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氯丙烷的生产.doc_第1页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doc_第2页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doc_第3页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doc_第4页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报告(论文)( 2010 届) 系 别: 化工系 课题名称: 环氧氯丙烷 指导教师: 孙毓韬 班 级: 精细0530 学生姓名: 王丽 摘 要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其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乙酸丙烯酯法两种。目前,世界上环氧氯丙烷的总生产能力约为1050 kt/a,产量约为850kt/a。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约为90kt/a,产量约为31kt/a,预计2005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需求量将达到200 kt/a,缺口很大,因此,应扩大生产规模,来满足市场需要。同时还应拓展环氧氯丙烷的应用范围,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1。关键词:环氧氯丙烷;生产;市场;建议AbstractEpichlorohydrin is one of important organic chemical materials and fine chemicals. Its main production methods include the high-temperature chlorination of propylene and the process via allyl acetate. At present, the global total capacity of epichlorohydrin has reached about 1,050kt/a with the production of 850kt/a. The capability of epichlorohydrin in our country is about 90kt/a with the production of 31kt/a.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domestic demand of epichlorohydrin in 2005 will reach 200kt/a with a big shortage. Therefore, expanding the production scale to satisfy the market demand is necessar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needed to extend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epichlorohydrin, improve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 quality, expand the overseas market, and participa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Keywords: epichlorohydrin, production, market, propose目 录1 前 言 1 1.1概述1 1.1.1环氧氯丙烷工艺流程概述1 1.1.2环氧氯丙烷工艺流程12 丙烯高温氯化 2.1丙烯高温氯化制丙烯32.2丙烯次氯酸化合成二氯丙醇氯气后水中生成43 生产中的问题及建议8 3.1存在的问题 8 3.2发展建议 8 3.3积极发展环氧氯丙烷 93.4带动环氧氯丙烷的发展 4 总结125 结 论18致 谢19参考文献20第一章 前言 1.1 概述1.1.1环氧氯丙烷工艺流程概述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合成甘油、氯醇橡胶、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制品。同时还可用作纤维素酯、树脂和纤维素醚的溶剂,也是生产增塑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及氯丁橡胶的原料。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具有粘结性强,耐化学介质腐蚀、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抗冲击强度高以及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涂料、胶粘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和电子层压制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此外,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合成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品、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涂料、胶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缩)水甘油衍生物、氯醇橡胶等多种产品,用作纤维素酯、树脂、纤维素醚的溶剂,用于生产化学稳定剂、化工染料和水处理剂等。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粒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220世纪60年代前后,为适应环氧树脂生产发展的需求,环氧氯丙烷开始以氯丙烯为原料作为主要产品进行生产。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分子式C3H5OCl,分子量92.85,是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无色油状液体,有与氯仿、醚相似的刺激性气味,密度1.180 6 g/cm3,沸点115.2 ,凝固点57.2 ,折射率(nD20)1.438 2,闪点(开杯)40.6 ,自燃点415 ,微溶于水,能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可与多种有机液体形成共沸物。1.1.2环氧氯丙烷工艺流程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粗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数年后,Reboul提出这一物质可由二氯丙醇以苛性钠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在此基础上,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丙烯高温氯化法合成甘油的生产装置,环氧氯丙烷作为中间产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320世纪60年代前后,除美国外,西欧、日本、前苏联和东欧各国都相继建成生产装置。世界环氧氯丙烷生产呈四大特点:一是区域不平衡,62%生产能力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二是产能更趋集中,Dow、Solvay、Shell三家公司产能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51%;三是亚洲产能近几年快速增加;四是工艺路线仍比较单一。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45年,壳牌化学公司开始丙烯高温氯化法(或称烯丙基氯化物法、氯丙烯法)的工业化生产。1955年,陶氏化学公司成为世界上第2家用丙烯高温氯化法生产ECH的生产商。1985年,日本昭和电工公司开始采用醋酸丙烯酯法(或称烯丙醇法)生产ECH,同年实现该法的工业化。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2种5。前者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当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该方法进行生产。后者由前苏联科学院以及日本昭和电工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分别开发成功4。1、丙烯高温氯化法 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该方法生产,主要原料是丙烯、氯气和石灰。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二氯丙醇(DCH);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 丙烯高温氯化法的特点是生产过程灵活,工艺成熟,操作稳定;除了生产环氧氯丙烷外,还可生产甘油、氯丙烯等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副产DO混剂(1,3-二氯丙烯和1,2-二氯丙烷)也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缺点是原料氯气引起的设备腐蚀严重,对丙烯纯度和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高,能耗大,氯耗高,副产物多,产品收率低;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含氯化钙和有机氯化物的废水,处理费用高,清焦周期短。 2、醋酸丙烯酯法 利用醋酸丙烯酯为原料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工艺由前苏联科学院以及日本昭和电工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分别开发成功。前苏联科学院采用先氯化后水解的生产工艺;日本昭和电工公司则采用先水解后氯化的生产工艺,主要原料是丙烯、氧气和醋酸。日本昭和电工公司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4个反应单元:丙烯气相催化氧乙酰化制醋酸丙烯酯;醋酸丙烯酯水解制烯丙基醇;烯丙基醇与氯加成合成二氯丙醇;二氯丙醇用石灰皂化生成环氧氯丙烷。 与传统的丙烯高温氯化法相比较,醋酸丙烯酯法的特点是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避免了高温氯化反应,不结焦、操作稳定,减少了丙烯、氢氧化钙和氯气的用量以及反应副产物和含氯化钙废水的排放量;开发了丙烯醇的氯化加成反应系统,成功地将氧引入环氧化物中。首次实现了由氧氧化代替氯氧化的技术,减少了醚化副反应,提高了产品收率,使原料消耗明显降低,成本较低;工艺过程无副产物盐酸产生;可以较容易地获得高纯度烯丙醇。主要缺点是工艺流程长,催化剂寿命短,需用不锈钢材料防醋酸腐蚀,投资费用较高。3、新工艺-甘油法 由甘油制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在用盐酸处理粗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数年后,Reboul提出这一物质可由二氯丙醇与氢氧化钠经水解反应直接得到。近年来由于原油价格飞涨,各国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产业,随之副产大量生物甘油(占生物柴油量的1/10),造成甘油市场过剩,价格大跌;而另一方面全球环氧氯丙烷十分紧缺,在这种背景下,甘油法制环氧氯丙烷获得了新生。第2章 丙烯高温氯化法 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此法进行生产。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与次氯酸合成二氯丙醇,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6。2.1丙烯高温氯化制丙烯2.1.1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 丙烯与氯气经干燥、预热后以摩尔比45:1混合进入高温氯化反应器,短时间(约3s)内进行反应,生成氯丙烯和氯化氢气体。精制后得氯丙烯产品,同时副产D-D混剂(1,2-二氯丙烷和1,3-二氯丙烯),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后得到工业盐酸。 CH2=CHCH2+ Cl2 CH2=CHCH2Cl +HCl2.1.2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二氯丙醇 氯气在水中生成次氯酸(或采用介质叔丁醇和氯气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叔丁基次氯酸盐,该盐水解生成次氯酸,叔丁醇循环使用),次氯酸与氯丙烯反应生成二氯丙醇(过程中二氯丙醇浓度一般控制在4%左右)。2CH2=CHCH2Cl +2HOCl ClCH2CHClCH2OH + ClCH2CHOHCH2Cl(2,3-二氯丙醇,70%) (1,3-二氯丙醇,30%)2.1.3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 二氯丙醇水溶液与Ca(OH)2或NaOH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ClCH2CHClCH2OH + ClCH2CHOHCH2Cl + 1/2 Ca(OH)2CH2CHCH2Cl +CaCl2 + H2OO丙烯高温氯化法的特点是生产过程灵活,工艺成熟,操作稳定,除了生产环氧氯丙烷外,还可生产甘油、氯丙烯等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副产D-D混剂(1,3-二氯丙烯和1,2-二氯丙烷)也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缺点是原料氯气引起的设备腐蚀严重,对丙烯纯度和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高,能耗大,氯耗量高,副产物多,产品收率低。生产过程产生的含氯化钙和有机氯化物污水量大,处理费用高,清焦周期短。2.2丙烯次氯酸化合成二氯丙醇氯气后水中生成次氯酸2.2.1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二氯丙醇 氯气在水中生成次氯酸(或采用介质叔丁醇和氯气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叔丁基次氯酸盐,该盐水解生成次氯酸,叔丁醇循环使用),次氯酸与氯丙烯反应生成二氯丙醇(过程中二氯丙醇浓度一般控制在4%左右)。2CH2=CHCH2Cl +2HOCl ClCH2CHClCH2OH + ClCH2CHOHCH2Cl(2,3-二氯丙醇,70%) (1,3-二氯丙醇,30%)2.2.2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 二氯丙醇水溶液与Ca(OH)2或NaOH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ClCH2CHClCH2OH + ClCH2CHOHCH2Cl + 1/2 Ca(OH)2CH2CHCH2Cl +CaCl2 + H2O第3章 生产中的问题及建议3.1存在的问题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装置仍主要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或者是醋酸丙烯酯法,“三废”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工艺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国内丙烯高温氯化法比国外丙烯高温氯化法的总收率低,丙烯消耗定额普遍高出30%左右。国内在环氧氯丙烷的中间产品氯丙烯和烯丙醇的开发利用以及下游产品的应用开发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氧氯丙烷的迅速发展。今后几年,我国仍将有多套环氧氯丙烷装置将建成投产,届时的生产能力将出现过剩,未来的竞争将十分激烈7。3.2发展建议(1)提高现有装置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2)加强对环氧氯丙烷生产副产物的再利用,并对废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生产成本。(3)拓展环氧氯丙烷应用范围,缩小消费局限程度。(4)积极开发中间产品氯丙烯和丙烯醇的利用。(5)新建装置应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发展。随着环氧氯丙烷产能迅速增加,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产品利润空间逐渐缩小。企业在原料自行配套基础上,应加快下游产品环氧树脂的建设,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生产,提高装置竞争力。(6)积极采用安全环保的甘油法生产技术。(7)努力开拓环氧氯丙烷的国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3.3积极发展环氧氯丙烷 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5年广州助剂厂率先采用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1968年之后,无锡树脂厂、沈阳化工厂等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生产装置相继建成投产,但产量均不高。直到1988年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引进日本旭硝子、旭电化株式会社鹿岛化学公司技术建成的32 kt/a生产装置投产后,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才初具规模。1996年以前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企业有9家,后来由于原料丙烯和氯气供应不足,不少厂家相继停产。目前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厂家有5家,总生产能力约为90 kt/a,产量约为31 kt/a。齐鲁石化公司的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系采用日本旭硝子、旭电化株式会社的丙烯高温氧氯化法专利技术,年设计生产能力为32 kt,自1998年开车以来,由于氯气的供应不能保证,至今一直未满负荷生产。岳阳树脂厂环氧氯丙烷装置是引进意大利Conser公司技术,2000年该厂改造环氧有机氯产品系列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将于2001年建成投产,届时该厂环氧氯丙烷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4 kt,环氧树脂年生产能力将达到50 kt,其环氧氯丙烷90%产量供配套的环氧树脂使用。天津化工厂环氧氯丙烷装置系采用日本昭和电工的乙酸丙烯酯技术,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4 kt,1999年投产以来,由于装置的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装置生产处于不稳定阶段,2000年实际产量仅为7 kt。山东东营联成化工集团采用国内较为成熟的丙烯高温氧氯化技术,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 kt,1999年底开车只生产中间体氯丙烯,目前已对后续装置进行了扩建改造,使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装置能力达到20 kt,但至今未生产出环氧氯丙烷产品。1994年以前,我国的环氧氯丙烷主要用于环氧树脂和合成甘油的生产,其中环氧树脂占环氧氯丙烷总消费量的34.6%,合成甘油占59%,其他占6.4%。后来由于合成甘油成本过高,产量逐年下降,加之环氧树脂的用途不断开拓及需求量大增,使得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比例发生变化。目前我国的环氧氯丙烷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其消费比例为环氧树脂占85%,合成甘油占7%,氯醇橡胶占2%,其他如溶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阻燃剂、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剂等占6%。 2000年我国环氧树脂的生产能力约为140 kt/a,产量约为60 kt,消耗环氧氯丙烷约为45 kt,加上在溶剂、稳定剂等方面的应用,2000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表观消费量约为46 kt。从生产能力来看,国内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但由于我国环氧氯丙烷开工不正常,实际产量仅为30 kt/a左右,还不能满足国内实际需要,因此,每年都需进口一定数量的环氧氯丙烷来满足国内需求。4市场前景除了上述环氧氯丙烷的表观消费量外,我国环氧氯丙烷的巨大潜在消费量主要表现在每年进口大量的环氧树脂上。19952000年我国环氧树脂进口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2000年净进口量为117.3 kt,折合环氧氯丙烷约82 kt。根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5年我国环氧树脂需求仍将保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涂料、复合材料、电子电气、胶粘剂等是环氧树脂的主要消费领域。2000年涂料领域消耗环氧树脂约为62 kt,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环氧树脂涂料需求增长很快,预计2005年涂料领域消费环氧树脂约为100 kt。2000年复合材料领域消耗环氧树脂约为48 kt,该领域亦是我国进口环氧树脂的主要领域。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对复合材料将有较大的需求增长,预计2005年我国复合材料领域对环氧树脂的需求量将达到85 kt。2000年我国电子电气领域消耗环氧树脂约15 kt,预计2005年需求量将达到约25 kt。2000年胶粘剂行业消费环氧树脂约4 kt,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住宅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对环氧树脂胶粘剂的需求量将高速增加。预计2005年我国对环氧树脂的需求量将达到223 kt,届时将消耗环氧氯丙烷150 kt以上。另外,我国合成甘油和氯醇橡胶需求增长也较快,目前国内产量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预计到2005年将消费环氧氯丙烷40 kt左右。其他如缩水甘油醚、纸张增湿添加剂、阻燃剂、离子交换树脂、表面活性剂等2005年将消耗环氧氯丙烷约10 kt。由此可见,2005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总需求量将达到约200 kt。基于我国环氧氯丙烷目前的生产能力,可以看出未来5年内,我国环氧氯丙烷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即使现有装置开足马力,仍远远不能满足今后对环氧氯丙烷的强劲需求,每年仍需花费大量的外汇来进口环氧氯丙烷及其下游产品,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环氧氯丙烷迫在眉睫。3.4带动环氧氯丙烷的发展(1)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 由上述分析可知,2005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需求量约为200 kt,而目前生产能力仅为90 kt/a左右,即使加上近期拟建的齐齐哈尔化工厂年产24 kt生产装置和宁波化工厂年产24 kt生产装置,现有生产能力即使开足马力生产,产量也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建议在工业基础好,原料供应充足,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利用国际先进的乙酸丙烯酯生产技术建设几套年产50 kt以上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并配套建设环氧树脂装置,形成其下游产品生产一体化。(2)拓展环氧氯丙烷应用范围,缩小消费局限程度 我国环氧氯丙烷主要消耗在环氧树脂和合成甘油方面,其他如环氧氯丙烷弹(即氯醇橡胶)、湿强度增强剂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缩水甘油酯、聚酰胺水处理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季胺盐类产品、稳定剂、离子交换树脂、阻燃剂、水处理剂、溶剂、特种胶粘剂(聚环氧氯丙烷-蓖麻油聚氨酯密封胶)等方面的用量很少,应大力开发。另外,一些特种环氧树脂如聚环氧氯丙烷树脂等也可以大力开发,以缩小目前的消费局限程度。(3)努力开拓环氧氯丙烷的国外市场,以优质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加入WTO指日可待,因此,环氧氯丙烷发展思路是要以加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实行规模化经营,为此,除了扩大国内消费量外,还应加大出口力度,努力开拓国外市场。我国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和天津化工厂的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都是引进国外的生产技术,优级品含量均大于99.95%,质量完全可以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无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可考虑向这些地区出口。瑞士是环氧氯丙烷主要进口国之一,每年的进口量约为30 kt,因此,可考虑其为出口对象。我国香港地区是我国化工产品重要的转口贸易地区,可通过我国香港地区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4)积极开发中间产品氯丙烯和丙烯醇的利用 氯丙烯和丙烯醇都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它们不但可以用来生产环氧氯丙烷,氯丙烯还可用于生产农药、医药、树脂、合成材料助剂、涂料、粘合剂等。丙烯醇又是制备1,4-丁二醇、缩水甘油、甘油、塑料助剂、香料、医药及农药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为此,环氧氯丙烷企业应积极开发生产环氧氯丙烷中间体产品氯丙烯和烯丙醇,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5)大力改进生产技术,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目前,国内各环氧氯丙烷生产厂家受各种因素影响,原材料及公用工程消耗明显高于国外同类厂家水平。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措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3.4预防环氧氯丙烷的危害及对环境的影响3.4.1预防和危害1、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不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其它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要通过酸洗涤器除去。2、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和粘膜的损害。3、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立即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3.4.2对环境的影响1、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气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反复和长时间吸入能引起肺、肝和肾损害。高浓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