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回顾与述评.pdf_第1页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回顾与述评.pdf_第2页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回顾与述评.pdf_第3页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回顾与述评.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3卷第 12 期 2010年 12 月 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23 No 12 December 2010 翻译研究 收稿日期 2010 09 23 作者简介 谭思蓉 1983 女 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翻译研究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回顾与述评 谭思蓉 江汉大学 外国语学院 武汉 430056 摘 要 自 1999 年穆雷对女翻译家金圣华教授进行访谈并将性别引入翻译研究以来 女性主义翻译理 论在中国的研究之路历经十余年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 中国学者对女性主义翻译的研究从最初介绍西方女性 主义翻译理论著作开始 到后来研究女性主义译本和译者 再到后来将女性主义翻译与其他理论相结合 女性 主义翻译研究经历了理论介绍 实践研究和跨领域研究三个发展阶段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回顾 述评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2187 2010 12 0046 03 20 世纪 90 年代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大 规模传播 关于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作品大量出现 本土 学者开始重新解读女性主义作品 并运用西方的女性主义 理论 联系中国本土的实际 试图构建中国自己的女性诗 学 荒林 诸葛文饶 2007 76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就 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中国诞生 路易斯 弗洛图的 翻译 与性别 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 成为学者们了解女性主 义翻译的窗口 在弗洛图的介绍下 越来越多的女性主义 翻译学者如苏姗妮 德 劳特宾尼尔 哈乌尔德 谢利 西蒙等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线 众多研究者开始意识到 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并将视线转向研究性别与翻译 女性主义翻译与忠实 女性主义翻译与译者主体性等主 题 并引发了中国学者对女性主义翻译相关实践和理论介 绍和研究的热潮 本文旨在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过去十多年即从 1999 到 2009 年在中国的起源 发展和当前状况进行回顾 和述评 并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意义 一 1999 年 2003 年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介绍阶段 1999 年至 2003 年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介绍 的初级阶段 本阶段的理论研究代表主要包括穆雷 廖七 一 刘亚儒和葛校琴等 本阶段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女性 翻译家 女性与翻译 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 女性主义翻译 的本质等 从研究的内容可以看出 中国学者对女性主义 翻译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 学者们大多是凭借对女权主 义的了解和认识 展示自己对女性主义翻译朦胧的观点 本阶段的理论研究将翻译研究慢慢引入了一个全新的领 域 从研究女性和翻译之间关系到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的本质等 虽然有些观点和看法还不太成熟 但对女性主 义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笔者收集到本阶段的文章共九篇 1 其中有三篇是穆 雷教授所写的对女性翻译家的访谈 其中穆雷所写 心 弦 女翻译家金圣华教授访谈录 是本阶段也是中国最 早将女性和翻译二者结合在一起的开创性文章 另外两 篇是对孔慧怡和朱虹教授的访谈 严格来说 这三篇访谈 不属于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范畴 而只是对从事女性译者 的采访 但是 从这三篇访谈可以看出 穆雷已经开始意 识到性别因素对翻译实践与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此后 郑守疆和张学智通过列举和分析以 圣经 为代 表的宗教作品中的隐喻 认为女性只有批判和重构以语言 隐喻为基础的父权制社会体系 才能真正实现思想解放 2001 40 43 这篇文章主要提及了女性主义和隐喻 并未涉及与翻译相关的问题 但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 作 者开始意识到女性主义的研究价值 廖七一真正将女性主义与翻译结合在一起 是女性主 义翻译研究的先锋和肇始者 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分析了 圣经 和希腊神话中的女性与翻译隐喻 阐释了女性主义 与翻译结合和翻译性别化的历史原因 客观地评价了女性 主义翻译理论的创新点和合理性 指出它给翻译理论研究 46 第 23卷第 12 期 2010年 12 月 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23 No 12 December 2010 带来的启示和新思路 2002 106 109 刘亚儒详细介绍 了女性主义翻译家苏姗妮 德 劳特宾尼尔 哈乌尔德 双语人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 述了苏珊妮的 翻译就是以女权主义的方式再改写 的观 点 并结合自身的翻译教学实践最终肯定了女性成为翻译 家的潜质 2002 7 12 这篇书评性质的文章是第一篇 系统地介绍女性主义译者苏珊妮及其著作的文章 是女性 主义译者研究的开篇之作 孟祥珍重点研究了女性主义 翻译实践中以补偿 前言或脚注 挪用三种方式为主的创 造性叛逆过程 2002 31 35 由此可见 虽然将 1999 年 作为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起点 但 2002 年才是女性主义 翻译研究的正式开端 葛校琴 从文化批评视角 阐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的解 构主义起源 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的认识论 实践论和方 法论 指出了女性主义翻译之本质及对译学和文化批评的 贡献 2003 35 从内容可以看出 这篇文章比较全面地 介绍了女性主义翻译 既包括理论介绍 也包括实践分析 还涉及了哲学背景 从各个层面阐释了女性主义翻译 蒋 骁华将女性主义翻译作为翻译受到意识形态影响的侧面 之一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但作者认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 响只是 相对的 在一定程度上的 2003 24 29 翻译的 形成最终要取决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女性主义翻译只是 意识形态影响下诞生的理论之一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 1999 2003 中国女性主义翻 译理论研究只是一个初级介绍阶段 从最开始性别意识的 萌芽 到后来争先恐后从理论 实践 译者等方面介绍女性 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悄悄诞生 从总 体来说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对女性主义翻译的理论和实 践进行介绍 没有从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视角来研究 当 然 这个任务需要下一阶段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研究者来完 成 二 2004 年 2007 年 女性主义翻译实践 研究阶段 将 2004 年作为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第一阶段和第二阶 段的区分点是因为 2004 年 4 月外教社引进弗洛图的 翻 译与性别 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 标志着女性主义翻 译研究在中国正式启程 不再局限于少数学者的孤单论 辩 从上一阶段的介绍可以看出 2004 年之前研究的参 照点主要是女权主义思想 女性主义文学和批评 本阶段 的研究视角广泛 是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中国黄金发展阶 段 研究成果丰硕 据笔者粗略统计 公开发表的期刊论 文至少有 69 篇 2005 年与女性主义翻译相关的论文首 次突破 10 篇 2006 年相关文章数量迅速发展到 22 篇 2007 年是女性主义翻译论文发表最多的一年 在数量上 到达最多 26 篇 且不说文章质量的好坏 单从数量上来 看 很多研究者都将注意力转向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本阶段的研究主题包括 女性主义翻译对相关翻译理 论的影响 如译者主体性 忠实 翻译与性别 翻译与政治 女性主义研究与广告翻译 翻译诗学 创造性叛逆等 女性 主义翻译理论述评 译本研究 如对 简爱 红字 圣 经 等译本的研究 女性译者研究 女性主义翻译的意义及 对翻译理论的贡献等 相对之前一阶段女性主义翻译在 大陆发表的研究成果来说 本阶段是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 发展和高潮阶段 从研究主题可以看出 在女性主义翻译 理论研究方面有新突破的同时 本阶段的研究重点是译本 比较和译者研究 从外教社 2004 年引进弗洛图的书开始 2004 年作为 本阶段的起步和奠基阶段 扮演着重要角色 该年共有七 篇与女性主义翻译相关的文章 其中四篇都发表在翻译类 核心期刊 中国翻译 第四期 主题分别是译者主体性 徐 来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述评及特点分析 刘军平 女性主 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蒋骁华 以及女性主义对传统翻译 理论的影响 张景华 耿强发表了女性主义述评 对女性 主义翻译进行了详细 深入 全面的介绍 2004a 8 24 又在女性主义理论 的框架下探 讨了译者 主体性问 题 2004b 89 93 卢玉玲提到了女性主义翻译 但她的研 究重点是翻译文学 2004 82 94 随后在 2005 年至 2007 年期间 女性主义翻译的研究 成果就更丰硕了 主要表现在论文数量多 共 61 篇 这段 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是耿强 他在这三年期间共 发表三篇与女性主义相关的论文 分别研究了 简爱 的七 种不同的 译本 分析 了女性 意识 对翻 译产 生 的影 响 2005a 88 92 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者对 忠实 的阐释和 理解 2005b 57 61 重新梳理 思考了女性主义译论的 话语资源 2006 76 80 耿强在对 简爱 的各个译本 进行分析时发现 社会 自然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女性意识 会影响译者对译本的处理 女性意识能使长期被忽略的女 性声音得到释放和彰显 2005a 91 除此之外 刘亚儒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在加拿大的 起源 发展和现状 2005 11 16 刘爱英从文化身份 翻译策略和政治主张三个方面反思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2006 107 111 李红玉对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行 了述评和总结 2007 49 5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此阶段的研究者大都受到第一 阶段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启发 并对女性主义翻译实践进 行了系统研究 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此阶段女性主义翻 译研究在国内的发展非常迅速 从第一阶段的九篇到从 2005 年起每年至少有十篇以上论文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的发展特别迅速 可以说到了如火如荼的局面 47 第 23卷第 12 期 2010年 12 月 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23 No 12 December 2010 三 2008 年 2009 年 女性主义翻译跨领 域研究阶段 经历了 2007 年的巅峰 从 2008 年开始 对女性主义 翻译的研究开始慢慢回落 截止到 2010 年 1 月止 笔者 收集到本阶段的文章共 28 篇 其中 2009 年为 4 篇 其余 24 篇均为 2008 年发表 本阶段的研究主题主要有 女性 主义翻译与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翻译与意识形态 功能 翻译理论与女性主义翻译 多元系统论与女性主义翻译 女性主义译本分析 女性主义翻译译者研究 由女性主义 翻译理论转向研究相关的译者 如芭芭拉 戈达尔德 斯 皮瓦克等 张莉利用文学中的误读概念来分析和探讨了女性主 义翻译中的影响及其意义 2008 105 106 李红玉以艾 丽斯 沃克的妇女主义小说 紫色 的四个中译本为研究 对象 在性别视角下 从译者个人背景 译者序 译文等方 面 比较了 紫色 的四个译本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 她对 四个译本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 得出结论 性别意识对 翻译女性主义作品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赞助人和语境可 能制约女性译者女性意识的彰显 2008 28 总体来说 这篇文章是将性别因素运用到翻译实践研究中的一次非 常好的尝试 对译本对比选择的视角恰当 对译本差异及 其原因的分析鞭辟入里 发人深省 李文静 穆雷将双性同体的概念引入女性主义翻译研 究 对 弥补女性主义翻译的偏激和避免性别本质主义的 倾向和女性主义翻译观的政治议题 2008 100 有很大的 作用 双性同体 的概念源于社会学 将此概念应用于女 性主义翻译研究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陈梅霞 2008 171 175 运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中的核心理论目的论批判了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存在的两大问题即 忽视了译者主体性 的发挥必须遵循适度原则 忽视了译文接受者的理解和接 受能力 笔者认为 她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批判比较客 观合理 是翻译批评实践比较好的尝试 随后李红玉在两篇文章中分别介绍和评价了芭芭拉 戈达尔德和斯皮瓦克的翻译思想 在介绍芭芭拉 戈 达尔德时 李红玉从 作为 从心理 上解决学生的现实困惑 指明正确的方向 搞好这项工作 不仅需要我们专业教师的正确指引 还需要我们高效从事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同志耐心教育 要自始至终 有针对性 有实效地将它贯彻到实处 这样我 们的政治思想教育才真正体现出了它的价值 上接第 48页 学等背景下的翻译研究转向文化背景下的 翻译研究 十多年来的翻译研究历史证明 这一全新视角 成了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给目前的翻译研究输入 了新鲜的血液 给未来的翻译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 当然 女性主义翻译也存在自身的弱点 正如某些学 者所说 女性主义所提倡的翻译给人一种矫枉过正的感 觉 如在理论的阐述中使用一些过激性词汇 如剥夺 侵 占 劫持等 有形成新的二元对立 男 女 的倾向 在翻译 策略上和翻译的效果有矛盾的地方 葛校琴 2003 38 但是 在清楚地认识到女性主义翻译发展的阶段时 女性 主义翻译存在的弱点在新一代学者的努力下 将会不断发 展和完善 同其他学派的翻译理论一样 女性主义翻译理 论必将在翻译理论发展的长河中占据一席之地 并为翻译 理论的未来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Chamberlain Lori Gender and the M ataphorics of T ransla tion A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 ranslation Studies C Shang hai Shanghai Foreig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