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中历史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中历史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中历史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中历史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目标分解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难点: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含义和实质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基础导学知识点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_破坏严重。(2)目的: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3)表现:统治者吸取道家“_”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4)影响:经过六十多年的_,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1)原因: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_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2)目的:加强_,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知识点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形成:董仲舒糅合_、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于儒家思想中,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2主要主张(1)提出“_”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2)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_”。(3)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知识点三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政治方面起用_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2)教育方面_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_,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学。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_地位。2影响(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思想。(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合作探究】探究一 自秦朝到汉武帝时期我们统治者的主要治国思想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这段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探究二 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精华有哪些?汉武帝为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做出了哪些贡献?【激趣点拨】1、 有谁谈谈“萧规曹随”的故事。2、 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汉武帝放弃“无为而治”政策,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如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拓展延伸】有人评价董仲舒是“儒学大师”,也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你是怎样看待的?他的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反思提升】本节知识梳理【训练内化】1、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2、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3、(2011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4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可能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a“大一统”思想b“君权神授”c“天人合一” d“三纲五常5、(2011沈阳高二检测)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带有浓厚迷信思想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a bc d6汉武帝命天下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这一举措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选官制度b使儒学取得了独尊的社会地位c造成教育被儒家垄断的局面d有力推动了儒学在民间的传播7(2011盐城高二检测)汉武帝时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下列与此相关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b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c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d选官方式和程序排斥民意8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c d 9、阅读材料 材料一秦朝时,孔子第九代孙孔鲋藏儒家经典的鲁壁(见课件)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对待儒学的什么态度?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3)综合以上材料,可知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经历了起伏,你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