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doc_第1页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doc_第2页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doc_第3页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doc_第4页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 2009-08-09 来源:检验医学在线 作者:tb-lab 浏览:337次 【字号:大 中 小】 1979年WHO提出急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典型的持续的胸痛史,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和Q波出现,心肌酶学的改变。并认为以上三项中的二项以上阳性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检验地带网 一个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除了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外,还应该具有以下特性: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肌组织,在心肌中有较高的含量,在正常血液中不存在,可反映小范围的损伤;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能评估溶栓效果。 检验地带网一、历史演变 检验地带网 1954年首先报告测定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有助诊断AMI,1952年首先从牛心肌提纯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1955年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1963年发现了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快速升高,1966年发表了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作用的报告,CK和LD的同工酶检测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1979年WHO提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血清AST、LD、CK以及同功酶组成血清心肌酶谱,在60、70年代在诊断AMI中起过重要的作用。1985年出现应用单抗测定CK-MB质量 (CK-MB mass)方法, CK-MB mass成为测定CK-MB的首选方法。1989年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 ,cTnT)试剂诞生,1992年cTnT首次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同时出现了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1994年CK-MB亚单位开始用于临床病人的早期分筛,1996年发表大样本的cTnT和cTnI的临床应用报告。近几年内,国内外一致认为肌红蛋白和CK-MB亚型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标志物,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确诊标志物。 检验地带网二、传统的心肌酶谱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一)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Copyright AST在AMI发生后612h升高,2448h达峰值,持续到第5天或一周降低。由于AST不具备组织特异性,血清单纯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当今学术界已不主张AST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二)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 临床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时LD和LD同工酶的应用原则:限制LD应用,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对病人作个案处理,主要用于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在胸痛发作24h后测定LD同工酶,作为CK-MB补充; LD出现较迟,如果CK-MB或cTn已有阳性结果,AMI诊断明确,就没有必要再检测LD和LD同工酶。 检验地带网(三)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Copyright 1CK概述 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 Copyright CK是一种二聚体,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形成CKMM、CK-MB和CKBB同工酶。CKBB存在于脑组织中,CKMM和CK-MB存在各种肌肉组织中,不同肌肉同工酶的比例不同,骨骼肌中9899是CKMM,12是CK-MB;心肌内80%左右也是CKMM,但CK-MB占心肌总CK的l5%25%。各种CK同工酶还可根据电泳的不同的等电点分出若干亚型,如CK-MB可分为CK-MB1和CK-MB2。 2CK的检测方法 最常用的CK检测法为生物化学法,。 检测CK-MB的方法很多,新一代的方法是用单克隆抗体测量CK-MB的质量(mass),用二株抗CK-MB的单抗测定CK-MB蛋白量。 Copyright CK同工酶亚型不是临床常规项目,但在研究室开展很广。最近利用高压电泳分离CK同工酶亚型,快速、敏感为较为常用。 检验地带网 3.临床意义 既可以用于较早期诊断AMI,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CK和CK-MB在AMI发生后46h即可超过正常上限,24h达峰值,4872h回复正常,CK半寿期1012h。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CK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物有以下优点:快速、经济、有效,能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是当今应用最广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其浓度和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有一定的相关,可大致判断梗死范围。能测定心肌再梗死。能用于判断再灌注。 其缺点是:特异性较差,特别难以和骨骼肌疾病、损伤鉴别。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6h以前和36h以后敏感度较低,只有CK-MB亚型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 Copyright CK同工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总CK,目前临床倾向用CK-MB替代CK作为心肌损伤的常规检查项目。 三、心肌肌钙蛋白 检验地带网 (一)总肌钙蛋白 检验地带网1.肌钙蛋白(Tn)的特性 Tn复合体存在于各种骨骼肌胞浆的细丝中,由钙介导调节肌肉收缩。平滑肌无肌钙蛋白,由钙调素调节平滑肌收缩。1973年将与钙结合的部分称肌钙蛋白C(TnC),含抑制因子部分称为肌钙蛋白I(TnI),和原肌球蛋白结合部分称为肌钙蛋白T(TnT)。 Copyright 2.肌钙蛋白的作用机理 检验地带网 由于cTn窗口期长于LD,在诊断发现较迟的急性心肌梗死时可替代LD。和CK-MB比较,正常人血清中几乎测不到cTn,因而它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分辨能力。CTn是心肌特有的,因而特异性高。在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一般在入院,和入院后3h、6 h、9h各测一次cTn和肌红蛋白。 Copyright (二)心肌肌钙蛋白T 1. 心肌肌钙蛋白T (cTnT)的检测 近年发现应用cTnT对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监测可以发现一些轻度和小范围心肌损伤。 检验地带网2.cTnT的临床意义 Copyright 表111 不同采样时间cTnI和CK-MB诊断MI敏感度 检验地带网心脏标志物 发作后04h 511h 1223h 2447h N=74 N=123 N=178 N=108 cTnI 18.9% 71.5% 91.6% 97.2% 95%可信限 10.8%29.7% 62.7%79.3% 86.5%95.2% 92.1%99.4% CK-MB 37.5% 83.8% 92.7% 89.7% 95%可信限 26.4%49.7% 75.8%89.9% 87.8%96.0% 82.4%94.8% 在cTnT假阳性病人中,除了不稳定性心绞痛外,有可能有微小梗死灶、心肌炎病人。 Copyright cTnT还可用于评估溶栓疗法的成功与否,观察冠状动脉是否复通。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cTnT还常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大小。 Copyright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其严重程度介乎普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对于这种微小的心肌损伤,CK-MB常常不敏感,阳性率仅为8,cTnT对不稳定性心绞痛阳性率达39。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对于心肌炎诊断,cTnT是比CK-MB敏感得多的指标,但是cTnT阴性仍不能排除心肌炎的存在。 (三)心肌肌钙蛋白I 检验地带网1.cTnI的特性 恰当选择氨基酸序列,就可以制备出特异的抗cTnI单抗,只识别来自心肌的TnI,可使识别特异性达100%。 2.cTnI的临床意义 cTnI是一个十分敏感和特异的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 检验地带网 和cTnT一样,cTnI可用于溶栓后再灌注的判断。 Copyright cTnI可敏感地测出小灶性可逆性心肌损伤存在。 3.心肌肌钙蛋白的评价 Copyright (1)优点 Copyright 1)由于心肌中肌钙蛋白的含量远多于CK,因而敏感度高于CK,不仅能检测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而且能检测微小损伤,如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炎。 Copyright 2)在恰当选择肌钙蛋白特异的氨基酸序列作为抗原决定簇,筛选出的肌钙蛋白抗体,其检测特异性高于CK。 Copyright 3)有较长的窗口期,cTnT长达7天,cTnI长达10天,甚至14天。有利于诊断迟到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炎的一过性损伤。 Copyright 4)双峰的出现,易于判断再灌注成功与否。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5)肌钙蛋白血中浓度和心肌损伤范围的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判断病情轻重,指导正确治疗。胸痛发作6h后,血中心肌肌钙蛋白浓度正常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Copyright (2)缺点 检验地带网1)在损伤发作6h小时内,敏感度较低,对确定是否早期使用溶栓疗法价值较小。 检验地带网 2)由于窗口期长,诊断近期发生的再梗死效果较差。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四、肌红蛋白 Copyright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讲,心脏标志物出现早晚与分子大小和其细胞中存在部位有关。标志物分子量越小,越易透过细胞间隙至血液,细胞质内高浓度物质比核内或线粒体内物质及结构蛋白更早在血中出现。 (一)生物化学特性 Copyright Mb分子量小,仅17.8kD,小于CK-MB(84kD)更小于乳酸脱氢酶(134kD),且位于细胞质内,故出现较早。到目前为止,它是AMI发生后最早的可测标志物。 Copyright (二)临床应用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当AMI病人发作后细胞质中Mb释放入血,2h即升高。69h达高峰,24 36h恢复至正常水平。Mb的阴性预测价值为100,在胸痛发作212h内,如Mb阴性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检验地带网由于Mb消除很快,因而是判断再梗死的良好指标。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三)肌红蛋白的评价 检验地带网1.优点 1)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12h内诊断敏感性很高,有利于早期诊断,是至今出现最早的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 检验地带网2)能用于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 Copyright 3)能用于判断再梗死。 Copyright 4)在胸痛发作212h内,肌红蛋白阴性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检验地带网 2.缺点 Copyright 1)特异性较差,但如结合CA,可提高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2)窗口期太短,回降到正常范围太快,峰值在12h,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16h后测定易见假阴性。 检验地带网 五、正在探索中的新标志物 Copyright (一)肌球蛋白轻链和重链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二)糖原磷酸化酶 (三)脂肪酸结合蛋白质 Copyright 目前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标志物动态变化趋势见图116,表116小结了这些指标的有关参数。 表116 临床常用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标志物一览表 心肌标志物 分子量(kD) 判断值 出现时间(h) 达峰时间(h) 恢复时间(h) 升高倍数 Mb 17.8 100g/L 0.52 512 1830 520 CK 86 200U/L 38 1036 7296 525 CK-MB 86 25 U/L,3g/L 38 930 4872 520 MB亚型 86 MB22.6 U/L 14 48 1224 35 MB2/MB11.5 LD 135 200 U/L 818 2472 610d 35 LD1 135 40%总LD 818 2472 610d 510 cTnT 39.7 LD1/LD210.1g/L 36 1024 510d 30200 cTnI 22.5 1.53.1g/L 36 1420 714d 2050 六、心脏疾病生物化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根据临床病理,冠心病的自然病程分4个主要阶段:脂肪沉积、脂肪条纹形成,粥样斑块形成,冠状动脉血流减少,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心肌缺血,一支以上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或痉挛,心肌坏死。前两个阶段病人无症状,在心肌缺血阶段可发生稳定性心绞痛(也有人称休息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最后发展为心肌梗死。不同阶段有其特有的指标。 检验地带网(一)粥样斑块形成及冠状动脉血流减少, 1.应用危险因素评估冠心病 检验地带网 (1)PROCAM(prospective cardiovascular munster study)预测方案 Copyright (2)Framingham预测方案 检验地带网2.hsCRP 冠心病人hsCRP升高比较稳定,当初次测定升高时,建议首先寻找慢性感染灶或抗感染治疗,2周4周后复查,在排除了感染因素以后,hsCRP是一个良好的冠心病发生的预测指标。45岁以上的男性如果TCHDL-C和hsCRP持续升高,应常规定期复查,高度警惕冠心病事件。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二)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期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血栓在冠心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在已有了一些正在研究指标,观察动脉内是否有血栓形成。 检验地带网 1. P选择素(Pselectin) 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是形成不溶性凝血块的重要一步, P选择素反映了血小板的激活,亦可用于评价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治疗效果。 2.D二聚体和血栓预示蛋白 D二聚体(Ddimer)和血栓预示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在机体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因子a)作用下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最后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 检验地带网(三)心肌缺血的标志物 检验地带网 表117 冠心病早期诊断标志物一览表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心脏标志物 病理、生物化学作用 分子大小(kD) 临床作用 C反应蛋白 急性时相蛋白 115140 炎症标志物 血栓预示蛋白 不溶性纤维蛋白前期水解肽 300 检测早期血栓 P选择素 血小板粘附活性 140 检测血小板聚集 糖原磷酸化酶BB 促糖原分解 188 早期缺血标志物 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肪酸载体 15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Copyright (四)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1.急诊室的胸痛甄别 检验地带网 2.心脏标志物的检测频度心脏标志物的敏感性往往和发作后的时间有密切关系,峰值浓度和判断梗死面积有关,这些都有赖于合理的检测频度。 Copyright 3. 心脏标志物的决定限 ACS是一个包括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状血管完全和不完全阻塞复杂的多样的病理过程。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从完全无症状到不稳定性心绞痛直到大面积的心肌梗死。对肌钙蛋白那样的敏感、特异的心脏标志物,有必要设立两个决定限。低的异常值决定有无心肌损伤,高的异常值就是诊断AMI的传统的标准。 4.再灌注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临床常采取紧急的冠状血管置换术(俗称“搭桥”手术)、溶栓疗法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等治疗措施。这些措施目的是使阻塞的动脉复通(再灌注),降低死亡率。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心肌标志物作为无创的再灌注成功与否的评估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5.手术前后的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标志物还能用于检测接受非心脏手术病人在手术期有无急性心肌梗死。 6.方法学研究 新心肌标志物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