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难苏学士.doc_第1页
王三难苏学士.doc_第2页
王三难苏学士.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投稿:高二新课标版 第2期 第四版历史乐园王 安 石 三 难 苏 学 士山东省北镇中学 杨永福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由于他们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而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王安石曾身为宰相,领导变法,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丝毫不亚于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苏轼学识渊博,堪称学界千年一遇的全才,在以文治天下的时代,他也经历了坎坷的仕途和政治生涯。在同朝为官期间,他们可谓亦敌亦友,关于二人之间的恩怨,有很多趣事流传,其中广为人知的就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故事。一、黄州赏菊苏东坡在湖州做官,任满朝京便来拜谒王丞相。进了相府在书房等候,只见书橱关闭,文几上有笔砚以及两句未完的诗稿,题为咏菊。这两句诗是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东坡心想:西风即秋风,秋风一起,群芳零落。黄花即菊花,菊花开在深秋,敢与秋霜鏖战并不落瓣。此处说“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错了?随即依韵续写二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便仍将诗稿放好,吩咐门吏说明日再来,便回去了。后王荆公见了诗稿便问侍从,知是苏轼来过,字迹也是苏轼之笔。心想:苏轼轻薄之性不改!不知黄州菊花落瓣,自己学疏才浅,还嘲笑老夫。正好查知黄州府缺个团练副使,便暗记在心。次日奏明天子,言苏拭才力不及,左迁黄州团练副使。东坡自知是改诗触犯了丞相,只得谢恩。不日出京到黄州赴任。时值重阳,连日大风。苏轼想起后园有黄菊数种,便去赏玩,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东坡目瞪口呆,半晌无语。心想:去年在相府改诗,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二、中峡取水苏轼将赴黄州时来道别,荆公道:“老夫染成一症,必得阳羡茶方可治。现有阳羡茶,须用瞿塘中峡水,若往来方便,携一瓮寄与老夫。”东坡领命去了。苏轼路过三峡,乘船顺流而下,因连日鞍马困倦不觉睡去,醒来时已是下峡。东坡叫船靠岸,找了一个年长知事的居民,问那瞿塘三峡,那一峡的水好?老者道:“三峡相连,并无阻隔,难分好歹。”苏轼遂叫手下汲了一瓮封好,星夜来见荆公。在相府见了荆公下拜,荆公命童儿看坐问道:“你见了黄州菊花落瓣么?”东坡道:“看了,学生才疏识浅,全仗老太师海涵。”茶罢,荆公命人用水瓮之水烹阳羡茶一碗,其茶色半晌方见,便问水从何处取来,东坡说是中峡之水。荆公笑道:“又来欺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东坡大惊,忙问何以辨之?荆公道:“老夫若非亲到黄州,看过菊花,怎么诗中敢乱道黄花落瓣?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东坡离席谢罪拜服。三、巧妙求对一日王安石对苏轼说:“一向和你相处,但不知子瞻学问真正如何。老夫不自揣量,要考子瞻一考。”东坡欣然答应,荆公又道:“子瞻到先考老夫一考,然后老夫请教。”遂带东坡到了书房把左右二十四书橱全开了,书皆积满。叫苏轼随便从左右橱内上中下三层取书一册,不管前后,任意念一句,自己答出下句。东坡只拣尘灰多处,料想很久不看,任意抽书一本,揭开居中,随口念一句“如意君安乐否?”荆公接口道:“窃已啖之矣。可是?”东坡道“正是”,但不知出自何处,是何意思 。王安石却将其含义、出处等细细讲出。之后荆公出题来考苏轼,荆公道:“久闻子瞻善于作对,今年闰了个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是个两头春。老夫就将此为题,出句求对。”命童儿取纸笔过来写出一对道: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东坡虽是妙才,这对出得跷蹊,一时寻对不出,羞颜可掬,面皮通红了。荆公接着又问苏轼路上是否从苏州润州经过?东坡应允。荆公道:“苏州至于虎丘,这一带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其半路名为半塘。润州古名铁瓮城,临于大江有金山、银山、玉山,这叫做三山。老夫再将苏润二州,各出一对,求子瞻对之。苏州对云: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润州对云,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东坡思想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出。王荆公晓得这次让东坡很难堪,但终惜其才。第二天奏过神宗皇帝,复了他翰林学士之职。以上三则既是趣事,也能看出二人才学之高,以及个人关系不仅是上下级关系。黄州赏菊故事中苏轼因改诗被贬,人道王安石贵为宰相,却小肚鸡肠,因为两句诗而公报私仇。其实要说二人的分歧与过节,主要在于王安石主持新政,而苏轼却是反对派的代表,对新政措施中不当之初直言不讳,实不在于两句诗之间。第二则中峡取水一事,也看不出值得怀疑的地方,倒能显出王安石不但政治上影响力巨大,而且见识广博,且二人关系也并没有因为政见上的分歧而受影响,虽品职悬殊,但相处如故友一般。第三则求对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才如苏学士者也有词穷才尽之时,何况常人?做人务须谦虚谨慎。而最后苏轼复职之说再次证明,王安石还是非常欣赏苏轼的才华的,苏轼对王安石的渊博与学识也是相当的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