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doc_第1页
粤教版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doc_第2页
粤教版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doc_第3页
粤教版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doc_第4页
粤教版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文言文知识 阿房宫赋 唐杜牧 一、作者简介“小李杜”之“杜”杜牧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之孙。大和进士,曾为江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十三篇。感于藩镇跋扈和吐蕃、回纥的侵扰,诗文中多为指陈讽喻时政之作。小诗写景抒情,多清俊生动。也有一些诗写他早年的纵酒狎妓生活。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亦能文,阿房宫赋颇有名。有樊川文集。二、背景回放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35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就死了,接下来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没完工就在公元前206年被项羽一把火烧毁了。从此,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作者杜牧生活的唐代,也是危机重重。于是,杜牧写了这篇赋。表面上揭露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实际上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当权者要以古为鉴。三、相关知识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一、字音识记1阿房宫(pn) 2.缦回(mn) 3.囷囷(qn)4妃嫔(pn) 5.媵嫱(yn qin) 6.辇来(nin)7涨腻(zhn n) 8.鼎铛(chn) 9.珠砾(l)10逦迤(l y) 11.锱铢(z zh) 12.横槛(jin)二、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群参差分布,彼此回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2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这里是“天气”(雨雪晴阴)的意思。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义:明亮的星光。今义:称有名的演员、运动员等。4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古义:指收集的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古义:指积聚的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指社会上杰出的人才。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可惜。 今义:值得怜悯。三、一词多义(一)实词1一2爱3取4使(二)虚词5之6而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朝歌夜弦 歌:唱歌;弦:弹曲鼎铛玉石 鼎:把鼎当作;玉:把玉当作金块珠砾 金:把金当作;珠:把珠当作楚人一炬 放火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尽2名词作状语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向北;西:向西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3名词意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以为鉴 (二)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经营:经营的金玉珠宝等物(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奈何取之尽锱铢 搜刮光2形容词为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为感到悲伤(四)数词活用数词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者也也”表判断)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者也也”表判断)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也”表判断)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也也”表判断)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也”表判断)(二)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三)倒装句 状语后置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现代汉语语序:于南亩之农夫多) 六、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成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翻译:(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两条河流,滔滔地流人宫墙。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翻译:(光如)明星闪亮,原来是(宫人们)打开了梳妆镜;(色似)乌云纷扰,原来是(宫人们)一早梳理发鬓;渭水涨起了一层油腻。原来是(宫人们)泼掉的漂满粉脂的洗脸水;烟雾弥漫,原来是(宫人们)点燃椒兰香料在香鼎。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翻译:暴君秦始皇的心,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待到)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的天险就被攻破,(入关的) 楚人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翻译: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赤壁赋 苏轼 一、作者简介豪放词人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被公认为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是“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其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二、背景回放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赤壁赋。三、相关知识1七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2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中国有二十八宿之称,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 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一、字音识记1壬戌(rn x)2.斗牛之间(du)3嫠妇(l) 4.愀然(qio)5山川相缪(lio) 6.酾酒临江(sh)7横槊赋诗(shu) 8.扁舟(pin)9匏尊(po) 10.蜉蝣(f yu)11无尽藏(zn) 12.枕藉(ji)二、通假字1举酒属客通“嘱”,译为“劝酒”2山川相缪 通“缭”,译为“萦绕”3举匏尊以相属 通“樽”,译为“酒杯”三、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一种人与牛相斗的娱乐活动。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辽阔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多用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今义:指容貌美丽的人,多指女子。四、一词多义(一)实词1望 七月既望 名词,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美人兮天一方 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 动词,唱 歌曰 名词,歌词 倚歌而和之 名词,歌声3如 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去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动词,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动词,像4然 其声呜呜然 象声词词尾,的样子何为其然也 代词,这样5长 抱明月而长终 副词,永远而卒莫消长也 动词,增长(二)虚词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7.而 羽化而登仙连词,表承接扣舷而歌 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 连词,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客 连词,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 连词,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连词,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 连词,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 音节助词,不译倚歌而和之 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9.其 而不知其所止 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 代词,那何为其然也 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 代词,他,指曹孟德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东:向东进军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打鱼砍柴 2.名词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向西;东:向东 3.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以为伴;友:以为友(二)动词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三)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动词正襟危坐 整理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1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现代汉语语序:予怀渺渺兮)2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何为”现代汉语语序是“为何”) 而今安在哉(“安在”现代汉语语序是“在安”) 而又何羡乎(“何羡”现代汉语语序是“羡何”) 3状语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现代汉语语序: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游) 徘徊于斗牛之间(现代汉语语序:于斗牛之间徘徊) 4.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现代汉语语序:凌茫然之万顷) 六、翻译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翻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翻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翻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4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翻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翻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翻译: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翻译: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以共适。 翻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 项脊轩志 归有光 一、作者简介归有光(15061571),明代文学家。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能诗,而尤以古文名世。好太史公书,推尊唐宋元诸名家,反对七子派“追章逐句,模拟剽窃”。清人已将其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论,近人称他们为“唐宋派”,但学术界对此尚有争论。有震川先生全集。二、背景回放本文从开头至“殆有神护者”为归有光18岁时所写,从“余既为此志”至最后则写于15年后。归有光这15年间的生活变故、感情历程等背景需加以了解。归有光19岁时以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本文前半部分写在考试成功之前,充满着重振家业的使命感。按常理推测,以归有光如此出色的才华,应该得到命运之神的青睐,但19岁以后一直科举失利,其间经历了不少人生波折,如他23岁与魏氏结婚,次年长女出生,29岁时魏氏去世,后续娶王氏。补写后两年,即归有光35岁时才中举。因此,本文包含了归有光内心三个方面的伤痛:(1)家道中兴的重负;(2)幼年丧母和青年丧妻之痛;(3)科举之途的焦虑。三、相关知识关于“志”这种文体“志”,为文体的一种,性质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两者还有着明显的区别。“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等。“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等。归有光自己对“志”“记”的用法也是这样有着严格区分的。例如,在他的文集中有双鹤轩记沧浪亭记等,都用以记“事”,而如寒花葬志等,则以“志”为篇名。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一、字音识记1渗漉(l) 2.修葺(q) 3.垣墙(yun)4栏楯(shn) 5.逾庖(po) 6.老妪(y)7先妣(b) 8.阖门(h) 9.象笏(h)10扃牖(jin yu)二、通假字1某所,而母立于兹 通“尔”,译为“你,你的”2比去,以手阖门 通“合”,译为“关闭”三、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中的住持。2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古义:到处。今义:副词,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出现或发生。四、一词多义(一)实词1顾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动词,环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动词,拜访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副词,反而,难道2稍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名词,公家给的粮食稍出近之黔之驴 副词,逐渐,渐渐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副词,稍微,略微3置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动词,安放内外多置小门墙 动词,设置沛公则置车骑鸿门宴 动词,放弃,丢下4去 比去,以手阖门 动词,离开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勾践灭吴 动词,除掉,去掉 5.归 后五年,吾妻来归 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乐羊子妻 动词,回来6.始 室始洞然 副词,才始为篱,已为墙 副词,起初、先7.过 日过午已昏 动词,超过大母过余曰 动词,来访8.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名词,之前先大母婢也 形容词,已逝世的(二)虚词9为 始为篱,已为墙 动词,是轩东故尝为厨 动词,作庭中通南北为一 动词,成为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介词,对10以 以当南日 动词,用来以手阖门 介词,用能以足音辨人 介词,凭借、根据执此以朝 连词,相当于“而” 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乳二世 喂奶,哺育客逾庖而宴 用饭执此以朝 上朝 吾家读书久不效 取得效果 垣墙周庭 砌墙 2.名词用作状语 雨泽下注使不上漏 朝下;从上面 又北向 朝北东犬西吠 朝西 前辟四窗 在前方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亲自,亲手 (二)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 许多事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也”表示判断)2妪,先大母婢也(“也”表示判断)(二)倒装句 状语后置1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现代汉语语序:于庭杂植兰桂竹木) 2.家有老妪,尝居于此(现代汉语语序:尝于此居) 3.室西连于中闺(现代汉语语序:室西于中闺连)4鸡栖于厅(现代汉语语序:鸡于厅栖) 5.其制稍异于前(现代汉语语序:其制于前稍异)(三)省略句 1.(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略主语) 2.(余)借书满架 (省略主语) 3.吾儿,(吾)久不见若影(省略主语) 4使(之)不上漏(省略兼语) 5.明月(照)半墙(省略谓语) 6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省略介词) 7.垣墙(于)周庭(省略介词) 与妻书 林觉民 一、作者简介绝笔之书显风格林觉民林觉民(18871911),中国民主革命者。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14岁进福建高等学堂,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清宣统三年)得黄兴、赵声通知,回国约集福建同志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随黄兴攻打总督衙门,受伤被捕,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遗有绝笔书,感情深挚,充满为国牺牲的革命精神。二、背景回放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在攻打两广督署衙门的敢死队中就有林觉民,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义。就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林觉民写下两封绝笔信,一封写给父亲,一封写给妻子。本文就是写给妻子的那封绝笔书,题目是后人加上的。形式上是一封书信,实际上却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三、相关知识1与妻书书:信。称书为“信”,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因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信又有了“鸿雁”“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函原指信的封套,后来就称信件为“函”;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书简”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简多刻成鱼形,故又有“双鱼”“双鲤”“鱼书”等名称。2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鼓: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19:0021:00)为一更,亥时(21:0023:00)为二更,子时(23:0001:00)为三更,丑时(01:0003:00)为四更,寅时(03:0005:00)为五更。一、字音识记1眷属(jun) 2.称心快意(chn)3几家能彀(u) 4.婉解(wn)5必不能禁(jn) 6.双栖(q)7抑汝能之乎(y) 8.使之肖我(xio)二、通假字1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通“傍”,译为“靠近”2几家能彀 通“够”,译为“能够”3辛未三月念六夜 通“廿”,译为“二十”三、古今异义1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古义:幸福。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四、一词多义(一)实词1至2语3书4竟(二)虚词5其6以7为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汝幸而偶我 婚配,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尊敬;幼:疼爱2名词作状语汝泣告我 哭着瓜分之日可以死 像瓜一样(二)动词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使完毕当尽吾意为幸 使尽(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卒不忍独善其身 完善2意动用法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以为乐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判断句,“为”表判断)(二)倒装句1主谓倒装句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2定语后置钟情如我辈者(现代汉语语序:如我辈钟情者) (三)固定句式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使无宁”相当于“与其不如”) 七、翻译 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翻译: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他讨日子呢? 2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翻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和自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3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翻译: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短短的毛笔来形容的。 4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 翻译:(写信的)方巾短而(我的)衷情长,(还)未(写)完的,还有万万千千,你可以想象到我的万千衷情。 六、名句积累 1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2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逍遥游 庄子 一、从课本中积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二、从历史中积累追求自由的陶渊明绝大多数人为了自由,不要说爱情、生命,就是功名、利禄,都下不了抛弃的决心。像晋人陶渊明那样,弃官回乡,“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者,古往今来,屈指可数。陶渊明的不朽事业,固然是立言,诗文做得好。但是,根源在于他做到了:为自由,抛弃利禄。生活虽然清贫、艰苦,但是他能从中得到快乐,并将这种快乐形诸笔墨,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三、从名言中积累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2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加缪3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歌德4甘心做奴隶的人,不知道自由的力量。贝克5放弃基本的自由以换取苟安的人,终归失去自由,也得不到安全。富兰克林 一、作者简介逍遥仙人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庄子共33篇,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二、背景回放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一、字音识记1北冥(mn) 2.鲲鹏(kn pn)3徙于南冥(x) 4.抟扶摇而上(tun)5坳堂(o) 6.夭阏(yo )7决起而飞(xu) 8.榆枋(y fn)9舂粮(chn) 10.晦朔(shu)11蟪蛄(hu ) 12.大椿(chn)13数仞(rn) 14.蓬蒿(ho)15泠然(ln) 16.数数然(shu)二、通假字1北冥有鱼 通“溟”,译为“海”2其翼若垂天之云 通“陲”,译为“边际”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通“返”,译为“返回”4小知不及大知 通“智”,译为“智慧”5此小大之辩也 通“辨”,译为“区别”6而征一国者 通“能”,译为“能耐”7而御六气之辩 通“变”,译为“变化”三、古今异义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腹犹果然古义:饱足的样子。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3.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4野马也,尘埃也古义:传说山野中如野马般奔腾的雾气。 今义:外形像家马的一种哺乳动物,群栖于沙漠、草原地带。5蟪蛄不知春秋 古义:四季。 今义: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人的年龄或年纪。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古义:旋风。今义:羊的角。7小年不及大年(1)小年 古义:寿命短的。今义:农历腊月的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神称小年;也指果树结果少生长慢的年份。(2)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指春节;果树结果多生长快的年份。四、一词多义(一)实词1志2名3穷(二)虚词4之5而6则 7.以8其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 向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向南飞不过数仞而下 降落(二)动词活用动词使动彼于致福者 使到来德合一君 合:使满意而征一国者 征:使信任(三)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齐谐者,志怪者也(“者者也”表判断)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判断)3此小大之辩也(“也”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奚以知其然也(“奚以”现代汉语语序为“以奚”)莫之夭阏者(“莫之夭阏”现代汉语语序为“莫夭阏之”)彼且奚适也(“奚适”现代汉语语序为“适奚”)之二虫又何知(“何知”现代汉语语序为“知何”)2状语后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现代汉语语序为“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三)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2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 六、翻译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翻译: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翻译: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国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就像斥鴳一样所见甚小啊。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翻译:至于那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4故日:圣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所以说:修养极高的人能忘掉自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神人无意于求功,修养最高的人无意于求取名声。 七名句积累 1名句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成语 鹏程万里:鹏,传说中的一种大鸟,能飞万里,后以“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一、作者简介千古书圣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贵族。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任会稽内史,官至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善书法,尤其擅长楷书和行书。他卓越的书法艺术获得了后世的普遍赞扬,人称“书圣”。他书写的兰亭集序,笔意妍丽劲健,为千古书法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著有王右军集。二、背景回放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文士名流在会稽郡山阴县境内的兰亭过修禊日,举行了一次规模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