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活页规范训练 人民版必修3(1).doc_第1页
高考历史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活页规范训练 人民版必修3(1).doc_第2页
高考历史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活页规范训练 人民版必修3(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分别做出了如下贡献 ()。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答案b2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a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b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c成功研制“两弹一星”d“星火计划”和“211工程”启动解析“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意即在世界上是最早、最领先的,而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杂交水稻“南优2号”的培育成功符合。答案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制定的决策是()。a“科教兴国” b“863计划”c“火炬计划” d“两弹一星”解析注意本题的时间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作用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制定者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答案d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的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d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科技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答案a5“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的“它”指的是中国成功发射了 ()。a“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b“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c“神舟五号”飞船d“神舟六号”飞船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把握题干中“21世纪”的时间限制,a、b两项均是20世纪取得的成就,应首先排除;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具有标志性意义,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6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 ()。基因测序载人航天“两弹一星”杂交水稻a bc d解析题中给出的科技词语承载着科技成就取得的时间,解题时结合教材知识和时事知识进行准确判断。答案cb组(能力题)7一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一位感动中国当选人物,人们形容他“一个人干了两亿人的活”,这是因为他()。a研制的原子弹爆炸成功b研制出“银河号”巨型计算机c育成杂交水稻d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解析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利于解决世界上粮食问题。答案c8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解析注意关键词“直接原因”。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导致西方人对中国改变了看法。答案a9一篇文章指出:“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将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所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据此可知,“嫦娥二号”探月意义不包括()。a增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的能力b有利于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c表明我国太空探索能力居世界领先地位d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解析根据“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可知a项正确;根据“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可知b项正确;根据“带动的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进步”可知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我国太空探索能力居世界领先地位,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c10下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理解错误的是()。a马列主义与中国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b理性概括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革作用c反映了当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鲜明特点d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尽管属于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这一论断是在综合研究国内外当代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不仅仅注重了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发表了中国必须在世界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讲话,他动情地指出:“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请回答:(1)中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们试爆成功分别是在哪一年?(3分)(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哪一年发射成功的?它的名称是什么?(2分)(3)邓小平为什么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5分)答案(1)原因: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时间:中国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