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之书教案.doc_第1页
沙之书教案.doc_第2页
沙之书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的真与假沙之书一、 小说的真与假例:下列对祝福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A.祝福通过写祥林嫂因嫁了两个丈夫,而受到人们的歧视、嘲讽,最后在别人进行“祝福”的喜庆时刻离开了人世,从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B.小说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鲁迅回到家乡,遇到祥林嫂向鲁迅询问人死了以后有没有灵魂,然后引起了鲁迅对祥林嫂的回忆。C.小说采用对比手法,写祥林嫂两次来鲁镇打工时的不同情况以及人们对待她的不同态度,来揭示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和摧残。D.封建礼教在小说中的代表人物是鲁四老爷。鲁四老爷尽管没有打骂祥林嫂,也没有卡扣祥林嫂的工钱,但他从精神上对祥林嫂进行了迫害和摧残。(虚构是小说的特性,小说中的我并不等同于作者。)而有人却说:“真实是小说的生命”。咱们高考中也强调一个真情实感,你怎么理解小说的真与假?也就是小说的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小说的虚构体现在文学不是生活的复制,所以不需要照搬生活,不用和生活一模一样,但是假的东西必须给人真实的感受,也就是说必须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尽管事情是假的,但要给人真实的感受,这就是艺术的真实了。 简单的讲就是情节是虚构的,但是要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觉得这个事情好像是真的。以缩写的变形记为例,看看小说中的真:1、格里高尔变的甲虫,具有甲虫的特性2、人与动物互化是文学作品中常有的现象3、通过变形表达了现实社会中人的异化,或者社会让人异化成了动物二、 虚构和真实在小说沙之书中的体现(一) 作者介绍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被称为是“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中学时代开始写诗。1919年赴西班牙,与极端主义派及先锋派作家过从甚密,同编文学期刊。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93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从此奠定了在阿根廷文坛上的地位。1950年至1953年间任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1955年任国立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1950年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西班牙的福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博尔赫斯的一生几乎都是以书为伴的。他从小沉浸在父亲巨大的藏书室中,工作后又担任图书管理员、图书馆馆长。 博尔赫斯是幻想文学的先驱,是一个“玄想型”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重要作品有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面前的月亮圣马丁牌练习簿阴影颂老虎的金黄深沉的玫瑰,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死亡与罗盘布罗迫埃的报告等。还译有卡夫卡、福克纳等人的作品。(二) 小说沙之书给人感觉感觉怎么样?很假小说以“沙之书”为题,意思就是说这是一个不可靠的故事(三) 但是作者却在努力的让我们觉得这本书是真的存在的,你有感觉吗?细节真实:1、 直接说明(不过我的故事一点儿不假)2、 书贩的长相(身材很高 外表整洁 透出寒酸 灰色衣服 灰色箱子 稀疏、泛白的金黄色头发)3、 书的样式(八开大小 布面精装 书页磨损 印刷粗糙 每页两栏 版面分段 排得很挤 还有页码、插画)4、 书的来历(平原上的村子 用几个卢布和一部圣经换来 主人不识字,需要圣经 属于最下层的种姓)看书藏书(用放大镜检查,排除伪造的可能 偷偷放在阴暗的搁架上)小结: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生活,这些细节说明书就是这个样子的。细节真实。心理感受真实:5、 小说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很真实:先是好奇;然后是欣喜、钻研;然后发现对它了解越多,则不了解的部分也越多,就越意识到自己的渺小;然后便迷失于无法自拔的敬畏;再然后是产生恐惧,最后选择放弃逃避。(四)、那么究竟有没有这样的书呢?哪些内容说明这书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找。所有这些告诉我们,这是本不存在的书,或者说是无限的书。6、 书贩的长相(面目模糊不清)7、 书的样式(异乎寻常的重量 页码很乱 封面和手之间总有好几页,好像从书里冒出来一样,找不到第一页 找最后一页照样失败 页码无穷无尽 一页上印着面具,角上的数字大到九次幂) 8、 内心担忧(担心烧起来无休无止,使整个地球乌烟瘴气)所有这些告诉我们,这是本不存在的书,或者说是无限的书。(五)博尔赫斯虚构这样一本无限的书是为了传达什么呢?怎么理解“无限的书”?是时间?空间?知识?历史?还是什么?1、对人类及世界的无穷尽的存在的隐喻2、觉得没有穷尽的世界的不可理解3、象征人类知识的浩瀚繁多4、对文学的独特认识5、对某些书籍的批判6、有学生选择大海,感觉大海的宽阔,自己的渺小,迷茫甚至恐惧。有学生谈天空,想象自己是小鸟,飞的很累。有学生谈生命,把握现在,活出精彩。小结:这些感受很真实,是心灵的真实感受。让学生记录一段话:虚构是艺术创造的根本点,是抵达更高实在的方式;通过虚构,写作这门活动往往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心灵的复杂活动。三、 主旨探讨:回到小说第一段作者要 告诉我们的是:小说通过虚构,运用象征,向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