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五 章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用本章考点1.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2.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用 一、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基础知识) 1.透射电镜下的超微结构(1)粒细胞系统1)原粒细胞:平均直径10m左右,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平滑,微绒毛很少。胞核大,核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可有浅的凹陷,核内常染色质占优势,异染色质少,在核膜处呈薄层凝集,有一至几个核位。胞质少,内有大量游离核糖体,糙面内质网较少,呈短管状,线粒体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基质电子密度较高,脊呈扇平膜板状。高尔基复合体较小,发育差。胞质内一般无溶酶体和有界膜的颗粒,但少数原粒细胞可有少量大小不等的致密颗粒。 2)早幼粒细胞:较原粒细胞大,平均直径可达15m,外形与原粒细胞相似。胞核大。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核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可有浅凹陷,核内常染色质仍占优势,但异染色质在核周的凝集较原粒细胞明显,核仁常见。胞质较原粒细胞为多,内有大量游离核糖体,糙面内质网较原粒丰富,可见内质网腔膨大。线粒体较多,呈圆形。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良好,常见几个基本结构单位围着中心体。胞质内出现一些“非特异性颗粒”或A颗粒,形态不一,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外有界膜包围,内容均质,电子密度较高,颗粒内偶见致密核心。 3)中性中幼粒细胞:较早幼粒细胞小,平均直径10m左右,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外形较不规则,表面微绒毛很少。胞核较早幼粒小,可有凹陷,核内常染色质相对减少,异染色质在核周凝集进一步增加,并逐渐向胞核中央发展,两种染色质的比例相近,核仁少见。胞质较多。游离核糖体、糙面内质网、线粒体均较早幼粒细胞减少,线粒体从小圆形逐渐变成杆状。高尔基体发育良好,常包围中心体。胞质内常出现很多“特异性”颗粒或S颗粒,其大小不一,直径0.10.5m,多数颗粒较小。形态不一,呈椭圆形,杆状或哑铃状,电子密度中等,有些颗粒较大,圆形,电子密度低,“路异性”颗粒外有界膜包围,基质一般为均质,极少数可含细粒状或结晶状内容物。A颗粒较早幼粒细胞少。 4)嗜酸性中幼粒细胞:较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大,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微绒毛很少。胞核大,核与胞质比例高,可有凹陷,核内常染色质减少,异染色质增加。在核周凝集较明显,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比例相近,核仁少见。胞质内游离核糖体、糙面内质网较丰富,线粒体呈杆状,高尔基体发育良好,常见包围中心粒。胞质内出现很多“嗜酸性”颗粒,较中性颗粒大,直径0.5l,圆形或椭圆形,颗粒外有界膜包围,大部分颗粒内有一个矩形结晶状核心,核心一般为均质,还有一些颗粒内容致密,无核心。 5)嗜碱性中幼粒细胞:较中性中幼粒细胞小,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微绒毛很少。胞核较大,核胞质比例大,圆形或椭圆形,可有凹陷,核内常染色质减少,异染色质增多,在核周凝集较明显,核仁不常见。胞质内游离核糖体和糙面内质网较多。线粒体较中性中幼粒细胞多而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基质致密。高尔基体发育良好,中心粒常见。胞质内出现很多“嗜碱性”颗粒,颗粒较大,一直径为0.51.2m ,外有界膜包围,基质内有大量排列规则的致密小颗粒,直径150nm,有少数“嗜碱性”颗粒内容为均质,偶见结晶状核心,由于嗜碱性颗粒是水溶性的,在标本制备过程中有些颗粒内容物被抽出,使颗粒显空泡状。 6)中性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由于这两阶段粒细胞的形态相似,故并在一起描述。其直径较中性中幼粒细胞小,胞核较小,肾形或凹陷明显,核内异染色质占优势,仅有少量常染色质位于近中央部位,因此,整个胞核电子密度较高,核内无核仁。胞质较中性中幼粒细胞多。出现大量糖原颗粒,使胞质密度增加。胞质内游离核糖体。糙面内质网和线粒体的数目均减少,线粒体呈杆状。高尔基复合体逐渐减少,是不活跃状态。胞质内“特异性”颗粒增多,其中大部分较小,呈椭圆形、杆状或哑铃状,中等电子密度。A颗粒逐渐减少,大多呈卵圆形。 7)嗜酸性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较嗜酸性中幼粒细胞小,外形相似。核凹陷明显,核内异染色质占优势,在核周凝集明显,常染色质减少,核仁消失。胞质较多,游离核糖体和糙面内质网明显减少,糖原颗粒不断增多,使胞质密度相应增高。线粒体很少,呈杆状,高尔基复合体逐渐变小,胞质内“嗜酸性”颗粒增多。 8)嗜碱性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较中性晚幼粒细胞略小,但外形相似。核较小,呈肾形或凹陷明显,核内异染色质占优势,在核周凝集明显,常染色质减少,核仁消失。胞质内核糖体和糙面内质网明显减少,可见一定量线粒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基质致密。高尔基复合体变小,糖原颗粒增多,使细胞基质密度增高,核旁有少量微丝,胞质内有很多“嗜碱性”颗粒。 9)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平均直径1012m,细胞表面有少量短小微绒毛。核分叶,一般为34叶,各叶之间异染色质相连,无核仁,核孔较少。胞质多,有少量核糖体,糙面内质网极少、线粒体也很少,呈杆状,嵴不清晰。高尔基复合体少,有时可见中心体。胞质内有丰富的糖原颗粒,使胞质密度较高,有时可见脂肪滴。胞质内有大量“特异性”颗粒,还有少量A颗粒,A颗粒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电子密度高,其数量不超过中性颗粒总数的10%。 10)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较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略大,直径1015m,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表面平滑,微绒毛很少。核分叶,一般为两叶,核内异染色质在核周高度凝集,无核仁,核孔较少。胞质内糙面内质网极少,有少量核糖体。线粒体少,呈杆状,但比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多见且大。高尔基复合体也比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大,有时可见中心粒。胞质内有大量糖原颗粒,还有少量脂肪滴,无界膜,易与其他颗粒区别。胞质内还有很多嗜酸性颗粒。 11)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比中性和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小,平均直径810m,细胞表面有少量微绒毛,核分叶,核内异染色质在核周高度凝集,无核仁。胞质内核糖体和糙面内质网极少,线粒体也很少,呈杆状,嵴不明显。高尔基复合体比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发育良好,常与中心粒在一起。糖原颗粒多,使胞质密度增加。约有40%的嗜碱性粒细胞中有髓鞘样结构,其意义未明。 (2)红细胞系统1)原红细胞:较原粒细胞大,呈圆形、椭圆形。胞核大,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内常染色质占优势,异染色质少,少量异染色质在核周凝集,常见一至几个核仁。胞质内游离核糖体丰富,其数量较原粒多。线粒体也多,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基质密度较高。糙面内质网少,分散分布,常呈细长条状。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良好,常包围中心粒。胞质内偶见板层小体。细胞表面开始出现吞饮活动和吞饮小泡(吞饮铁蛋白)。胞质内一般无颗粒,但有时在高尔基体附近可见少量溶酶体颗粒,内含酸性磷酸酶。 2)早幼红细胞:较原红细胞小,平均直径lOm左右,外形不规则。胞核大,核与胞质比例大,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异染色质聚集成粗网状,核仁少见。胞质内有非常丰富的核糖体,糙面内质网极少,线粒体数目较原红细胞少,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良好,常包围中心粒。在细胞表面有较多吞饮活动,可见已吞饮的吞饮小泡,主要吞饮铁蛋白,供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用。由于胞质内已合成少量血红蛋白,使胞质电子密度比原红细胞高。 3)中幼红细胞:较早幼红细胞小,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较早幼红细胞小,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内异染色质占优势,呈大块状凝集,使胞核电子密度很高,无核仁。胞质内游离核糖体和线粒体逐渐减少,高尔基复合体不常见。在细胞表面可见较多吞饮小泡。 4)晚幼红细胞:较中幼红细胞小,胞核缩小,核内异染色质高度凝集,核逐渐向细胞边缘移动,最后排出细胞外。排出的细胞核周围仅包有一薄层细胞质,往往被巨噬细胞吞噬。胞质内的血红蛋白大量增加。使电子密度很高。胞质内核糖体和线粒体进一步减少,高尔基体偶见,除吞饮小泡外,有时还可见少量由铁蛋白颗粒积聚而成的铁蛋白小体,电子密度很高。 5)网织红细胞:比红细胞稍大,细胞内除含大量血红蛋白外,还有少量分散的细胞器如残余的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空泡和致密颗粒等。随着细胞的成熟,残余的细胞器逐渐消失,最后形成红细胞。6)红细胞:直径67m,因切面不同在电镜下呈圆形、椭圆形或哑铃形等不同形态。红细胞外有细胞膜包围,细胞内均质,无结构。由于细胞内含有大量血红蛋白(含铁),使胞质电子密度较高。 (3)单核细胞系统1)原单核细胞:较原粒细胞大,但外形相似。胞核大,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呈圆形成椭圆形,有时可有凹陷。核内常染色质占优势,异染色质少、在核周呈薄层凝集,常见一至几个核仁,胞质较少,有丰富的核糖体,糙面内质网较少,线粒体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高尔基复合体较少,有时可见少量有界膜的小颗粒,常位于高尔基复合体附近。 2)幼单核细胞:直径1016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表面有少量微绒毛。胞核大,有凹陷,这是原单核细胞发育成幼单核细胞的重要标志,随着幼单核细胞逐渐成熟,核凹陷加深,外形不规则。核内异染色质在核周凝集,较原单核明显增加,可见一至数个核仁。胞质内核糖体丰富,一糙面内质网较少,线粒体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基质较致密。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良好,参与单核细胞颗粒的形成,核周还有少量微丝。胞质内还出现一些较小颗粒,直径为0.10.2m,形态不一,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杆状。有时还可见较大的未成熟颗粒,界面与基质间常有空隙,随着幼单核细胞的成熟,颗粒增多,变小。 3)单核细胞:平均直径15m左右,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表面有一些不规则的微绒毛。胞核较大,有凹陷,呈肾形或马蹄形,常染色质较多,异染色质在核周中度凝集,核内有时可见核仁。胞质较多,有一定量核糖体和糙面内质网,分散于细胞基质中。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良好,有很多小泡,分散于胞质中,在高尔基复合体周围和细胞表面尤多。线粒体较多,有中等电子密度的基质,嵴清晰。胞质内可见少量糖原颗粒和微丝,微丝常位于细胞核周围。胞质内有一定量较小颗粒,形态不一,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杆状,簇状分布,颗粒外有界膜包围,内含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是一种初级溶酶体,但有些单核细胞颗粒不含过氧化物酶。 (4)巨核细胞系统1)原巨核细胞:直径l5m左右,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大,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多处可见凹陷。核内常染色质占优势,异染色质在核周的凝集较原粒细胞明显,核仁较多,可达56个。胞质内核糖体丰富,糙面内质网短小,分散,线粒体多而小,大多呈圆形,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良好。 2)幼巨核细胞:直径较原粒细胞大,可达40m,甚至更大,外形不规则,表面平滑。仅有小量微绒毛。胞核大,不规则,有时分叶,异染色质在核周围凝集增加,可见核仁。胞质内核糖体丰富,线粒体小。呈圆形,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良好,常形成几个区,可能参与血小板颗粒的形成。胞质内糖原颗粒增多,常呈小堆状分布。胞质内可出现一种血小板分界膜系统,它是一种光面膜系统,由细胞膜内陷形成,开始局限于细胞的一个部位,随着细胞成熟而不断增多,直径0.20.3m,呈圆形或椭圆形,外有界膜包围,内容均质,有时可见电子密度较高的核心。 3)巨核细胞:直径大,可达100m左右,外形不规则。核形状不规则,分叶,异染色质在核周明显凝集,有时可见核仁。胞质内有大量血小板分界膜系统,使整个细胞呈海绵状,血小板就是沿着血小饭分界膜系统裂开而成。胞质内有少量分散的核糖体和糙面内质网,线粒体呈小圆形。糖原颗粒很丰富,但不如幼巨核细胞明显。胞质内有大量血小板颗粒,随着血小板形成而分散到每一个血小板中。此外,在细胞表面带有一层无细胞器的外浆层。 4)血小板:直径小,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可见一些微绒毛和指状突起。血小板外有细胞膜包围,膜外有时可见一层较厚(约50nm)细胞外衣。血小板内有很多颗粒和细胞器。常见的有:颗粒:是血小板中最多的颗粒,直径0.20.3m,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外存界膜,内容均质,电子密度中等,有些颗粒中央有电子密度稍高的核心,形似牛眼,有时称为牛眼颗粒;致密颗粒:较颗粒小,呈圆形,电子密度很高,致密的基质与界膜间有一较大的空隙;糖原颗粒:常成堆存在;线粒体。也称颗粒,很小,呈圆形;微管:位于血小板单位膜下层;开放管道系统:是一些电子透明的管泡系统;致密管道系统:由短而窄的管道系统组成,管内电子密度与周围细胞基质相同,有时还可见少量核糖体、微丝和形似高尔基复合体的结构。 (5)淋巴细胞系统1)原始淋巴细胞:较原始粒细胞小,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和活动的胞饮作用、胞核大,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圆形或椭圆形,常染色质占优势,异染色质少,但比原粒和原单核细胞多,在核周凝集,可见大的核仁,常为12个。胞质少,有较多核糖体,糙面内质网少,微小管较多,高尔基复合体较小。线粒体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可见l2个溶酶体,有时在高尔基复合体附近可见少量致密颗粒,有界膜,呈圆形或椭圆形。 2)幼淋巴细胞:与原淋巴细胞相似。胞核大,占整个细胞的大部分。核内异染色质较原淋巴细胞多,在核周凝集较原淋巴细胞更明显,可见l2个核仁,胞质少,有丰富核糖体,糙面内质网少而分散,线粒体较大,数目不等,高尔基复合体较小,位于核凹陷处,有时可见中心粒。胞质内有时可见少数有界膜的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基质电子密度高,常聚成一堆,位于高尔基复合体附近。 3)淋巴细胞:直径510m,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表面有少量短小微绒毛。胞核大,占整个细胞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可有浅的凹陷。核内常染色质少,异染色质多,在核周明显凝集,核内有时可见核仁。胞质少,有丰富核糖体,糙面内质网很少,线粒体不多,呈卵圆形,常集中在细胞的一侧。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较差,有时可见中心粒。有的淋巴细胞胞质内可见少量有界膜的颗粒,常聚成一堆,形成溶酶体。 (6)其他细胞1)幼浆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内常染色质占优势,异染色质在核周凝集,核内可见核仁。胞质内核糖体丰富,糙面内质网较多,在糙面内质网的腔内可见颗粒状物质。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较小,线粒体又长又大,在核周可见含蛋白质的颗粒,可能是免疫球蛋白,胞质内有时可见无色空泡。 2)浆细胞:细胞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表面光滑,有少量微绒毛。胞核较小,常偏位,呈圆形或椭圆形,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交替排列,使染色质呈车轮状凝集,可见核仁。胞质内有大量核糖体和糙面内质网,糙面内质网常呈平行或同心圆状排列,内质网腔内常充满中等电子密度的物质,有时可见内质网腔膨大。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良好,线粒体很多,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基质电子密度较高,在线粒体周围常有糙面内质网包围。在高尔基复合体附近有一些电子密度较高的颗粒,外有界膜包围,其中有些颗粒内含酸性磷酸酶,是一种初级溶酶体,还有些颗粒内含蛋白质可能是免疫球蛋白颗粒。 3)吞噬细胞:细胞较大,外形较不规则,细胞表面可有较多微绒毛和伪足,胞核大,呈椭圆形,常有多处凹陷。核内常染色质居多,异染色质少,在核周凝集,可见12个核仁,核膜上核孔较多。胞质较多,有一定数量核糖体和糙面内质网,线粒体较多,大小不等,呈圆形或椭圆形,基质电子密度较高。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良好,有很多高尔基小泡。胞质内有很多初级溶酶体,吞噬物和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中有些是很小的小泡,与高尔基小泡外形相同。次级溶酶体主要是一些不同消化阶段的吞噬小体和各种形态的残余体。在细胞表面常见由吞噬活动形成的凹陷和大小泡状结构。 4)组织嗜碱性细胞:细胞呈椭圆形,表面有微绒毛。胞核较大,呈椭圆形,核内异染色质在核周凝集。胞质内核糖体较多,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良好,糙面内质网较多。质多,在核周明显凝集,核内有时可见核仁。胞质少,有丰富核糖体,糙面内质网很少,线粒体不多,呈卵圆形,常集中在细胞的一侧。高尔基复合体发育较差,有时可见中心粒。有的淋巴细胞胞质内可见少量有界膜的颗粒,常聚成一堆,形成溶酶体。 2.扫描电镜下的表面微结构(基础知识)(1)红细胞(2)白细胞 二、血细胞超微结构检查的临床应用(相关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白血病细胞的鉴别比较,见表2-5-1.表2-5-1三种急性白血病原始细胞电镜观察的比较观察项目急粒急淋急单扫描电镜细胞表面微结构以嵴样及球状突起型为主以光滑型为主,B细胞型可出现长而多的微绒毛以皱膜型为主透射电镜胞核形状核质比异染色体核仁核内小体核环核泡假包涵体椭圆形或不规则中等核周少量凝集明显多见偶见多见多见椭圆形或有凹陷最高凝集较多明显未见多见少见可见椭圆形或不规则高低不一不同程度凝集明显少见未见多见多见胞质核糖体粗面内质体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Auer小体微丝束颗粒丰富多少不等多少不等,较大发育较好可见可见少量,电子密度不等丰富少较少,较大发育较差未见少见无或少量,电子密度高丰富丰富较多,较大一般发育良好少见多见多少不等,同单核细胞颗粒病理性红细胞检查(1)幼红细胞1)缺铁性贫血:透射电镜下,一些幼红细胞的胞质内缺乏游离的铁蛋白,也无铁小体。幼红细胞的吞饮活动仍很活跃,但吞饮泡池内无铁蛋白。2)铁粒幼红细胞贫血:透射电镜下,幼红细胞的线粒体内有铁质沉着。主要沉着在线粒体基质内,呈高电子密度的颗粒或团块,含有多量铁质的线粒体可明显肿胀和变形,甚至结构大部分破坏。由于幼红细胞的线粒体常位于核周,所以在核周可见环形铁粒沉着,称为环铁粒幼红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强课件进行教学设计
- 2025年物业行业入门指南初级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全国防灾减灾日教育班会
- 3D打印技术在纺织行业应用研究
- 入冬时如何保护呼吸道健康
- 幼儿园国庆节策划方案5
- 甲状腺手术课件
- 制作电梯的教学课件
- 甲午海战失败原因
- 不规则图形面积教学课件
- 现代畜牧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025修订
- 私企公司车辆管理制度
- 船务公司船舶管理制度
- 南京城墙介绍
- 2025年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新版真题卷(附详细解析)
- 提高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
- YY 0271.2-2024牙科学水基水门汀第2部分:树脂改性水门汀
- T/CECS 10248-2022绿色建材评价集成式卫浴
- 语音厅签署协议合同
- 2025年母婴安全管理培训试题
- 低空经济无人机综合性服务商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