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小技巧之翻拍技巧.doc_第1页
摄影小技巧之翻拍技巧.doc_第2页
摄影小技巧之翻拍技巧.doc_第3页
摄影小技巧之翻拍技巧.doc_第4页
摄影小技巧之翻拍技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正摄影小技巧之翻拍技巧 翻拍的照片原件要求 供翻拍的照片,要求强光部分和阴影部分都要有层次,既要有细致的影纹,也要有鲜明的色调,反差过大和灰暗的照片,都不适宜翻拍。如照片不干净,不平展,要重新用水洗烤干后才能翻拍。 翻拍陈旧的字画,文件 积存多年的文件,字画,古画,纸质变黄变黑,翻拍成的照片缺少反差,线条灰淡不明显如果加用深黄色滤镜,橙色滤镜,红色滤镜等,再增加暴光时间,所拍成的照片,则比原物更为清晰鲜明。 翻拍污染的字画 ,文件 字画和文件上染有兰色墨迹斑点或者格子线等,可以加用兰色滤镜翻拍。染有红色斑块的原件,可以加用红色滤镜消除。总之,加用哪一种彩色的滤镜,就能消除哪一种颜色。但是,在用滤镜时,滤镜的颜色密度比污染的颜色重些。 翻拍反面印字的文件 翻拍两面印字的文件时,往往把背面的黑字也翻出来,致使翻拍失败。如果在原件背面衬上黑纸,就能除去黑字。如果时一面印字的文件,则背面衬上白纸。 近距离翻拍技术 翻拍和原件大小一样的照片时,须按照测出的光值,增加四倍暴光时间。如测光为一秒,暴光应增为四秒。如原件比翻拍的底片大2倍,则曝光时间比测光增加1倍,如测的光值应曝光1秒,则增加为2秒。如原件比翻拍底片大6倍以上,则不须增加曝光时间。 翻拍油画 翻拍油画,要用柔和的光线,以减少油画表面发亮和不平的反光。小的油画,用间接光源,更能消除反光。加用偏光镜也有去反光的效果。如用灯光翻拍,距离不可太近。为了防止灯光不匀,可在毛玻璃上察看,来回改变角度,直到看不见反光为止。 在自然光下翻拍 1. 在室内,把原件钉在墙上或木板上,或放在地上都行。最好有两面的门窗,从45度两侧射入光线。如只有一侧的门窗,另一侧可用反光板或水银玻璃反光,使原件上受光均匀。 2. 在阳光下,用斜射的阳光,光线充足,对焦容易,可以快拍。也可加用反光板反光,但要防止有阴影。 3. 在散光下,可以不用反光板。最好地面有反光,但顶光不要太强,用三脚架慢拍,光圈可以收小,调焦准确,拍出的照片清晰度高。 人造光源下翻拍 用两侧的灯光翻拍,可以自由调动,清除反光和阴影。小原件用两盏灯,一左一右,大物体用四盏灯,一边两盏,从 45度照射到原件上。但不要过近。过近光度不匀,容易产生反光。翻拍不怕光弱,就怕不匀。如有翻拍的专用灯光装置和固定的翻拍机,更为便利。白天室内用灯光翻拍,要拉住窗帘,挡住门,防止杂光直射镜头。 翻拍用的镜头 翻拍的镜头选择没有像差分析力较强的镜头,以求得最佳的清晰度。使用前可检查一下,用与镜头焦距相同的底片,翻拍报纸,将翻拍的底片,放成和报纸一样大的照片,再查看中间和四角的字迹,如果全部都清晰就适合翻拍的要求。翻拍镜头的焦距,要和翻底的尺寸相符只能大于翻底,不能小于翻底。如6X9的镜头可以翻拍6X6的底片,而135镜头就不能翻拍6X6底片。 叠摄 叠摄就是再一张底片上多次曝光,曝光量相叠在一起。可分为相机固定和相机移动,两次曝光,多次曝光等多种方法。拍有背景的题材,每叠映一次,要缩小光圈一档,相机不能移动。如拍摄焰火时,背景全黑,可以移动相机,每拍一次就不必缩小光圈。 相纸染色 染色是把黑白照片染成有色照片.先把照片在普通漂白液中加以漂白,然后在放在0.1%的敛性染料中进行染色,染色时间,自10分钟以至几小时,根据要求的颜色浓淡而定.染色完成后,在水中充分漂洗,除去多余的染料. 底片涂红 涂红的作用是使底片上密度太薄的部分,在印像和放大照片时减弱或者阻止光线的通过,使照片上的阴影部分消除死黑,增加影纹层次;或者除掉不需要的细节,它和减薄底片起相反的作用,而取得同样的效果. 制作油画照片 选一张近似油画风格的底片,反差要大些,拍摄一张粗网纹罩影底片,透明度要适中,两底相重叠,即可制成类似油画形式的艺术照片。各位摄友,在下一直有些疑问没弄清,还望解惑一下。1.总是看到很多文章说的在点测光或矩阵测光后相机会显示正确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但我一直没有不知道显示在那里,是在半按了快门后的取景器里吗?还是在其他什么地方? 2.我用的是光圈优先模式。平时多用8.11.16三种光圈,拍出来的照片,要不就是曝光过度,要不就是曝光不足。白天拍照(3点),基本都要把曝光补偿减到-5才行,不知道是哪里有问题? 还望大家指点迷津,好让我解除失眠的烦恼。谢谢了!显示的速度和光圈值在取景器里和肩屏里都有.暴光不准最好发片看看具体情况,一般要注意几点:1.测光范围,注意光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光模式.2.测光部位.一般对要表现的主题测,最好先取景构图,定下焦段后再测光拍摄.3,测光锁定后不要改变光线照度.4.反差大时注意整个画面的效果,通盘考虑整体影调和暴光比例.总之,准确暴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它应该取决于最终的暴光结果并满足作者的要求.1、想知道是否取得合适的曝光值很简单,先把EV归零然后取景,取景框里下面可以看到一堆的小竖线,如果竖线往左边偏说明过曝了,如果往右边偏说明欠曝了,根据需要调节光圈或快门,让曝光平衡,然后增加或减少EV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2、拍风景建议用矩阵曝光,点测是光线差距很大的时候采用的。点测中央的测光区域似乎是6MM,如果测光时手端不稳可能会出现错误的测光读数。测光模式 (Metering) 几乎目前所有的数码相机测光方式都采用 TTL (Through the lens),指自动测光(AutoExposure)系统是经过镜头来测光。 透过镜头测光的好处是直接反射所见景物的光线大小,也就是光线经于镜头投射在CCD上,CCD将光讯号传送给数码相机的CPU作分析。CPU会根据被摄物的反射率例如:银是96,绘图白纸75,人脸是1620以及纯黑是3等.调整应有的曝光值。专业摄影人士会利用灰阶卡,测光器等实际核对应有的曝光值。 高端相机允许使用者指定测光模式,现有常见的测光模式大约分为四种: 1. Multi-zone evaluative metering 多区域评价测光 测光系统将整个画面分成多个区域(不同的相机划分的形状、方式不同)并依主体所在,决定每个区域的测光加权比重,全部衡量后,决定曝光值。例如:Nikon CoolPix 990的256区域测光模式。 2. Centerweighted averaging metering中央重点测光 测光偏重中央,其余画面与以平均的测光。较适用于人像写真。至于中央面积的多少,因相机不同而异,约占全画面的20-30%。以NikonCP990为例:测光范围约占全画面的25。 3. Spot Metering: 点测光 测光区域限定于画面中央的位置,以Nikon CP990为例约占整个画面的1/32。点测光适合用于背景非常明亮或是非常暗的状态下。测光的意义接连两期,我们介绍了相机的快门与光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动测光系统。简言之,有了光圈和快门的相机,具有控制入光量的能力。可是到底要进来多少“光”,才不会Under或Over曝光标准呢?过去在电子摄影科技尚未起步的阶段,相机的光圈和快门端赖使用者手动调整,类似现今“M”全手动模式。摄影师要想获得准确的主体光线,必须使用手提的测光表,量测光线以期达到准确的曝光效果。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傻瓜相机、数码相机,甚至高阶的单眼相机皆以具有CPU运算能力的测光技术,应用在现代机身上,使其对焦更快,测光更准,操作也更人性化。TTL测光在规格表上常见的一个名词“TTL测光”?这是一种以经过镜头的测光方式(英文:ThroughTheLens)量测光线的方法,简称为TTL测光。这项技术发展于1964年,主要的目的是在取代测光表这一类需要外带的测光工具。在摄影时,使用者半按快门之后,激活TTL测光机制,光线先经过镜头的折射,进入机身内的测光感应器,这个有点类似今日CCD感光器的原件,会将光讯号转成电子讯号,交于CPU运算之后得出适当的光圈和快门值。TTL测光的最大好处就是,所测得的光量,就是标准底片曝光量,特别适用于习惯在镜头前加装滤境,或是使用大型蛇腹相机等,透过TTL就不需要再增减曝光补偿,直接按下快门拍照。四大测光标准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或传统傻瓜相机,都会在规格表之中罗列以下这四种测光模式:中央平均测光最广为采用一种测光模式,也是相机厂商内定之测光模式之一。这个模式是考量到一般摄影者大多习惯将对焦部位置于画面中间,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光原件,会根据来自画面中央某一比例的测光值,搭配另外一搜集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经过CPU对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取得到拍摄的建议测光数据。以Nikon系列的相机来说,其著名的中央重点测光模式,以中央部位占75(范围依照各种相机厂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余占了25逐渐延伸至边缘。在一般正常拍摄条件下,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测光模式,但是果画面主题不在中央或是逆光拍摄,中央重点测光就不适用了。中央部分测光这种模式不同于“中央平均测光”是对画面占大范围的平均区域(约为312)视相机厂牌不同而有所区别)进行测光。中央部分测光模式是适合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摄影人士的需求而设计的,可针对一些特殊的恶劣的拍摄环境应用之,能更加确保算出画面中主要表现对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应用范围包括:舞台、逆光等场景中这种模式最为合适,不过由于区域测光(矩阵测光)模式的兴起,这种模式现在已经较少于相机中出现了。点测光(SPOT)为了克服中央平均测光的不足之处,厂商研发出此种点(SPOT)测光模式(13),来避免逆光状态下对主体测光的影响;点测光的范围是以观景窗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根据这个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数据。这是一种相当准确的测光方式,但对于新手来说,怎样去区别一个测光点,变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错误的测光点所拍出来的画面不是Under就是Over,造成严重的曝光误差。由于点测光技巧,还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数码相机“Macro微距拍摄”上,因此初学者必须尽力学好这种测光方式,初步可以选则主景中的中间调来作为测光基准点。区域测光(或称评价测光)这种测光方式属于近代新开发的技术,约在15年前Nikon率先开发这种独特的区域测光功能,其余中央重点测光之最大不同点,便是它将画面区域成数个区域,各自独立运算后再统合整理,取得一个完整曝光值。早期的Nikon机种将测光区域区域成八大块,各自独立运算每个测光区所得的数值,并由相机内建的数据库来作曝光值的统合与判断。剔除画面中的边界值,例如OVER的部位,所求得的曝光值,不但具有准确的效果,连带着带动新一代相机自动化之发展。目前,Nikon不管是传统相机或是数码相机多配备有256区域区域测光功能,其它厂牌如:Canon、Minolta也有类似的设计,不过相机内建之数据库与处理能力不同罢了。也就是说,区域测光的准确性,不仅在于所属的硬件能力,还在于背后的数据库大小与辨别能力。过去,Nikon为求曝光准确度,在构建数据库时拍摄了近万张照片后,分析归纳其曝光数值,作为数据库判断的依据。经过使用者的验证,这种模式适合用于拍摄风景、团体照片等,实际上也是众多业余,甚至是专业摄影师于平时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在拍摄顺光、前侧光,或者大面积亮度均匀的场景时最为有效。测光的原理测光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假设所测光区域的反光率均为18%来给出光圈快门组合参数。“18”这个数值来源是根据自然景物中中间调(灰色调)的反光表现而定,一般白色表面可以反射近90的光线。标准灰卡是一张(8X10英吋)的卡片,将这张灰卡放置于主景同一测光处,则所得之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就是18%,之后按相机测光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去拍摄,得到的照片就会是准确之曝光。但是如果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大于18%,例如对着一张白纸测光,按相机自动测光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去拍摄,得到的照片会是Under的情形,白纸会被在照片上看来是灰纸。所以,拍摄反光率大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