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古城(秦简)博物馆方案三设计说明_secret.doc_第1页
x古城(秦简)博物馆方案三设计说明_secret.doc_第2页
x古城(秦简)博物馆方案三设计说明_secret.doc_第3页
x古城(秦简)博物馆方案三设计说明_secret.doc_第4页
x古城(秦简)博物馆方案三设计说明_secret.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Y古城(秦简)博物馆方案三设计说明第 一 章 建 筑 说 明一、概 况1、背景研究LY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龙山县LY镇,距龙山县城123km,考古确认,LY古城修建于战国末年,楚国和秦朝相继使用,毁于秦末,LY古城为研究湘西地区历史、交通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和证据。2002年6月,秦简的发现不仅有助于填补秦简所处湘西酉水流域及武陵山区历史记载缺佚的空白,了解和认识该地区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更有助于该地区考古学文化和民族文化发展序列与谱系的认识和建立,使该地区在中国历史和民族发展史中重要性得以提升。LY古城、古井、古简的发现为我国提供了又一宝贵文化旅游资源,为保护国家珍贵文物,充分发挥其内在价值和综合效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进而带动湘西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加强LY古城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LY古城博物馆的建设,将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公共建设项目,博物馆将通过对LY古城历史文物以及秦简的展示,寓“收藏、研究、教育”于一体,使之既承担起保护古城珍贵遗产的功能,又能充分体现湘西地区文化特性,并向公众全面展示与阐释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2、场地现状根据LY总体规划,秦简博物馆选址于距LY古城中心以北1.5km麦茶战国古墓群。根据勘探有古墓葬约100多座,南侧为规划26米宽龙山县至LY的花龙公路,西侧为12米宽规划路,北、东侧为高1620米保留山林地带,景色优美,场地高差起伏不大,高差约6.7米,除农田、水沟外,还有数幢土家村落。用地距酉水河300米,场地平均标高254.32米左右。建筑总用地为36917.5。二、设计依据1、法规类(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发198576号;(3)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4)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建规1991583号;(5)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1999/03/02;(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7)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GB5018193;(8)防洪标准GB5020194。2、相关文件、通知(1)国函200210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增LY古城遗址为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2)省委常委关于湘西LY古城文物保护问题现场办公会议纪要;(3)湖南龙山LY古城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2年8月3日;(4)编制单位:湘西自治洲工程咨询公司2003年2月。3、上一级规划成果(1)LY镇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2003年5月;(2)LY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5月;(3)LY古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中国文物研究所2004年6月;(4)LY古城遗址保护工程工程地质研究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2003年12月。三、设计基础资料1、气 温:年平均气温 16.9 月平均最高气温 27.6 月平均最低气温 5.5 绝对最高气温 40.9 绝对最低气温 -5.8 2、雨 量:年平均降雨量 1368.9mm 3、湿 度:年平均绝对湿度 15.9毫巴4、日 照:年平均日照数 1120小时5、 风: 全年风向以东南风为主。夏季盛行南风,冬季盛行北风、西北风。年平均风速0.9m/s,最大风速17.7m/s。6、水 文: 因碗米坡水电站建设,酉水河岸年水位至24.8(20年一遇洪水位258.00米),坝顶标高258.26米,高出LY镇地面约4.22米。7、地震烈度:6度四、规划设计原则由于项目选址和环境特殊性和功能重要性,因此设计确定了“充分尊重环境”并通过提炼传统建筑元素精华,形成充满东方人文、平和、简洁、质朴、内敛的建筑形象的指导思想。保护和继承传统建筑文脉,同时尊重自然与环境协调。1、建筑设计符合总体规划及文物保护规划,建筑单体与周边环境景观协调。通过总体布局和景观设计,形成与环境地形充分融合的园林式布局,使博物馆与山水相互辉映。建筑成为山与水之间联系的桥梁。2、建筑总体布局依山就势,相互悬收错落,与自然背景取得有机联系和协调,建筑形态简洁、平和。3、建筑造型充分提炼传统建筑元素精华,通过“亭、桥、院廊”的简化变形,采用简约现代的手法来表现对历史符号的提炼和再创造,建筑材料充分利用当地的页岩等乡土石材,传达出中国传统建筑简洁、质朴、秀美的气质。4、博物馆使用功能合理,参观流线合理,文物收藏、验收、处理入库流程短捷,减少中间环节,保证藏品安全运转。五、设计构思因有“古城”才有“古井”,有“古井”才发现“古简”。城是井的依托,而简则是记录城的历史思想与灵魂。因此设计中以突出“古城古井古简”三点意向,来展现和体现博物馆的特色。“城”以沿西侧规划路以方形围合空间体现城的意向,内广场向着山林、湖水敞开。游客进入“封闭”的城后,参观完毕来到开敞的内广场,可以欣赏山林溪流美景。“井”中心圆形的水池中有模拟古井发掘时构造及地质剖面的放大模型,游人可沿坡道进入地下库房,参观库房保存及工作人员工作情况,提升游览的趣味性。“简”建筑造型以板块,方形体量穿插突出博物馆以秦简为主体的特色。室外环境小品均以秦简与文字为主题,板块条状石板雕塑结合竹林、溪水,而博物馆总体意向为穿行于时间河流上的桥梁,串起历史的片断。六、规划总平面布局1、功能分区建筑在场地中平面布置遵循总体规划路网布局,并与正南北方向坐标形成叠合与交叉,这四个坐标使建筑在自然环境中定位,并界定出自身的识别和秩序。建筑布局各体量将沿着地形地貌趋势以一种规则、稳定到发散的态势展开,建筑沿坡地错落。用地中部为博物馆,东侧为2层对外餐厅及旅游服务中心,西侧考古研究所办公楼。南向沿花龙公路设前广场,外来车辆在此停放。西向研究所办公楼前设内广场,内部车辆由此进入。总平面布局引入“总体设计”概念,即建筑与室内外环境及展示内容综合考虑,充分融合。桥:进入博物馆以一座石桥联系内外空间,暗喻博物馆是一座联系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参观完后游客沿着溪水上的汀步桥走出博物馆。廊:展览流线以室外连廊合理组织,形成顺畅的参观流线。院:中心庭院与建筑中穿插的小型庭院,构成了建筑室外空间,庭院中的流水以及竹子的光影变化,形成一幅内敛、含蓄的诗意画。因麦茶发现古墓葬群,在中心庭院中将结合景观设计将发掘遗址作原状保留,并标注发掘时间和展示内容,使室外庭院成为大型展场,使游客走在其中有漫游时空的感觉。2、交通组织(1)参观路线:博物馆两侧为展馆主体,通过连廊将参观人流形成环状流线以保证参观路线便捷顺畅。(2)工作人员流线、展品货运流线:后勤办公及服务设施入口设在建筑物北侧,交通流线在展厅外侧,不与参观人群混流。(3)车流:设门前停车场、广场区及馆区不考虑普通车流通行。对外停车位为36个,内部停车位为20个,共计56个。3、竖向设计(1)根据现存地形,合理规划,减少工程土方量。(2)考虑百年一遇洪涝,场地平整标高高出坝顶,定为258.26。(3)雨水及污水排向花龙公路及西侧规划路。(4)设置无障碍设施,室外设有盲道及残疾人坡道及残疾人卫生间。4、消防疏散博物馆西侧为消防扑救面,设有6.0米宽消防通道,转弯半径一般为R=69米,内部疏散楼梯间距满足疏散要求。5、景观组织建筑与山相互对峙又能紧密联系,山成为建筑内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人工地景。建筑中的户外空间,一方面可以安排适合户外进行的展览进行展示,也可是休闲消费等内容的外延。室外植物尽量保留原有树木,北向山脚种植大片乔木,形成大片的密林,常绿与落叶树种搭配,形成四季分明,有景可赏的景观。用地沿两侧道路以疏林草地为主,以突出建筑的气势,建筑内部庭院以种植竹林为主,并设置少量以简牍文化为主题的雕塑。七、建筑设计1、平面布局立足于流线组织和空间氛围表现。一层:设置有门厅、接待、寄存、值班、小书店、200人的小型放映厅、贵宾休息室、临时展厅、大展厅、后勤办公。层高5.1米。设计中考虑了一个约580的大型展厅,可根据展示内容进行灵活分隔调整,其余几个展厅分个约为210。几个展厅展示内容可通过连廊自由分隔,方便布展。二层:为第36号展厅、监控室等。层高4.8米。地下层:主要为库房及修复、清理用房,观众参观游览道。层高3.3米。展示部分考虑方便残疾人及搬运展品,设置了两部客、货两用电梯,可连接各层展室与库房。2、安全防范工程该项目确定为二级风险大型工程,其安全防范工程将组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报警系统及电视监控系统。库房配置组装式文物保险库或防盗保险柜,设置不间断电源。八、立面造型将博物馆的主题“城、井、简”以抽象简洁的手法融合在建筑布局中,以片断及墙体的等插来表达出秦简所记载的千年前历史的片断回忆,以层层揭开历史的迷雾。建筑造型转角处选取了湘西吊脚楼的语言。外墙材质以青石板墙与清水混凝土墙组合,以简洁内敛气质体现出文化建筑气息,并突出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规划总用地36917.5建筑占地4800总建筑面积7600其中博物馆5800餐厅、后勤服务中心1200考古队办公600建筑密度12.3%绿地率50%容积率0.2停车位56第 二 章 结 构 说 明一、设计依据1、基本风压:0.35KN/2、展厅楼面活荷载:4KN/3、现行的国家有关结构设计规范二、结构设计1、根据新版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龙山为未地震区。2、展区层高4.5米,局部层高6米;主体部分为2层,副楼为1层;建筑平面布置柱网以12m12m为主。3、主楼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结构设计时,由于结构单元长度超规,考虑到温度应力的影响,在各功能分区上楼处设置一道温度缝,把整栋主楼划分为多个自由伸缩的温度段。4、楼面的结构形式:各展厅及办公室等楼面采用现浇钢筋砼梁板结构,部分屋面为井字梁楼盖。5、暂无工程地质勘探资料,基础暂无法确定。第 三 章 给 水 排 水一、给水1、用水量生活用水最大日用水量80m3/d,最大小时用水量15m3/h。2、给水系统(1)由二条不同的市政给水管网各引一条DN150的给水管(供水压力0.35MPa),在建筑物室外呈环状布置,供建筑生活和消防用水。(2)生活给水系统采用下行上给市政管网直接供水方式。3、排水系统(1)采用雨污分流制。(2)本建筑无恶性污染源,生活污水采用重力流直接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3)雨水经雨水管道有组织地排入市政雨水管。3、消防系统:由市政环状管网直接供水。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本建筑设计以下消防灭火系统:(1)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外消火栓用水量30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2ha、室外设置4个室外消火栓,系统呈环状布置。b、室内在适当位置设置单阀单口的室内消火栓。c、室外设置2套SQ100消防水泵接合器,与室内消火栓系统相连。(2)预作用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30L/s 火灾延续时间1h除卫生间和不宜用水灭火的部位外,在建筑物设置预作用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二氧化碳气体灭火装置设置部位:柴油发电机房、纸质文物、简牍珍品陈列室及库房。(4)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相应设置干粉灭火器。第 四 章 暖 通 说 明一、空调系统本主馆设置集中空调系统,组合式空调机组分层集中送风,空调面积4800,冷负荷约为220KW,机房单设建筑物外。有特殊温度湿度要求的房间采用恒温恒湿机组。二、通风系统1、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2、熏蒸室设置独立的机械排风系统,废气经过滤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排放。3、地上变配电室、冷冻站、水泵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第 五 章 电 气 说 明一、电气1、主馆总用电计算容量约480KW,变压器装机容量约800KVA,由市内两路电源供电。2、备用发电系统:设一台200KW应急柴油发电机组。3、照明系统:按一般照明、装饰照明、事故照明系统、室外照明等系统分别设置线网。4、防雷接地主馆屋面屋脊上安装避雷带作接闪器,在屋面安装避雷网,利用结构基础钢筋作接地极,利用结构柱内钢筋作引下线。二、电讯1、通讯系统由程控中央处理与城市接轨。2、电视系统设有线与卫星电视接收装置。3、广播系统:大楼背景音乐与消防应急广播共用一套设置,互为切换。4、综合布线系统。5、BA系统。主要控制对象:空调系统、配电系统。6、保安监控系统。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建筑按二级保护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第 六 章 投 资 估 算一、表1序号项目名称建筑面积()计算指标(元/)投 资(万元)1工程费用3283.751.1室内工程1200028261.1.1博物馆600026801608土建工程600018001080给排水工程6000180108电气工程6000170102弱电工程6000180108采暖通风工程60003502101.1.2陈列展示馆600020001200土建工程60001200720给排水工程600015090电气工程600012072弱电工程6000180108采暖通风工程60003502101.1.3公厕2座9万元/座18二、表2序号项目名称计算基数计算指标投 资(万元)1.2室外及环境整治工程457.75道路5km50万元/km250安全护栏1500m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