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诗意象.docx_第1页
捣衣诗意象.docx_第2页
捣衣诗意象.docx_第3页
捣衣诗意象.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代诗词中的捣衣意象探析 阮嘉雯【摘要】自六朝以来,捣衣的意象在文人的笔下广泛运用,而这一意象在唐朝时期的文坛上,尤其兴盛。捣衣作为古代的一种服饰民俗,作为古代诗词中的一种社会意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表达了家中女子对经年不归的远征男子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在外,居无定处的思妻怀乡之情,表达了对战争长年不休的厌恶之感,也蕴含了文人对生命的思考。【关键词】捣衣;思妇;怀乡;厌战;悲秋 捣衣作为一种服饰民俗,自六朝以来,成为了古代诗词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社会意象。特定的社会环境,赋予了捣衣不一样的审美意蕴。在战争年代,无论是六朝还是唐朝,夫妻分隔两地是在所难免的,妻子独守家中,丈夫游离在外。因此,捣衣的动作,成为了家妇思念远征丈夫的固定模式;捣衣的声音,也深深触动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征人的思乡情怀,表达着他们对于家中妻子乡人的眷恋及常年战乱的厌恶与痛恨。而捣衣又多与秋夜相生,在秋夜的渲染之下,其中的悲伤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王勃杂曲歌辞秋夜长)”、“夜梦还京北,乡心恨捣衣(李颀送钱子入京)”、“厌向殊乡久离别,秋来愁听捣衣声(屈同仙燕歌行)”,唐代的诗人总能以一种文人的敏感,把捣衣这个社会意象背后潜在的痛与惆怅写得如此的撕心裂肺,扣人心弦。同时,在冷寂的秋天,声声捣衣砧响,也引起了不少文人的悲秋之感,诉说着他们对生命的思考。一、捣衣的含义及其文化意蕴的来源捣衣是一种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明代杨慎在丹铅总录 一书里,曾有这样记载:“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柞,如春米然。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可以知道,捣衣是两个女子协作才能完成的劳动。显然,捣衣不同于洗衣,洗衣并不需要两个人合力完成,同时洗衣的目的也并不在于把衣服捶松平整,而在于把衣服漂洗干净而已。因为捣衣不同于洗衣,所以捣衣不须到河边进行,只须在家中便能完成,且一般在夜晚进行。如杨慎在丹铅总录所指的捣衣,可见其是一项颇为辛苦的工作,也可从“用尽闺中力,军听空外音(杜甫捣衣)”“妇姑相对神力生,双揎白腕调杵声(王建捣衣曲)”这些唐诗当中得到确认。捣衣为什么能成为唐朝“思妇”主题下最常见的意象呢?可以从捣衣的目的进行深究。文选五臣注曰:“妇人捣帛裁衣,将以寄远也。”乐府诗集注曰:“盖言捣素裁衣,缄封寄远也。”捣衣是秋季裁制寒衣前的一道工序,是妇人为他乡的游子或征夫做寒衣作准备。在唐朝当时,又仿效了西魏大统年间创立的“府兵制”,这一兵制的一大特点在于:应征人员的衣服和武器俱得自备。这一特点可以在木兰辞中得到体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翰,南市买髻头,北市买长鞭。”征人之妻,不仅要受到捣衣这一沉重劳活的折磨,更要承受自己的丈夫长年征战在外,音讯全无的情感煎熬,当中的牵肠挂肚往往在捣衣这个动作的简单重复中流露出来,思妇的形象便油然而生。这捣衣的动作,饱含着多少思妇对丈夫的关心、期待与担心。捣衣这个意象被广泛运用最早的朝代不是唐代,而要追溯到六朝时期。而六朝时期又不是捣衣这个意象的始发源时期,捣衣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文坛的可见诸与西汉的班婕妤的捣素赋。六朝时期则是捣衣这个意象在文坛上的初盛期。南朝宋时的谢惠连的捣衣诗曰:“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檐高砧响发,楹长柞声哀。微芳起两袖,轻寒染双题。纵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裁用苛中刀,缝为万里衣。”可见在六朝那个征战连连的时代,捣衣已经成为了征妇思念远方征夫的一个寄托,其中的伤感于惆怅在那“两袖”的起收间,在那隐约的香气的朦胧里表露无遗。在六朝人的民歌里,也以捣衣表现思妇的深情:“佳人理塞服,万结砧柞劳(吴歌子夜四时歌)”、“忆郎须寒衣,乘月捣白素(吴歌秋歌十八首)”,在俗白的民歌里寄托了无尽深意。二、捣衣与秋夜、砧声相伴相生捣衣,是用木棒把布帛敲平,捣衣时,难免会发出声响,而这些声响我们称之为砧声。纵观唐代的诗歌,写捣衣的诗歌,都与砧声分不开。而有砧声出现的诗歌,自然而然会让人想起捣衣的动作。诸如吴大江的捣衣一诗写到“杵影弄寒月,砧声调夜风”,又如吕温的闻砧有感一诗也写到“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汍澜。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捣衣与砧声是相伴而生的,捣衣当中所蕴含的凄清,透过砧声,使情感表现得更为动人,更为痛彻心扉。身处异地的游子,听到长安满街熟悉却又陌生的砧声,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情怀。表面虽写“恨捣衣者”,但内心却有着对家中那位捣衣者难以压抑的想念。捣衣与秋夜也是相伴相生的。在唐诗中,不难发现,捣衣者都总爱在秋夜进行捣衣,而游子或者征夫都总爱在秋夜听见捣衣砧声而黯然泪下,独自悲伤。“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在秋风瑟瑟中,捣衣者尽诉对远征者共同的心声;“爽砧应秋律,繁杵含凄风(刘禹锡捣衣曲)”,秋风附和着一声声的捣衣砧声,其中的凄凉哀怨只有游子知道;“砧杵闻秋夜,裁缝寄远方(杨凝秋夜听捣衣)”,秋夜漫长,手中简单地重复着捣衣的动作,听着捣衣砧声,把捣衣者的思念与关心传递到远方。究其为什们捣衣的意象通常设置在秋夜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在战乱的时期,丈夫在外远征,独守家中的妇女就必须抓紧白天的时间干农活,操持家务,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而煮饭烧菜、针线细活都要在光线充足的白天才能完成,所以在白天都少有空暇,捣衣就只得放在晚间进行。又由于捣衣实际上是一件不太繁杂的活,对光线的要求不高,利用夜晚的月光就足以进行捣衣。而捣衣作为一个社会意象,其审美的本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唐代的诗人,总会把捣衣与带有月色的秋夜联系起来,突出一种凄凉的审美意境。牵肠挂肚的情思容易在月下萌生,而秋夜总会给人以一种苍凉的凄清感,这样捣衣者对远方征人的思念,游子征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怀念,在特定的情境之下,表现得更加扣人心弦。而对于文人来讲,捣衣砧声,对在寂寥的秋夜,无疑会引起他们对生命的某种警示与思考。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捣衣意象诉说思妇情怀月明之夜,闺妇不辞劳苦地为远征在外的征人捣制军衣,在捣衣动作的简单机械重复中,伴随着单调悠长的砧声,她们有了一片释放内心情感的闲暇,她们享受着这片闲暇,贪婪地思念着远征在外的游子,盼望他们可以早日归来。闺妇捣衣的动作,夜伴悠长的砧声,流露着思妇特有的深情。诗仙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长安的大街上,月色明朗,千家万户都响起捣衣声,整个长安城沉浸在一片浓郁的怀思中,家中的妇女为了心爱的丈夫机械地重复着,萧瑟的秋风带去了对戍边征战的丈夫的思念,带去了无限的担忧与期盼。什么时候,战争才能够平息,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赶走,什么时候,丈夫才能从戍边回来!在捣衣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千家万户的闺妇,静静地捣衣,默默地落泪叹息,我们仿佛听见了千家万户的闺妇,对远方的丈夫的深情呼唤。又如杜甫的捣衣:“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家中的妇人心里清楚地明白丈夫很难从边上归家,但是眼看冬天快到,她很想为自己的丈夫捣制一件衣服,驱走丈夫的寒冷。虽然天气很冷,捣衣弄得自己很疲倦,但是为了要做好衣服寄给远方的丈夫,为丈夫送去温暖,妇人仍不辞劳苦。她用力地捣制着衣服,声音很大很响,但是远方的丈夫却永远也不会听得见,因为他只能听见那厌倦的边塞号角声。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妇人捣衣之痛,思念远方丈夫之苦。多少个日夜,她们望着自己逐渐老去的双手发着呆,想着远方的那些他;多少个春秋,她们独守空房,仍紧紧抓住手中的砧,永无休止地捣制着那些珍贵的军衣。在那些单调而悠长的捣衣砧声中,她们美丽的生命渐渐地凋谢,失去原有的光泽。闺妇那每一个捣衣的瞬间都被定格成为了文坛上一个动人的意象。捣衣的意象,包含了多少闺妇们对远征的游子那一颗颗牵肠挂肚的心,述说着多少闺妇们说不出的的痛与忧伤,承载了闺妇们对远方的那些他的期盼和等待,也传诵着千万家闺妇的坚强与执着。四、“夜梦还京北,乡心恨捣衣”,捣衣意象抒发游子征人怀乡情结 在萧瑟的秋季,听到千家万户陌生的捣衣声,又怎不能激起戍守边疆的征人和客异他乡的游子心中的波澜呢?听着异乡的捣衣声,他们何尝不怀念故乡的灯火?他们何尝不怀念在家独守空房的妻子?他们何尝不怀念在家为他们默默付出的捣衣者?他们何尝不怀念家庭的那种温暖?但是,命运注定他们只能听着耳边惹人生厌的捣衣声,感受着异乡的寒冷与萧瑟,感伤着自己命途漂泊的不幸。著名的诗圣杜甫著名的秋兴八首之一深刻地述说着客异他乡的游子漂泊在外,眷恋故土的情愁:“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巫山巫峡的萧森让人不禁悚然,江上波涛汹涌,天上阴云满布,独自乘着孤舟穿过三峡,迎来了阵阵捣衣声,诗人的眼眶不觉浸湿了,此情此景,勾起了诗人梦牵魂绕的一颗“故园心”。阵阵的捣衣声,对整首诗歌的凄冷意境起了很大的加强作用。阵阵捣衣声,回荡在游子的心头,脑海浮现的是故乡那熟悉的一景一情。又如孟郊的闻砧一诗:“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那阵阵的捣衣声,并不是为游子所发的,但却能使游子的头发变白,那阵阵的捣衣声,不是在为游子捣衣所发的,但却能使游子悲痛欲绝。可见,捣衣这一意象的背后,暗藏了多少游子们的辛酸和孤寂,潜藏了游子们多少的怀乡愁思。“夜来尝有梦,坠泪缘思归。”岑曾杨固店一诗,把戍边在外的征人的思乡情结阐释得催人泪下。“客舍梨叶赤,邻家闻捣衣。夜来尝有梦,坠泪缘思归。洛水行欲尽,缑山看渐微。长安只千里,何事信音稀。” 边塞诗人岑参,常年久居塞外,阵阵捣衣声引起了诗人的思乡情结,连夜发梦,也惦记着返乡,不禁泪落。虽然长安只离自己很近,但是,却无法得到家人的消息,其中的哀愁淡淡地显露。在这首诗中,捣衣意象,成为了诗人思乡愁绪的起源,由异乡的捣衣声,引发了诗人对家乡绵长的思念。五、“调砧乱杵思自伤”,捣衣意象表达了对战争的无情控诉大唐帝国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大最稳定的统一国家,但是安史之乱之后,日益膨胀的藩镇分裂割据势力,对唐王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构成了极大地威胁,以至到了晚唐时期社会四分五裂的混乱状态,因此,以捣衣来反映社会艰辛,战争苦难的文化现象也多起来。唐代诗人总喜欢以捣衣的意象来反映战争带来的夫妻分离、远离故土之痛,对战争进行无情的控诉。王勃的在秋夜长一诗中写道:“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所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家中的妻子连夜为在外的征人捣衣,“调砧乱杵”,妻子的神思都已经不在捣衣之上,早就飞到了千万里的边疆之外。一个“乱”字,可以看出妻子当时是如此地痛恨战争,是战争带走了她的丈夫,是战争带走了她的家庭温暖,是战争带走了她的幸福,是战争把常年的寂寞与孤独带给了她,是战争把思念丈夫的痛带给了她。试问有多少的闺妇希望承受捣衣的折磨?试问在捣衣的过程中,有多少闺妇不曾怨恨战争的残酷?捣衣,在闺妇看来,意味着家夫的常年不归,意味着自己的独守空房。无疑,战争对闺妇来说,伤害得很深,闺妇的捣衣,也无疑是对战争的严厉控诉!又如在刘禹锡的捣衣曲中,尽诉征人远征在外,居无定所的离乡愁绪,表达了征人对战争地无比痛恨。“爽砧应秋律,繁杵含凄风。一一远相续,家家音不同。户庭凝露清,伴侣明月中。长裾委襞积,轻珮垂璁珑。汗馀衫更馥,钿移麝半空。报寒惊边雁,促思闻候虫。天狼正芒角,虎落定相攻。盈箧寄何处,征人如转蓬。”寒风凄凄,明月相伴,门庭冷落,诗人耳闻捣衣声,不觉悲哀于自身的漂泊不定,居无定处。战争不知何时终止,征人也不知何时才能还家。因为战争,多少的征人在异乡黯然神伤,因为战争,多少的征人饱受着塞外的饥寒交迫,因为战争,多少的征人错失了与妻子的温情缠绵,因为战争,多少的征人享受不了家庭的温暖。战争给征人带来的孤单与寂寞,带来的思念妻子家乡的折磨,恐怕只有征人自己感受到。征人对战争地痛恨也溢于言表。六、“九月寒砧催木叶”,捣衣意象引发悲秋情愁 秋天是生命衰落的日子,在秋天这个感伤的季节,少不免惹起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对生命易逝的无奈。捣衣的砧声,本来与悲秋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正像前文所提到的,捣衣通常在秋夜进行,这让人不觉有了一种思维定式:砧声响起,秋天到了。因此,捣衣意象通常会被诗人所发掘成为了悲秋主题的意象,从而抒发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对生命的思考。正像沈佺期的诗所写的“九月寒砧催木叶(杂曲歌辞独不见)”,捣衣的砧声就像是一个警示,催促时间加快前行的脚步,也给了世人一个暗示:时间在默默流逝着,生命也在悄悄地倒计时中。捣衣砧声的响起,唤醒了秋天的思绪,唤醒了其中包含的历史意味,让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正如南唐词人李煜的捣练子一诗,充满了多少诗人的感悟与体验。“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深秋的小院,静悄悄的,深秋的小院,空荡荡的,萧瑟的秋风伴送着冷冷的捣衣砧声,时断时续。如此的凄清,叫词人如何能安眠如梦?一声又一声的捣衣声,每敲击一下,就如同定格了一段历史,定格了一段时间,定格了一份思绪,让人享受片刻的宁静,去思考人生的真谛,去聆听历史的脚步声,去悲叹时间的流逝。又如殷尧藩的夜酌溪楼一诗:“楼居溪上凉生早,坐对城头起暮笳。打鼓泊船何处客,捣衣隔竹是谁家。玉绳低转宵初迥,银烛高烧月近斜。得意引杯须痛饮,好怀那许负年华。”诗人月下乘船漂泊,前路茫茫无方向,却听见不知谁家的捣衣声,不觉举杯痛饮,个中的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捣衣声唤起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唤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