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胡适【教学目标】1了解梁实秋的生平及作品;2掌握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3让学生体会梁实秋对老师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作品叙事线索的把握。 教学难点:平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检查复习 5 引导学生回顾: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了哪些事情来表现母亲的。二、新授 25(一)简介作者 梁实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梁实秋先生生于北京.早年留学美国,回国以后曾在清华、北大等大学任教。 1949年他赴台湾,担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他写的 在港台已经再版了50多次。这本书奠定了他散文大家的地位。作为现代散文家,梁实秋沉稳、通达、幽默的性格,酿成了一种独特的文调,这种文调尤其切合中年人的心境。在艺术处理上,繁简、浓淡、文白、雅俗他都处理得很得体,颇具大家风度。(二)指导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资料理解课文。(三)检查自读情况,完成下面作业: 1给下面加点的字的注音:有棱有角 椭圆形 狞笑 油渍 瓢 淘汰 鼾声 敷衍 鼻涕 荪 琅琅上口 胡诌 冗长 删削 扑拙 突兀矫健 孑孓 玉箸2解释下列词语:惟妙惟肖: 有板有眼: 勃然大怒:惟妙惟肖:有板有眼:勃然大怒:按捺不住:眉飞色舞:抑扬顿挫:朴拙:突兀矫健: 3、文章分四部分,以_的手法刻画了形象。概括下列各部分段意: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6)以 之笔描写先生之可笑之处和可畏之处。第三部分:(711)以褒扬之笔描写先生 。第四部分:(12) 。(四)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第一二部分:1、作者为什么一开头就交代遇见老师的时间?强调“印象最深”,“受益”“最多”。2、两个“最”字有什么作用?强调老师 ,勾起读者阅读的欲望。3、开头强调“印象最深”,“受益”“最多”,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知识积累为你打开一扇窗 出“形”入“神”读散文 顾永丰阅读散文时的出“形”入“神”应该有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其次是阅读方法上的出“形”入“神”。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是指我们在阅读散文时要改变传统的阅读“形式”,散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阅读散文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情感,但阅读不只是为了“吸收”前人的精神文化遗产,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回响”和“发展”,我们更主张自主阅读、评价阅读和创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对散文作品进行不断地思考与创造,这才是阅读散文的本质,是阅读的“神”。阅读散文时要学会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走近作者的创作时代,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学会与文本对话,紧扣文本探讨问题;学会与老师和同伴进行对话,既要读出共性,更要读出个性,读有所获。譬如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我们就要去探究他“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真正原因:1927年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哪里走)“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作荷塘月色。因为不宁静,就要去寻找宁静;因为不宁静,才会沉醉于短暂的宁静之中。理解了这点,我们就可以明白作者所写的“月下荷塘”和“荷塘月色”为什么如此宁静,如此让人沉醉,又如何要感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阅读方法上的出“形”入“神”是针对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而言的。散文取材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空的限制,“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阅读散文时若能出“形”而入“神”,就会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旨,从而提高阅读效率。这里重点介绍两种方法:“文眼”切入法。散文在形式上显得很散,但总有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并有极强的概括力的词语或句子,这样的词语或句子就是“文眼”。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倘若我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这一洞悉全文的“心灵的窗户”,就能透视文章的“心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譬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北平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由于在客观事物的描绘中融入了作家的情绪,自然要觉得落寞和悲凉,和故都北平一样,作者的感情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愁意。郁达夫用他的情感绘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它构成了文章的骨架。我们在阅读时可在对秋色、秋味、秋的意境和秋的姿态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美的力量。正如郁达夫自己所说,在散文中“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不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秋味、秋色、秋的意境和姿态就成为“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语),笼上了一层深远的忧虑和冷落之情。我们在阅读时就得紧扣“清”“静”“悲凉”的文眼,去品味这以情驭景,以情显景的故都的秋。“线索”缀取法。有些散文并不存在明显的“文眼”,那就要用线索缀取的方法出“形”入“神”了。“线索”是串连文章、安排材料的“纲”,散文如果没有恰当的线索,文章的材料将是“一盘散沙”。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的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譬如巴金的灯,以“灯”为线索,写了“平房射出的灯光”“雪夜豆大的灯光”“哈里希岛的孤灯”“希洛点燃的火炬”“友人看见的油灯”,抓住了这一线索,联系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就能寻找并归纳出“灯”的象征含义:“精神之灯”“给人温暖的灯”“人生的导航灯”,也能弄懂“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一句的含义。再如纪念刘和珍君以“悲愤”的情感做线索,一头挑着的是对烈士的沉痛悼念,而另一头挑着的则是对反动政府、反动文人的无比愤怒之情,阅读时,如果把握了这根感情线索,那么即使是一些看似难懂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总之,出“形”入“神”读散文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感性阅读,弄懂文章的主旨,无论是开门见山,还是卒章显志,还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都应视具体文章灵活处理;第二层面就是要理性阅读,对文本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评判,对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与认知,继而有所创新,有所创造。第四课时一、检查复习 5指名学生回答:文章的第一二部分中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人物的?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运用什么样的笔调来写的?二、新授 25(一)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部分1、浏览26段,思考:徐老师为什么给“我”“印象最深”?用简洁的语言分条列出。绰号- 相貌- 笑容- 习惯- 这几段给读者的印象是:描写细腻,人物个性鲜明。2、师生讨论:这一部分的描写看似不敬,看似不雅,但我们看不出厌恶,看不出仇恨,这是为什么?作者总的印象是“收益最多”,“至今不能忘怀”。 。 。 。如吸鼻涕“有板有眼有节奏”。3、这一部分运用什么方法写国文老师的?通过人物的外貌、服饰、动作、语言刻画人物。 。如“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等。 。如“鼻孔里常常地藏着两筒清水鼻涕”。比喻。如 。4、作者用什么语调写?有什么作用?用 的语调写。如: 幽默的夸张。如“鼻孔里常常地藏着两筒清水鼻涕”。用反语调侃。如“有板有眼有节奏”,“警句很多”等。作用: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欲扬先抑,反向衬托,用外在的 丑反衬内在的美,反衬人物是一个素养、人品极高的老师。(二)引导学生理解第三部分1、第七节“居然”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受益最多”有什么作用?“居然”有 的意思。“受益最多”既照应开头,又 。2、浏览8 11段,思考:“受益最多”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条列出。 新旧兼收,开通的榜样,提高兴趣。 一字不苟,宣泄意义,抑扬顿挫。 大勾大抹,见出工夫,虎虎生气。写作文 。徐老师留给读者的印象:是一位有见识、有作为的素养极高的老师,又是一位敬业爱生的人品极高的老师。(三)引导学生理解第四部分1、“我”为什么“怅惘” ?因为一直“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且先生已不在人世。2、“我”又为什么“敬慕” ?因为先生出众的才华和 。3、用一句话概括徐先生:虽貌 性 凶 但 业 生 (四)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写作特色抓住特征 描写细腻 语言幽默 似贬实褒 欲扬先抑 首尾呼应三、课堂作业 151、朗读课文的精彩片断。2、用50至100字刻画同学外貌或是写有关同学的一个细节,写好后读给同学听一听,看看同学能不能猜出来。(必做题)3、自读第14页把栏杆拍遍,思考:文章表现怎样的主题?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在那里?(选做题)知识积累 (散文阅读指导): “悟”里看花 入“情”入“理”读散文 金友珍花是用来赏的,散文是用来“品”的,要“品”出散文的“味”来,必须用心来“悟”,有所“悟”才能有所得。姜夔说:“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矣。”“悟”散文,就是要品出其中的“余味”“余意”来。“悟”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感悟自然。散文里的“自然”是作者眼中的自然,因此它不仅是天地风云、江海湖泊,更多的则是作家对自然的认识与思考。比如:李健吾在雨中登临泰山的时候把令人扫兴的“雨”写得雨趣十足,感悟到“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因而他“意兴盎然”;余光中在淅淅沥沥的“冷雨”中,听到的是浓浓的乡愁,因而“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尽管时代在变,地点在变,但思归之心不变;季羡林的“荷塘”自有独特的“清韵”,他看到的已经不是一般人所看到的荷花了,而是一种“无法抗御”的生命的力量,所以,在冬天到来荷叶凋零之际,他却“为我的季荷祝福”。我们读散文,不仅要读作家笔下的自然,也要读作者心中的自然,更要学会用自己的心去感悟自然。比如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那个文中多次提到的废园子,苍凉、萧条、颓废、落寞,但他愿意去那个园子,与其说是消磨时光,还不如说他是去“读”自然,他静静地呆在那里,想他的灾难,想他的生活。停在半空的“蜂儿”、摇头晃脑的“蚂蚁”、忽悠升空的“瓢虫”、摔开万道金光的“露水”“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碎碎片刻不息。”在这些细致的描绘中,我们看到的先是作者的无聊,继而是思考,最后是发现。他抛开了小虫小草们的渺小,看到了自然界伟大的场面,这是史铁生对自然的感悟,他终于在经历的许多磨难之后让自己的生命拥有了阳光。当我们阅读这样的作品时,我们的心也为之感动。那“祭坛石门中的落日”、那群高歌的“雨燕”、那“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那“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同样也引起我们的思索:如果我就是史铁生,面对眼前的荒废的园子,会看到什么呢?我又将如何面对这园子般荒芜的人生呢?用这样的眼光来看阅读,我们就很容易找到品读文章的最佳方法。第二层次是感悟生活。散文取材于生活,但它对人们的影响却远远高于生活,我们阅读散文时就要有关照生活的理念和眼光。比如,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中写道:“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这是作者对山与小屋的理解,也是他对生活的理解。山包容了小屋,小屋点缀了山,作者由此感悟到,要得到快乐就必须“乐观”地看待生活。但乐观是有前提的,你至少要像那小屋,能够点缀周围的美景,必须对生活的这个世界作出一份贡献。因为要想从这个世界获得快乐,就必须融入其中,付出了才能去索取,否则不能叫乐观。所以我们不必觉得自己太渺小,也不必为不如意的事整日唉声叹气,换个角度去看,乐观地面对生活,那么即使是受挫和困难也将成为一道风景,也能成为“通向幸福的阶梯”。读孙犁的亡人逸事,我们看到了一个老人对已经逝去的爱人的怀念与歉疚。当作者回忆着站在板凳上那“用力盯我一眼”的神情,还有那“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的情形,特别是临终前的那“一丝幸福的笑容”,他想告诉我们的是:幸福是来之不易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平凡的拥有之中,珍惜眼前的幸福吧。再比如2006年北京卷选文,肖融的给“书虫”当夫人,描写的似乎是些不气眼的家常生活,但把“先生”幽默、风趣且富于书卷气的“书虫”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也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关怀、理解与尊重对于生活与事业的重要性。第三层次是感悟哲理。品味散文的哲理实际就是赋予散文应有的生命,我们在阅读散文时要调整自己思维视角,细心捕捉作者在散文中传达的“理”。比如,阅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我们不妨去仔细品味文章对泰山的水、松、石、雾的描写,我们发现,这些景物在“雨”中是如此的和谐与统一,这是作者的哲理思考;再如贾平凹的丑石,借丑石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东西都有它的美,关键在于我们从什么角度去看;还有鲁迅的风筝写得痛心疾首,对自己的灵魂中的“毒气和鬼气”进行了严格地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模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基础强化人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考点解析华东师大版8年级下册期末试题【达标题】附答案详解
- 推拿治疗学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通关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典优)
- 园林绿化作业人员题库检测试题打印附答案详解AB卷
- 2025版挖掘机买卖及安全培训与环保技术研发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版智能化城市景观设计顾问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新型电子商务股份合作框架合同
- 2025年工业喷漆生产线承包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四川省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湖南省长沙雅礼中学2025年化学高一下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吐鲁番辅警考试真题
- AI赋能自动化开发流程
- 2025至2030中国航空客运销售代理行业市场运行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报告
- 浙江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 愈见倾听师考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液态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首诊负责制试题及答案
- 渐进片试题及答案
- 2024浙江遂昌农商银行新员工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