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纪知识摘要.doc_第1页
三年纪知识摘要.doc_第2页
三年纪知识摘要.doc_第3页
三年纪知识摘要.doc_第4页
三年纪知识摘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 级 数 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摘要:第一单元:测量1、毫米、分米的认识:(1)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第一单元:测量1、毫米、分米的认识:(1)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2、千米的认识:(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3、吨的认识:(1)了解“吨”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质量单位,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单位“吨”在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3)能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第二单元知识点摘要: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加法(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加法:(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3)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4)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逐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2、减法:(1)能从实际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算的过程,并逐步学会合理、恰当的估算,能用估算的结果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4)能熟练完成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3、加减法的验算:(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数学依据和意义,并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并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的好习惯。第三单元知识点摘要:1、四边形:(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1、四边形:(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3、周长:(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5、估计:(1)在准确掌握长度单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当的估测某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包括周长)。(2)能利用估测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知识点1、秒的认识:(1)认识秒针,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能够准确读写出钟面上的时刻,能熟练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3)体验1秒钟和1分钟分别有多长,逐步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2、时间的计算:(1)能利用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正确完成相关比较、换算和计算。(2)能解决生活中的关于时间计算的实际问题,体会时刻和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三年级上册知识整理一、测量1、拿出你的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面有什么?你能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1毫米,1分米吗?用手比划一下各有多长?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公里)=1000米3、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4、本单元重点:单位间的换算。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笔算时注意:数位对齐 书写端正 进位退位记清楚 莫忘横式写答案2、加法验算方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 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验算方法: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3、本单元重点:加减法的笔算及验算三、四边形1、四边形的特点:4条直边,4个角2、平行四边形的特点:2组对边相等,易变形3、画平行四边形:画一边 画对边 连接剩余2边4、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5、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6、本单元重点:周长的计算(注: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时可以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简便的计算,同时要注意靠河、靠墙、分割、合并等情况)四、有余数的除法1、除法竖式:复习各部分名称和意义2、有余数的除法3、余数除数4、本单元难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五、时、分、秒1、1分=60秒 1时=60分2、在钟面上,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走1圈是1分钟。 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圈是1小时。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3、本单元重点:时间的计算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例3008,我们可以这么想3个100乘8等于24个100,也就是2400.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计算38=24再在后面加上00就可以了。2、估算:298像这样的算式就可以用到上面的知识,先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数308,就等于240。3、笔算乘法:复习乘法竖式各部分意义和名称4、笔算乘法时需要注意后面的进位也要加上。5、本单元重点:笔算乘法七、分步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意义:把( )平均分成( )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 )分之一。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2、分数各部分的名称:3、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如: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如:4、分数的简单计算5、本单元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九、数学广角:1、排列:有顺序 如 用3、7、9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如2、组合: 如:2件衣服搭配3件裤子,有几种不同的搭配?如:4个国家进行比赛,2个国家比1次,一共要比几次?3、本单元重点:按顺序写出所有的情况附加:解决问题:1、读题:寻找有用的关键的信息和问题,排除无用的信息。2、分析:根据关键信息,先解决什么再解决什么。可以用画图、假设、举例等方法帮助理解。3、解题:列算式解决问题。4、检验:把答案带到题目里再检查一次,你是否算对了。三年级数学必须掌握的知识点(1)和倍、差倍问题: 用线段标识等方法揭示这两类问题中各种数量关系,和倍问题:小数=和(倍数+1)。 差倍问题:小数=差(倍数-1)(2)年龄问题: 教授解决年龄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倍、差倍方法;画图线段标示法。(3)盈亏问题:介绍盈亏问题的主要形式 (双盈、双亏、一盈一亏) 分配总人数=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4)植树问题:总长、株距、棵树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总长=株距段数, 封闭图形:棵数段数 不封闭图形: 两头都栽:棵数段数1 两头都不栽:棵数段数1 一头栽一头不栽:棵数段数(5)鸡兔同笼问题: 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由来和主要形式, 揭示鸡兔同笼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假设法(6)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 追及时间=距离速度差。(7)周期问题(8)还原问题(9)归一问题(10)体育比赛中的数学、趣题巧解几何类三年级学校的学习中就会涉及到一些简单的图形求周长和面积了,那么在奥数中图形问题涉及到的是巧求周长、巧求矩形面积数论类现在三年级也开始涉及到了数论了,是比较简单的能被2、3、5整除的性质、奇数和偶数、余数与周期问题。逻辑类逻辑推理题是很多学生们擅长的一类题。其他图形规律、找规律、数字谜、一笔画、多笔画、抽屉原理。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摘要: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2.我们可以用指南针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2.我们可以用指南针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3.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先用商加上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4.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5.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6.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7.2000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8.3月12日是植树节。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9.6月1日是儿童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平年二月有28天,一年有365天。闰年二月有29天,一年有366天。11.一年有12个月,其中1、3、5、7、8、10、12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4、6、9、11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12.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 而2000年是闰年。13.地球在绕太阳转的同时,自己还不停的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就定为一日。一日是24时。14.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15.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16.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7.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分米=100公顷18.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边长19.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3米。20.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小数是0.01米。3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3 米。 1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8米。21.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1.30米。22.1元是10角。7角是元,还可以写成0.7元。1元是100分,7分是分,还可以写成0.07元。三年级 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摘要:要点:探索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横式计算要点:探索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横式计算重点: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横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难点:选择最合理的分拆方法。例题:1412 1412 1412 =1434=1410+142 =2012612 =424=140+28 =24072 =168=168 =168 三年级数学下册 整体与部分摘要: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能举出生活实例。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能举出生活实例。2.能力目标 初步体会到整体与部分是相对的,初步感知辨证关系。3.情感目标: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比较分法a:可以将一个整体分成两部分、三部分、甚至多个部分。b:可以是平均分、不平均分。整体与部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是相对的。把单独的一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分得每一份是它的一部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以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起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单位“1”。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摘要: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摘要:知识点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3、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4、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可能性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下册数学知识点摘要:下文分别从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七个单元分别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有利于三年级同学的学习。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认识东、南、西、北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方向盘”,即在一张纸上,画上“十”字,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好 (西-+-东);2、面朝南时,转动方向盘,将南对准前面,即:东-+-西,面朝东时,方向盘定为:北-+-南。(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三)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先用被除数的最高位除以除数,再依次类推,用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和除数相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2、要将前一步计算后的余数写出来和下一步的数合起来再除。3、每次计算后的余数都要同除数进行比较,不要忘了“余数要比除数小”.4、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的位数少1位。5、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同被除数的位数相同。6、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A)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B)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速算绝招:(A)60 / 3=,可以把60看成6个十,6除以3得2,所以6个十除以3得2个十,即20.(B)240 / 4=,可以把240看成是由200和40组成的,百位上不够商1,就把240看成24个十,因为24除以4得6,所以24个十除以4得6个十,即60.第三单元:统计(一)简单的数据分析:在画条形图时要先利用格尺找准数量,做好标记后再画。(二)求平均数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平均数 = 总数量 总份数总数量 = 平均数 总份数总份数 = 总数量平均数第四单元:年、月、日1、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2、全年天数: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3、判断平年、闰年:A)年份能被4除尽而没有余数的是闰年,有余数的为平年;B)整百整千的年份要能被400除尽才是闰年。4、比年大的时间单位是世纪,1世纪=100年。5、用24时计时法表示:A)上午时间直接读出钟面上时间即可;B)下午的时间在钟面上所指时间的基础上加上12小时。6、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1分=60秒,1刻=15分,一昼夜=24小时,1周=7天。7、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分为三种情况:(A)头尾都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B)头尾都不算: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C)头尾算其一: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只需注意在估算时,要先根据“四舍五入”法分别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使其变成整十整百数后,再估算。2、 再书写估算结果时,不要忘了“两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写几个0”.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速算绝招:(A)6020=,把6020看作60乘2,得120,20是2的10倍,再将得数扩大10倍得1200,心算过程是602=120,2的后面有一个0,积120后面加一个0,得1200.(B)估算时,把一个两位数看成是整十数进行估算,如3940,把39看成40,4040=1600,39401600.5130=,估算过程是5030=1500,51301500.(C)3511+,把35乘10得350,再用351=35,350+35=385,心算过程是:3511=350+35=385,又如4311=430+43=473.(D)2319=,把19看作20来乘,多乘龙1个23,再减去23,心算过程是:2320-23=460-23=437,如4521=,把21看作20来乘,少乘1个45,再加上45,4520+45=900+45=945.(E)3415=,把3410后再加345,因为345=3410 / 2=340 / 2=170,所以3415的心算过程是:340+340 / 2=340+170=510. 第六单元:面积(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要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2、 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正方形:(A)周长=边长4-使用长度单位 (B)面积=边长边长-使用面积单位2、长方形:(A)周长=(长+宽)2-使用长度单位 (B)面积=长宽-使用面积单位(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00;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3、“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5、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认识小数:分母为10的分数可以转化为一位小数,分母为100的分数可以转化为两位小数(二)小数大小的比较:在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分数或整数进行比较;(三)只有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分数才能相加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四)计算小数加、减法,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同整数加、减法相同的是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不要忘了在结果上点上小数点。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数学能力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其次是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再次是基本能力(概括和推理)。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例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去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算法和演算过程,尤其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准确了。第二,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第三,观察活动: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考题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竖里观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横里观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教师再要求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摘要: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小三单元知识点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3、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4、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可能性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2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2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实际方向:面北背南,左西右东。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4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5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6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描述是要注意是选取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 口算除法1 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 笔算除法1 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 会判断商是几位数。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3除法的验算方法: (1) 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 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 0不能作除数。 (2) 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第三单元统计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及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完成的统计图上一定要标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题)。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给出一组数据会求它们的平均数。(若干数相加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叫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求平均数分为两步,首先求出若干数的和,再用所求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如:3个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熟记平均数的格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 ) 并脱式计算p42。会检查平均数的对错,平均数一定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5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6给出平均数和几个数据,求另一个数据。如:小明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外语83分,数学80分,求语文多少分。 第四单元年月日(一) 年、月、日部分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八九。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 )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二) 24时计时法部分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 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31日(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4求经过的时间。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5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乘法:1整十、整百、整千相乘的方法:先用0前边的数相乘,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再数一数被乘数和乘数中一共有多少个0,再在结果的后边添上多少0。2估算:想被乘数和乘数最接近或等于哪个整十的两位数,那么所要估算的结果就是这两个整十数的乘积。(二)笔算乘法:注意竖式的格式。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笔算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得的积相加。(遇到进位乘法时,那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