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31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若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x鹰”,x代表杂食性鸟每一条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都是绿色植物(2)图中动物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3)若人们大量捕杀鸟和鹰,会导致草原中昆虫和鼠大量繁殖这说明人类不能随意捕杀某种动物,否则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分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解答: 解:(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中共有四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吃草籽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鸟鹰若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绿色植物昆虫x鹰”,x代表杂食性鸟每一条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都是绿色植物(2)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为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图中动物如吃草籽鸟、昆虫、鼠、鹰等为消费者在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鹰以鼠为食,鸟以昆虫为食物,鸟和鹰数量减少,必然会造成昆虫和鼠的大量繁殖,这样森林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失去稳定(平衡)性故答案为:(1)4;杂食性鸟;绿色植物;(2)消费者;(3)昆虫;鼠;稳定(平衡)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各生物成分的作用和食物链、食物网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32下图为蚂蚁取食食物的过程,受此过程的影响,生物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观察实验:“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等然后他们针对其中一个假设进行了探究实验补充完成下列问题:(1)提出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2)作出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3)实验设计: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1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实验1次后,把蚂蚁放归自然环境中(4)可能出现的现象(或结果):蚂蚁聚集在放糖的一端觅食(5)得出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6)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实验中应放入多只蚂蚁进行实验,如10只;并重复实验3次或3次以上,以减少误差考点: 探究蚂蚁的行为(如通讯)分析: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解答: (1)提出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2)作出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4)可能出现的现象:蚂蚁聚集在放糖的一端觅食(5)得出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6)实验中应放入多只蚂蚁进行实验,如10只;并重复实验3次或3次以上,以减少误差故答案为:(1)提出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2)作出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4)蚂蚁聚集在放糖的一端觅食(5)得出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6)实验中应放入多只蚂蚁进行实验,如10只;并重复实验3次或3次以上,以减少误差点评: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学会运用33鼠妇,也叫“潮虫“属于节肢动物体呈椭圆形,长约1520毫米,生活在陆地阴暗潮湿处,人们常在花园、花坛、山坡或草坪等处潮湿的花盆、石块或砖块下发现它当人们移开花盆、翻开石块或砖块后,它就会很快地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去这是光在影响它的生活吗?现在提供鼠妇20只、硬纸盒、湿泥土、记录本、计时器、手电筒、纸板和玻璃板等供你选用,请设计一个探究光照是否影响鼠妇生活的实验(1)提出问题:光照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照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制定计划: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形成阴暗的环境,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形成明亮环境,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入5只鼠妇,10分钟后,统计明亮和阴暗处鼠妇的数目,按此步骤重复实验3次(4)实施计划:按上述实验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单位:只)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明亮010阴暗10910(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准确,应对上述数据所做的处理是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从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学检验(中级)模拟题库带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6年初中英语往届真题及答案
- 中国邮政2025德州市秋招数据分析岗位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8.2 用药与急救 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 数学教辅所有题库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度赣西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英语》通关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必刷】
- 深圳福田区中烟工业2025秋招安全工程师岗位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美妆电商用户2025年特殊肤质人群护肤产品市场增长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1我爱我自己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五年级大象版
- 2024自考专业(电子商务)过关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A卷】
- CJJ28-201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注释打印版
- 函数的概念学习任务单-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产品技术规格书模板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 小学数学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1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一)》 课件
-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完整版ppt课件全套教程
- 生姜检验报告单
- 小型展览馆建筑设计精品ppt
- 浙大中控DCS图形化编程(“模块”)共248张课件
- 建设工程文件收集整编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