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物理》试卷(三).pdf_第1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试卷(三).pdf_第2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试卷(三).pdf_第3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试卷(三).pdf_第4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试卷(三).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半导体器件物理 半导体器件物理 2008 试卷 试卷 A 标准答案标准答案 一 填空题 共一 填空题 共 34 分 分 1 PN 结击穿的机制主要有 雪崩击穿 齐纳击穿 和 热击穿 等三种 2 当金属与半导体接触时 若二者的接触有整流作用 则叫 整流接触 反之叫 欧姆接触 3 MOS 场效应晶体管的二级效应是 非线性 非一维 非平衡 等因素 对 I V 特性产生的影响 它们包括 非常数迁移率效应 短沟道效应 窄沟道效应 和 体电荷效应 4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模式有 正向有源模式 反向有源模式 饱和模式 和 截止模式 取决于 发射结 和 集电结 的偏置 状况 二 简答题 共二 简答题 共 18 分 分 1 影响 MOSFET 阈值电压的因素 答案 1 金属和半导体功函数差 2 界面陷阱和氧化物电荷 3 衬底掺杂浓度 4 氧化层厚度 5 衬底偏置电压 2 解释基区宽度调变效应对共射极晶体管输出特性的影响 并比较 MOS 场效 应晶体管的沟道长度调制效应对源漏电流 电压的影响 答案 1 晶体管达到饱和状态时 当 VCE从某值开始继续增加 集电极电 流 IC随 VCE增加而增加 从而呈现不饱和性的现象 这种现象起因于晶体管的 基区宽度调变效应 也称为 Early 效应 基区宽度调变效应可解释为 2 2 2 111 B n T T T T FE x L a a h 电流增益正比于 xB 2 当 VCE增大时 集电结空间电荷区展宽 使得有效基区宽 度 xB减小 xB减小使得 hFE增加 从而使得集电极电流 IC随 VCE的增加而增加 2 MOSFET 漏 源饱和电流随着沟道长度的减小 由于 VDS增大 漏端 耗尽区扩展所致 而增大的效应称为沟道长度调变效应 这个效应会使 MOS 场效 应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明显发生倾斜 导致它的输出阻抗降低 3 PN 结少数载流子的电荷贮存效应 答案 当在 PN 结两端施加一恒定的正向偏压时 载流子被注入并保持在 PN 结二极管中 这种现象称为 PN 结少数载流子的电荷贮存效应 当正向偏压突然 转换至反偏压时 在稳态条件下保持着的载流子并不能立刻消除 2 三 三 分析 共分析 共 16 分 分 1 说明 NPN 型晶体管的发大作用的工作原理 给出理想 NPN 型双极型晶体管正 常工作时的各工作电流分量图 并说明各电流的形成及晶体管各端 发射极 集电极 基极 电流的组成 答案 NPN 型晶体管的发大作用时 由于发射结正偏 势垒降低 qVE 电 子将从发射区向基区注入 空穴将从基区向发射区注入 基区出现过量电子 发 射区出现过量空穴 当基区宽度很小 远远小于电子的扩散长度 时 从发射区 注入到基区的电子除少部分被复合掉外 其余大部分能到达集电结耗尽区边缘 集电结处于反向偏压 集电结势垒增加了 qVC 来到集电结的电子被电场扫入集 电区 成为集电极电流 此时 反偏集电结所提供的反向饱和电流可忽略不计 如果在集电极回路中接入适当的负载就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 图 3 1 NPN 型双极型晶体管正常工作时的各工作电流分量图 InE从发射区注入到基区中的电子流 InC到达集电结的电子流 InE InC基区注入电子通过基区时复合所引起的复合电流 IpE从基区注入到发射区的空穴电流 Irg发射结空间电荷区耗尽层内的复合电流 IC0集电结反向电流 包括集电结反向饱和电流和集电结空间电荷区产生 电流 各发射端电流的组成 IE InE IpE Irg IB IpE Irg InE InC IC0 IC InC IC0 2 给出理想 N 型半导体 MOS 电容的 C V 特性曲线 并分区进行分析 答案 令 C 为 MOS 系统单位面积的微分电容 G M dV dQ C 又由于 SG VV 0 3 则 M S MM G dQ d dQ dV dQ dV C 0 1 令 0 0 dV dQ C M S S S M S d dQ d dQ C 则 S CCC 111 0 即 S C C C C 0 0 1 1 为归一化电容 图 3 2 N 型半导体 MOS 电容的 C V 特性曲线 1 积累区 VG 0 当MOS电容器的金属电极上加有较大的正偏压时 在表面 造成多数载流子电子的大量积累 这时只要表面势 S 稍有变化 就会引起空间 电荷QS的很大变化 故半导体表面电容比较大 与绝缘体电容串联后可忽略 MOS系统的电容C基本上等于绝缘体电容C0 从而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呈现一 水平线 当VG数值逐渐减小时 空间电荷区积累的空穴数随之减小 且QS随 S 的变化也逐渐减小 CS变小 不可忽略 由于电容串联后将使总电容减小 所 以正偏压数值越小 CS越小 MOS电容器的总电容C也就越小 在图中呈现一 段下降的曲线 2 平带情况 VG 0 当VG 0时 0 S 能带是平直的 称为平带情况 3 耗尽区 VG 0 由于 d S S S S x k d dQ C 0 则随外加偏压VG绝对值的增大 xd将增大 从而电容CS将减小 故CS和C0串联而成的MOS电容也将随VG绝 对值的增大而减小 则在图中耗尽区 归一化MOS电容 0 C C 随着外加偏压VG 绝对值的增大而减小 呈现下降趋势 4 反型区 VG 0 在耗尽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 G V 在N区表面感应出大 量的正电荷 并将沟道导通 此时电荷由QI和QB组成 其中QI为反型层中空 穴电荷量 QB为耗尽层中受主负电荷量 反型区中的C V特性与频率有关 QI 主要由耗尽层中的受主正离子提供 当处于高频情况下 QI的变化赶不上外加 电压的变化 从而由QI引起的电容可忽略不计 而主要由QB引起的电容决定 又QB与x2B成反比 从而C随 G V增加而下降 并达到一最小值 在低频情况 4 下QI的变化可适应电压的变化 从而QI引起的电容占主要部分 则 0 C C 的值迅 速增加且达到值1 四 四 计算推导 共计算推导 共 32 分 分 1 试分析施加偏压的扩散结 线性缓变PN结 的势垒宽度 自建电压 并分析 其势垒电容 电压特性关系 并描述其关系曲线 阐述根据其特性曲线可推导出 杂质分布的斜率和自建电压的原理 解 1 由方程 axNN NNq kdx d ad ad 0 2 2 可得 0 2 2 k qax dx d 解方程得 1 0 2 2 C k qax dx d 利用其边界条件 0 2 W x dx d 可得 0 2 1 0 2 0 2 8 82 k qaW C k qaW k qax dx d 上式中的常数项为 对上式求积分可得 2 0 2 0 3 86 C k xqaW k qax x 其边界条件为 0 0 因此 0 2 0 3 86 k xqaW k qax x 则 0 3 0 12 2 2 k qaWWW xx pn 因此可求得未施加偏压时的空间电荷区的宽度为 3 1 00 12 qa k W 则施加偏压时有 3 1 00 12 qa Vk W R 2 对n侧有 axNN enxn nNpN ad Vx i ad T 0 可得 Tn Vx in en W nxn 2 5 则有 i Tn n aW Vx 2 ln 同理有 i Tp n aW Vx 2 ln 因此有 i Tpn n aW Vxx 2 ln2 0 3 由于 3 2 00 2 2 0 2 0 ad 12 88 qa VkqaAqaAW dxxqaAdxNNqAQ R WW 则电容C的表达式为 3 1 00 0 12 qa Vk Ak dV dQ C R R 上式等效变换为 121 0 0 2233 R V qakAC 根据上式 可描述出电容 电压的特性曲线如下 图 4 1 C V 特性曲线 根据上述曲线 可知 1 曲线外推与x轴的交点 可求得自建电压 2 由直线的斜率可推导出杂质分布 2 MOS场效应晶体管工作在线性区和饱和区时的直流电流 电压关系式的推 导 并分析源 漏串连电阻RD RS存在对饱和区的跨导gm和线性区漏 源输出 电导gd的影响 答案 1 线性区 感应沟道电荷为 0 yVVVCQ THGI 2 1 其中 V y 为加上源漏之间的沟道电压VD之后 在y处建立起的电位 产生的漂移电流为 yInD QZI 2 2 6 将 dy dV y 和 2 1 代入 2 2 得 dVVVVCZdyI THGnD 0 2 3 对式 2 3 从y 0到y L以及V 0到V VD积分 得 2 2 0 D DTHGnD V VVV L Z CI 2 4 饱和区 当达到饱和区时令QI 0得V L VG VTH VDsat 2 5 将 2 5 代入 2 4 得漏极饱和电流 20 2 THG n Dsat VV L ZC I 2 6 2 源 漏串连电阻RD RS存在对饱和区的跨导gm和线性区漏 源输出电导 gd的影响 线性区电导 00THGnDTHGn CV D D d VV L Z CVVV L Z C V I g G 2 7 饱和区跨导 0 THG n CV 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