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2000 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教授曾经预言在未来 10 年内将出现三 大货币区: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即“金融稳定性三岛”将成为未来国 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构架。目前欧盟已形成了自己的货币区,北美贸易区的汇率协 调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东亚金融危机以后,区域内的货币合作引起了各国的 高度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作为东亚货币合作核心的东亚区域汇率协调 进展缓慢,成果甚微。虽然在客观经济条件下,进行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建设 是基本可行的,但由于东亚区域内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区域内汇率安排多样化、 缺乏协调基础等,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建设任重且道远。 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包括机制的目标、内涵、汇率协调模式的选择以及成 员选取等内容。区域汇率协调的模式有多种,不同模式有不同的优缺点,但相对 来说,货币篮模式可能更适合东亚目前的情况。东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 择混合货币篮方案,分四个具体步骤来进行机制的建设:第一步,加强区域内的 汇率政策调整;第二步,建立次区域的钉住汇率制度;第三步,实现各个次区域 的货币一体化;最后逐步构建东亚固定汇率区,进而形成统一货币区。 东亚区域汇率协调的机制的建立可以防止区域内货币的竞争性贬值、降低区 域内贸易与投资成本以及抵御国际投资资本的冲击等。中国参与东亚区域汇率协 调机制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宏观金融的稳定以及抵抗人民币升值压力,但也 会降低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加人民币的管理成本等。作为区域内的大国, 中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关键词: 东亚货币合作 汇率协调 协调机制 最优货币区 ii abstract in 2000, the nobel economic prize winner professor mundell once predicated that three big monetary areas would appear in the future 10 years: an euro area, us dollar area and the asian monetary area, namely “three islands of stability” will become the basic frame of the international currency system in the future. at present, european union has formed its own monetary area, and the 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 of north america trade area is in motion, after east asia crisis, the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has achieved much progress and accomplishment, as the core phase of east asia money, east asia 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 is lagged. though its basically feasible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east asia 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 under the objective economic conditions, the task of establishing the mechanism of east asia 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 is rather tough, due to lots of obstacles in east asia 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 including the absence of strong supervisory mechanism, diversification of regional 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 and the base of coordination, etc. the east asia regional 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 route refers to connotation, target, the 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 route and the member selection, academicians have proposed many models of east asia 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 which hav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some extent. but comparatively speaking, monetary basket is more applicable to the present east asia.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ircumstances of east asia, there shall be four phases to establish this mechanism: firstly, in the short term, east asia shall strengthen the adjustment of regional exchange rate policies; secondly, in the interim, sub-regional pegging exchange system shall be set up; thirdly, in the long term, monetary integrating in every sub-region will be realized; fourthly, fixed exchange rate area of east asia can be established step by step, then regional unified money will come into being. establishment of the mechanism of east asia 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 will bring many benefits to the region of east asia, including avoiding competitive depreciation of regional currencies, reducing the costs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the region, withstanding the impacts from international speculative funds, and so on. for china, there ar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participating the mechanism of east asia 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 and the advantages lie in its conducivenes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the stability of macro-finance in china and confronting the pressure of rmb appreciation, etc., with the disadvantages in less independence in monetary policies, higher costs of rmb management, etc. as a large country in east iii asia, china shall be more active to participat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echanism of east asia 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 key words: east asia monetary cooperation 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 coordination route optimum currency areas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欧盟与北美经济集团已经形成了自己 的区域货币体系。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东亚奇迹” 使得这个区域成为世界经济中最耀眼的亮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曾预 言,将来世界上有可能出现三大区域货币:欧元、美元和亚元 1 。 在 1997 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中,东亚各国普遍采取的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由于东亚各经济体与美国经济周期的不同步及其他原因而明显暴露出来的脆弱 性,加剧了东亚各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稳定 2。东亚金融危机使得东亚各国清醒地 认识到东亚区域汇率协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危机之后,东亚有些国家进行了汇 率制度改革,改革后的东亚汇率制度安排呈多样性特征。随着东亚各国经济的高 速增长和各国间经济合作的加强,东亚区域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得到了彰显 3,比如 中国于 2001 年成功地加入了 wto 组织;目前联合国安理会扩大问题正处国际讨 论浪头,区域内的日本、印度等国在积极地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等 等。此外,欧元的成功运行鼓舞了东亚各经济体,随着欧元区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们有理由相信,欧元的规模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4。作为世界 上三大经济体之一,建立起自己的货币联盟体系,对于亚洲区域经济的稳定和增 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东亚地区目前在信息协调与资源协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说,建立 了“103”对话机制、东盟“监控进程” ,签订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清迈协议, 扩展了双边和多边货币互换协议网络以及即将推出的亚洲货币单位等等。这些成 果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东亚地区进行货币合作的决心,但这些合作都只是 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关于汇率协调机制的建立尚处观望和讨论之中。目前,亚洲 经济增长与美国双赤字并存,美元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日益凸显,进行汇率的协调 合作对东亚来说刻不容缓。马来西亚经济研究所的 mohamed ariff 所长指出: “外 汇汇率调整如果不能有秩序地进行,最早有可能在 2008 年超过临界点。东亚各国 最好在危机来临之前构筑协调合作机制” 。2006 年 8 月在吉隆坡举行的 neat(the network of east-asian think-tank)第四届总会上,日本在东亚区域汇率制度 的稳定和金融危机的回避为名的报告中指出,在东亚地区金融合作的最主要的 目标是建立稳定的汇率机制,并描绘了到 2015 年左右建成区域货币制度的具体步 骤。但东亚由于自身的原因,目前尚不具备进行高层次货币合作的条件,只能遵 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稳定是东亚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区内 2 汇率协调成为亚洲货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持汇率稳定对于东亚各国未来的 发展而言,尤为重要。如果在未来 20 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亚元区可以脱颖而出的 话,亚洲国家将因一个更为平等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出现而受益。作为亚洲货币合 作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汇率协调机制的建立,在近中期内应该成为东亚货 币合作进程中的重点。因此,探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汇率协调机制更具有现实意 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eichengreen 和 bayoumi(1996 5,19996)、lee,park 和 shin(2002)7等人在 发展最优货币区理论(oca)的基础上对亚洲是否具备 oca 条件进行了研究。他们 的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地区金融自由化的持续发展和钉住全球性货币的汇率安排 是这些国家形成货币联盟的障碍。 最优货币区理论(mundell 1961,mickinnon,1963)是较早且影响较深远的关 于汇率协调的理论 8。该理论认为,为了协调和稳定国家间的双边和多边汇率,满 足一定条件的国家可以组成一个货币区。最紧密的货币区形式可以是像欧元区那 样的单一货币联盟,而由多个货币构成的汇率相对固定的货币区则可视为是一种 不太紧密的形式。该理论此后因多位学者推动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黄济生、冉 生欣,2005) 9。该理论不仅对欧元区的形成而且对东亚货币与汇率合作的理论与 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启发和指导意义,难以计数的文献在探讨东亚货币与汇率协 调合作时都曾引述该理论。 obstfeld 和 rogoff(1995)分析,钉住单一货币制度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都不 适合亚洲的现状,可供选择的汇率制度就只有货币局、自由浮动、单一货币区和 货币钉住篮子制度 10。 而 williamson 和 miller 提出了一个汇率协调的新理论“bbc 规则” ,bbc (即 basket band crawl)规则认为,一国货币应盯住一个以一定的贸易权重为基 础而组成的货币篮子而不是单一货币,汇率的波动应该控制在一定的区间内(上 下 10%或者 15%左右) ,中心汇率平价应随时间的变动而做出调整,以抵消国与国 之间的通货膨胀差异 11。关于东亚汇率协调,williamson 认为,东亚货币应该按 照 “bbc 规则” 盯住一个共同的货币篮子, 以该篮子为标准来确定这些货币的平价, 并以一定的汇率目标区来定位各国的干预政策 12。其他提倡东亚货币应盯住共同 货币篮子以稳定汇率的学者还有:reisen 和 van trotsenburg(1988),ogawa 和 ito(1999),mussaetal(2000)等 13。 mckinnon(2005)提出了东亚货币钉住单一货币美元的方案 14。他认为,东亚 经济体难以通过谈判达成一个与美元无关的协议,以便确保多边汇率稳定。他认 3 为,在不存在黄金等商品本位的情况下,必须选择某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无可争议 的锚(即美元) 。这样,如果其他国家通过外汇市场干预保持本币对基准货币汇率 稳定,而其他货币政策从属于这一目标,就能实现相互间一定程度的汇率稳定。 此外,还有日元区方案(dornbusch,1999) 15和亚洲汇率联动方案(harrie,2001)16。 无论是 mundell 等的最优货币区理论,williamson 等的盯住共同货币篮子建 议,还是 mckinnon 的盯住单一货币美元方案,都强调或者暗示着相关国家在汇率 制度选择上的协调一致是区域汇率协调的关键。 1.2.2 国内研究动态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在定量、实证研究分析上要相对少很多。 我国学者黄梅波认为,东亚和欧洲在满足 oca 条件上差别不大 17。白当委 (2002)研究发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区比较符合 oca 标准, 并进一步指出,在这些国家之间应先建立货币联盟,然后再向外围成员扩展 18。 但是,kwan(2001)的研究指出,考虑到国家的多样性,日本、亚洲新兴市场国 家、东盟和中国之间不可能在一起立刻形成最优货币区域 19。eichengreen 和 bayoumi(1999)也指出,东亚缺乏很重要的组织结构去推进货币联盟 6。 陈彪如、王子先(2000)指出东亚汇率合作十分必要,中国应该持积极态度 参与 20。余永定(2002)认为东亚各经济体之间在经济结构、发展水平、政治文 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当前不具备高层次的货币合作 21。 陈虹 (200122, 200223) 根据东亚汇率制度实情认为东亚汇率合作重视汇率制度选择变动趋势,往往汇率 制度只是政府防范货币危机的手段。钟伟(2001)提出东亚汇率协调合作可以逐 步建立亚洲汇率联动机制,并讨论了以日元或人民币为核心建立汇率联动机制的 设想 24。李晓、丁一兵(2002)认为东亚汇率协调合作应该逐步建立区域性汇率 制度安排 25。冉生欣(2005)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中、日两国在东亚汇率协调方 面起着更大的共同作用。他认为,当前可行的方案是建立分别以人民币和日元为 核心的东亚汇率协调机制。随着人民币和日元汇率的更加协同,两个次货币区逐 渐融合,最终形成东亚货币区,从而实现真正的东亚汇率协调 26。张斌、余永定、 白当委等就从不同角度对于东亚货币合作的不同层次进行了探讨 27。 汇率协调是区域货币合作的高级形式,长期而稳定的汇率协调需要正式的协 调机制做保证。最优货币区理论告诉我们,汇率协调机制的形成并不完全取决于 相关国家的主观意愿,而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为前提。而且,在一定的 区域内,必须有核心货币的存在,在布雷顿森林时期,这一货币是美元;在欧洲 汇率协调机制中,这一货币是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在东亚区内,在未来可能形 成的东亚汇率协调机制中,人民币和日元理应发挥核心作用。在此基础上,在一 定程度上让渡和牺牲政策独立性是确保汇率协调机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因此,从 严格意义上来讲,东亚货币合作尚未进入汇率协调阶段。 4 1.3 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 本文的主体部分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关于区域汇率协调的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以及文章结构的大致安排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简单介绍了区域汇率协调理论,回顾了汇率协调的实践经验,系统而 详细地分析了区域汇率协调实践给东亚区域带来的启示。 第三章分析了东亚进行区域汇率协调的经济基础,回顾和分析了东亚区域汇 率协调的发展现状,并详细而系统地分析了目前建立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所面 临的主要障碍。 第四章初步探讨了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建设。通过对现有汇率协调模式 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架构的初步设想以及建立东亚区 域汇率协调机制的具体步骤。 第五章分析了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效应。分析了对东亚地区的整体效应 以及对中国的效应,最后提出了中国参与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对策。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本文采取规范分析和对策分析相结合、归纳和演绎相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 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沿着区域汇率协调理论与实践东亚区 域汇率协调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障碍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架构 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效应分析的逻辑思路来对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进行研 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东亚区域汇率协调应分四步走,循序渐进,最 终形成统一货币区。 5 第二章 区域汇率协调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区域汇率协调理论与实践 2.1 区域汇率协调理论基础 汇率协调(exchange rate coordination)是一种旨在维持货币汇率稳定的 对货币汇率进行的弹性联合管理方式。其直接目标就是维持双边和多边汇率稳定, 而深层次目标的内容则更为丰富,比如,稳定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抵御投 机性货币攻击等。至于汇率协调的方式和手段,则包括从低级的信息交流和一定 程度的储备资源共享到更高级的政策合作、汇率制度安排以及相当程度的政治承 诺等。 2.1.1 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理论(mundell,1961;mickiinnon,1963)是较早且影响较深远 的关于汇率协调的理论 28。汇率决定理论是汇率经济学乃至整个国际金融学的核 心部分,它要解决的就是汇率到底由什么来决定的问题。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 关于汇率决定因素的理论只限于购买力平价理论,因此通货膨胀因素被看作汇率 的主要决定因素,当时几乎不考虑通货膨胀以外的任何因素。最优货币区理论就 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货币区是指区内国家将货币彼此钉住固定平价的区域, 最优货币区理论讨论的就是建立货币区所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该理论,为了协调和稳定国家间的双边和多边汇率,满足一定条件的国 家可以组成一个货币区。最紧密的货币区形式可以是像欧元区那样的单一货币联 盟,而由多个货币构成的汇率相对固定的货币区则可视为是一种不太紧密的形式。 该理论此后因多位学者的推动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蒙代尔研究最优货币区理 论的背景看,该理论的诞生得益于学者对布雷顿森林时期欧盟汇率协调实践的观 察和思考,该理论不仅仅对欧元区的形成而且对东亚汇率协调的理论与实践具有 不可忽视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2.1.2 汇率目标区理论 汇率目标区是汇率协调问题的又一研究路径。汇率目标就是指有关当局将汇 率比价明确规定在一个范围内,并且该当局有责任将该汇率水平维持在所规定的 范围内。汇率目标区的动机应囊括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的优点,同时又回 避二者的缺点,即既可以避免汇率绝对固定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又可以避免汇率 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像任何引入汇率浮动空间的固定汇率制的变形都 不能改变其固定汇率制度的本质一样,汇率目标区在本质上仍然是固定汇率制。 汇率目标区的提法最早出现在 1974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汇率浮动指导 原则上。由于遭到美国的反对,再加上当时对浮动汇率制的呼声正高,汇率目标 6 区由于有着固定汇率制的痕迹而在当时不被重视。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美元 的持续升值和英镑的长期高估,汇率目标区再次被伯格斯坦和威廉姆森提了出来, 并由威廉姆森对该机制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论述 15,他讨论了基础均衡汇率的确定、 目标区的幅度、维护目标区的政策及汇率目标区的参加国问题。但直到 1991 年, 克鲁格曼才将这一思想模型化,就汇率目标区如何运作和汇率在目标区下的行为 作出了深刻的解释 29。 克鲁格曼将汇率目标区的优势归纳为两个美妙的结论: 一是汇率目标区的 “蜜 月效应” ,是说不需要政府对汇率进行干预,公众预期本身就可以自动将汇率稳定 在汇率目标区规定的范围内;另一个结论是“平滑过渡效应” ,具体地说,在汇率 接近目标区时,基本经济变量对汇率产生的不利影响将减弱,在区域汇率目标区 边界处,基本经济变量甚至不会再影响汇率,影响汇率的只是人们对汇率将维持 在目标区内的预期。这两个结论说明克鲁格曼笔下的汇率目标区能够比较有效且 低成本地将汇率维持在目标区内。 然而,此后对克鲁格曼的模型所进行的实证检验都不能支持他的观点 (svensson, 1993;de jong,1994) 。尽管引入了平价的调整和重新确定以及目标 区内部干预,并对克鲁格曼的模型进行了修改,使新的模型(bertola,1993; lewis,1995; bekaertgray,1998) 比原模型更接近实际, 但仍不为实证所支持 30。 2.1.3 区域汇率协调的博弈理论 日本经济学家滨田宏一(hamada)用博弈论直观地说明了政策协调的两国模 型。他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的国家之间存在重要政策 溢出效应。一国采取的政策行为往往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反之亦然。在存在外部 效应的情况下,相互作出的不协调政策可能会导致产出的严重低效。如果政府当 局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并同意在他们之间采取可接受的协调政策就会使所 有国家的产出都得到改善。hamada 从理论上阐述了两国条件下的汇率政策协调过 程及其效果,对多国模型来说,它同样适用。 著名的 hamada 图像比较清楚地说明了缺乏协调的经济政策(包括汇率政策) 必然是无效的,各国完全可以通过政策协调达到更高的福利均衡点。如果无视其 他国家的政策影响或本国政策对外国的溢出效应,就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只有 通过加强政府间的合作与政策协调,才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汇率合作博弈理论分析从各方的福利水平着手,分析了汇率协调合作的深层 次原因。它与最优货币区理论一道可以为各国的货币政策制定者提供强有力的理 论模型,目前,汇率协调的博弈论分析逐渐成为分析汇率协调合作的最为有力的 理论工具。 7 2.2 区域汇率协调实践 2.2.1 国际汇率协调实践 国与国之间进行汇率协调是一些汇率制度安排的内在要求。货币区内部需要 汇率协调,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也需要汇率协调。从历史上看,在以可调整的 盯住(adjustable peg)为主要制度特征的布雷顿森林时期就存在着汇率协调, 在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之间,也会发生“偶然”的、不定期的汇率 协调。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国际汇率的重大调整及其影响, 至今仍然为世人所瞩目。 国际汇率政策协调史上著名案例有五国集团于 1985 年 9 月所签署的广场协议 (plaza agreement)以及后来的卢浮宫协议 31。广场协议促使日元升值成为日后 日本发生泡沫经济的导火索。而在卢浮宫协议之后,日本中央银行维持了较低的 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了日本经济从 1987 年起的快速增长。随后导致了上 个世纪 90 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从广场协议到卢浮宫协议的历史表明,日本 等国在国际汇率协调中承担了过多的汇率政策调整义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尽管汇率协调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各国之间的经济矛盾,但是它对市场心理有 一种牵制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达到干预市场的目的。因此,当国际 经济出现严重失衡时,国际汇率协调就成为调整各国经济关系的重要机制。 2.2.2 北美汇率协调实践 北美的汇率协调是拉丁美洲美元化进程中的一部分,也是区域货币联盟的一 个典型范例。从拉美美元化的实质来看,其实就是寻求固定汇率。从操作层面来 看,美元化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单边美元化,即在不与美国签定任何协议的 情况下,让美元取代本币;另一类是双边美元化,即与美国签定一个有限的合约, 建立一个由两个国家共同遵守的规则和体系,实际上是尝试建立一个货币联盟。 到目前为止,双边美元化尚无先例。拉美的美元化已经有一段比较长的历史了, 至今,美元化的拉美国家只有巴拿马、波多黎哥、利比里亚、厄瓜多尔和萨尔瓦 多等位数不多的几个国家。拉美国家美元化既是一种汇率制度选择的结果,也是 区域货币合作的一种形式,因此,它必将对国际货币体系和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产 生深远的影响。 2.2.3 欧洲汇率协调实践 上个世纪 60 年代,欧盟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成员国内部贸易比重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欧盟区域内汇率的波动势必会对成 在布雷顿森林时期,美元与黄金挂钩、体系内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汇率协 调制度,而成立于 1944 年的 imf 则是这一时期旨在促进货币与汇率合作及国际贸易的最主要国际机构; 为了维持 35 美元兑换 1 盎司黄金的平价,于 1961 年建立的“黄金池” (eichengreen,2004)则是一种典型 的汇率协调行为和方式。 8 员国内部的贸易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的加强,迫切要求有一 个稳定的汇率。无论从经济的相互依赖性还是市场基础方面,都使汇率政策的协 调成为必然。 二战后,欧洲经历了三种汇率机制:欧洲结算同盟、 “蛇洞制” 、欧洲货币体 系 32。欧洲结算同盟是为了配合马歇尔计划,恢复欧洲重建,便于各国贸易结算 而设计的。当时,多数国家将汇率波动限制在0.75的幅度内。这一种汇率机 制并没有涉及到各国主权的让渡,仅仅是为了便于贸易,在配合布雷顿森林体系 时制定的一种合作机制,所以根本谈不上是真正的汇率政策协调。能够确实称得 上是汇率政策协调的,只能是“蛇洞制”和欧洲货币体系阶段。 1971 年魏尔纳计划确定了欧共体内部的汇率管理机制,亦即“蛇形于洞”的 汇率机制。当时欧洲货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被限定在2.25。 “蛇形于洞” 的汇率机制认为该波幅偏大,与欧洲共同市场的要求相去甚远,建议应在过渡期 内逐渐缩小波幅,其建议合理的波幅为1.125。这种汇率机制为随后产生的欧 洲货币体系稳定汇率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1978 年 4 月,哥本哈根欧共体首脑会议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1979 年 3 月 欧洲货币体系诞生后,欧洲货币单位和欧洲汇率机制(erm)也正式建立。ems 干 预汇率的方式包括边际干预和边际内干预两种。边际干预是指成员国货币汇率波 幅达到或接近最大允许波幅2.25时,其货币当局应当采取强制性的市场干预, 使汇率重新接近市场汇率。而边际内干预是指成员国货币汇率的波幅达到偏离临 界值时,有关国家货币当局应当进行磋商,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 1996 年 3 月,各国财长聚会意大利维罗纳,正式确立了新的以欧元为中心的 汇率机制的初步方案,即“第二欧洲汇率机制” 。1997 年 6 月, 阿姆斯特丹条约 签署, “第二欧洲汇率机制”正式确立。其主要内容有:区内成员国货币与欧元之 间保持永久的固定汇率制;非成员国货币与欧元之间实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欧洲中央银行负责第二欧洲汇率机制的日常管理并拥有干预汇市的权力。 1999 年 1 月 1 日,欧元开始发行,作为 11 个参加国的非现金交易的“货币” , 以支票、信用卡、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行流通。2002 年 7 月 1 日后,欧元成员国 各自的货币终止流通,由欧元完全取代。纵观欧元近几年来的表现,自从欧元正 式投入流通以来,欧元的国际形象得到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对欧元的需求也在日 益增加,欧元汇率也保持了相对稳定。欧元区通过统一的汇率政策、货币政策的 执行和统一的欧洲金融市场的形成,使得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作用日益增强。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欧洲汇率的合作遵循由“蛇形于洞”到欧洲汇率机制再 到第二欧洲汇率机制的演进路径,符合欧洲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并为进一步合 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历史角度来看,欧洲区域汇率合作的时间验证了最优货 币区理论,符合当时的客观环境,堪称区域汇率协调合作的典范。 9 2.3 区域汇率协调实践带来的启示 区域汇率协调实践中最成功的案例当属于欧洲的区域汇率协调,因此,东亚 区域汇率协调主要从欧洲区域汇率协调案例中得到一些启示。欧洲汇率协调合作 机制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历程才不断趋于完善,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机制的建立也必 然要走循序渐进之路。由于两大区域存在着种种差异,欧洲的经验无法复制,但 东亚各国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2.3.1 认识差异是合作成功的前提 欧洲区域汇率协调与货币联盟的实践给东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要认识 到区域内各国是存在差异的。在欧洲区域汇率协调与货币合作之初,区域内各国 也存在这很大的差异。因此清楚地认识到地区内各经济体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 是东亚地区进行区域汇率协调乃至区域货币合作成功的前提。东亚国家之间的经 济发展水平、民族、历史、语言、文化宗教、社会意识形态等有着很大的差异 33。 这就决定了东亚区域汇率协调与货币统一进程必须采取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渐进模 式。目前,东亚地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政治联盟只有组织松散的“东盟” ,其他国 家可参照欧洲模式,建立次区域联盟。立足于本地区的经济政治发展现实,遵循 先易后难,先松散后紧密的原则,制定阶段性目标,然后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 到复杂,在实践中逐步推进。 2.3.2 核心国是合作成功的基础 欧洲货币联盟经验给东亚地区带来的第二个宝贵经验是,核心国是货币合作 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德国在当时的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洲货币联盟过程处于核心 国地位。如果没有德国的存在,欧洲货币联盟不可能出现。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许 多特点现在已经成为现代中央银行的特征:清晰的价格稳定目标和一个为联邦国 家所设计的独立的货币政策委员会。鉴于强劲的德国马克自然成为欧洲货币体系 的中心货币,德意志联邦银行也成为未来的欧洲体系的蓝图。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和德国货币马克的核心作用从来都不曾被事先计划过, 如果是刻意为之反而不可能被事先接受。此外,德国在发挥核心作用方面刻意低 调,以打消对其企图发挥支配作用的长期疑虑。若是以德国马克为基础来建立一 个非对称的协定的话,则欧洲货币体系(ems)绝不可能诞生。欧洲货币体系在创 建时,是各国间签署的一系列对等双边协定,并未规定何种货币为中心货币。干 预规则也是对称的,强币和弱币国家都有一样的义务。但几年后,德国马克才逐 步自然成为了欧洲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因此,德国马克地位的这种演变并不是 事先计划好的,这完全可能没有预计到的。 具体差异参见本文的第三章。 10 德国在二战后接受被占领的角色,对于别国接受其成为事实上的领袖具有重 要作用。德国再三重申其只希望在一个联合的欧洲范围发挥其影响,这仍将是十 分重要的。事实上,欧洲是由法德构建的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前进的。作为欧洲最 大的两个国家,法德联合的地位非常具有影响力。法德两国几世纪的死敌关系反 而平息了其他国家对由一国主宰的担心。两国之间的分歧被认为是保持领导权平 衡的重要保证。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对整个体系的影响都通过了制度的调和,从 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重大的决策不会强加到少数不情愿的国家。早期实行的 各种一体化制度使得各国的国内问题成为次要,这对于处于冷淡关系中的中日两 国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2.3.3 配套制度是合作成功的关键 欧洲的另一个重要经验是必须尽早着手制度建设来推动合作,完善的配套制 度是货币合作成功的关键。任何超国家主权制度都意味着主权的某种损失(尽管 它是隐性的) ,因为货币政策受到了严重制约。重新调整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保持中 期独立性,但除非有强有力的国际支持,否则即使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也是很 危险的。 欧洲的办法是将欧洲货币体系置于无限支持的网络之上,同时在弱势货币国 家实行资本管制。当取消资本管制时,各国自然转向欧洲货币联盟。30 年来,通 过建立信心的措施的实施,为使用共同货币,乃至向更紧密的融合再迈进一步创 造了必要的环境。事实上,欧洲国家长久以来将货币联盟描绘为最终目标。在实 现货币联盟的过程中,曾有几次挫折,如 1971 年的 werner 计划的被放弃。该计 划预测在 5 年内实现货币联盟。重要的是,欧洲货币体系的良好表现不仅鼓舞了 政治领导人,而且显示了深层次货币合作的好处。一系列有确切目标的集体制度 在欧洲汇率协调与合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排序从贸易协定到汇率体制然后到货币联盟并不是仅 有的一条可能的道路。在实现事实上的高度贸易一体化后,东亚国家就可以首先 开始集体汇率的安排,甚至可能是货币联盟。在思考方案时,在整个过程中建立 制度的重要性怎么估计也不过分。 11 第三章第三章 东亚区域汇率协调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障碍东亚区域汇率协调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障碍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国际资本流动加快,超国家主权行为的汇率协 调与合作对稳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来说越发显得重要。东亚由于缺乏汇率政策 的协调与合作,在国际游资的冲击下,最终爆发了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致使 东亚经济不同程度受损。危机后东亚各国对本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更具灵活性的 改革,但在实际运行中又恢复了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这是在不对称的国际 货币体系下,东亚各国的外在压力和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而东亚地区经济发展 的历史和现实表明,目前这种汇率安排运行的方式已经明显地制约了东亚区域经 济的长远发展,并可能带来新的金融危机。亚洲货币金融危机后,为克服由货币 金融危机产生的困难,东亚各国都一直在努力促进和加强东亚货币金融领域的合 作,为“亚元”的实现铺路,并在信息交流、资本流动监管、紧急援助机制和宏 观经济政策协调等与汇率协调合作有关的前期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 清迈协 议的签订和实施成为东亚货币合作的里程碑,反映了合作各方进行深层次货币 合作的强烈愿望,也表明开展汇率合作是各国利益之所在。但目前所取得的成绩 还只是停留在相对浅的层次。由于东亚地区所面临的内外部困难,相对欧洲区域 汇率的成功而言,东亚区域汇率协调的道路可能更为艰难。 3.1 东亚区域汇率协调的经济基础东亚区域汇率协调的经济基础 3.1.1 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程度加强 区域汇率制度合作往往意味着区域内经济体之间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它会 直接促进区域内经济的贸易和投资。如果一个经济体在区域内的贸易、投资份额 很大,它会从区域汇率制度合作获取更多的利益。东亚经济体的华人经济圈、日 本经济在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国内产业向东亚国家的转移及其形成的东亚经济的 “雁形模式”促成了东亚经济体之间紧密的贸易、投资以及其它诸多宏观经济变 量的密切关系。从实证上看,2000-2004年间,东亚经济体中46%的出口、54.9%的 进口和47%的总出口发生在区域之内, 2005年东亚区域内贸易比重更是达到了55.6, 各个经济体40%的fdi来自东亚区域内部。有13对以上的东亚许多经济体之间贸易 密度指数 超过5,而在当时的欧盟,只有4对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密集度超过5。由 此可见,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增强,从而带来各经济体经济的高度相关 和同步性,为东亚区域汇率协调提供了良好的经济一体化基础。 3.1.2 区域内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具有趋同性 如果汇率制度合作区域内一个国家难以忍受失业,另一个难以忍受通货膨胀。 贸易密度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ij,k = (tj,k/tj)/(tk/tw),其中,ij,k代表贸易密度指数,tj,k代表 j 国和 k 国内贸易,tj代表 j 国的总贸易。tk代表 k 国的总贸易,tw代表世界贸易总量。贸易密集度主要反映了国 家之间的贸易密集关系。 12 那么这两个国家就很难达成汇率制度合作。区域内各个经济体区域内政策目标的 一致性将会有利于汇率制度合作的展开。实证上看,用通货膨胀率作为宏观经济 政策目标取向的标准,高佩娟、黄晓芯用数据论证了1995年至2003年东亚地区各 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接近欧盟水平 36。 这说明,从政策目标一致性上判断,东亚经济基本和欧盟国家在相同的水平 上。值得说明的是,欧盟经济体在样本期间已将展开了汇率制度合作,考虑到宏 观经济政策目标在汇率制度合作的推动下有趋同趋势,东亚经济体的汇率制度合 作在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致性标准上其实具有更好的合作背景。 3.1.3 区域内外部冲击具有对称性 汇率合作区域发生外部冲击时,如果冲击对于区域各个经济体的冲击是对称 的,那么区域可以采取联合行动共同抵御冲击,合作的成本较低。反之,如果冲 击对于各个经济体的冲击不同,甚至是相反的,采取集体行动对抗冲击的成本较 高,加大了合作成本。goto和hamada利用主元素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分析的结果表明,真实冲击对于东亚经济的对称性高于西欧国家,货 币冲击对于东亚经济的对称性和西欧国家相同 17。 3.1.4 区域内生产要素具有高流动性 蒙代尔指出,对于展开汇率制度合作的经济体,需求在区域内经济体的转移 不能通过汇率机制调解,高的生产要素流动性是一个必要条件 28。生产要素流动 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资本的流动和劳动的流动。东亚经济体内由fdi形成的产业 分工链(40%的fdi来自于区域内部)从侧面说明了生产性资本在区域内保持充分 的流动性。在劳动力流动方面,东亚国家中外国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低于 欧洲的5.0%。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体的劳动市场一体化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东亚经济体区域内移民只有一百万,到1997年已经增加到六百 五十万。到2005年,区域内移民已逾千万,随着东亚经济体区域内经济合作关系 的进一步加强,区域内劳动市场一体化的趋势还会加强。 从以上最优货币区理论提出的区域汇率协调合作的几个标准来看,东亚经济 体初期的汇率制度协调合作已经具备客观经济基础,比起当时的欧盟国家,东亚 经济的整体条件更加优越。 3.2 东亚区域汇率协调的发展现状 自上个世纪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地区货币合作进程加快,迄今为止,东亚 货币合作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强烈的合作意愿推动了合作的深入;二是旨在建 立东亚共同市场和自由贸易区的东亚经济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优于货币合作; 三是在东亚国家内部合作与竞争并存 34。作为东亚货币合作的核心东亚区域 13 汇率协调在信息、资源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但在具体实践及机制 建设等方面的进展缓慢,成果甚微,有待进一步深化与加强。 3.2.1 东亚区域汇率协调的信息合作 信息协调是指对于已经存在的经济信息进行交换、促进信息共享,这是货币 合作的基础。而信息监控则是指,建立联合论坛以讨论有关信息报告,施加同行 压力说服单个国家避免实施有损其他国家利益的政策。可以说,信息监控创 造了一种单个国家向其他国家施加压力的外在机制。在这方面,东亚国家已经已 经做出了实质性的努力。 1997 年 12 月, “103”首脑会晤机制形成。东盟 10 国和中日韩 3 国领导人 在吉隆坡召开第一次会议,并规定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给蚊子的一封信400字15篇范文
- 阿房宫赋文化内涵解析教案
- 时间像小马车旋律线课件
- 教师节歌颂老师的作文范文15篇
- 老师不在课室的时候350字(9篇)
- 交通出行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合作项目投资合同
-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项羽之死:秦汉战争背景及英雄精神分析教案
- 路边见闻1500字15篇
- 合作开发研制合同书
- 2025至2030中国超前和靶向药物输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江苏南京农业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基本建设处人员招聘1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信号与系统(第2版)课件 1.0 绪论
- VTE的预防及护理
- 护理伦理的概论
- ABS风口供货合同范本
- 2025年燃气经营企业从业人员专业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食品安全法试题带答案
-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
- 2025年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食品委托加工协议书范文6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