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尖子生专练试卷48.doc_第1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尖子生专练试卷48.doc_第2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尖子生专练试卷48.doc_第3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尖子生专练试卷48.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尖子生专练25“部落和村社的划分不取决于血缘关系,而是由地域决定,因此不论在宗教或政治领域,基于出身的特权被毁灭了,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代替了氏族社会。”这一措施a属于梭伦改革的重要内容 b开始打破氏族血缘关系c进一步削弱了氏族贵族的特权 d促使伯利克里时期“黄金时代”的到来26.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27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d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28.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像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29.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30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a表明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会引起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c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成为各国的追求d反映了各国因利益和实力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31.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32.下表为鸦片战争初期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反映了时间茶(万镑)丝(包)战前年平均500050001845年8019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 a对外贸易稳居出超地位 b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 d传统手工业制品质量高且成本低33.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根据该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时期注册公司数资本总额平均每年设立公司数每个公司平均资本1903-1908年127家5122万元 21家 40.5万元1913-1915年124家2442万元 41家 19.6万元 a.中小企业数量呈增多趋势 b.民族资本主义整体上呈现萎缩趋势 c.中国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 d.民族资本呈现增多趋势34.邓小平在改革之初就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问题。1993年9月,邓小平则明确 警示,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材料表明,邓小平的核心主张是 a缩小城乡差别b实现由“贫”转“富” c实现“共同富裕”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35“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许多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纱厂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 c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 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41(25分)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4分)。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4分)。(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2分)?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2分)?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3分)。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4分)。(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4分) 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选自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材料二 孙阳春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选自明清史散论材料三 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所卖的酒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的肚中塞沙,往猪肉和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和家谱等。 选自明清史散论材料四 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选自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选择其中的一种经营现象结合明清社会背景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6分)(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 (6分) (3)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3分) 文综历史答案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ccadcbdabaca41.【答案】(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是民主改革(梭伦、克里斯提尼);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写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英国: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贵族与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妥协。(4分,英国与美国各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符合史实,同等给分) 6行(2)法德和解(2分)。欧洲走和联合(2分)。冲击了两极格局(2分)。 2行(3)观点:中国缺乏妥协传统;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打压改革力量,导致矛盾激化;中国不善于制度创新。(3分,写出两点给3分)赞同:国民大革命采用暴力革命形式:国共十年对峙;抗战期间国共虽有合作,但也充满斗争;抗战胜利后,内战全面爆发。不赞同: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5行42【答案】答案一:明清时期商业诚信问题。(2分)第一种现象:诚实守信、注重信誉。(2分)背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紧密,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出现地域性商帮,社会上轻视商人的观念有所改变,一些商人遵守文化传统,合法经营,赢得良好的声誉。(4分)评:这种经营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形成诚信经营、顾客至上、重视产品的质量与良好的服务的商业文化氛围。(4分)答案二:明清时期商业诚信问题。(2分)第二种现象:掺假造假、骗取钱财。(2分)背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紧密,城镇商业呈繁荣景象,人们更加渴望对财富的追求。但部分不法分子缺乏应有的文化素养和相应的法制观念,为牟取暴利,进行投机钻营、坑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