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不同疾病的补液原则.doc_第1页
儿科不同疾病的补液原则.doc_第2页
儿科不同疾病的补液原则.doc_第3页
儿科不同疾病的补液原则.doc_第4页
儿科不同疾病的补液原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科不同疾病的补液原则疾病的补液原则 及注意事项!腹泻的液体疗法 腹泻患儿的液体疗法是儿科最典型的补液疗法,基本与前述方法相同。2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补液 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发生失水时,体液代谢具有以下特点:细胞外液量相对增多,多为低张性失水;营养不良病儿的皮下脂肪少,皮肤充实度差,估计其失水程度易偏高。产生酮体增多,再加上肾脏调节功能差而致尿少与酸性代谢产物蓄积,故易发生酸中毒;较易发生缺钾、缺钙、缺钠;失水时,也可同时存在水肿和多尿,而不像一般小儿失水时出现皮肤与茹膜干燥以及尿少现象,处理时应谨慎;心功能较差,输液过多或过快,易出现心力衰竭与肺水肿;由于长期热量供应不足,致使肝糖原贮备减少,故患儿易发生低血糖,补液时不能单纯用盐水。 补液疗法一般与上述相同,但需要注意以下特点:补液量:按实际体重补液,补液总量应比一般失水小儿补液减少1/4一1/3。补液成分:由于患儿失水多为低张性,补入液的钠盐含量应适当提高,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例可增至2:1(2/3张液),其中等张含钠液最好用碳酸氢钠,以利纠正酸中毒。补液速度:宜稍慢,按3一smL/(垅 h) 速度输入,总液量在24h内以均匀速度输人,切不可急于在短期内纠正失水。但中-重度失水伴周围循环不良病儿依然需首先扩充血容量,一般按实际体重20mL/kg给予,于3Omin一lh内静脉滴入。补钾:应尽早供给,如尿量充足,一开始即用含钾液。需要时,可加大葡萄糖浓度至15%。缺钾时,补充氯化钾,其静脉滴注浓度0.3%,于6一sh输人,可连用7d,直至能进食后停用。补碱:宜用碳酸氢钠液(用量、用法同前)。严重失水、酸中毒伴休克时,首先给予2:1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加1份1.4%碳酸氢钠)或等张碳酸氢钠液20mL/瑰快速静脉滴注。补钙、镁:也应早期补充,特别是对伴有拘楼病患儿。凡在酸中毒纠正后或连续补液Zd以上时,应同时给10%葡萄糖酸钙5一10mL加入液体内滴注或分次口服。对伴惊厥的患儿,用钙剂治疗无效时,可给予25%硫酸镁0.2一0.4mL/(kg次)深部肌内注射,1次/lZh,连用1一3d。热量和蛋白质的补充:可酌情给予血浆、全血或白蛋白,以期纠正低蛋白血症,防止与消除水肿,增强免疫力,有助于纠正失水。如失水难以纠正时,除输血外,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禁食时间宜短,尽早喂以高蛋白、去脂酸奶,必要时,胃管喂饲;供给热量逐渐增加,应注意供给多种维生素,必要时,静脉滴注氨基酸、脂肪乳剂。3婴幼儿肺炎的补液 肺炎患儿多数不发生明显的体液紊乱,但重症肺炎,尤其是重症病毒性肺炎,病程长,多有不同程度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3., 婴幼儿肺炎失水特点 重症肺炎患儿多有水人量不足、发热及呼吸增快等,使不显性失水增加,体液量减少;以高张性失水较多见。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但多为混合型酸中毒。也可致水钠储留。血钾一般不低。但在病程较久、营养不良、呕吐或腹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利尿剂情况下,血钾可降低。3.2 补液原则 对轻症者一般不补液,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及肺水肿。对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静脉输液,总液量60一80mL/(kgd)。婴幼儿用量可偏大,较大儿童应相对偏小。对高热、喘重或微循环功能障碍的重症患儿由于不显性失水过多,总液量可偏高。静滴液可选用1/3一1/2张液。易发生钠沸留,故钠人量不宜过多。可不必常规静脉补钾。静滴速度应smL/(kgh)。一旦病情好转且能口服时,应停止静滴补液。单纯呼吸性酸中毒时,以供氧、改善通气为主,供给适量液体以利酸性代谢产物由尿排出,一般不给碱性液。但当血pH7.20,已失代偿且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或急性呼吸衰竭合并高血钾引起心房颤动者,可给予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时,碱性液量应较无肺炎者减少1/4,并且,保证通气和氧含量是应用碳酸氢钠的前提。必要时,亦可使用3.6%氨丁三醇3mL/(kg次静滴。若伴腹泻失水,液体总量可按一般补液方案(见前)酌减1/4量补充。病程较久或营养不良的肺炎患儿多有电解质紊乱,应根据血钾、钠、氯、钙及血气分析测定结果予以纠正。对重症者,可考虑输血浆或全血。4 新生儿的液体疗法 新生儿的液体疗法与婴幼儿期一样,包括3顶内容:一是补充生理需要量;二是补充累积损失量,如需要的话,迅速扩容;三是补充导常的继续损失量。但是,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体液特点与年长儿有所不同,故新生)L补液有如下特点。4.1 新生儿生理需要t 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液体生理需要量为60一80mL/(kgd),1周后为110一12OmL/(kgd)。发热、呼吸增快时,液体供给量应适当增加10一ZomL/(kgd)。钠、钾、氯各需1一3mmol/(魄 d)。4.2 补充累积损失量和继续损失t 新生儿失水的临床表现变化快,且有时表现很不明显,所以补液应尽早进行。补充累积损失量是按人院时实际体重估计,中重度失水补50一100mL/(kgd)。继续损失量按实际量计算。补液总量不宜于过大,可按失水程度将液量减少1/4一1/3量。新生)L补液量按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和继续损失量三方面考虑,第一天总液量不超过150一180mL/kg。4.3 补液成分 以10%葡萄糖溶液为主。因新生儿肾脏排钠、氯等电解质的功能差,并且新生儿失水多为高渗性,所以给1/4一1/3张液体较合适,以防止高钠水肿和高血氯性酸中毒。新生儿血清钾浓度往往较高,因此,生后几天内不用补钾。如的确有明显低钾,可在尿量正常后补钾,但补钾的量、速度浓度均应减低。代谢性酸中毒时宜于用等渗的碳酸氢钠,以防发生细胞外液高渗透压及脑内出血的危险。矫正酸中毒后有手足抽动时应当补钙。4.4 输液速度 应慢些,第一个sh内的速度为smL/(kgh),以后为3一4mL/(kgh),早产儿的输液速度更慢些,最好用输液泵按要求输入,以防急性心力衰慢与肺水肿 特别强调:应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监护生命体征;依具体情况调整补液方案。对轻度失水或静脉补液后已好转且能口服的新生儿,同样可用口服补液治疗在口服补液间隔时间,加喂温开水和糖水。5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补液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常伴有水与电解质紊乱,体液代谢具有以下特点:体液总量增多。系水、钠漪留结果,主要为细胞外液增加血容量及间质液容量均增加,如患儿有明显水肿时,细胞外液量增加约2倍以上。电解质紊乱以水、钠漪留为主。体内钠总量增加,但在限制钠入量、使用利尿剂或并发腹泻时,体内贮钠量少,可引起低钠血症;血钾浓度正常,但体内总钾量减少。醛固酮增多。因肾外层皮质血流减少而致肾素增多,导致肾上腺分泌醛固酮增加,促使近端小管钠重吸收增多。酸碱紊乱多见。因血循环不良而致肾功能减退,体内酸性产物堆积;尚因缺血、缺氧而使有氧代谢降低,产生乳酸增多,故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肺充血时,反射性引起过度呼吸,排出二氧化碳过多,易致呼吸性碱中毒。小儿气道较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常伴有呼吸道感染而使呼吸道梗阻,易引起呼吸性酸中毒。 上述体液紊乱主要是继发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必须在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进行纠正,随着充血性心力衰竭好转,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亦能顺利纠正。此外,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未予纠正者,其充血性心力衰竭亦难控制。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应定期检查血生化及pH。对轻度且能口服的患儿,应根据其渴感供液,既不限制亦不强进。液体总量以50一70mL/(kgd)为宜。严格限制钠盐入量,小儿每日钠入量19。如不能进食或危重者,应静脉滴注1既葡萄糖溶液,其速度10滴/min(0.smL/min)。如合并腹泻失水时,液体总量应比一般小儿同等程度失水补液量减少一半。对低钠血症患儿,应酌情处理。若为稀释性低钠血症,应严格限制液体人量,但血钠浓度loommol/L且有水中毒表现时,则应给予3%氯化钠smL/(kg次),必要时,可重复使用。每次量不可太多,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若为缺钠性低钠血症(如有吐泻史等),可补等张含钠液,缓慢静脉滴注,每日提高血钠症浓度3一smmol/L。如合并中度以上代谢性酸中毒,可酌情使用5%碳酸氢钠,一般给予常规计算量的一半即可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常规使用氯化钾75一100mg/(kg d)口服,用利尿齐IJ时需适当增加。对严重低血钾者,应静脉滴注0.1%一0.3%氯化钾50一100mg/kg,于2一4h内输入。如合并低钙,应正确补充钙。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用洋地黄治疗时,一般不宜于用静脉补充钙剂若并发低钙血症,应于使用洋地黄后4h才可用钙剂;若患儿先用钙齐,须于Zh后才用洋地黄。近年有学者认为洋地黄与钙剂的应用不必太严格,但要严密观察。如有低镁血症,可给予25%硫酸镁0.2一0.4mL/kg肌内注射,2次/d,连用2一sdo6 低钠血症的补液 血钠130mmol/L,称为低钠血症。依血容量多少可分为:高血容量低钠血症;正常血容量低钠血症;低血容量低钠血症低血容量低钠血症也就是前述的低渗性失水。高血容量低钠血症和正常血容量低钠血症也称稀释性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时,临床表现有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不论哪种低钠血症,在血钠急速下降时,均可出现脑水肿,出现头痛、思睡、反应迟钝、肌肉抽搐等;血钠1巧mmol/L时,可致惊厥、昏迷。低血容量低钠血症时,尿钠排出减少,Zommol/LO 除原发病的治疗外,液体疗法是不可少的。补液要点如下:血钠120mmof/L。不论何因,均应提高血钠。以3%氯化钠12mL/kg可提高血钠10mmol/L,或按公式计算:应当补钠(mmol)二(130一实得血钠)(mmol/L)X体重 (kg)xo.6。换算成所需的3%氯化钠(19氯化钠二17mmol钠),在4h内补充计算量的1/3一1/2,余量按病情继续补给,一般将血钠提高至130mmol/L的安全范围即可。血钠在120一130mmol/L。a.低血容量低钠血症者,按低渗性失水来补液(见前)。b.正常血容量低钠血症者,主要是限制水分,入量为不显性失水+前一日尿量。严重者,可先用吠塞米lmg/kg静脉注射,然后补高渗氯化钠液。c.高血容量低钠血症者,既要限制水分,也要限制钠盐,可用利尿剂,以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和钠。严重者,可用透析治疗。低钠血症,尤其是慢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