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去三十年,中国制造依靠廉价劳动力、简单的规模制造和银行信贷资本支撑,透过外向型经济成就了“世界工厂”的声誉。那么未来三十年,随着金融危机终结了传统优势,中国企业如何推动产业升级呢?从潜力看,成本正常化推动的国内消费、产业链集群的规模优势和与制造相匹配的金融资本将成为拉动中国制造的“新三驾马车”,使其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再翻一番。从手段看,低谷期间的跨国并购则为中国制造切入高端产业链,布局全球提供难得的机遇。从微观看,中国企业如果能在管理水平上取得四大突破,那么将形成自我的独特竞争力,打破企业的发展瓶颈。目前,全球制造业的产出美国占了22.4%,日本占17.8%,中国只有8%,距离还有很远。我们有人工的优势,消费市场的优势还没有减少,制造业的规模优势才刚刚开始。这些优势发挥出来,中国制造能达到日本的水平,比目前的规模还要大一倍多。2030年:中国制造全球份额翻番文/沈明高,北京大学教授,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强调外向型经济,简单说就是我们给外国人生产,外国人买了我们的东西我们就增加了收入,国民经济就开始运转起来。它发展到极致,就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出口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目前是37%左右,比1997年增长了一倍。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经济运行,37%的产品要靠别人消费。 我们去年有19%出口到美国、20%到欧洲,再考虑从香港转口到欧美的贸易,那就更多。我们原来很节俭,希望外国人消费来拉动我们的经济,这样的循环恐怕要告一段落。中国2008年三季度的GDP增速放慢到9%,2007年是12%。这样的下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困难,未来30年经济要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就必须改变现在的运行模式,我们应该从外需转向内需。推动成本正常化的转型 目前消费不足有很多原因,有很多人说是因为我们没有社会保障体系,收入不平等、收入增长不够快,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原因,但是总体来讲,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并不是中国人生下来就节俭,而是制度环境让我们节俭。中国人的消费增长比较慢,主要跟社会财富的分配有关。数据显示,劳动者收入占GDP的分配比例不断下降,目前只占GDP的35%左右。这意味着相对整个经济发展,老百姓变得相对比较穷,和过去比是富裕了,但是和整个经济相比就是穷。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扭曲,1980年代末开始的价格改革,把主要商品的价格都放开了,但是唯一留下的尾巴就是投入品的价格还是由政府控制,土地、大宗商品、加上环境的成本,这些都是扭曲的。所谓扭曲的意思就是它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中国的劳动力扭曲在哪方面呢?一个是户籍制度,我们有长达50年的户籍制度,如果你生下来是农民,基本上一辈子都是农民,除非上大学,或者土地被征收了,农民工享受的社会福利远远低于城市工人;第二个来自于土地制度,我们的土地制度是集体所有制,这看上去很公平,但它不让农民出售土地。设想一下,如果我是农民,想去城市工作,我的第一桶金可能就是把土地卖了,但是土地不能卖,唯一的办法就是打工,打工又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 所以要提高劳动力收入就要改变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应该对农民工一视同仁。关于土地制度,国家征收,农民得到的补偿很少,一位住在城市的农民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很富有的人,但是国家征收使得大部分好处到了国家的手里,农民变成了失地又失业。 此外,我们的利率也是受管制的,银行的最大贷款利率就是央行基准利率的4倍。我们了解到,民间金融实际上有很简单的定价方式,存款利率多少,贷款利率就在上面加倍。利率的自由化有很多好处。我做了很多分析,不同的国家利率自由化之后,市场贷款利率会提高2个百分点,这2个百分点的利差是应该给老百姓的,但是现在给了企业。 成本扭曲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政府通过扭曲价格增加企业的收入,增加企业的利润,企业利润增加了有什么好处呢?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就很高,我们的GDP增长就很快,但是老百姓的收入不涨,依然没有消费,这样的逻辑在外向型经济是可行的。 但如果要让老百姓增加消费意愿,我们整个价格体系就需要重新调整,成本扭曲的制度就要改变,我把这个过程叫做成本正常化。 户籍制度的讨论已在进行,可能三五年后户籍制度就取消了。关于土地补偿,现在的政策是国家不统一征收。修高速公路这种公共性质的,国家统一征收,如果是盖商品房或者办企业,国家不统一征收,谁用这块地谁和农民谈判,这样农民财产的市场价值就能体现出来,老百姓的收入会增长。但是这带来一个问题,生产者的利润会受到挤压。不过我认为这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成本正常化以后,中国的竞争优势还可以继续保持下去。 近期有新闻说,因为中国的生产成本提高,像耐克等生产企业要移到国外。这可能是合理的,但是我个人认为整体上中国的人工成本优势会持续很长时间,为什么呢?其中重要的就是韩国和我国台湾的经验。 1975年的时候,韩国和台湾人均GDP都是不到2000美元,制造业的人工成本相当于美国的5%,目前我国大陆的人均GDP刚超过2000美元,人工成本也是美国的5%,跟当时的韩国和台湾非常相近。到了2004年,韩国和台湾的人均GDP都在15000美元左右,它们花了30年时间把人工成本从美国相对水平的5%提高到25%50%。 相对台湾、韩国来讲,中国大陆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是一个大国经济,大国经济和小国经济最大的不同就是经济供给,如果小国经济人工成本花了30年才达到美国的25%50%,中国30年以后不可能超过这个数字。 我们的人工成本优势还会继续保持下去,我从来不认为我们会出现大规模的企业外移。有一些企业去越南和菲律宾,这也是正常的,我们也不希望这些企业都留在中国,因为有些企业是低技术、高能耗的,它们转移出去正是我们希望的。下一步是产业链的规模优势 大国经济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规模经济”,这一点,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 规模大的最大好处就是我们的产业链比较长,比如说生产手机,每一个部件在中国都可以找到,做研发就比较容易。开发一个新款手机,把设计做好,每一个部分不需要自己生产,只要外包给生产商就可以,生产商把这些东西做完送到我这,组装后就是一款新的手机,这对研发和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如果在美国生产一款新的手机,可能会发现很多部件要在中国或墨西哥生产,设计完这款手机以后,整个的产品外包过程都要通过进出口,要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生产商沟通,这样所需的时间就比中国长得多。当然,很多高端的制造业还是在美国。 同样的道理,在印度、越南也可以生产手机,印度的人工成本只有中国的50%、越南只有中国的1/3,但在越南生产手机也有同样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零部件制造商,还得到中国来,规模优势体现不出来。越南整个经济总量比较小,再怎么发展,经济规模也不如中国。 目前,全球制造业的产出美国占了22.4%、日本17.8%,中国只有8%,距离还有很远。未来30年中国如果能达到日本的水平,制造业还有10个百分点的空间,也就是说比目前的规模还要大一倍多,潜力很大。构建与制造业相匹配的金融市场 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金融市场跟制造业不匹配。 据统计,全球批发性业务美国占了33.8%,它的金融市场规模超过了制造业;我们中国的批发业务只占全球的4%,金融市场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很多学者发现,经济发展决定了金融发展,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金融发展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力,或者是制约的力量。 以上海为例,2006年上海金融业占经济比重为8%,甚至还不如信息产业的比重大,信息产业的比重占到12.9%,全国就更低。所以说跟制造业相比,金融行业潜力更大。 在过去30年改革中,金融改革还没有取得影响整个经济进程的成果,金融还没有成为经济的主力,也没有真正推动经济增长。中国要成为金融中心需要具备的条件还很多,包括企业、监管、个人和经济活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 从多层次金融市场来讲,我觉得有很多方向,例如,我们需要一个中长期的融资过程。为什么民间的借贷利率达到60%呢,最重要的原因是现在企业没有融资的渠道。另外,就是风险和回报要相对称。市场是有风险的,但是大部分的风险是国家承担。能够承担风险是好的,但是所有赚钱的机会也让国家拿走了。办银行可以赚钱,但是不允许;开发石油也不行,这都是暴利的行业。国家承担整个经济的主要风险,国家也垄断整个经济的好处。 目前基本的格局就是这样,老百姓不用承担风险,所得的回报就低,消费就少。所以从消费的角度来讲,国家应该让出一些风险的资产,让个人持有,同时把赚钱的机会也让个人持有,这也是个公平的安排。 例如,现在国家的外汇储备已有1.9万亿美元。外汇有很大的风险,因为美元可能贬值。如果能把外汇私有化,让一些人持有外汇,承担了汇率的风险,同时也获得了外汇挣钱的机会,比如说去美国抄底,但是如果抄底失败这是你的损失。所以说在中国风险和回报的格局也是扭曲的。 最后,我谈一下整个世界经济的格局。从公元1000年到现在,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最鼎盛的时候是1820年,清朝嘉庆年间;印度一直跟中国差不多,那时中国和印度加起来占全球GDP的40%50%,是真正的经济大国。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衰落,印度也衰落,同时崛起的是欧洲和美国。在上个世纪初,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总量加起来不到全球的10%。中国是人口大国,但从经济总量上来讲是一个标准的小国。 欧洲有些教授判断,到2030年中国有可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超过美国;印度的比重比中国小,但有可能在2050年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在20302050年之间,中国和印度的GDP加起来有可能占世界的40%左右。这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实际上有这样的机会,我们有人工的优势,制造业的优势才刚刚开始,消费市场的优势还没有减少。理论上中国不需要出口任何产品,这些优势发挥起来,中国从目前占全球GDP的11%、12%,可能会上升到20%左右,就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我们处在这样的时代,未来经济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马王堆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无答案)
- 倔强的贝多芬课件
- 伦敦眼课件教学课件
- 四川广元天立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 2025-2026学年云南省保山一中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 黑龙江驻村管理办法
- 企业物业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观解读
-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 统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一个粗瓷大碗 》教学教案
- DB34T∕ 2615-2016 公路沥青路面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程
- 公司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制度
- 2024年新湘少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
- 部编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标准解读
-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 中考英语688高频词大纲词频表
- DL-T-301-2011发电厂水汽中痕量阳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 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预测与诊断专家共识
- 2024年湖南长沙湘江新区所属事业单位招聘12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 第3部分:水力发电企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