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1课《梨园》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1课《梨园》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1课《梨园》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1课《梨园》学案 岳麓版必修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 梨园春秋【考点解读】考点: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解读:中国古代戏曲萌芽于古代的“傩”,春秋战国以后戏曲的元素增多,唐代时有了专门场所“梨园”,宋代时戏曲的形式完备,元朝时戏曲走向成熟,在明朝中叶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兴起,清朝时期,安徽的徽剧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形成新剧种-京剧,被誉为“国粹”。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知识梳理】一起源:起源于原始 ,这种带有 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 ”。其中便孕育着戏剧的萌芽。二发展1春秋战国以后:宫廷晏乐、 具有了更多的戏曲元素。2唐代:宫廷中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歌舞戏有一定的 、叙事性和戏剧冲突。3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瓦舍等娱乐场所的出现,在浙江温州一带开始流行“ ”,戏曲形式开始完备。三成熟1兴起:元杂剧在北方兴起。2特点:将 、歌唱、对白、 、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 的成熟,形成了中国戏曲 和以 表意的特殊传统。3代表人物及剧作: 的窦娥冤;王实甫的 。四进一步发展 1概况:昆曲兴起于江南昆山,熔 、 、 、 和戏于一体,其主要特色是 ,明中叶到清中期达到鼎盛。2影响:对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被誉为“ ”。五发展高峰:1京剧形成原因:明清时期,北京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各地艺人集聚;乾隆年间 进京推动了京剧的形成。2形成:徽戏吸取昆曲、秦腔等剧种的 和 ,在北京形成新剧种京剧。3艺术特点:角色分为 个行当;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用多种乐器控制 、渲染气氛。4历史地位:京剧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 ”。【重点突破】京剧的兴起原因和艺术特点1京剧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促成的。北京的文化氛围是京剧形成的有利环境。明清时期的北京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又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这里成为达官贵人、各地商人、四方艺人聚集的中心,成为全国的一大休闲文化中心。这就为戏剧艺术在北京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土壤。2“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乾隆帝为庆祝八十寿辰,调三庆班进京,后来,四喜、和春、春台三大徽班进京,其演出风行一时,徽剧占据了北京的舞台。道光年间,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加入徽班演出。在徽汉两剧种交融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一种新剧种-京剧。3其本身具有通俗质朴的特点,满足观众的口味。4广大艺术家不懈努力的结果。【典例探究】(2011福建文综)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解析】选a。本题可用排除法。京剧取各种戏剧之长而成,不是“戏剧之祖”,排除b项。京剧的形成是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后,并非是元末初创,也非在康乾京化,故排除c、d两项。乾嘉落户是指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于北京,同光扬名是指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民族瑰宝是指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故项。2(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13)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图5 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a b c d【答案】:b【解析】:这只是一种娱乐方式的(说唱),排除;东汉说唱俑是陶塑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生活,也增加了对当时成都人的直观感受,故选。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图片是研究古代戏曲艺术的有力史料 傩戏蕴含着中国古代戏曲的萌芽杂剧融合了昆曲、秦腔等形式 三幅图片依次体现了其艺术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a b c d【答案】:c【解析】:元“昆曲、秦腔”出现时间比元杂剧晚,也不会融入元杂剧。【备考指导】本考点近几年考查较少,因为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所以备考时亦应给予关注以下角度:1知识角度:京剧形成的时间、背景及艺术特点,尤其是四大行当可以设新情境进行考查。2热点角度(1)近年来,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京剧已被划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利用社会的热点问题,切入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就,进行陶冶情操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命题角度。(2)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其发展现状和前景是探索的一个文化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角度。【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 (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瓦舍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2关于元杂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b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c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促成了元杂剧的昌盛d主要在元朝时期的北方地区兴起3下列历史情况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词的兴起和流行 唐朝诗歌的兴盛 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 元杂剧的繁荣 ( )a b c d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遂为千古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5徽班进京被称作是京剧诞生的开始,从目的上分析京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经济因素 d满足市民要求6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7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唱腔“字正腔圆”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8“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表达是对中国戏曲形象、生动的描述。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是 ( )a动作程式化 b场景虚拟化 c人物脸谱化 d语言音乐化9有人曾对与右图反映的戏剧表演形式进行如下描述:“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这一著名戏剧 ( )a由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b是士人群体逐步形成的直接产物c与理学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有关d被称为“百戏之祖”且享誉世界10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张艺谋选择了以京剧为主轴的八分钟中国表演,让在场的观众大开眼界。张艺谋选择京剧的理由是 (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d京剧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二非选择题11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二 1845年前后,在进京的湖北演员余三胜、谭志道等人的努力下,西皮和二黄终于交融在一起,皮黄戏正式形成,京剧终于诞生了。最早的京剧就从西皮和二黄中各取一字,称为皮黄戏。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9分)(2)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7分)(3)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4分)第10课 梨园春秋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110acbba abbac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第(1)问,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注意从商业、城市、阶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