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养殖业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桂林市养殖业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桂林市养殖业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桂林市养殖业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桂林市养殖业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林市养殖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桂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二0一一年八月规划编制委员会及编制人员(一)编制委员会主 任:卢建民副主任:韦冰冰成 员:韦绍芳、王道平、夏楚坤、朱晖、蒋林、谢佳寿、侯德恩、李繁叶、全力军 、梁碧忠、李慧军、莫江、罗祖荣、冷秀华、熊乙桦、廖谋彦、杨典良、廖春秀、游裔军、邹必鸿、唐小荣、蒋树雄、彭天锡、刘平才、王启贵、彭长付 (二)编写人员审 定:卢建民审 核:韦冰冰执 笔:朱晖、侯德恩、唐宁参与编写人员:杨玲、周剑辉、刘征、秦玉飞、廖军宁、赖智波、吴曼琼、蒋瑞龙、廖德顺、杨芳、于六珍、李玉胜、石远荣、陈林、蒋跟齐、苏锡华、苏冬发、苏锡保、周冠宣、全洪连、贺兵、秦家保、胡作文、唐维、陈明生、廖顺连、梁正生、唐真玲、肖定均、赖庆林、陶建军、李梅红 桂林市养殖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养殖业是桂林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大力发展养殖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桂林市养殖业发展正处于从散养向规模,从数量向质量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推动养殖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业体系,推进养殖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对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期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桂林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打造特色养殖基地,推动现代养殖业发展,保障养殖产品供给和安全,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特编制本规划:一、“十一五”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成效: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政府和水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以养殖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狠抓产业发展,推广实用技术,建设龙头企业,强化疫病防控,加强执法监督,保障产品安全,促进了全市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市养殖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优势产品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趋优化。生猪、家禽、草食动物生产均在全区排前3名,樱桃谷种蛋生产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樱桃谷种鸭最大的育种基地。实施“十一五”规划,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效:(一)养殖业生产实现了新发展2010全市生猪出栏410.32万头,比2005年递增 -22.48 %;牛出栏15.27万头, 比2005年递增-1.61 %;羊出栏17.76万只,比2005年递增-14.42%;家禽出笼10760.51万只,比2005年递增39.45 %;肉类总产量49.49万吨,比2005年递增1.17%;禽蛋产量4.79万吨,比2005年递增45.59%;牛奶产量2400吨,比2005年递增-7.69%;水产品总产量9.11万吨,比2005年递增-3.29%;养殖业产值101.38 亿元,比2005年递增 60.28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桂林市的肉类总产量、生猪、家禽出栏分别占全区总量的12.5%、13%、12.5%。由于2006年-2007年统计局对行业数据衔接农普数,养殖业生产数据大幅下调,猪、牛、羊、水产品等行业的生产发展在对比数上反应不出来,但家禽、禽蛋和养殖业产值尽管在衔接农普数时也做了调整,仍然比“十一五”有大幅增长,显示“十二五”养殖业的长足进步。由于养殖业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养殖技术和养殖水平大为提升,养殖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年人均新增渔牧业收入超100元,成为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全市饲料产品年产量达87.75万吨,年均增长15.01%,占全区饲料产品产量的15.23%,在全区排名第2位,饲料工业总产值达25亿元,年均增长25.15%。(二)畜禽规模养殖开创了新局面。以畜禽养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为重点,推进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在中央及地方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猪、牛、禽等规模养殖场建设如雨后春笋,纷纷开工或建成投产。2007年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小区(场)76个, 2008年建设46个,2009年建设42个,2010年建设35个,四年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小区(场)共计199个,总投资8298.0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880万元,业主自筹2418.03万元。到2010年底,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已达3493个,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1571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449个,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278个,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156个,万头养猪场达18个,规模养殖出栏192.69万头,占全市出栏数的46.96%;肉牛规模场(小区)240个,出栏0.83万头,占全市出栏数的8.55%;肉鸡规模场(小区)2131个,出栏6637.87万只,占全市出栏数的75.68%;肉鸭规模场(小区)411个, 出栏163.26万只,占全市出栏数的9.58%;肉鹅规模场(小区)24个,出栏9.36万只,占全市出栏数的6.88%;肉羊规模场(小区)1084个,出栏7.29万只,占全市出栏数的41.05%;奶牛规模场(小区)29个,出栏1473头,占全市出栏数的100%;肉兔规模场(小区)75个,出栏8.66万只,占全市出栏数的12.13%。 一批新的规模场投入建设,龙胜三门镇、马堤乡两个规模牛场正在建设,桂林同发禽业有限公司已正式投产,现存栏种鸡8万套;投资1300万元的桂林大发养殖公司种鸡场项目已开工,拟建种鸡舍1.1万平方米。随着养殖业科技的逐步推广,传统的养殖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为发展规模养殖业打下了基础。(三)养殖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十一五期间,以桂林广东温氏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迅速发展,龙头企业的产量已占全市家禽产量的76%。全市养殖业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水产畜牧行业龙头企业已达5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自治区水产畜牧行业龙头企业26家。全市共有养殖合作社63个、养殖协会26个。温氏公司产业延伸,在发展肉鸡养户1800多户、年出栏家禽2500万羽的基础上,新上了5万羽蛋鸡生产线和30万头生猪生产线。桂柳公司快速扩张,已拥有养户2900多户,养殖种鸭250万羽,年生产鸭苗4.3亿羽,年营业收入6.63亿元,鸭苗销售占有全国12%的份额,作为全国最大的樱桃谷种鸭养殖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现一批新的龙头企业正在加速建设。总投资1600多万元、占地55亩的广西绿园公司养猪场建成投产,现存栏种猪870头;投资过亿的桂林广东温氏公司30万头肉猪生产基地,在临桂存栏3000头母猪的种猪场已建成投产,发展农户30多家,在永福的种猪场也已动工;计划投资1232万元的荔浦县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场(鑫旺养殖场)正式动工;兴安荣发公司千头母猪场和万头肉猪场续建工程正在加紧实施,目前存栏种猪1000余头。兴安桂牛公司拟投资1500万元建设桔杆养牛和10万头肉牛分割加工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新建牛舍5200平方米,存栏牛近500头。我市的龙头企业不仅成为桂林市养殖生产的龙头,还走出广西、走向全国,成为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对象。近来来,我市的桂柳、漓源、大发等本土企业,已在广西的南宁、钦州及四川、江苏、贵州、湖南等省建设分公司、分部,带动当地的养殖行业发展。(四)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体系建设有了新成绩:1、生猪良种化方面,已初步建立了大白、长白、杜洛克良种繁育体系和地方良种保种选育体系。桂林市养殖业首家中美合资的桂林美冠原种猪育种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建成投产, 7月从美国引回135头美国曾祖代种猪(其中种公猪26头)回到桂林,引回的种猪全部来自在美国获得全美比赛冠军的种猪场,并含有冠军种猪的血缘,到2010年未,这批猪已发展到存栏核心群原种猪800头,年产优质种猪7000多头的生产能力。2、牛品改工作在“十一五”期间,我市连续五年居广西首位,生产出的优质杂交牛犊市场供不应求。五年全市完成牛杂交改良配种31.69万头,其中人工授精27.49万头(水牛9.75头,黄牛17.74头),本交4.20万头,产下杂交牛犊18.29万头。建成牛人工授精工作站(点)有208个,其中村级配种点123个,共有培训出牛人工授精技术员263名,其中村级配种员100名。牛的人工授精已全部实行收费费制,初步实现了职业化。3、地方优质品种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已见成效。龙胜凤鸡和龙胜翠鸭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认证评审,被确认为地方特有新物种。全州文桥鸭经过广西家禽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评定,入选广西地方品种,分别列入国家和自治区地方品种资源目录。全州禾花鱼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五)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现了新飞跃。“十一五”时期,全市水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重大动物免疫任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成效显著,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与应急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兽药质量与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动物防疫物资保障体系等动物防疫“五大体系”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情况3713.64万元建设广西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其中中央投入3188.07万元,地方配套525.57万元,建成了 11个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11个县(市、区)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县级疫情测报站、3个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146 个乡镇兽医站和临桂、阳朔两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全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共有44家养殖企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资质,其中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8家,水产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6家,8个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点。市级动物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了质量安全监测范围,重点动物产品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均达到99 %以上。全市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没有发生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六)养殖业项目建设实现了新进展。“十一五”期间全市有388个建设项目获国家支持建设,总投资14233.1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218.07万元,地方财政配套835.43万元,业主自筹3179.61万元。良种体系建设项目有广西东山猪品种资源保种场、桂林市种羊场扩建项目、桂林市二塘种猪扩繁场扩建项目、桂林市福芝农场种猪场生猪扩繁场扩建项目、桂林市龙胜土鸡种鸡场改扩建项目5个畜禽良种建设项目,临桂县斑点叉尾鮰良种场和灵川县桂北斑点叉尾鮰良种场2个水产良种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广西桂林斑点叉尾鮰苗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和广西兴安县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广西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对县、乡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174个,结合城乡风貌改造,对29个村兽医室实行了改造。(七)养殖科技推广工作取得了新成果。自治区科技厅下达的“百万改良牛养殖技术集成示范 ”项目,“桂林市肉牛和奶水牛高效养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课题”经过三年的实施已圆满完成,并通过自治区科技厅验收。3年来,共建立村级人工授精点97个,培训配种员234名,引进牛良种冻精17.13万头份,人工授精配种改良牛13.17万头,新生杂交牛8.77万头;犊牛成活率超过95%;人工种草75883亩,利用秸杆饲料20万吨,扶持和壮大6个肉牛养殖企业,运用高效养殖技术养殖肉牛3578头,育肥出栏2850头;建立肉牛生产示范村、屯84个,规模牛场150个,示范养牛4692头,出栏肉牛3284头;带动规模养牛户2706户,科学养牛18411头,出栏肉牛16332头;建设规模奶水牛养殖场9个,建成水牛奶加工企业1个、养奶水牛2341头,挤奶牛单产达1613公斤;新增产值19800.4万元,年均新增产值6600.1万元;新增利润9200.2万元,年均新增利润3066.7万元。“虹鳟南移繁殖技术开发与健康养殖”经过两年的实施,于2008年顺利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的组织的验收,2009年获得了桂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十一五期间,桂林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还分别实施了“沟鲶网箱健康养殖技术研究”、“长吻鱼危养殖技术推广与健康养殖”、“优良水产品大水面网箱示范养殖技术研究”、“斑鳜健康养殖技术开发”等水产科研项目。 “美国原种猪应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高效育种的研究”2008年获得自治区科技厅立项,现正在实施。广西唯一的国家肉牛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落户桂林。全市共引进和推广了瘦肉型仔猪综合培育、优质牧草栽培、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等30多项先进养殖技术,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1000多期,累计培训人员30多万人次。这些科技研究和推广,大大提升了桂林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也大大的推动了养殖业的转型和增效。 (八)特色养殖成新亮点。近年来,桂林市竹狸养殖发展迅猛,是目前全区甚至全国竹狸养殖量最多的市,据初步统计2010年全市竹狸竹狸年饲养量已发展到120万只以上,其中能繁母竹狸存栏25万多只,全市竹鼠养殖达到1000多户,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禾花鲤是桂林传统的地方特色水产品,过去曾被列为宫廷贡品,在区内外均享有较高的声誉。全州、兴安、灌阳三县都将发展禾花鲤的稻田生态养殖作为该县渔业发展的一大重点,通过灌阳县3000亩全国稻田生态养殖示范项目、全州县6500亩“稻、灯、鱼、菇”综合种养示范项目、兴安县稻田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项目等项目的示范带动,全市禾花鱼养殖的数量、品质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全市禾花鲤稻田养殖面积已达55.6万亩、池塘养殖5220亩,年产量1.32万吨。 斑点叉尾鮰是目前最适合桂林养殖的出口型淡水鱼类,我市先后在灵川、临桂和市第二水产养殖场建立了斑点叉尾鮰良种繁殖场,是广西主要的斑点叉尾鮰苗种生产基地。亚冷水渔业资源是桂林市的特色渔业资源,我市先后进行了虹鳟、金鳟、鲟鱼、七彩鲑、红点鲑、黄河裸裂尻、丁鱼岁、大鲵等亚冷水性渔业养殖,大鲵养殖也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市现有亚冷水渔业养殖面积385.6亩,年产量437.1吨。此外,鹿、野猪、豪猪、蜂、漓江甲鱼、光倒刺鲃、倒刺鲃等等特色养殖异军突起,有的从小到大,有的从试养到推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在成为养殖业的新亮点和助农增收的新途径。二、养殖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一五”期间,全国养猪业经历了剧烈动荡,生猪产量急剧下降,肉价大幅上涨。2007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初步建立了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养猪业得到了恢复性发展,规模养殖加快发展速度,我市养猪业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机耕得到较快应用,牛耕逐步萎缩,同时,规模化肉牛养殖发展缓慢,导致我市养牛数量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养羊、养兔、养鹅等草食动物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草食动物产业发展,制定扶持政策,强化发展措施,促进了草食动物产业较快发展。家禽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连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温氏、桂柳、利源、巨东勤业、大发等公司的快速发展,带动全市家禽产业的突破性发展。由此可见,当前养殖业正处于从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其内涵、功能和定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内涵上,由传统的养殖生产环节变为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相互联结,按国内外大市场要求配置生产要素的商品经济养殖业;功能上,由满足温饱变为适应生活质量的提高,符合营养、生态和安全的要求;定位上,由家庭副业变为支撑农业经济、保障农民经济、生态和安全的要求,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养殖业进入了一个生产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新阶段,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表现为:一是规模化养殖比重稳步提高,散养比重不断降低,农户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养殖业生产已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追求效益增长将成为我市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增长方式。三是区域集中、产业整合速度加快,优势动物产品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四是产业化带动主体不断壮大,养殖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数量大幅增加,规模和实力不断扩大,为推进养殖产业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五是发展模式机制不断创新,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共建养殖小区(园区、基地)发展模式,创造了“多方合作+金融担保+保险”等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养殖生产组织体系,将有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养殖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虽然我市养殖业发展快速,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也将成为桂林市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土地、意识、疫病、环保五个突出问题,将严重制约养殖业今后的发展和生存。主要表现为:(一)养殖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阻塞。养殖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同时又是弱势产业,需要政府给与大力扶持。近两年虽然中央加大扶持力度,但由于我市财政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扶持有限,养殖业发展资金投入与发展的速度不相匹配,发展基础不牢。养殖企业的用地多为农业用地,以租赁为主,地上的建筑及养殖的动物均不能用做抵押,融资渠道阻塞,养殖企业只能依靠自已滚动发展,制约了发展速度。(二)养殖用地难的问题日显突出由于养殖用地在防疫、环境方面要求较高,近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挤压了养殖用地发展的空间,还挤占了原有的养殖用地,我市多家原有的龙头养殖企业和国有鱼种场,因场地被工业区发展征用停业,退出养殖。新征地因养殖初期的免税,难已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而产权纠纷和周围环境让养殖征地困难重重,养殖用地难的问题日显突出。(三)养殖企业意识跟不上发展,成为制约养殖企业发展的瓶颈现我市的规模养殖场、养殖企业多为从个体小养殖场滚动发展做起来,业主的文化程度、素质不高,观念意识大多还停留在原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文化来带动企业发展时,原有的业主就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不少养殖企业盲目扩张,而迅速消失的原因。(四)动物疫病仍是悬在养殖业头上的一把刀当前的动物疫病是小规模散养农户退出养殖业,规模养户不敢扩大规模的重要原因。动物疫病就象养殖业头上悬着的一把刀,成为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一些动物疫病传播快、传染性强,在零星发病时,如果控制不及时、采取措施不得当,有可能由点到面影响到一个区域甚至更大范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有些动物疫病病因复杂、病毒变化快、致死性强,现在还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如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等,一旦发病引起大面积的死亡,给养户带来惨痛的损失,不少养户因此退出养殖业。(五)规模养殖场的环保问题成为养殖业发展的障碍由于大多数规模养殖场都是建在山林、田野中,从小到大发展,小规模时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与周边种植业形成良性循环,但随着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周边经济发展,原来处在荒野的养殖场逐渐成为“城中场”,没有经过处理的养殖污水就会对周边的水源、卫生产生影响;而养殖场因投资污水治理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在资金缺乏时对污水处理的投资偏少,污水处理不完善,造成养殖场与周边群众发生矛盾,引发社会问题。四、“十二五”养殖业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养殖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水产业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突出发展加工业和流通业,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生态保护,保障渔业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强化现代渔业基础设施完善,加速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畜牧业要以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手段,按照抓规模拓增量、抓加工增效益、抓特色创品牌、抓防控促发展、抓监管保安全的工作思路,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努力实现畜牧业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巩固养殖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二)发展目标。根据我市实际,力争到2015年全市猪、牛、羊、禽、水产品出栏量或产量比2010年年均分别递增3%、2%、6%、3%、4%;肉类总产量年均递增3%;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五、养殖业发展重点与产业布局(一)发展重点:根据我市养殖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十二五”期间,以发展优质家禽、生猪产业链,草食动物生产基地为重点,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养殖业经济品牌。重点实施以“三带二链一中心”的“321工程”。其中“三带”就是打造以都庞岭、越城岭山脉为主的山区草食动物发展带,以养殖竹鼠、鹿、蜜蜂、禾花鱼、甲鱼、亚冷水鱼等为主的特色养殖发展带,以漓江(桂江)、湘江、柳江(义江、洛清江、桑江等)、资江四大流域为主的生态流水养鱼发展带;“二链”就是打造从饲料、育种、饲养到屠宰加工、分割、连锁专卖销售一条龙的生猪产业链和家禽产业链。 “一中心”:就是以打造城市供应为中心的都市养殖业,培植保障城市供应的高技术、高效益、高品质的肉、蛋、奶、鱼的生产、加工、物流基地。(二)产业布局1、优势畜禽和名特优产品区域布局“十二五”期间,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分布,按照突出区域优势和产品特色的原则,确立六大优势和名特优产品生产区,加快优势和名特优产品的发展。生猪优势生产区。围绕美冠、温氏、利源、正大等养猪龙头企业,加强桂北的灌阳(观音阁、黄关、新街、灌阳镇、新圩、水车)、全州(两河、石塘、全州镇、才湾、绍水、咸水)、兴安(界首、兴安镇、湘漓、崔家、高尚、溶江),桂中的灵川(三街、定江、灵川镇、潭下、大圩、潮田)、临桂(临桂镇、五通、两江、四塘、会仙、六塘)、永福(苏桥、永福镇、罗锦、广福、堡里)、五城区(穿山、大河、朝阳、柘木、二塘、雁山、大埠、草坪)和桂南的阳朔(葡萄、白沙、阳朔镇、福利、高田)、平乐(福兴、平乐镇、二塘、沙子、张家、同安、源头)、荔浦(双江、马岭、东昌、花簧、荔浦镇、新坪、杜莫、青山、修仁)等县区平原地区的种猪、生猪优势(仔猪)生产区的建设,重点发展优秀种猪和瘦肉型猪,适当发展地方名特优品种猪。到2015年,优势生产区出栏生猪达到全市生猪出栏总量80%。家禽优势生产区。围绕温氏、桂柳、巨东勤业、利源、大发、正大、参皇、荣华和凉亭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强临桂(临桂镇、五通、两江、四塘、会仙、六塘)、永福(苏桥、永福镇、罗锦、广福、堡里)、灵川(三街、定江、灵川镇、青狮潭、大圩、潮田)、全州(两河、石塘、全州镇、黄沙河、永岁、才湾、绍水、咸水)、兴安(界首、兴安镇、湘漓、崔家、高尚、溶江)和五城区(穿山、大河、朝阳、柘木、二塘、雁山、大埠、草坪)等县(区)优质家禽生产区建设,扩大三黄鸡、铁脚麻鸡、樱桃谷种鸭和狮头鹅的养殖规模。充分挖掘龙胜凤鸡、龙胜翠鸭等桂林特有的地方优质品种资源,在龙胜、资源、兴安、永福、灵川等县建立优质地方品种家禽生产基地。到2015年,优势生产区家禽出笼量达到全市家禽出笼总量80%。年产樱桃谷鸭种蛋1.5亿枚、鸭雏1.25亿羽,继续保持我国最大樱桃谷鸭雏供应基地和广西家禽生产大市地位。草食动物优势生产区。加强越城岭、海洋山和都庞岭等山区优势牛羊生产区的建设,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在全州(大西江、龙水、才湾、绍水、安和、蕉江、石塘)、灵川(灵田、海洋、大境、潮田、公平、兰田、三街)、五城区(草坪、柘木、大埠)和灌阳(文市、水车、新圩、灌阳镇)重点发展南江黄羊、波尔山羊等良种山羊种羊,在永福(永安、三皇、百寿、龙江)、资源(梅溪、瓜里、车田、两水、河口)、龙胜(江底、马堤、伟江、泗水、平等、和平)、兴安(漠川、白石、崔家、高尚)、全州、灌阳等县山区发展杂交山羊。在全州、灵川、兴安、永福、荔浦(双江、马岭、东昌、花簧、荔浦镇、新坪、杜莫、青山、修仁)、平乐(沙子、福兴、大发)、临桂(宛田、中庸、五通、会仙、六塘、南边山)、阳朔(兴坪、福利、高田、金宝、高田、杨堤)、龙胜和雁山等县(区)发展利木赞、安格斯、短角牛等杂交黄牛和摩拉、尼里杂交水牛。在全州、灵川、兴安、永福、临桂、阳朔、龙胜和雁山等县(区)发展肉兔。在兴安、永福、临桂、阳朔、全州、灵川、荔浦和平乐等县发展肉鹅。到2015年,优势生产区出栏草食动物达到全市草食动物出栏总量80%。奶源优势生产区。加强五城区的荷斯坦奶牛和临桂、荔浦、平乐、全州、永福县水奶牛优势生产区的建设,加快临桂、全州、荔浦、阳朔和平乐等县水奶牛基地建设步伐,形成优势水牛奶产业集群,提高奶产量。到2015年,优势生产区的奶产量达到全市总产奶量90%,水牛奶产量达到全市总产奶量10%以上。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区。加强全州、兴安、灵川、资源、灌阳等县禾花鲤及虹鳟等冷水鱼优势生产区建设。加快灵川、临桂、阳朔、平乐和五城区等县(区)斑点叉尾鮰、光倒刺鲃、倒刺鲃、青鱼优势生产区建设。扶持灌阳、阳朔、临桂、兴安甲鱼优势生产区建设。到2015年,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区的水产品产量达到全市水产品总量70%。(1)禾花鱼:以全州、兴安、灌阳三个稻田养殖传统县为重点,借助全州禾花鱼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有利条件,通过优良苗种繁育、规范养殖生产、质量安全控制、强化产品加工和流通等环节,打造精品品牌。2015年,全市稻田养殖禾花鱼面积55万亩,池塘养殖7000亩,总产量1.5万吨,产值2.4亿元。(2)庭院甲鱼:借助阳朔兴坪、灌阳文市、临桂四塘、兴安县兴安镇等地的成功养殖经验,按照仿生态养殖方式组织生产,通过养殖协会、餐饮休闲等方式开展营销,以质量求效益,不断扩大养殖规模。2015年,全市庭院甲鱼养殖户数力争达1500户,养殖面积2000亩,产量800吨,产值1.4亿元,各县区形成12个规模甲鱼养殖示范点。(3)亚冷水性渔业:以越城岭、都庞岭山区为发展重点,主要开展鲟鱼和鲑鳟鱼类集约化流水养殖,进行大鲵人工驯养繁殖。2015年,全市亚冷水性渔业养殖面积达到1000亩,产量1500吨,产值0.9亿元。(4)漓江名贵经济鱼类:以阳朔、临桂、灵川、全州、平乐、永福等县及城区为养殖重点,以光倒刺鲃、倒刺鲃、漓江鳜鱼等为养殖重点,以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为主要方式。2015年,漓江名贵经济鱼类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产量 8000吨,产值2.4亿元。特色产品优势生产区。加快发展恭城、荔浦、阳朔、永福、五城区竹鼠养殖优势生产区建设。扶持雁山、龙胜、资源、恭城、阳朔、临桂、永福等县区鹿、豪猪、穿山甲、蜂等特色产品优势生产区。2、畜禽水产品加工基地及饲料工业基地布局“十二五”期间,根据资源分布和龙头加工企业需求,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建设肉类、水产品加工基地和饲料工业基地。肉类加工基地。加强以雁山区机械化屠宰场、全州福润公司为重点的生猪加工基地建设,扶持天桂公司、旺泉公司、绿源公司、美冠公司、桂牛公司建设从养殖、屠宰加工到市场专卖店的一条龙肉牛、肉猪产业链,加快漓江人、胖师傅、桂柳家禽、灌阳婵娟、温州腊味等肉类腊味制品加工基地的建设,提高肉类加工产量。到2015年,加工基地加工的肉类加工产量达到全市肉类加工总量90%,冰鲜肉占到市场的30%以上,力争建立肉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市场准入体制。水产品加工基地。加快五城区、全州、荔浦、兴安和灌阳等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扩大漓江鱼公司、全州清淳禾花鱼罐头制品厂、兴安湘漓水哥禾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灌阳婵娟公司等企业的水产品加工量水产品加工量。新建临桂斑点叉尾鮰加工项目,提升我市水产品加工能力。到2015年,加工基地加工的水产品产量达到全市水产品加工总量30%。饲料工业基地。加强以五城区、灵川、临桂为重点的饲料生产基地的建设,提高饲料产品的生产能力。到2015年,饲料工业基地的饲料生产量达到全市饲料生产总量95%。3、养殖产品物流批发市场布局在桂林的外环快速环道出口附近选址建设桂林市家禽批发市场、桂林水产品批发市场和桂林名特优养殖产品展示批发市场六、重点项目项目建设是促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十二五”重点争取和建设以下项目。(一)良种工程项目1、桂林美冠原种猪场扩建项目。扩繁美国优良曾祖代种猪,建扩繁种猪场、父母代场及附属设施设备,建肉猪屠宰加工厂和市场冷链体系等。2、桂林市地方畜禽良种保护与开发项目。建设龙胜凤鸡、龙胜翠鸭、五通麻鸭、东山猪等地方优质品种保种场、人工授精站及服务体系等。3、桂林水产良种场建设项目。在桂林市区、临桂、灵川、全州、兴安、资源等地建立国家级或自治区级水产良种场,重点繁殖禾花鱼、斑点叉尾鮰、光倒刺鲃、虹鳟等优势品种。(二)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1、桂林市80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项目。多方筹集资金建设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小区和污水处理设施,建立无公害可追溯生产体系,年出栏无公害优质肉猪80万头。2、桂林市10万头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项目。筹集资金建设肉牛养殖小区试点,建设标准牛栏、人工草场和冻配罐点,推广冻精配种、饲料青贮和秸秆氨化,实现肉牛出栏规模化。新建50个服务站、一个大牲畜交易市场,发展5000个专业养殖户,年出栏杂交肉牛10万头。3、桂林市10万只标准化山羊养殖小区项目。以桂林市种羊场为龙头,建设肉用山羊圈养生产基地,多方筹集资金建设标准化养羊小区,建设标准羊栏和人工草场,建立无公害可追溯生产体系,年出栏无公害优质商品肉羊10万只。4、桂林广东温氏20万头肉猪生产基地。年产6万头种猪场3个,公司+农户发展上产商品猪年产20万头。5、桂林市水产养殖场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征地1000亩,开挖池塘,修建孵化设施,建进、排水设施、供电设施,道路建设,综合实验楼等1800。(三)畜产品和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1、桂林市万头奶水牛产业化建设项目。新建一个500头奶水牛规模示范场、20个服务站,一个日处理牛奶50吨的乳加工厂,发展700个专业养殖户、20个专业合作组织、养殖万头奶水牛。2、桂林市雁山区20万头生猪现代化屠宰加工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完成后年屠宰生猪20万头,年加工猪肉制品1700万公斤,其中冰鲜分割肉500万公斤,肉肠、腊肉等加工产品200万公斤;提炼猪胆红素68公斤,肝素纳68公斤。项目占地面积46亩,总建筑面积8255m2。3、桂林市肉食品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建设猪牛羊产品加工厂及污水处理配套设施等,新建肉食品分割冷鲜加工厂,年屠宰肉牛5万头,肉猪50万头,肉羊5万头,冷链运输车50辆,冷链分销点300个。4、桂林市斑点叉尾鮰产业化开发项目。建良种繁殖场80亩,年产苗种3000万尾,建年加工能力3000吨加工厂,推广养殖面积2万亩,年产量1.8万吨。5、桂林市禾花鲤产业化开发项目。建禾花鲤良种场两个,年产能力4亿尾,推广养殖稻田70万亩,建年加工能力5000吨的加工厂。6、桂林市奶牛场乳品300吨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6条现代化的乳品加工生产线,年可加工生产300吨鲜奶、酸奶、花色奶、奶酪等到乳制品。7、桂林市“漓江”牌肉制品系列产品加工厂建设项目。新建厂房5000、冷库4000立方米、仓库5000,新增生产线3条,年产肉制品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缴税0.1亿元。(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项目1、桂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本项目主要为桂林市动物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配套设施、购置仪器设备等。2、桂林市动检监督监测中心建设项目。主要用桂林市重大动物疫病及药物残留的快速诊断与监测。3、桂林水产畜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基础信息平台:动物防疫体系是一个由兽医管理体制、队伍与基础设施三方面组成的,以行政机构为核心、以兽医官制度为基础、以技术支持为保障的有机整体。动物疫病防控的技术路线要点是:首先要进行免疫;其次要进行疫情监测,监测中未见异常的通过检疫后进入交易市场或屠宰加工,监测中发现动物疫情或疑似疫情的,进行疫情报告;动物防疫体系由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以及防疫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等6个子系统组成,这6个方面相互作用、环环相扣,构成动物防疫体系的整体。本次信息化工程从基础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基础平台”、“水产、畜牧信息统计系统”、“动物防疫物资保障系统”等基础功能做起,为未来的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得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五)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项目1、桂林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项目。本项目主要为桂林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配套设施、购置检测设备等。2、桂林市水生动物病害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建立市、县两级水生动物病害防治网络,新建办公、实验、检疫等设施。3、桂林市级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系统和可追溯体系。(六)秸秆饲料加工项目桂林市草食动物生产基地。利用和加工秸秆等草料,养殖草食动物。发展羊、兔、鹅种畜禽场20个,商品场500个,年产羊10万只,兔200万只,鹅50万只。(七)畜禽排泄物处理加工项目桂林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项目。建设用于桂林市区及临桂、灵川、阳朔等县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及可疑病害畜禽的留验观察,每日处理病死畜200头以上,留验病畜1000头,病禽50000羽以上。(八)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1、桂林市草场植被恢复与种草养畜项目。在龙胜、资源、荔浦、灌阳、兴安、全州等山区恢复天然草场30万亩,退耕种草10万亩,建设牛羊栏圈、良种繁育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等,年出栏商品肉牛5万头,肉羊50万只。2、漓江桂林金线鲃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永久界牌、界桩、宣传牌,建设野生动物救护与科学试验站、生态监测站、管理站,修建公路,购置仪器设备等。3、恭城古木源大鲵自治区级种质资源保护区项目。保护区勘界、界碑、界桩及指示牌建设;征地;野生动物救助站、管理处及管理站、大鲵驯养繁殖增殖站建设;野生动物救护设备、科研设备、生态监测设备、办公设备购置等。(九)渔港建设工程1、桂林市渔政码头(桂林市渔政指挥中心)。征地15亩,建码头1000、渔政指挥大楼1600、综合服务楼1000。2、广西桂林平乐安良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渔业码头100m,护岸250m,港池、航道疏浚5000m3,进港公路800m,渔业市场1500平方米,综合楼 1000平方米和相关的配套导航、水、电、消防等附属设施。(十)产业园区建设项目1、桂林市竹鼠产业化生产基地。竹鼠加工厂一个,核心种鼠扩繁场6个,商品鼠生产场100个,年生产竹鼠20万只。2、桂林高新生态养殖示范园。科技引进展示,科普及教学示范,科研综合生产实验设施。3、桂林市华南野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新建华南野猪祖代场1个、父母代扩繁场10个、发展野猪养殖户1200户,存栏良种华南野猪18600头,年出栏华南野肉猪30万头。(十一)市场体系建设项目1、桂林市畜禽产品批发市场:筹集资金征地、土建和配套设施,建设畜禽产品批发市场。2、桂林市水产品批发市场:筹集资金征地、土建和配套设施,建设水产品批发市场。(十二)科研与技术推广项目1、桂林市水产研究所水产科研试验基地建设项目。新建池塘81亩,鱼苗培育池1000,越冬池1600,建科研实验房及孵化设施,购置仪器设备等。2、桂林市冷水性鱼类养殖示范项目。推广流水养殖虹鳟20万,年产虹鳟500吨,建虹鳟苗种繁殖场一个,年繁殖能力2000万尾。3、桂林电厂热水资源综合养殖技术开发项目。修建高标准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施10万,计划年产甲鱼、罗非鱼等优质水产品500吨。(十三)公共服务支持项目桂林市养殖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利用电脑网络采集信息,丰富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为电话服务和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信息资源,或通过网络直接为农民服务。利用电话系统,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咨询、专家远程解答服务、电视电话服务、手机短信服务等;利用电视传播渠道,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问题和电话咨询过程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制作、播放生动形象的电视节目,提高信息服务入户率。七、发展措施(一)转变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养殖业。要转变自给自足、粗放分散的饲养方式,实行工厂化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和健康养殖,注重污染治理,实现生态环境和养殖业经济协调发展。1、实现健康养殖,发展规模经济。要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统一规划、规范建设、强化监管、提高效益”的原则,大力发展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发展养殖场(小区)要做到工厂化、标准化管理,规模养殖与污染治理相结合、产业发展与疫病防控相结合,确保实现标准化规范养殖、健康养殖,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要提高规模发展水平,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类标准化养殖场(小区)达到3000个以上。一是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扶持政策,抓好国家生猪养殖小区改扩建项目和自治区级重点种猪场、标准化养猪场建设。二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发展规模养殖业。打造产业链,走适度规模、集约发展之路,实现总量大幅增长。三是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养殖。根据龙头企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订单养殖业。2、建立良种体系,确保种源供应。针对我市畜禽良种供应馈缺的现状,要重点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积极扶持建设以美冠原种猪场为龙头的生猪良种体系建设,确保生猪种源供应。各县市区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和支持民办种畜禽场。各乡镇要设立优质猪精供应点、牛人工配种点。二是继续抓好桂林市种羊场建设,确保种羊供应。三是支持温氏、利源、桂柳、巨东等公司的种禽场扩大规模,扶持养殖户兴办孵化场,力保禽苗供应。四是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将龙胜风鸡、翠鸭、东山猪、列入保种计划,投资建设保种场。3、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品牌战略。要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发展生态、特色养殖业经济。继续围绕竹鼠、龙胜风鸡、翠鸭、东山猪、甲鱼、冷水性鱼等特色产业做文章,着力抓好养殖业品牌建设。4、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围绕养殖增效和农民增收,进一步抓好实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提高科技对养殖业的贡献率。一是抓好良种推广、杂交优势利用、牛冻配改良、配合饲料、秸秆利用、种草养畜、牛羊圈养、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疫病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推广,提高养殖兽医技术普及利用率。二是开展养殖科技攻关,切实解决养殖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养殖业。三是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和科技咨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学养殖水平,实现养殖增效和农民增收。5、外引内扶龙头企业,实现加工增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民间资本,着力推进龙头企业建设。6、培育产业组织,建设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民间养殖业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合作组织内实行统一良种、统一技术、统一原料供应,统一产品销售,把各企业、养殖户联结成为利益共同整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由养殖行政管理部门牵头,以养殖协会和合作组织为载体,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和企业加工的无公害产品认定认证工作。积极推进畜禽饲养和畜产品加工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确保畜禽产品符合现代市场要求。(二)水产行业努力打造“八大渔业”1高效渔业一是改造中低产池塘。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要求,对严重老化的中低产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十二五”期间,全市示范标准化改造中低产池塘2万亩,带动全市完成8万亩中低产池塘标准化改造任务,改善水产养殖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养殖生产综合效益和资源利用水平。二是积极发展网箱养殖、流水养殖等设施渔业。“十二五”期间,在全市建造标准网箱(5m5m)1万个,建造高标准流水养鱼池10万平方米。通过养殖设施的建造,发展高密度、集约化渔业养殖,大幅度提高渔业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2特色渔业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特色农业基地的要求,通过强化措施,进一步把禾花鲤、庭院甲鱼、亚冷水性鱼类等特色产业做强做大。一是加强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实施水产“良种工程”,依托水产原良种场搞好特色品种良种的提纯复壮和培育选育,扩大良种生产规模,推广良种应用范围,提高良种覆盖率,确保特色渔业生产发展的根本需要。二是改变养殖品种结构。通过引导示范,改变传统上主要以大众化、低值化品种为主的养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禾花鲤、龟鳖、淡水名贵鱼类、亚冷水性鱼类等高值化、特色化的名贵品种,促进渔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资源高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从生产主导型向市场引导型转变,进一步提高渔业的综合效益。3生态渔业一是实施渔业资源增殖和生态环境修复。进一步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拓展水产增养殖空间,提高水域初级生产力,缓解水域富营养化程度,修复和丰富渔业生态资源;加强漓江等天然水域的保护,;强化捕捞许可和伏季休渔制度,控制捕捞强度,提升天然水域渔业资源水平。二是改变养殖方式。改变以往主要以单养为主的养殖方式,大力推广多种品种混养模式、大水面网箱养殖滤食鱼类的保水养殖模式、稻-鱼、稻-灯-鱼-菇、藕-鱼综合种养模式。4.品牌渔业把发展品牌渔业作为提高我市渔业综合实力和效益的关键措施加以推进。一是突出资源优势,打造禾花鱼、漓江甲鱼等特色品牌。二是突出环境优势,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生态”品牌。三是突出区位优势,打造桂林“地方”品牌。5增值渔业要延长渔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十二五”期间,要借鉴现代工业的理念、思路、机制和办法来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按照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水产品加工业质量和效益。要加强产品流通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水产批发市场,加强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网上交易新途径;积极拓展水产品国内外市场;培育一批水产营销大户,形成多渠道、全方位、信息灵的水产品流通体系。6休闲渔业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水平经营、高层次指导、高效能服务的原则,立足现有基础条件,围绕渔业生产活动,按照市场需求,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增加服务功能,有计划地发展休闲渔业。在江河、水库、池塘等渔业养殖区域,开发捕捞、垂钓、观赏、餐饮、游乐、度假、美食等项目并与旅游结合起来,建设一批有档次、有特色、有规模的休闲渔业基地或园区。7安全渔业安全渔业包括渔业生产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快渔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切实保障渔业生产安全。二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重点建设好市县两级检验检测中心,指导好规模养殖场(企业)、主要水产品批发市场等检验检测站的建设,为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提供平台。三是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快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站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县两级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测报和远程诊断网络,开展技术培训和水产苗种检疫示范,不断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8.低碳渔业一方面,通过渔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