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国地理专题检测(1).doc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国地理专题检测(1).doc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国地理专题检测(1).doc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国地理专题检测(1).doc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国地理专题检测(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中国地理专题检测测控导航考点题号中国地理概述1、2、3、6、7、16中国地理分区4、5、8、9、10、11、12、13、14、15、17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及“19572009年间三条源流(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的径流量和耗水量变化表”,回答13题:年代3条源流天然径流量/108 m33条源流区间耗水量/108 m33条源流净入塔里木河水量/108 m319571959196019691970197919801989199019992000200953年平均178.0188.9192.5185.9204.7207.6194.9128.5138.4147.3141.6162.2171.1150.749.550.545.244.342.536.544.21.图中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是()a.1水文站b.3水文站c.6水文站d.9水文站2.19572009年间,导致塔里木河三条源流天然径流量变化总体趋势的原因,最可能是()a.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b.气候变暖,冰雪融化量增多c.流域内农业灌溉用水减少d.流入塔里木河的水量减少3.19572009年间,随着塔里木河流量的变化,干流中游的外力作用也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a.流水堆积作用减弱b.冰川侵蚀作用增强c.流水侵蚀作用减弱d.风力堆积作用减弱解析:1.c2.b3.c第1题,6水文站有多条支流汇集,1、3水文站的水量要小于6水文站;6水文站与9水文站之间没有有效河流注入,同时该地干旱,水分蒸发、下渗较多,所以9水文站的水量要小于6水文站。第2题,表中数据显示19572009年间,三条源流天然径流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而三条源流的补给水源都是冰雪融水,所以三条源流天然径流量的多少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据此可推知19572009年间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量增多,从而使塔里木河三条源流天然径流量呈增加趋势。第3题,数据表明三条源流净入塔里木河的水量呈减少趋势,使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则河流流水侵蚀作用减弱。(2013天津二模)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45题:4.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a.c河段较a河段水质差,水量大b.b处存在的典型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c.a、c处农业发展中存在明显的盐碱化问题d.图示河段秋末、初春都有凌汛现象5.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据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以为主的工业地域()a.棉毛纺织工业b.农产品加工工业c.石油、煤炭开采d.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解析:4.c5.d第4题,a是宁夏平原,c是河套平原,都属于灌溉农业,因为该区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灌溉中易发生土壤次生盐碱化。受农业发展影响,c河段较a河段水质差,水量小;黄河凌汛现象发生在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第5题,从图中铅锌、铜、镍等矿产和水电站等能源基地,推知该区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目前,我国政府启动了能源作物培育计划,能源作物主要有:玉米、甘蔗、高粱、油菜、大豆、棉花等。如图是我国部分能源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图中、代表的四种能源作物依次为()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7.有关开发与种植能源作物带来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b.促进能源可再生和综合利用c.可能引发对森林的乱砍滥伐d.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解析:6.d7.d第6题,大豆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油菜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棉花有五大产区分别为南疆、冀中南、鲁西北、豫北、江汉平原等,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热带地区。第7题,开发和种植能源作物,必然会出现能源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土地的问题,更有可能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d项符合。李华的家乡在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他每天上学时习惯先站在村口的路上面朝正东方向观察一下太阳的位置,图中m、n两点为李华同学在两个不同日期的相同时刻(北京时间7:00)观察到的天空中太阳的位置。据此回答89题:8.李华的家乡可能位于()a.成都平原b.华北平原c.三江平原d.鄱阳湖平原9.当太阳位于n点时,下列关于李华家乡的表述,可信的是()a.正在收割早稻b.昼短夜长c.正在遭受寒潮袭击d.全球昼夜平分解析:8.a9.a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的特点。第8题,当太阳位于m点时,李华家乡的地方时为6:00,此时北京时间为7:00,可推知其家乡所处的经度是105e;又由材料可知其家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所以李华的家乡最有可能位于成都平原。第9题,当太阳位于n点,即日出东北时,我国处于夏季,成都平原正在收割早稻。读图,回答1011题:10.该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黄土高原1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开放性b.整体性c.差异性d.总体性解析:10.a11.b本题组考查我国区域的特征,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是解题关键。第10题,此题主要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得到如下信息:该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温带季风气候,且纬度较高,温度较低,蒸发较弱,故有冻土分布,沼泽广布。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情况与之相吻合。第11题,此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由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平原广布且距海和冬季风源地都较近,故夏季温暖、降水较多,冬季寒冷、蒸发较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不易流失,故土壤肥沃,同时也会形成冻土层和沼泽,其自然景观也相应地表现为冷湿性的森林与草甸草原景观。东北地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下面两图表示2010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情况。读图,回答第1213题:12.甲、乙、丙、丁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是()a.黑龙江、内蒙古、江苏、北京b.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北京c.内蒙古、黑龙江、北京、江苏d.黑龙江、江苏、内蒙古、北京13.优势资源与产业发展匹配最好的是()a.甲乳制品加工b.乙水产品加工c.丙木材加工d.丁奶牛养殖解析:12.b13.a第12题,甲省级行政区牧草地比重大,为内蒙古;乙省级行政区林地、耕地比重较大,为黑龙江;丙省级行政区耕地、水面比重大,为江苏;丁省级行政区建筑用地与林地比重大,为北京。第13题,甲省级行政区草场资源丰富,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因而可以发展乳制品加工业。(2012安徽联考)读“安徽、山东、浙江、广东社会和经济主要指标(2010年)统计表”,回答1415题:指标安徽山东浙江广东土地面积(万平方千米)13.9615.7810.218年底总人口(万人)(常住人口)5 950.059 579.305 442.6910 430.31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2 263.439 416.227 22745 472.83第一产业(亿元)1 7293 588.31 3612 286.86粮食产量(万吨)3 080.54 335.7770.671 316.5014.有关四省社会和经济主要指标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a.安徽人口密度最小b.山东农业比重最大c.浙江人均粮食产量最高d.广东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15.安徽、广东粮食产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有()广东粮食单产低安徽平原广阔,耕地比重大安徽复种指数高广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小a.b.c.d.解析:14.a15.c第14题,人口数除以土地面积可得出人口密度,经过计算,安徽人口密度最小,a项符合题意;第一产业指标(亿元)除以国内生产总值可得出农业比重,安徽农业比重最大,排除b项;粮食产量除以人口数可得出人均粮食产量,经过计算,安徽最高,排除c项;国内生产总值除以人口数,可得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浙江最高,排除d项。第15题,广东热量、水分条件好于安徽,粮食单产不比安徽低,错;复种指数广东高,错,排除a、b、d三项。安徽平原面积广阔,耕地比重大,而广东省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程度高,粮食播种面积小,符合,故选c项。二、综合题(共40分)16.(2012浙江名校联考)依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耕地面积的几何中心逐渐北移。如图为“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曲线及南、北方耕地面积百分比曲线图(19852009年)”。材料二我国南、北方耕地减少面积流向图(20032008年)。注:每一个项目的柱从左到右分别代表20032008年耕地减少面积的流向情况。材料三我国新增耕地的降水条件(19902000年)(表1)和我国耕地的降水条件(表2)。表1年降水量(mm)1 600总计新增耕地(%)10.914.865.92.14.61.7100表2年降水量(mm)1 600总计水田(%)1.10.312.210.760.814.9100旱地(%)5.19.054.310.817.83.0100(1)描述19852009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特征。(2)比较20032008年我国南、北方耕地减少面积流向的差异。(3)根据新增耕地与2000年耕地的降水条件,从生态角度说明19902000年我国主要的新增耕地可能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题,材料一中三条曲线,南、北方耕地面积百分比之和应为100%,据此可以判断出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曲线。据图可知,我国耕地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在不同阶段下降的幅度不同,在2007年以后略有上升。第(2)题,根据柱状图的数据比较即可。第(3)题,我国新增耕地主要集中在降水较少的半湿润地区,耕地增加,植被破坏,可能会造成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答案:(1)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9852000年下降幅度较小,20002007年耕地下降幅度较大,2007年以后,耕地面积略有增加。(6分)(2)20032008年,我国南、北方耕地减少总面积相差不大。其中,因建设用地及农业结构调整而减少的用地南方多,因生态退耕而减少的耕地北方多,因灾害损毁而减少的耕地南北、方相差不大。(6分)(3)我国主要的新增耕地集中在降水量为400800毫米的地区,可能产生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破坏问题。(6分)17.(2013宁波五校联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材料二“黄河金三角地区”土地面积为5.8万平方千米,人口1 700万,是国家煤炭和炼铝等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材料三“黄河金三角地区”是世界苹果主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七项生态指标的最佳优生区,当地的苹果园经常通过果树下大面积种植白三叶草来改造土壤,综合协调土壤中的水、热、肥、气等各项指标,调节果园局部小气候等,对果树生长十分有益。(1)分析“黄河金三角地区”适宜苹果生长的优越气候条件,说明当地苹果园通过种草能改善土壤中的水分和肥力的理由。(2)分析该示范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3)“黄河金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指出该地煤炭运往宁波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气候条件包括热量、光照、水分、温差等,根据该地经纬度按上述要点分析气候优势条件。参照材料三中关于“白三叶草”对“水、热、肥、气”的协调,说明它具有改善土壤水、肥的作用。第(2)题,结合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回答。第(3)题,根据交通运输方式和煤炭运输的特点以及两地的位置、距离等,说明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理由。答案:(1)气候优势:光照充足,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晴天多,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