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剑术文化之新探_第1页
中国传统剑术文化之新探_第2页
中国传统剑术文化之新探_第3页
中国传统剑术文化之新探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ORSCHUNG BER BEWEGUNGSWISSENSCHAFT. 1/2006, ChinBeKu e.V. Kln Deutschland 运动科学研究 . 1/2006, ChinBeKu e.V. 德国科隆 71中国传统剑术文化之新探中国传统剑术文化之新探中国传统剑术文化之新探中国传统剑术文化之新探 田桂菊 深圳职业技 术学院体育部 中国深圳 518055 摘要 :以剑文化为视 角,着重论述了中国传统剑术所赋予的丰富内涵与它的独特功能和价值 。从不同侧面感悟剑与剑术的情趣精神 ,以促进和发展剑术这一古老而又富于生气的武术活动 ,使之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 关键词 :剑 剑术 民族文化 尚武精神 艺术价值 New research into Chinese traditional sword culture Tian Guiju Shenzhen Institute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Physical Dept., 518055 Shenzhen, China Abstract: It takes a close look at sword culture, elaborates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word Techniques, their unique function and value, illuminating the spirit of the sword and sword culture from different sides, so that the old and animate martial arts of sword can be promoted and developed, and it can be enabled to exert its effect and impact. Keywords: sword; sword art; the national culture; martial spirit; art price 1 绪言绪言绪言绪言 书以博文 ,剑以报国 ,剑已成为古人的文化素养和才能 的重要标志与象征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是历代众多的仁人志士修身立天下的重要人生修为之一 。古之文官武将 ,诗人名士 ,莫不以配剑舞剑为荣耀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创造了精湛的剑术舞练技术 ,民间形成了极为时尚的论剑舞剑之风 ,从中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 ,剑术的独特风貌与价值又为多种艺术门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滋润 。 2 以剑言志以剑言志以剑言志以剑言志 , ,剑以报国 剑以报国剑以报国剑以报国 2.1 击剑起舞 ,论剑修身 习武练剑能陶冶品格 ,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主义精神 ,翻开中国的历史 ,许多人把剑视为自己的 “知己 ”,一生形影不离 ,通过舞剑来抒发他们建功立业的豪情和精 忠报国的壮志 。抗倭名将戚继光的 “君俱学剑者 ,报国有新盟 ”的诗句 ,将 “学剑 ”与 “报国 ”相提并论 。南宋诗人陆游 长歌行 :“国仇未报壮士老 ,匣中宝剑夜有声 ”,渴望收复失土 ,报效祖国 。能文能武的辛弃疾高歌 “举头西北中国传统剑术文化之新探 . 田桂菊 New research into Chinese traditional sword culture. Tian Guiju 72 浮云 ,倚天万里须长剑 ”,表达了以剑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 ,这对于剑来说可谓是最崇高的赞美和颂扬。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剑术的舞练形式已出现 , 孔子家语 : “子路戎服见孔子 ,仗剑而舞 ”1,以舞剑表达志向和用于健身防卫 。司马迁的先辈 “在赵者 ,以传剑论显 ”2,苏林注为 “传手搏论而释之 ”,但注家颜师古释为 “剑论,剑术之论也 ”。传剑习武成为古人立身天下必备之才能 ,东晋大将军祖逖和朋友约 定,每日闻鸡起舞 ,磨练意志 ,锻炼本领 ,后来为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 。鉴湖女侠秋瑾 “休言女子非英雄 ,夜夜龙泉壁上鸣 ”,以宝剑来寄托自己爱国深情和对祖国命运的无限忧虑 ,她一再歌咏宝剑 ,意在抒发她舍身取义 ,不怕牺牲的强烈爱国热忱 。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 “衣如飞鹑马如狗 ,临歧击剑生铜吼 ”,表达出内心的无限愁苦和愤懑 ,以击剑来振奋自己的精神 。诗人击剑不是为了争斗 ,而是在于发泄心中怨气 ,有趣的是剑本身并不会发出 “吼 ”声的 ,李贺用猛兽的咆哮之声来表达他 心底的 “怒吼 ”,借剑抒情 ,激励斗志 ,把剑这个无情之物变成有灵性的有情之物 。诗人在穷途无望时 ,以舞剑来寻求自己的出路和激发自身 进取心 。李白 “紫燕枥上嘶 ,青萍匣中鸣 ;投躯寄天下 ,长啸寻豪英 ”。以剑抒发自己的报国之志与立身天下的雄心 ,从剑中寄托美好的期望和向往 ,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奋进力量 ,以剑表心 ,寄托情怀 。剑为中华民族所崇尚 ,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使人产生一种振奋精神 ,陶冶情操 ,奋发进取与健康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 2.2 习剑思奋 ,倚剑壮怀 通过舞剑习武来提高信心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习武思奋 ,剑为知音 ,千百年 来,剑代表着力量和勇敢 ,它是智慧与正义的化身 。著名的 “越王勾践剑 ”,让我们看到了越王勾践的 “卧薪尝胆 ,三千甲士可吞吴 ”的勇气和壮美 ,昭示着舍身报国的荣辱观 。陆游 “少携一剑行天下 ”、 “负琴腰剑成三友 ”,将剑视若知己 ,赋之于人性 ,有剑在身 ,使人从孤独之中得到精神慰籍 。唐宋崇尚剑器乃承袭周 、汉遗风 ,汉代张仲和曲成候 “善击刺 ,学用剑立名天下 ”3,以剑报国 ,名传古今 。剑的品位高雅尊贵 ,为历代所传颂 ,剑文化不断发展和丰富 。民族英雄文天祥以 “终有剑在心 ,闻鸡坐欲驰 ”,砥砺自己 ,激发自己豪迈的进取精神 ,程羽文 剑器篇 称 “倚剑之气雄 ,学剑之气壮 ,弹剑之气悲 ,卖剑之气伤 ”。一剑在手 ,精神倍增 ,练剑时则容光焕发 ,弹剑则悲愤 ,因家贫而卖剑就会痛心伤神 ,它产生的感染力是极为强烈的 。 古老而富有独特人体文化价值的传统剑术 ,召唤着民族之魂 ,闪耀着民族正气 。剑是一种正义 、力量和胜利的象征 ,正是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英雄主义精神 ,铸造着炎黄子孙的品格 。历代诗人 、文豪赋予剑种种美妙的赞誉和热情歌颂 ,使剑术和剑本身充满了诗情画意 ,著名诗人刘希夷从军行 : “平生怀仗剑 ,慷慨既投笔 ”;王维 老将行 : “一身转战三千里 ,一剑曾当百万师 ”,古人 将剑上升到与国家的命运密切相连 ,表现了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和建功立业的高远志向 。虽然剑已失去了它 在战争中的重要军事作用 ,但是 ,剑作为中华民族抵御外患的古兵器更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习武练剑就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 剑在锋利之中寓含着祥和 ,坚韧之中包含着柔情 ,冷酷之中体现着温 暖和友谊 ,剑术的文化娱乐作用 ,通过它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巩固与发展 。如果失去了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高尚健康的情趣 ,FORSCHUNG BER BEWEGUNGSWISSENSCHAFT. 1/2006, ChinBeKu e.V. Kln Deutschland 运动科学研究 . 1/2006, ChinBeKu e.V. 德国科隆 73剑术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唐代人剑术趋向舞练形式 ,与周汉时期的 “斗剑 ”发生分野 ,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 3 剑传意境剑传意境剑传意境剑传意境 , ,观剑得神 观剑得神观剑得神观剑得神 3.1 剑击电光 ,状如剑舞 中国传统剑术对绘画 、书法产生过深刻影响 ,剑与画相辅相成 ,融为一体 ,无论剑舞本身 ,还是画家创造的作品 ,呈现出一种灵性相通的艺术风采 。古人赞美吴道子的绘画为 “俊逸飘如裴剑舞 ”( 安岳集 卷 11)。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 评价为 “道子平生绘事 ,得意无出于此 ”。 广川画跋 中这段将剑与画的关系说的极为精辟透彻 ,思路敏捷的画家心智从中受到极大启迪 ,精神豁然开朗 ,从剑术中触发了强烈 的艺术共鸣 ,将剑的壮美雄健之气直接渗透于绘画其间 ,创作了使人惊叹 的绘画作品 。剑术与绘画的融合 ,深刻反映 出两者的相似特征 ,显示出剑术的艺术感染力量和它多功能的文化形态 。舞剑姿态优雅 ,剑法利落 ,柔中含刚 ,刚中寓柔 ,起伏跌宕 ,激昂豪放 ,动如游龙飞凤,疾如闪电雷鸣 ,静似湖光波影 ,柔似春风拂面 。颜真卿称裴旻将军 “剑舞如游电 ,随风索且回 ”,极赞其舞剑如游龙闪电般神奇快捷 ,飘逸洒脱 。千变万化的剑法使绘画家的艺术创作从中进行深层意蕴的摄取 ,吴道子观裴 旻舞剑绘画 ,是画家从独特的视角对剑术审美功能带来的艺术享受与精神升华的结果 。当代许多著名的画家对中国传统剑术也颇有研究和喜爱 ,舞剑绘画乐在其中 ,他们从剑术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 。 3.2 铦锋出匣 ,雄剑欲飞 书法与绘画从剑术 中吸取营养 ,其根源就在于剑术的动作姿势 、身法 、形体的优美和高雅 ;剑法的利落和明快 ;气势 、韵律节奏的鲜明 。它千变万化的技术风貌吸引了艺术家们 ,给人一种联想和启迪作用 。以裴旻的剑法比喻怀素的书法 ,可见这种挥毫自如 ,笔走龙蛇的狂草与剑舞在风格神韵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蕴藏于形象内 而激发出的创作力量是剑术在唐代全面繁盛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显现着唐人情有 独钟的剑舞风姿和一派蓬勃向上的尚武精神神韵 。大量的文人爱剑舞剑 ,使剑的艺术文化内涵和价值得到全面的开拓发展 。唐代李嗣镇的 后书品 评价和比喻书 法家欧阳询的飞白是 “如武库矛戟 ,雄剑欲飞 ”。可见历史上许多书法家的书法中渗透着剑的力量和精神 。剑术中除了它的技术内容外 ,还包含有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艺术因素 ,历代名家对剑术和剑术理论卓有成效的研究 ,使剑更加精深迷人 ,周秦时代的 “击剑 ”,有 “持短入长 ,倏忽纵横 ”之妙 ;我们熟知的庄子论剑 有言 : “夫为剑者 ,示之以虚 ,开之以利 ,后之以发 ,先之以至 ”4;吴越春秋 载著名的越女论剑 也道 : “其道甚微而易 ,其意甚幽而深 ,道有门户 ,亦有阴阳 ,开门闭户 ,阴衰阳盛 ”5。剑术中所蕴涵的哲理和技术技巧 ,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想 象力 。于悠忽纵横之中 ,欣赏它独特的风姿,在一击一刺中得到灵感 ,于各种剑法的变化之中悟出许多妙不能言的道理 ,开阔思路 ,展现出新的创作天地 。 4 剑舞飞动剑舞飞动剑舞飞动剑舞飞动 , ,以剑抒情 以剑抒情以剑抒情以剑抒情 4.1 戏中有剑 ,剑融情中 中国传统剑术文化之新探 . 田桂菊 New research into Chinese traditional sword culture. Tian Guiju 74 宋代之后 ,我国戏曲逐步形成 ,剑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吸收到戏曲表演中 。戏曲以代言体的戏剧形式不可能将武术中的剑术全盘照搬 ,而是要根据情节和人物的需要进行再创作 ,统一于整体的戏曲风格之中 。宋代歌舞剧 剑器曲破 别出心裁 ,运用剑舞将先后两段不同的故事融为一体 。前面是 鸿门宴 “项庄起舞 ,舞剑助兴 ,项伯为救助刘邦也拔剑起舞 。两人 对舞后结束 。后面一段表演唐代公孙大娘舞剑的故事 。诗人杜甫看公孙大娘舞剑而受启发 ,作描述公孙大娘舞剑器的诗 。书法家张旭看了公孙大娘舞剑草书大有长进 ” 6。这实为杂剧中 “借题设事 ”的艺术手法 。在塑造人物 、表现情感等方面 ,剑术的姿态 、造型 、技法规律和美感要求 ,构成了戏曲的重要因素 ,为丰富戏曲的表现手法起到了重要作用 。 “早在汉代已有 舞剑 的记载 ,唐代的 剑器舞 已是很精彩的舞蹈节目了 。直到今天 ,有些戏曲 ,如霸王别姬 中还有很优美的舞剑 。武术中的各种剑术和舞刀也保存了许多豪放 、矫健 、美丽的舞姿 。宋代大曲中有 剑舞 ”7。周密 武林旧事 所记官本杂剧段数中也有 霸王剑器 杂剧 8。精彩的剑舞 ,无论从内心到形象 ,从思想性格到形体和外部招势的体现 ,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 4.2 剑舞惊人 ,击剑传情 剑术在舞蹈艺术中也有同样的体现 ,被誉为 “唐代三绝 ”之一的剑术家裴旻的剑术 ,使民间女舞蹈家公孙大娘为之惊叹 。一般认为她根据裴旻的剑术特长创编了健舞曲 裴将军满堂势 , 这是一套艺术化了 的剑舞动作表演 ,对舞蹈的民族艺术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武术中的剑术偏重于武功技艺,而舞蹈中的剑舞主要用于艺术的表演 ,杜甫著名的 观公孙大娘舞剑器 行并序 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描绘的精彩绝伦 ,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可见公孙大娘擅长多种风格的剑舞表演 。舞蹈中的剑舞不是对剑术自然的摹拟 ,它是根据特定情节和人物的需要 ,把剑术中某些动作和剑法同其他艺术表现手法结合起来 ,有助于刻画 、表现人物动作的特定意境 ,描绘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以高雅优美的造型 ,展现出剑舞的艺术魅力 。我国当代舞蹈家 ,在中国传统剑术的基础上 ,继承和发展了民族剑舞艺术 ,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和赞美 ,一些舞蹈家表演的 剑舞 还在国际上获奖 。 戏曲 、舞蹈艺术中的剑舞直接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剑术 。多种流派 、多种风格的剑术运动 ,为剑舞表演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 。剑术中的眼神 、姿态 、造型 、工架 、变化规律 、运动技巧和各种剑法都被广泛地吸收在艺术表演的舞台上 ,剑舞成为艺术家练功的一个基本内容之一 。中国传统剑术强调心动形随 、神领身随 、意到剑到 、意在剑先 。动作与动作之间 ,完成时需形断意不断 ,势断气连 ,将内在的心志活动通过美妙的眼神把上下招势的意向连接表现出来 ,静时则有寻机待动的意识 ,动时则要气势连贯 ,剑不离身 ,神不离剑 ,以身运剑 ,身剑融为一体 。这种 “剑神合一 ”的表现形式对舞台上的剑舞表演具有深刻的借鉴作用 。舞蹈是一种抒情艺术 ,根据情节需要使剑术活动艺术化 、完美化来表现人物的气质和精神面貌 ,快速勇猛的剑舞表演可体现人的顽强 、奋进和思绪万千的心境 ;顿挫而有力度的剑舞可突出人物的愤懑不平和坚贞不屈的意志 ;欢快流畅的剑舞可展现出人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多彩多姿的剑法结合舞姿 、身段步法 、神态 、歌唱 、音乐等艺术手段 ,就会呈现出人物各种感情的起伏变化 ,为塑造人物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 FORSCHUNG BER BEWEGUNGS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