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环首都区域交通及重大市政设施战略规划.docx_第1页
河北省环首都区域交通及重大市政设施战略规划.docx_第2页
河北省环首都区域交通及重大市政设施战略规划.docx_第3页
河北省环首都区域交通及重大市政设施战略规划.docx_第4页
河北省环首都区域交通及重大市政设施战略规划.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环首都区域交通及重大市政设施战略规划(简要报告)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一一年十月ii目 录前 言1第1章背景及研究范围3第1节发展背景3(一)国家战略的调整3(二)河北省发展战略的调整3第2节研究范围4第2章综合交通发展策略5第1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5第2节总体目标5第3节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6(一)快速铁路网6(二)高速公路网7(三)普通干线公路网8(四)农村公路网9(五)综合交通枢纽系统9(六)航空运输系统10第3章水资源利用规划11第1节现状基础及存在问题11(一)水资源现状11(二)水利工程建设现状12(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3(四)存在问题14第2节未来水资源供求态势16(一)需水预测17(二)供水预测21第3节规划总体思路和目标22(一)总体思路22(二)规划目标24第4节主要建设任务25(一)供水工程25(二)节水工程27(三)水资源保护30(四)规划总投资32第4章能源利用规划33第1节发展目标33第2节能源发展重点33第5章防洪规划34第6章规划实施保障36前 言京津冀地区是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增长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是首都经济圈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是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空间载体,在保障和服务首都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水平、改善环境品质、提高京津冀世界级城镇群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促进首都经济圈崛起和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推动河北省环首都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制定本规划。本规划范围包括与北京紧邻的涿州、涞水、涿鹿、怀来、赤城、丰宁、滦平、兴隆、三河、大厂、香河、广阳、安次、固安14个县(市、区),区域面积3.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17.6万人,2010年区域GDP为1257.8亿元、全部财政收入为205.5亿元。41第1章 背景及研究范围第1节 发展背景(一)国家战略的调整国家“十二五”明确指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通过首都经济圈和滨海新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双轮驱动,京津冀区域空间结构将处于剧烈快速变动时期,京津冀地区将迈向世界城市地区和国家经济战略地区。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将京津冀地区列为优化开发区域,并提出了发展要求和目标。提出京津周边地区应积极承接京津主城区部分功能转移的能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基地。从“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到最近提出的“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北京正在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向着更高的发展目标快速迈进。根据西方发达国家世界城市建设经验,世界城市不是单一中心城市的建设,而是一系列有机组织联系的城市群地区的建设。因此,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离不开京津冀其它城市的空间支持和职能完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宜居城市,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如交通、资源环境、发展空间等问题需要区域的支撑,从更大范围的加以解决。 (二)河北省发展战略的调整河北省委、省政府在分析了我省区位优势和国内外首都地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圈一带一区”的空间发展战略。即: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城镇发展带以及冀中南经济区。河北省十二五城镇化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我省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和格局。构建“两群一带”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即:环京津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经济隆起带。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规划编制完成。首都绿色经济圈的目标定位为:服务首都发展的配套协作区、承接首都部分功能转移的重要功能区、首都发展的生态屏障区、河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引领区、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 第2节 研究范围依托综合交通复合轴线和优势区位。以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为主体,构筑环首都城市群。重点发展区域形成“三区”(京东产业协作服务区、京南产业协作服务区、新机场临空产业区)、“一片”(包括怀来、涿鹿、赤城、丰宁、滦平、兴隆,重点发展京北新区)、“六轴”(京津、京唐、京石、京张、京承、京沧等六条区域发展轴)、“多点”(14个环首都县(市、区)城镇节点)的空间布局。 本研究范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重点在近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环北京绿色经济圈,包括:涿州、涞水、涿鹿、怀来、赤城、丰宁、滦平、兴隆、三河、大厂、香河、广阳、安次、固安等14个县(市、区)为核心层。区域面积3.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17.6万人。第二层次是张家口、承德、廊坊、保定市域全部的紧密协作区。区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80万人。第2章 综合交通发展策略第1节 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初具规模。京广、京包、大秦铁路等国家干线铁路和京港澳、京藏、京台、大广等高速公路遍布区域,张家口军民合用机场、承德民用机场开工建设。至2010年底,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境内铁路网总里程为529公里;公路网总里程为1.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3公里,普通干线206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2215公里,占公路网总里程的13%。此外,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境内在建的京沪高铁、京石客专等铁路里程549公里,在建的张涿高速、密涿高速等高速公路里程288公里。但是,综合运输能力仍然紧张,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有待完善,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急需建立,航空设施建设明显不足,网络技术等级、覆盖度、通达度有待提高;各种运输方式间连接不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不足,运输结构不尽合理;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能力充分、结构优化、衔接顺畅、网络完善的交通体系亟待建立。第2节 总体目标铁路:加快快速铁路网建设,到2015年,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铁路网里程达到1263公里;到2020年达到1445公里;展望到2030年达到2000公里以上。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实现大部分县(市、区)通城际铁路,三河、大厂、固安通轻轨(地铁)。公路:公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质量明显提升。到2015年,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公路总里程达到1.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78公里;到2020年,总里程达到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040公里,普通干线二级以上比重达到95%以上,与北京市对街道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等级。民航:依托首都国际机场、北京新机场,加快张家口军民合用机场、承德民用机场,争取到2015年前通航,实现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航空运输全覆盖;积极开展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研究,到2020年,完成廊坊、丰宁通用机场前期研究工作,并争取开工建设。枢纽:加快形成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体系,协调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对接,提高枢纽运行质量和转换效率,实现货运的“无缝衔接”和客运的“零换乘”。推进4个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设施建设,到2015年,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成9个客运枢纽及站场和3个货运枢纽及站场;到2020年,建成6个客运枢纽及站场和14个货运枢纽及站场。第3节 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一)快速铁路网以客运专线、城际铁路为主,以轻轨(地铁)为补充,加快构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铁路网。至远期2020年,规划项目里程367公里,展望至2030年,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一环六射三连”快速铁路网。“一环”环京城际铁路。以北京新机场为起终点,贯穿涿州、昌平、平谷、三河、香河、廊坊市区等区域,加强京东、南地区与首都地区、北京新机场的沟通联系。“六射”京秦方向、京沈方向、京张方向、京广方向、京沪方向、京九方向。“三连”张承城际铁路,支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北部地区发展;张保城际铁路,支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西南部地区发展;承唐城际铁路,强化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与沿海地区联系。快速铁路网建设主要任务近期加快建设京沪高铁、京石客运专线,尽早开工及三合京沈客运专线、北京至石家庄城际铁路、北京至张家口城际铁路、京唐(曹)城际铁路、北京通州至三河燕郊轻轨等项目。远期建设京九客运专线、北京至廊坊城际铁路、北京新机场廊坊天津城际铁路、北京房山至涿州城际铁路、环京城际铁路、北京至北京新机场至固安轻轨等项目。2030年前建设张保城际铁路、北京至遵化城际铁路、承唐城际铁路、张承城际铁路等项目。(二)高速公路网强化高速公路网建设,形成全面的环京、进京高速通道,加强环首都地区与北京、环首都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规划建设项目里程349公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40公里,形成“一环十二联两条线”型高速公路网络。“一环”由张涿高速密涿高速京承高速张承高速构成,形成首都的大外环,承担过境交通,缓解首都过境交通压力,形成西北部交通出海的便捷通道。“十二联”由京承高速、承平高速、密涿高速支线、京哈高速、京沪高速、京台高速、京开高速、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京蔚高速、京藏高速、京新高速等十二条高速公路组成,形成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与北京全方位联通的高速通道。“两条线”包括京沪高速北延段和长深高速公路,弥补高速公路覆盖不足,增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内高速公路通畅程度。高速公路网建设主要任务近期加快在建的张涿高速、密涿高速廊坊北三县段、密涿高速支线、京台高速等项目建设进度;规划建设京昆高速涞水至京冀界段、张承高速崇礼至承德段等项目,形成区域间快速联系的便捷通道。远期规划建设承平高速、京蔚高速、京沪高速北延段等高速公路项目,解决区域联系瓶颈,完善区域联系通道,增强高速公路网通达度,形成功能完善、覆盖全面的高速公路网。(三)普通干线公路网加强提升普通干线公路网等级水平,解决与首都联系的瓶颈路段,完善环京干线大外环,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多通道的环首都地域干线公路网,改善环首都区域交通环境,疏解首都交通压力,加强环首都区域间的联系。规划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普通干线建设里程1390公里,普通干线二级以上公路达到2256公里。普通干线公路网建设主要任务重点推进与北京公路网对接的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加快强化区域联系的干线公路升级改造。至2015年,升级改造G103、G112、G110、S355京建设线、S274平香线、SL66京白线等12条干线公路的瓶颈路段为一级公路;升级改造G111、G108、S236京原东支线等6条干线公路的瓶颈路段为二级公路;建设京北一级公路。至2020年,升级改造京清路、S342下广线等8条干线公路的瓶颈路段为一级公路;升级改造S248京原线、S241宝平线的瓶颈路段为二级公路;建设涿京一级公路。(四)农村公路网继续提高环首都地区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放大首都辐射效应,加大与首都对接道路的建设力度,全面提升与首都联系能力。重点改造升级李大线、厂通路、固雄路、康祁线等地方主干道路等级,建设廊坊的王谭路,弥补干线公路网不足,形成与首都全面对接的农村公路网。规划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农村公路达到1.6万公里。(五)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协调好各种交通方式的对接通道,提高枢纽运行质量和换乘效率,实现货运的“无缝衔接”和客运的“零换乘”。重点支撑省级以上开发区、产业园区以及“四区六基地”的综合物流园区及具有产业特色的综合物流中心项目建设。规划建设15个客运站场和17个货运站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主要任务(1)客运枢纽及站场近期重点推进廊坊综合客运枢纽、廊坊市客运北站、廊坊市开发区 等3个客运枢纽建设,加快建设涿鹿汽车客运站、固安汽车客运站等6个县级客运站。远期建设丰宁汽车客运东站、赤城县客运站、涞水客运站等6个县级客运站。(2)物流中心及站场近期重点建设张家口京西产业园区(位于涿鹿),加快建设怀来博远物流中心、廊坊市京南国际临空物流中心等2个一般公路运输枢纽。远期重点建设广阳现代物流园区、三河现代物流园区、固安空港现代物流园区等7个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建设赤城现代物流园区、燕郊空港物流中心等7个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六)航空运输系统以首都机场为依托,以重要旅游景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支线机场,加快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的规划和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民航机场布局。加快完成张家口军民合用机场、承德民用机场建设;开展廊坊、丰宁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的前期研究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扩大区域航空覆盖强度,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第3章 水资源利用规划第1节 现状基础及存在问题(一)水资源现状除张家口坝上高原外,环首都地区多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410567mm, 14个县(区)的多年平均降水深为544mm,降水的年内分布不均,四市区中最大的69月降水量平均占全年比重的84%,14个县中最大的69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的79%以上。年水面蒸发量(E601)10001200mm。区内河流众多,分属海河流域的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水系。其中张家口、承德界内的河流均位于北京的上游;保定、廊坊的河流大多位于北京的下游,上述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尤其是平原河流常年干涸。四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2.6亿立方米,占河北全省水资源总量205亿立方米的45%,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6.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7.0亿立方米。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承德、保定和张家口的山区,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保定。承德水资源条件相对丰沛,人均和亩均水资源最高,廊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都比较缺乏。14个县的水资源总量为28.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2.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6.9亿立方米。按2009年统计数据计,四市人均水资源量385立方米,耕地亩均水资源量274立方米,均约为全国平均的1/5,属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14个县中承德市的兴隆县和丰宁县水资源条件较好,人均水资源量均大于1000立方米(其中兴隆最高为2312立方米);广阳区、安次区、涿州市水资源条件最差,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2009年区内水质调研显示,该地区水功能区水质标准达标率为44;达标河段均位于保定、张家口、承德山区河流的上中游,未达标河段集中在重点城镇、工矿企业的下游及平原河段;区内大中型水库水质较好,多为、类,白洋淀水质较差,为劣类。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内河流众多,分属海河流域的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水系,其中张家口、承德界内的河流均位于北京的上游;保定、廊坊的河流大多位于北京的下游。(二)水利工程建设现状环首都区四市现有水库296座,其中大型水库7座,主要集中在保定、张家口和承德的山区,中型水库20座,小型水库269座。廊坊地处平原地区,现状无水库。14个县区内共有水库67座,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和承德的县区内。此外,水利工程建设还有引西(大洋)入保(定)、五一渠引水等重要引水工程。河北省环首都区四市现有万亩以上灌区64处,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7处,,中型灌区54处。区内共有机电井25.5万眼。四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2023万亩,2009年实灌面积1730万亩,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172万亩,节灌率达到58%。14个县区中现有万亩以上灌区16处,机电井5.56万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合计440.4万亩,2009年实灌面积390.2万亩,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52.6万亩,节灌率达到57%。(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区域内自产水资源明显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紧张。1、供水状况。河北省环首都区四市内供水水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外调来水等。调查显示,环首都四市域内地表水供水10.1亿立方米,约占总供水量61.2亿立方米的16.5%;地下水供水50.0亿立方米,约占总供水量的81.6%;其它水源供水1.7亿立方米,仅占总供水量的1.9%。2、用水状况。2009年环首都区的四市总用水量为61.2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用水3.3亿立方米,占5%;农村生活用水3.1亿立方米,占5%;工业用水6.7亿立方米,占11%;农田灌溉用水43.2亿立方米,占71%;林牧副渔业用水3.9亿立方米,占6%;河湖生态用水0.97亿立方米,占2%。14个县生活用水比例高于整个市域,农业用水比例低于整个市域。3、用水水平。2009年的四市区域内万元GDP用水量为138 立方米,从海河全流域万元GDP用水量113立方米分析,保定的万元GDP用水量、张家口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高于海河流域,节水尚有一定潜力。(四)存在问题近年来,河北省环首都地区的水资源在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由于水资源先天不足、投入有限等原因,与保障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建设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人与生态争水矛盾日益突出。环首都的廊坊、保定平原区深浅层地下水超采严重,年超采地下水约4亿立方米左右,带来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尽管城市正在逐步封井压采,但由于缺乏替代水源,大范围压采难以实现,地下水超采未能有效遏制。另一方面,区域地表水补给不足,面临河道干涸、湿地萎缩,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几乎丧失,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廊坊大部分河流常年干涸,为数不多的来水又为上游下泄废污水,整个地区水功能区达标率仅44,水环境承载能力差。人与生态争水矛盾突出,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用水效率偏低,仍有节水潜力,非常规水利用亟待加强。近些年来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不断突出,环首都地区的各项节水措施稳步推进,用水效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整体上距离先进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该地区农业用水比例约占74,三次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仍有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的潜力。通过强化农业节水,降低农业用水量和用水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调查显示,现状只有三河市有640万立方米的再生水利用量,再生水回用等非常规水利用尚未形成规模,而2010年底前所有城市(县城)均已全部建成了集中污水处理厂,具备了加大再生水利用的条件,因此,从用水效率分析,环首都地区各县无论在农业还是在工业、生活节水方面均有一定提升空间,必须进一步强化节水、加大非常规水利用。局部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饮水问题突出,难以支撑环首都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料显示,环首都的部分地区生态严重缺水,局部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缺乏,且农村人饮不安全和农业灌溉缺水等问题突出,农业、工业与生态用水竞争激烈。仅前沿14个县目前仍有106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从环首都各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析,开发利用率低于30的仅有承德的3个县和张家口的赤城县,而涞水县和涿鹿县都在45左右,怀来县接近80%,廊坊各县和涿州市开发利用率甚至高于100,因此,该地区除承德的3个县和赤城县外,基本不具备进一步开发潜力,资源缺水与工程缺水并存是该地区的现实,其经济发展是以超采地下水、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水利投入严重不足,水资源保护治理任务繁重。区域内的16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缺乏资金,进展缓慢,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影响农业稳定发展。位于密云、官厅水库上游的怀来、涿鹿、赤城、丰宁、滦平5个县承担着首都水源地保护的任务,存在企业排污、小矿山开发等污染隐患,约有1.71万km2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受地表水污染和部分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地下水水质不良影响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总体上,环首都地区生态保护和治理任务艰巨。第2节 未来水资源供求态势按照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总体设想,我省将在环首都地区建设“1圈3区4园6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至2020年,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区县总人口将由2009年的520万人增加到869万人,城镇人口由160万人增加到436万人,吸纳北京等周边地区外来人口150万。其中廊北新区、京北生态新区和保北新区的城镇人口分别达到170万人、50万人和150万人,城镇化率分别达81%,72%和83%。廊北新区和保北新区是人口规模超百万的特大型城市。随着环首都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人口规模的超常规增长以及城市化率的快速提升,对水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提出了的挑战。科学分析用水需求,通过适度开源、强化节水、水资源严格保护、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支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快速发展,保障环首都用水安全。(一)需水预测1、市域需水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保定、张家口、承德、廊坊4个市域需水量预测主要依据河北省“十二五”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成果,按照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实施农业、工业和生活的强化节水,经预测,2015年4个市域需水量将增加至67.7亿立方米,2020年增加至71.3亿立方米,分别比2009年实际用水量增加6.4亿立方米和10亿立方米。各市需水量预测结果见表1。表1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四市域需水量预测表 单位:万m3水平年行政区生活工业农业生态合计城市居民公共农村居民农田灌溉林牧渔畜2015保定12451 7970 16814 30332 228453 13461 21232 330713 张家口7083 2234 5273 19139 83448 6984 2387 126547 承德6041 3435 5051 18602 61807 6771 2215 103922 廊坊9535 4382 4023 16093 66311 11939 3244 115528 四市合计35109 18020 31160 84166 440020 39155 29079 676709 2020保定20356 11030 16814 38701 221831 18284 21765 348781 张家口8174 2988 5327 22489 81030 9715 2606 132329 承德6046 4972 5139 20538 60016 9700 2417 108828 廊坊11450 6347 4256 18308 64389 14610 3529 122888 四市合计46026 25337 31536 100036 427265 52310 30317 712826 2、县域需水在充分体现节水的基础上,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县(市、区)2015年需水量将增加至17.0亿立方米,2020年增加至18.2亿立方米,分别比2009年实际用水量增加2.7亿立方米和3.8亿立方米。其中,2015年和2020年相对于2009年工业用水增加了1.0亿立方米和2.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了0.3亿立方米和1.0亿立方米,生态用水增加了0.7亿立方米和0.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增加了1.2亿立方米和2.0亿立方米。各县(市、区)2015和2020年需水预测结果见表2和表3。表2 2015年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县域需水预测结果 单位:万m3行政分区生活工业农业生态总用水量城镇生活(含公共)农村生活小计农田灌溉林牧渔畜小计怀来141255019631423961112151082627014482涿鹿454623107724398888262915044613112赤城7655731338169543036543684967897丰宁75467614301226855089863944611741兴隆1384603198719992775187646512168853滦平1106307141321527570537810743712108三河3494109645903884904315661060939619479香河1890340223110127494838833129611870大厂12451351380690318016733472465662固安61167512866988778186896432311272安次21724112582121146827915473206911335广阳31762473423359248137005514178814317涿州4349986533534071088301088358620211涞水5758371411747495417151245187801合计23388805831446261749552384641039868533170139表3 2020年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县域需水预测结果 单位:万m3行政分区生活工业农业生态总用水量城镇生活(含公共)农村生活小计农田灌溉林牧渔畜小计怀来2368 549 29172109 8696 1033 9729 357 15112 涿鹿775 619 13943294 8175 262 8437 533 13658 赤城996 598 15942189 4076 65 4141 583 8507 丰宁1807 585 23921929 8329 89 8418 533 13272 兴隆1108 432 15402586 2920 1594 4515 302 8942 滦平1594 244 18382617 7180 456 7637 523 12615 三河4441 1029 54695851 8498 1331 9829 483 21632 香河2199 197 23961188 6936 712 7648 383 11615 大厂2236 123 2359962 2808 167 2975 332 6628 固安995 729 17231340 8374 186 8560 420 12043 安次3610 184 37941802 3985 673 4657 1806 12059 广阳3481 207 36884641 4396 595 4991 1306 14625 涿州5988 993 69814565 10128 0 10128 673 22347 涞水721 701 14221522 4890 171 5060 604 8610 合计32320718939510365958939173359672688341816653、中心城市根据中心城市规划,到2020年保定、张家口、承德、廊坊4个中心城市城区人口将由现状的279万人,增至478万人;建成区面积将由现状的358km2扩大至566km2。根据城市人口、各种建设用地等相关规划成果,参照现状各城市实际人口及不同建设用地用水指标及相关规范,预测2015年4个中心城市需水量将增加至5.6亿立方米,2020年增加至7.4亿立方米。其中2015年较现状增加用水1.8亿立方米,2020年较现状增加用水3.7亿立方米,城市的各项需水增长完全是刚性增长。各中心城市需水量预测结果见表4。表4 中心城市需水量预测 单位:万m3水平年城市生活三产工业生态总用水量2015保定6067 2628 7936 1112 17743 张家口4174 1024 6901 762 12862 承德3237 1351 7979 802 13368 廊坊4291 1861 4634 956 11742 合计17769 6864 27449 3632 55714 2020保定8067 2796 10490 2188 23541 张家口5220 1817 9476 1336 17849 承德3796 1640 10501 1428 17365 廊坊5599 2224 6402 1331 15555 合计22681 8477 36868 6284 74309 4、新区需水根据水利部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按照规划的城市规模,采用人口综合用水指标预测,并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和区域供需状况,核定城市规模,廊北新区推荐人口发展规模2015年为120万人,2020年为170万人,预测相应需水量分别为1.14亿立方米和1.62亿立方米。保北新区推荐人口发展规模2015年为100万人,2020年为130万人,预测相应需水量分别为0.95亿立方米和1.23亿立方米。京北生态新区推荐人口发展规模2015年为30万人,2020年为50万人,预测相应需水量分别为0.27亿立方米和0.45亿立方米。(二)供水预测通过实施外流调水、加大雨水、再生水利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4个市域2015年可供水量为61.3亿立方米,2020年为63.3亿立方米,其中2015年保定、廊坊存在缺水,张家口、承德供水可满足,到2020年保定、张家口存在缺水,廊坊、承德供水可满足。14个县(市、区)2015年供水量可以达到17.01亿立方米,2020年可达到18.16亿立方米,仅廊坊市的三河存在缺水,需加大利用北京市下泄水量或超采少量地下水解决。环首都绿色经济圈4个中心城市2015年供水量可达到5.6亿立方米,2020年可达到7.4亿立方米。3个新区2015年供水量可达到2.36亿立方米,2020年可达到3.3亿立方米。4个中心城市和3个新区的需水可以满足。可以看出,在强化节水工程、污水处理回用工程的基础上,河北省环首都地区未来各县(市、区)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但部分区域供水压力较重,尤其是廊坊市的三河县地区。因此建议该区域应采取更为超常的节水、挖潜以及政策等措施,并控制农业特别是商品菜田的种植面积,严格控制新建大型工业项目,特别是高耗水工业项目;另外在扩大自身再生水处理及回用率的同时,考虑到南水北调中线2014年通水后,北京每年可新增10亿立方米供水,可将置换出的生态环境用水在维持北运河及永定河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大出境下泄水量,若比现状年增加5000万立方米,基本可以满足下游廊坊地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考虑产业和部门用水特点,沿首都经济圈的14个区县水资源总量与行业用水之间存在明显的供用问题,并不是每种水源都能供给每个行业,各种水源有着供水对象的先后秩序,而各用水部门也有着对水源的优先关系,因此就存在水资源总量前提下,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分质供水和优水优用,实现水资源效率提高。第3节 规划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总体思路规划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战略部署,科学分析用水需求,通过适度开源、强化节水、水资源严格保护、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支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快速发展,保障环首都用水安全。适度开源: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并保证主体工程通水时及时供水;在张家口、承德上游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建设一些小型调蓄工程,以涵养水源;新建园区、设施农业和蔬菜基地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增加地表水供给量;加强监控,以控制超采区的地下水开采;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回用设施,使污水资源化。 节水和高效利用:根据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产业的发展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及效益;农业节水重点在平原农业区以及张家口、承德的大型灌区,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要求,加大投入,实现农业高效用水。城市节水重点在改造旧城供排水体系,严格按照节水型社会的标准规划建设新区;工业节水的重点是按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目标,调整改造现有高耗水企业,提高新建园区企业准入门槛。合理配置: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通过对当地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进行多水源的联合调配,提高供水保障程度,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修复退化的河流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河北与北京的共同繁荣。水资源保护:以水功能区达标为核心,以河流生态修复与健康生命为最终目标,制定污染源治理、生态修复及城乡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地下水涵养等四方面的对策政策。通过污染治理削减污染源负荷,逐步实现功能区达标;通过生态修复和城乡生态建设改善河流健康状况,提升区域品位;通过水土保持构建生态屏障;通过地下水涵养及超采治理,提高水资源战略储备和供水抗旱安全保障能力。(二)规划目标1、供水目标。满足环首都圈需水快速增长要求,保持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力争到2020年,环首都圈14个区县新增年供水能力8亿立方米以上。2、节水目标。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使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定额有明显下降,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明显提高。力争到2020年,环首都圈14个区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8亿立方米以内,其中工业用水量3.6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9.6亿立方米,城乡生活用水量3.9亿立方米,生态用水量0.9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定额不超过140 升/人日,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定额不超过18立方米/万元,农业灌溉定额不超过230立方米/亩,井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8,渠灌区提高到0.6;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至87%以上;城镇管网漏失率降至9%以内,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3、保护目标。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水(环境)功能区监测能力建设,力争到2020年,环首都圈区域主要江河湖泊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监控率达到90%以上,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控率达到100%以上,100%的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90%的主要江河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城镇过境河段水质明显好转,河流最小生态环境用水保证率有较大幅度提高。第4节 主要建设任务(一)供水工程1、外流域调水工程环首都圈内保定、廊坊中心城区,涿州、涞水、固安3个县(市)属南水北调受水区,按照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规划,保定、廊坊、涿州城区在2015年前完成配套工程建设,增加供水1.8亿立方米,总投资20.56亿元;涞水、固安在2020年前完成配套工程建设,增加供水0.19亿立方米,总投资4240万元。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5年可给环首都圈内14个区县的涿州、涞水、固安增加供水1.49亿立方米,至2020年增加到1.8亿立方米。 2、本地地表工程(1)输水(引水)工程为解决丰宁、滦平、涞水县山区农村饮水和农业抗旱问题,兴建小型引水工程。 (2)小型水电站、拦河闸兼旅游景观工程丰宁县兴建喇嘛山水电站,设计库容990万立方米;西湾子水库,设计库容220万立方米。滦平县兴建小型西庙水电站,设计库容965万立方米;金沟屯一级调峰水电站,设计库容280万立方米;东营子川上游3座塘坝,库容30万立方米。兴隆县兴建小型西冲水电站,设计库容300万立方米;12座塘坝,库容61万立方米。赤城县三河市兴建泃河古城节制闸,增加蓄水量125万立方米;小罗村蓄水闸,蓄水量173万立方米。3、雨水集蓄利用工程2015年新建城区、工业园区(基地)雨水集聚面积达到390km2,建设集水池8771万立方米,雨水利用量达3591万立方米;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大棚雨水集聚面积达到392km2,建设集水池10584万立方米,雨水利用量达7509万立方米。2020年新建城区、工业园区(基地)雨水集聚面积达到904km2,新增建设集水池11575万立方米,雨水利用量达11492万立方米;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大棚雨水集聚面积达到485km2,新增建设集水池2520万立方米,雨水利用量达8007万立方米。新建城区、园区的道路、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设计路(地)面高程应高于绿化带高程,路(地)面径流首先通过绿化带滞蓄、下渗或汇入集雨池、城市河湖水系存蓄,整体工程一般按日降雨50mm不外排设计。4、污水资源化工程环首都圈内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小区级以上的居住区,都必须同时建设污水处理、回用设施,实现污水零排放。新建城区、园区在旧城区周围外延的,要与旧城区结合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回用设施,单独建设的,应同时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回用设施,力争实现城区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100%,乡镇工业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50%,综合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80%。根据上述安排,规划到2015年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县范围再生水利用量可达到2.45亿立方米,2020年可达3.41亿 立方米。(二)节水工程1、农业节水依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特点,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业优势产品区域布局,提高低耗水高产出的经济作物比例,在严重缺水地区实施稻改旱;以观光农业基地和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建设为契机,探索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新路子。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注重协调、突出重点”的原则,推进农业高效灌溉技术。在山区灌区以及平原区重点发展集雨节灌、自压喷灌及果树微灌技术;平原浅井灌区重点发展管灌技术,渠灌区重点建设渠道防渗和田间配套工程。在主要灌区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如推广畦田改造、节水灌溉制度、灌溉预报技术和农田保墒技术;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在无水源条件、不适宜采取工程技术的地方采用农艺节水和生物节水相结合的措施。加强农业用水的动态管理与监测,将用水指标逐级量化到每个乡镇和村庄,加大用水计量设施的建设。2、工业节水环首都经济圈地区应在保证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技术改进和进行产品更新换代,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节水和产业结构调整支撑新兴产业用水。工业节水的重点在于节水潜力较大的三河市、涿鹿县、滦平县和广阳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据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工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提高新建园区企业的准入门槛,必须采用国际先进的节水技术,禁止引进高耗水、高污染工业项目。强化现有高耗水企业的技术改造,强化工业用水的三级计量体系;在重点行业推广风冷技术、再生水利用技术、高效人工制冷与低温冷却技术以及高效洗涤工艺等清洁生产技术;推进企业水平衡测试。202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18立方米/万元。加大工业用水的科学管理。强化工业企业的计划用水;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管理制度,加强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建立“节奖超罚”的用水激励制度。3、生活节水环首都经济圈地区城市供水管网老化,跑冒、滴、漏现象十分严重,应减少城市供水管网漏失、加强计量、调整水价、推广节水设施与器具、促进社会的参与。生活节水重点在于节水潜力比较大的三河市、涿州市和广阳区。廊北新区、保北新区和京北生态新区三大新区的建设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按照节水型社会的标准规划建设,全部配套建设城市中水回用系统和雨水利用系统,进行冲厕和绿地灌溉,2020年实现再生水利用率60%。新建住宅应全部安装分户水表计量,现有住宅未装分户水表的,应当逐步安装改造,抄表到户;在城镇居民及宾馆、饭店全面推广安装节水型用水器具,如节水龙头和便器等;在洗车行业推广水循环利用、高压喷枪冲车、电脑控制洗车、微水洗车、中水洗车和环保型无水生物洗车等节水技术。2020年实现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100%。改造旧城供排水体系,加大管网的维修与配套建设,减少城市自来水管网系统的漏失,2020年城市自来水管网漏失率降到9%以内。建立合理的经济与社会激励机制,全部实行阶梯与季节水价,从经济上约束浪费水的行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形式的节水宣传,提高社会公众自觉节水意识,为养老、健身、休闲度假、宜居生活基地的建设提供生态文明氛围。(三)水资源保护1、污染治理工程地表水环境污染来自点源和面源两个方面,其中点源污染是主要因素。根据本次规划目标,生活和工业废污水将全部处理回用,所有14个县以及新城区、四市建成区全部修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全部达标处理,并建设再生水处理厂,回用所有再生水于城市水景观及农业灌溉。点源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将基本消除。面源污染主要是农田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科技的普及,面源污染也将基本得到遏制,区域地表水环境总体趋好。通过采取污水资源化、科学施肥(农药)等控制措施,可保障2015年功能区达标率65,2020年达标率80目标的实现。2、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首先是控制地下水污染,其次是遏制超采,使地下水位控制在一个合理变化范围。本次规划通过适当开发常规水源、高效节水、污水资源化、雨水集蓄利用等综合措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并使地下水达到采补基本平衡,地下水超采现象将逐步得到控制,南水北调受水区城镇地下水将得到恢复。南水北调受水区覆盖环首都圈的保定和廊坊市部分地区,净供水量2亿立方米。其中,仅保定涿州和廊坊城区及固安县是直接受水区,南水北调通水后,可使城区地下水超采量得到压减。但是,涿州及廊坊的超采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地区,属于农业灌溉超采。因此,农村地区在不能直接利用南水北调的情况下,将采用节水及中水利用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