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与控制.doc_第1页
疾病预防与控制.doc_第2页
疾病预防与控制.doc_第3页
疾病预防与控制.doc_第4页
疾病预防与控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疾病预防与控制 谢娟中国面临双重疾病负担1.传染性疾病新出现传染病 乙型肝炎 结核病性传播疾病 急性呼吸道感染 腹泻 新生儿破伤风 某些寄生虫病地方病(如:血吸虫病)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老慢支 糖尿病 精神疾患问题老年性痴呆 单纯性肥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中国卫生工作的第一关口,我国当前的卫生工作必须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第一节 疾病的预防策略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1.个人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37.73%风俗习惯、嗜好、饮食、体育锻炼、心理情绪2.人类生物学因素 31.43% 遗传、生理、免疫3.环境因素 20.04%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4.卫生保健服务 10.80% 医疗卫生设施、制度及其应用中国人群健康危险因素3.5亿成年男性吸烟 1.6亿成人患高血压城市717岁儿童中20%超重1.6亿成人血脂异常2346万糖尿病人,1715万空腹血糖受损者我国现阶段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全球卫生策略:1977年世界卫生大会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HFA/20001998年世界卫生大会提出“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FA/2100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总目标:1.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2.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改进健康的公平程度;3.使全体人民能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 PHC)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PHC:1.增进健康2.预防疾病3.治疗疾病4.康复服务2010年我国卫生发展总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健康中国2020”战略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以解决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为重点。战略重点领域应是:重大传染病的控制,妇幼卫生,癌症、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精神疾患和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等。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现状 早已控制的传染病卷土重来;新发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人类正面临传染病长期而严峻的挑战!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1980年消灭天花 1988年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 2001年发起终止结核病伙伴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传染病的预防:具体措施:1.经常性预防措施2.预防接种(一)经常性预防措施改善卫生条件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国境卫生检疫是检疫的一种,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和从国内传出,在一个国家国际通航的港口、机场、陆地边境和国界江河口岸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进出国境人员、交通工具、货物、行李和邮件等实施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这种综合性措施称为国境卫生检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检疫传染病,是指鼠疫(6天)、霍乱(5天)、黄热病(6天)以及国务院确定和公布的其他传染病。国境卫生检疫机关有权要求入境、出境的人员填写健康申明卡,出示某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证书、健康证明或者其他有关证件。 (二)预防接种(vaccination)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注入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它是预防、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1.预防接种的种类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自动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指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到机体内,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其制剂分为以下四类: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等。灭活疫苗:狂犬疫苗、霍乱疫苗、乙脑疫苗。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多联多价疫苗:百白破疫苗 亚单位疫苗 基因疫苗人工被动免疫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 免疫血清 免疫球蛋白被动自动免疫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优点,只用于少数传染病。 破伤风或白喉抗毒素 破伤风或白喉类毒素2.计划免疫 (planning immunity) 指根据疫情监测结果和对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扩大免疫计划 EPIEPI始于1974年我国1980年正式加入EPI活动。中国的计划免疫程序儿童基础免疫:五苗防七病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2007年12月29日卫生部为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自2008年开始施行。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3.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接种的途径与剂量:严格按照说明书保存与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免疫缺陷、恶性肿瘤及应用放射治疗或抗代谢药物等而导致免疫功能受抑制者,不得使用活疫苗。接种对象正患有发热或明显全身不适的急性病,应推迟接种。以往接种疫苗有严重不良反应者,如过敏反应、虚脱、休克及惊厥等,不应接种。有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如癫痫、婴儿痉挛等,不应接种含百日咳抗原的疫苗。 3.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预防接种的反应:一般反应异常反应:晕厥、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偶合疾病冷链(cold chain):指疫苗从生产、保存、运输直至接种始终处于冷藏条件以保持其效价不受损害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二、 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对传染病病人的措施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对接触者的措施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对疫源地的措施紧急措施传染病类型城镇农村甲类和乙类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和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 2小时6小时乙类其他6小时 12小时丙类24小时 24小时(一)对传染病病人的措施“五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传染病报告甲类: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督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的网络直报报告时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一章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为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经研究,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中国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二)对病原携带者的措施早发现、早治疗、加强教育、定期检查登记、管理、随访至阴性(三)对接触者的措施检疫留验(甲类传染病)医学观察(乙类、丙类传染病)应急接种药物预防红霉素预防白喉青霉素预防猩红热个人防护检疫期限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四)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依据危害大小和经济价值作出卫生处理(五)对疫源地的措施消毒disinfection: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疫源地消毒:对现有或曾经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进行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杀虫:成人免疫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至少一次的肺炎球菌疫苗免疫,每年进行流感疫苗的免疫;对所有成人至少每10年进行白喉、破伤风疫苗加强免疫;对活跃的男性同性恋、静脉注射毒品者和其他高危感染者进行乙肝疫苗免疫。介绍(六)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紧急措施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停工、停业、停课; 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第三节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 NCD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按病因分列的全球死亡人数,2005年5800万人死亡,其中慢性病死亡人数为3500万人,占60%。80%慢性病死亡发生在低和中低收入国家5580亿美元,这是中国今后10年由于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导致过早死亡而将损失的国民收入慢性病的预防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 三级预防:临床预防一、慢性病的一级预防2000年WHO提出的人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是针对一级预防的基本原则。 一、慢性病的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主要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健康促进 健康保护(一)健康促进-全人群策略Health promotion = the process of enabling people to exert control over the determinants of health and thereby improve their health. -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 WHO, Geneva, 1986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全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环境保护和监测美国加州对6928名成年人进行5.5年追踪观察,结果发现:遵守下列67项健康行为的人群比只遵守03项的人群期望寿命延长11年。 7项生活方式:(1)减少夜生活,每天吃早餐;(2)每天睡眠78小时;(3)一日三餐间不吃零食;(4)保持标准体重;(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6)不吸烟;(7)不饮酒或少量饮酒。 (二)健康保护-高危策略健康保护是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中国城市717岁儿童中20%超重! 二、慢性病的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前期预防. 三早预防: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三、慢性病的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是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功能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第四节 疾病监测一、疾病监测的定义和种类疾病监测(surveillance of disease) 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1公共卫生监测 2流行病学监测疾病监测的种类传染病 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归热等五种疾病为国际监测的传染病。我国增加了登革热,共规定6种国际监测的传染病。我国卫生部把艾滋病列为国境卫生检疫监测的传染病; 非传染病 出生缺陷、职业病、流产、吸烟与健康等;对其他卫生问题的监测 还包括营养监测、婴儿死亡率监测、社区和学校健康教育情况监测、围产期监测以及食品卫生、环境、水质和医学气象监测等等。疾病监测系统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国家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监测系统行为学监测和第二代监测行为学监测 (behavioral surveillance survey, BSS)共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