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三区战略 实现两新目标的研究.doc_第1页
如何推进三区战略 实现两新目标的研究.doc_第2页
如何推进三区战略 实现两新目标的研究.doc_第3页
如何推进三区战略 实现两新目标的研究.doc_第4页
如何推进三区战略 实现两新目标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推进三区战略 实现两新目标的研究如何推进三区战略 实现两新目标的研究 大寨转型发展20年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利用大寨品牌的政治、经济、文化效应,引进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从单纯农业经济走向了多元化发展之路。 在市场经济面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大寨人依然践行;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如何拓展市场、怎样富裕农民等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寨精神的开拓人陈永贵,作为山西省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周恩来总理在大会上代表国务院作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报告多处讲到了大寨,第一次向全国发出了学大寨的号召。 周恩来提出,“大寨大队所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是应该大大提倡的。” 政治经济学家总结认为,周总理对大寨的这“三点总结”,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寨经验。近50年过去了,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大寨也从昔日辉煌到低谷,二次创业,重新崛起 一路走来,大寨又创造了哪些经验呢? 大寨精神依然弘扬践行吕日周,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会长,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副理事长,几十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大寨。他在接受西部大开发杂志记者采访时介绍:“大寨二次创业能够再度辉煌,首先是因为大寨人仍然坚持着大寨精神,保持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品格,能够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勇于创业,锐意进取。”吕日周认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重新创业,是大寨人在时代精神感召下,学习其他发达地区经验,获得可持续发展机遇的重要原因。现在大寨人不仅保持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且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两种精神的结合,铸造了一种新的精神,强化了大寨发展的精神力量。大寨人始终有一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现在又能与时俱进,接受了很多现代价值观念,借鉴了许多外地经验,学会了更多地发挥市场的力量,变得更有智慧,进而迈过了坎坷、克服了局限,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大寨的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财富。大寨人与时俱进,不断创业、再创业的精神也一样值得各地学习。 这无疑,应该成为大寨现在以及将来发展的内在的、根本的动力。 有郭凤莲这样的好带头人为什么大寨能再创“新传奇”?曾业松,我国著名农村问题专家,现任中央党校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研究员。他认为,中国新农村建设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要能充分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寨过去创造的奇迹,与陈永贵的领导和带头作用是分不开的,大寨今日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与郭凤莲领头创业的行动是密不可分的。今年66岁的郭凤莲,1968-1978年担任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中共昔阳县委委员、副书记,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调任晋中果树研究所副所长;1991年被任命为中共昔阳县委常委、大寨党支部书记;1992年当选为昔阳县政府副县长;1994年任山西省妇联副主席;同年改任昔阳县委副书记;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大寨党总支书记、经济开发总公司董事长。在这个简单的履历中,显示着郭凤莲几番逐浪沉浮,几度随花开谢。她曾经荣耀地站在虎头山上放声高歌,也曾经失意地呆在家中闭门苦思。在“农业学大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被称为“铁姑娘”的郭凤莲与大寨一起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上。应该说,陈永贵为改变大寨的落后面貌作出了巨大贡献,而郭凤莲就是从他手上接过大寨的这面大旗。那时的大寨,风光无限。但是随着“文革”后的拨乱反正,大寨和郭凤莲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1991年11月15日,她被任命为大寨党总支书记,二次创业,重振大寨的担子又落在了“铁姑娘”的肩上。顺应改革的浪潮,从当年“全国农业学大寨”到“大寨学全国人民”这样的转变不容易,而郭凤莲和她的大寨做到了。近年来,大寨在郭凤莲的领导下,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村办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走农工商一体化的路子,实现了大寨经济繁荣,社会和谐。 依托名地名人打造大寨品牌依托名地、名人打造大寨品牌,可以说是大寨人最精明、最成功之处。在郭凤莲的领导下,大寨村借助“大寨”之名,经历了村办小作坊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转变,创建了众多知名品牌。2009年12月4日,山西大寨经济发展集团正式登记成立,这是昔阳县第一家登记注册的企业集团,实现了党委会(大寨党总支)、村委会、董事会三权管理的村级经济组织。如何发展经济?大寨采取两条腿走路,也就是立足当地条件自我发展,与走出大寨联合发展相结合。时经20年艰苦创业,随着集团力量的不断加大,大寨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也与日俱增。截至2011年底,大寨集团所控股、参股、合作的企业有19家,主要涉及旅游开发、工业制造、煤炭发运销售、房地产开发、新农业科技开发、养殖业、加工业等领域,创建了山西大寨中策水泥有限公司、大寨酒业有限公司、大寨制衣有限公司、大寨羊毛衫厂、大寨宾馆、大寨森林公园、大寨发运站等企业,形成了农、工、商、旅游全面发展的新型实业公司。先后注册了“大寨”牌商标24类190多种。“大寨铁姑娘” 牌商标5类41种。大寨核桃露、大寨牌衬衫、大寨铝塑管、大寨醋、大寨黄金饼、大寨金鹿酒等产品纷纷走出娘子关,行销全国,大寨核桃露的广告还在央视热播。来大寨旅游的客人,首先要求喝大寨酒,饮大寨核桃露,吃大寨的压饼、窝头。在着力打造“大寨”经济品牌的同时,“大寨”品牌所凝聚的巨大精神价值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了解,一些“政治明星”、“影视明星”也随着“大寨”品牌变成了“经济明星”。郭凤莲说:“我们利用品牌搞联合,利用资源出产品,既宣传了大寨本身,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数据显示,2011年底,集团资产总额达4.7亿元,从业人数达1243人,集团销售收入达到7亿元,上缴国家税金达到2879万元。其中,大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6亿元,比1978年的18.56万元增长了2155倍,人均收入12600元,比1978年的186元增长54倍,上缴国家税金2248万元,比1978年的3750元增长5995倍,按村民人口计算,村民人均年纳税4.3万元。 “超越自我,求实创新,信誉为本,争创第一”。这是郭凤莲取得成功的信念和秘诀,也是大寨集团的企业精神和不竭动力,更是大寨人永葆生机的源泉。 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农业是大寨的立村之本。在郭凤莲的领导下,大寨人牢固树立“科教兴农”的责任意识,坚持走工农业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办了集种植、养殖、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工农业开发企业。通过循环经济的模式,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上世纪90年代,大寨人响应中央的号召,退耕还林。大寨共有土地800多亩,在保留足够口粮田的基础上,把过去200多亩的二坡地全都种上了优质核桃、苹果、仁用杏和各种观赏植物。目前,大寨森林覆盖率达到64.7%,风调雨顺,自然气候、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二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大寨富裕农民的一条主要途径就是加大对农产品的加工力度。为此投资5000万元,建起了5万头种猪场,大寨农牧公司已形成年产1万吨杂粮、2万吨面粉的综合农产品加工基地;投资1000万元,与德正乳业公司合作,建起了1000头奶牛场;投资30万元,建起了万只山养鸡场。这些农产品加工企业都是以订单为纽带,以公司加农户、工厂连基地为模式,逐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组建科技队伍。提高农民增收的本领,农民要增收,光靠勤劳不行,还得有知识、有技能,让越来越多的大寨农民成为“科技明白人”。组建了20人的兴农科研组,完善了设施,派他们外出学习,逐步改善传统的种植方法,引进了新品种,向市场提供优质的大寨农产品。 四是重新整理大寨田。大寨田经过40多年的风雨劳作,已经不适应当前新农业的需要,大寨决定对田地进行整理。在保护原貌的基础上,按照山西省地矿厅设计院的总体方案,总投资1000万元,进行活土层覆盖、起高垫底和砌边垒堰,保护大寨田,让其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强化集体服务功能现在,大寨党员干部33名,干群关系和谐,党支部、村委会两套人马一套车,分工合作,各负其责。郭凤莲带领大寨人在兴办实业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不忘把服务村民、改善民生作为村级班子的重要工作,处处都体现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优越性。20年来,村里每年都挤出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已达到2.6亿元,仅2011年竣工的八项民生工程的投资就达5000多万元。村里先后铺通了村口至虎头山2.5公里的柏油路面,硬化了全村街道,新建了村委会大楼、大寨工贸大楼、大寨小学。为解决人畜吃水和工农业用水的困难,先后投资900多万元,兴建塘坝、蓄水池、地下水管道,改造引水区,结束了大寨缺水的历史。为改善村民住房条件,采取个人集资和集体补贴相结合的办法,统一规划修建别墅住宅,家家住上二层小楼,户户接上了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1993年村里实施村民养老金制度,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领取200元,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取300元。全村实现了小有教(从幼儿园到小学免费上学),老有靠(实行养老保险金制度),病有报(实行医疗保险金制度),考有奖(凡考入大中专的学生集体发给奖学金),和吃水不用吊(自来水),运输不用挑(集体提供车辆运肥拉秋),看病不用跑(村有医疗保健站)。此外,每年还为全体村民发放福利补助人均1000元,发放取暖补贴每户600-1900元;每年重阳节,村里会给每位老人送上礼品;每到逢年过节,村里还组织企业向村民发放米、面、油、肉、酒、饮料等福利品。全村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财产保险全覆盖。 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大寨的文化内涵到底有多深?曾业松教授认为,一方面,除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外,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记载着众多伟人的足迹和题词,吸引过许多外国元首的访问,还曾涌现出50条好汉和22个铁姑娘,他们的名字和大寨一样驰名中外,都需要各界深层次的挖掘。郭凤莲和她的大寨人,没有忽视自己蕴藏的文化价值。我们走进大寨,深刻感受到,这里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层层梯田庄稼葱绿,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处处果园硕果累累。大寨村窑洞整齐,街道干净、清洁,人民热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讯完备,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红色旅游景区和农业旅游区。大寨相继建成了毛泽东题词广场、陈永贵墓、大寨陈列馆、郭沫若诗碑、梅花鹿场、民俗文化馆、六个纪念观景亭,开放了陈永贵故居、周恩来住址、邓小平休息室、叶剑英居室等,为大寨增色不少。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以贾进才、陈永贵、郭凤莲等为首的老一辈大寨人,“战天斗地、奋发图强”艰辛历程的印迹。而感受最深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