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一、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3.情感目标: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文学经典的热情。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难点:解读各章语录,理解文章大意学法指导:二、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能翻译十二章语录,牢记语录中的精辟句子或词语。2.通过反复诵读,根据实际生活思考十二则语录中的哲理,理解十二则语录中的智慧。三、预习交流(一)自主学习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这篇课文。2、作品简介1孔子其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终不再仕。晚年返鲁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孔子高尚之品格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发愤忘食,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人为善,直道而行。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举世闻名的“三孔”孔庙、孔林、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础上逐步发展3、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1.读准字音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论( )语 思而不学则殆( )不亦说 ( )乎不逾矩( ) ( )三省 ()吾身传()不习乎曾()子一箪()食曲肱()而枕之2.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先仔细读几遍课文,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出节奏;第三遍抑扬顿挫。2.小组合作解决字词意义和语句翻译,教师适时点拨。(二)交流学习第一章(一)分析文义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二)课文探究,小组讨论第1句讲了什么,教我们怎么做?第2句讲了什么,教我们怎么做?第3句讲了什么,教我们怎么做?第二章(一)分析文义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谋(出主意)而(表转折)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名词做状语)不习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二)课文探究小组讨论本章强调些什么,教我们如何做?第三章(一)分析文义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二)课文探究1.本章是曾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请讨论是个怎样的过程?2.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3.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4.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第四章(一)分析文义子曰:“温(复习)故(就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而(表顺承)知新(新的领悟),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师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二)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请讨论是些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四、展示提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请各小组对预习交流的第二部分(交流学习)的第4章的问题讨论并各自展示你们学习的成果,让同学们共同分享。五、达标测评(1)给下列横线的字注音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论()语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不逾矩()()三省()吾身传()不习乎曾()子(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人不知而不愠: 可以为师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思而不学则殆:三十而立:六、课后反思:我认为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1、由于古文中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多,有的同学对个别知识点可能还不够理解。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2、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讨论来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深入钻研、虚心请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第二课时1背诵并默写前四章。2.熟读课文五至十二章。第五章(一)分析文义子曰:“学而(表转折)不思则罔(迷惑),思而(表转折)不学则殆(有害)。划分句子停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二)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起讨论是什么学习方法?第六章(一)分析文义子曰:“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贤哉,回也!”句子划分停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二)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的什么品质?第七章(一)分析文义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之者。”划分句子停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二)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第八章(一)分析文义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食饮水(冷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划分句子停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二)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什么? 第九章(一)分析文义子曰:“三(几个)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择其善者而(表顺承)从(跟从)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句子划分停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二)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什么?第十章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二)课文探究本章讲道理是什么?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第十一章(一)分析文义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志也。”划分句子停顿: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二)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什么品质?第十二章(一) 分析文义子夏曰:“博(广泛)学而(表并列)笃志,切(恳切)问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二) 句子划分停顿:(三)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四)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二)课文探究本章讲做人要怎样做?巩固练习1论语是记录_的一部书,是_家经典著作之一,共_篇。孔子,名_,字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2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_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6.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句子:7.曾子认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格修养的句子:_:_?_?_?8.论语中说时间过的很快,如白驹过隙的句子:_,_9.论语中论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_,_10.完成下列古今异义词(1)不亦君子乎古:_今:_(2)可以为师矣古:_今:_(3)饭疏食饮水古:_今:_(4)饭疏食饮水古:_今:_(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_今:_(6)吾日三省吾身古:_今:_六、自我检测。1填空:(1)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2)子曰:“_则罔;_则殆。”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分)论语()不愠()三省()焉()殆()不惑()诲()罔()凋()择()3判断题。(10分)(1)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2)论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4)论语的“论”读“ln”。()(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4、选择题。(12分)(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三”的意思是:()a数字,表示具体数量。b表示多数c表示少数(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必”的意思是:()a必须b一定c必然(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孔子是在告诫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系解测试题及答案
- 高级钳工模拟试题(附答案)
- 有声书阅读应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竞主题咖啡厅与休闲空间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知识内容版权监测与维权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突发新闻即时推送APP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汽车智能仓储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汽车广告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产品批发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短信营销智能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火电厂安全员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PCIE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广东深圳市光明区统计局招聘(选聘)专干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Unit 1 A new start Starting out 课件(内嵌音视频)高一英语外研版必修第一册
- 2025年人防工程试题及答案
- 安全烹饪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2025年cnc初级技工考试题及答案
- 露天煤矿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发展报告
- C1汽车驾驶证科目一考试题库750题(打印省纸版版)
- 汽车吊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