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0 植物学(一).doc_第1页
2060 植物学(一).doc_第2页
2060 植物学(一).doc_第3页
2060 植物学(一).doc_第4页
2060 植物学(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植物学(一) 课程代码:2060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个体发育中形态结构的建成过程、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植物界的类群演化、被子植物分类的一门基础生物科学。植物学是高等农林、师范及综合院校植物生产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上掌握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植物界系统演化进化的规律;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等,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组织的形成及其生理功能;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植物生殖器官花药及子房的结构、双受精及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植物界基本类群的特征及进化演化规律;被子植物分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植物学是生物专业的基础课,与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等课程密切相关,研究的都是植物,但角度不同。植物生理学重点是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植物生态学重点介绍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学重点介绍植物的形态结构、系统分类,是生命活动规律发生的场所,研究环境和植物关系,必然涉及植物的结构、种类。植物学是后续学科的基础。学习此课程的先期课程是中学阶段的植物学、生物学,后者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掌握对本课程的学习意义很大。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细胞是植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学习本章有关知识,将为后继章节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细胞的后含物;理解细胞的概念;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模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深刻理解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液泡等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重点)识记:细胞的概念;原生质与原生质体的概念;细胞质与胞基质的概念;细胞器的概念;理解:原生质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与生理特性;质膜的结构与功能;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液泡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壁的分层;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功能;细胞壁的特化类型;应用:施肥过量作物被“烧死”的原因;列表总结模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二)植物细胞后含物(次重点)识记:后含物的概念;理解:后含物的主要种类;应用:种子、药材等的鉴定;米、面粉、食用油等与细胞后含物的关系。(三)植物细胞的联络(一般)识记:纹孔与胞间连丝的概念;理解:胞间连丝超微结构应用:胞间连丝作用第二章 细胞分裂、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分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细胞生长;理解细胞分化;深刻理解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细胞分裂(重点)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期;间期;理解: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应用:显微镜下能识别有丝分裂各个时期。(二)细胞分化(次重点)识记:细胞分化概念;脱分化概念。理解:水稻叶表皮细胞分化。应用:光对细胞分化影响在蔬菜栽培上应用如韭黄、蒜黄等。(三)植物细胞全能性(一般)识记:植物细胞全能性概念。理解:植物体细胞产生完整植株培养过程应用:组织培养第三章 植物组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组织是由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种或数种类型的细胞组成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维管束的类型。理解组织的概念;维管束的概念;维管组织的概念;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的类型。深刻理解分生组织的特点与类型;输导组织的特点与类型以及各自的基本功能。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重点)识记:组织的概念。理解:分生组织的类型及其在植物体分布部位、特点与功能;保护组织的类型及各自的特征;输导组织的类型、分布与各自的功能;机械组织的类型;维管束的类型;组织系统类型。应用:小麦拔节、韭菜叶割后再生等现象的解释;纤维特点在木材生产上应用;(二)薄壁组织、机械组织;(次重点)识记:传递细胞。理解:薄壁组织的类型与各类型的功能。应用:旱生植物如何适应环境。(三)分泌组织、组织系统(一般)识记:分泌道;分泌腔。理解:分泌组织类型与各类型的功能。应用:有乳汁、树脂植物的分泌物来源。第四章 根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种子萌发时由胚根形成植物的主根,进而形成庞大的根系。任何作物都需要发育良好的根系,它是获得壮苗、壮株、稳产、高产的关键。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根的生理功能;根和根系的类型;侧根的形成。深刻理解根的初生、次生生长与初生、次生结构的形成。了解根瘤与菌根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根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重点)识记:根尖的概念;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的含义;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的含义;平周分裂与垂周分裂的含义;外始式;凯氏带的含义;根与根系的类型;。理解:根尖的分区及各区的形态特征与功能;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维管形成层的发生与次生维管组织的形成;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与周皮的形成;应用:较大的苗木移栽时要剪除一部分枝叶的道理;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与主要生理功能统一的理由;(二)单子叶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特点和侧根(次重点)识记:通道细胞;内起源的含义理解: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特点;侧根产生的部位与侧根发生规律;侧根形成过程;应用:为什么水稻秧苗移栽后生长暂时受抑制和部分叶片会发黄?显微镜下如何区分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三)根的形态及生理功能(一般)识记:主根、侧根、不定根、根系、直根系、须根系。理解:根的生理功能。应用:为何炎热中午不能浇水?为何松土?为何水稻排水晒田。第五章 叶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也是制造有机养料的重要器官。光合作用的进行与叶的形态、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理解叶的功能,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叶的结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叶的发生、发育和生态类型。理解C3与C4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叶的形态;叶的生理功能;叶的生活期与落叶。深刻理解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禾本科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异面叶叶片解剖结构和等面叶叶片解剖结构(重点)识记:异面叶和等面叶的含义;双子叶植物完全叶的组成;禾本科植物叶的组成;。理解:双子叶植物叶片结构;禾本科植物叶片的结构。应用:植物叶片的结构与主要生理功能的统一;显微镜下如何区分等面叶和异面叶?(二)叶的形态和主要的生理功能;(次重点)识记:复叶的类型和概念;对生、互生、轮生的概念;叶脉的类型和概念;理解:单叶和复叶的区别应用:根据禾本科植物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在秧田里区分秧苗与稗草;(三)叶的主要生理功能、生态类型和叶的衰老脱落(一般)识记:离层;叶的主要生理功能。理解:叶的生态类型;C3与C4植物叶的结构特点。应用:分析落叶的原因和落叶的生物学意义。第六章 茎的结构、发育与生理功能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茎由种子里的胚芽发育而成,它上连叶、花、果实,下连根系。主要担负着支持与输导功能。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茎的生理功能;茎的形态特征;芽的结构与类型;不定芽的形成与作用;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的形成。深刻理解茎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的形成。了解茎的分枝类型。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重点)识记:横切面的含义;半径切面的含义;弦切线切面的含义;年轮的概念;树皮的概念;心材;边材;早材;晚材;侵填体理解:茎尖的分区;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特点;次生结构的形成与特点;根尖与茎尖在外部形态上的区别;应用:树皮环剥后树常会死亡的原因;树干中空而树仍能继续存活的原因。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主要生理功能的统一;分析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不同。(二)单子叶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点(次重点)识记:外韧有限维管束理解: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点;应用:分析禾本科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不同。(三)茎的一般形态、芽与分枝、植物体内水分和溶质的运输(一般)识记:芽的概念;芽的类型与叶芽的结构;茎的分枝类型;理解: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的不同;无机物和有机物在茎中运输的不同途径。应用:设计实验验证韧皮部(筛管)和木质部(导管)在运输物质上的不同。第七章 植物的生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花的概念、组成及类型;花序的概念;雌、雄蕊的发育;花粉母细胞与胚囊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开花、传粉与受精。深刻理解花药的发育与结构;花粉粒的发育与结构;胚珠的结构;子房的结构;胚囊的发育与结构;双受精过程。了解花药、花粉培养和花粉植物;花芽分化过程;受精作用的控制;花粉败育与雄性不育。了解果实和种子的传播;单性结实与无籽果实。理解种子的概念;胚的概念;种子的寿命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种子的休眠与萌发;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的含义。深刻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类型。进一步了解种子休眠的原因、萌发的条件;幼苗的类型。理解种子的发育;果实的发育。深刻理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雄蕊、雌蕊的发育和结构、受精过程(重点)识记:花的概念;花序的概念;总状花序、穗状花序、柔荑花序、圆锥花序、肉穗花序、柔荑花序、圆锥花序、肉穗花序、伞形花序、复伞形花序、无限花序、有限花序的概念;蝶形花冠、十字形花冠、唇形花冠的概念;单体雄蕊、二体雄蕊、二强雄蕊、四强雄蕊、聚药雄蕊、多体雄蕊的概念;侧膜胎座、中轴胎座的概念;减数分裂的概念;开花的概念;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的概念;双受精的概念;花的组成。生活史的概念;世代交替的概念;无融合生殖;理解:禾本科植物花的组成;小穗的组成(以小麦为例);花药的发育与结构;减数分裂过程;花粉粒的发育与结构;子房的结构;胚珠的结构;胚囊的发育与结构;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及其生物学意义。应用: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点;试述农业生产中对传粉规律的利用和控制;试述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双受精过程从花粉粒萌发开始)。以小麦为例试述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用表解亦可);用表解由成热花至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过程。(二)种子发育、结构、类型;(次重点)识记: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的结构(以蓖麻种子为例);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的结构(以大豆种子为例);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的结构(以小麦种子为例);单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的结构。理解:荠菜胚的发育过程;胚乳的发育类型;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应用:蚕豆、小麦、蓖麻三种植物的种子在结构上的异同;(三)果实类型和成花调节(一般)识记:真果与假果的概念:单性结实的概念;无籽果实的概念;荚果、蒴果、角果、瘦果、颖果、核果、浆果、梨果等的概念;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短日植物;长日植物;光敏素。理解:与光敏素开花关系;应用:春化作用、光周期诱导在引种、控制开花的应用。第八章 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知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地球上生存的植物有50余万种,我们要认识、利用和改造它们,就要具备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植物的分类单位;植物检索表的使用。深刻理解种的概念;植物的命名法则。了解植物分类的研究进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重点)识记:植物分类阶元;种的概念;双名法概念理解:种和种下单位的关系;植物命名方法;应用:双名法的意义(二)植物检索表(次重点)识记:植物检索表概念;理解:植物检索表编制和使用;应用:分类学阶段鉴定植物的基本方法。(三)植物分类研究方法(一般)识记:各研究方法名称。理解:植物生殖器官特征较营养器官更稳定;应用:学会分析被子植物演化过程中花结构变化第九章 现存的原核生物与真核藻类的多样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重要类群蓝藻、绿藻、褐藻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深刻理解他们的细胞结构、色素、营养物质等方面的不同;了解这三个门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其他门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植物。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蓝藻门、绿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重点)识记:中央质和周质;异形胞;三门所含主要色素的不同理解: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蓝藻门、绿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应用:分析三门在细胞结构、色素、营养物质等方面的不同。(二)蓝藻门、绿藻门、褐藻门代表植物和人类关系(次重点)识记:蓝藻门、绿藻门、褐藻门常见代表植物种名。理解:衣藻生活史特点即只有单倍体;海带孢子体基本形态;海带生活史特点即出现世代交替。应用:水华、赤潮成因;地木耳、螺旋藻、石莼、海带等的经济价值。(三)其他各门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植物(一般)识记:各门的名称理解:细菌门、轮藻门、硅藻门、红藻门的主要特征。应用:硅藻、紫菜、石花菜等的经济价值。第十章 高等植物的多样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深刻理解各门生活史等方面的不同;了解各门与人类的关系。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重点)识记:原丝体;原叶体;孢子囊群;多胚现象。理解: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被子植物较其他植物进化的特征。应用:分析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在生活史方面的演化。(二)裸子植物门的分类和代表植物(次重点)识记:各纲的名称;珠鳞;盖被。理解:孑遗植物;松、杉、柏三科比较;买麻藤纲为何是裸子植物最特化类群;应用:观察识别一些裸子植物并知道和人类关系;我国孑遗裸子植物。(三)蕨类植物门的分类和代表植物(一般)识记:各亚门的名称。理解:各亚门的主要特征。应用:观察识别一些蕨类植物并知道和人类关系。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类群简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被子植物是现代地球上最占优势的植物,也是植物界生命力最强、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高等植物。学会被子植物分类,对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极为有利。被子植物分类以植物形态特征作为主要分类依据,而各器官的形态都用一定的名称术语描述。根据形态特征,将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茎、叶、花、果的分类术语;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纲的特征。理解双子叶植物纲中的各科、单子叶植物纲中的各科的特征与代表植物。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木兰科、毛茛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蝶形花科、伞形科、茄科、唇形科、菊科、禾本科、兰科(重点)识记:雌蕊柄;托杯(花筒);理解: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木兰科、毛茛科的主要特征、原始性状以及代表植物;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蔷薇科各亚科比较及经济植物;蝶形花科的主要特征及其经济植物;伞形科、菊科、茄科、唇形科的主要特征及其经济植物;兰科的名贵花卉及药用植物;禾本科的主要特征。应用:学会检索表(重点科检索表)和工具书的使用;分析菊科是双子叶植物、兰科是单子叶植物最进化类群之一;分析木兰科、毛茛科的原始性;分析蔷薇科各亚科的不同;分析禾本科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观察识别各科的一些植物;。(二)壳斗科、锦葵科、葫芦科、含羞草科、苏木科、芸香科、百合科(次重点)识记:壳斗;单身复叶。理解:壳斗科、锦葵科、葫芦科、芸香科、百合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应用:分析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的不同;观察识别各科的一些植物。(三)樟科、桑科、胡桃科、蓼科、杨柳科、葡萄科、莎草科等科(一般)识记:隐头花序理解:樟科、桑科、胡桃科、蓼科、杨柳科、葡萄科、莎草科等科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应用:观察识别各科的一些植物。第十二章 植物多样性产生、维持和演化历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深刻理解被子植物的四大分类系统的名称和观点;理解被子植物的起源两种假说的主要观点;了解植物多样性产生、维持。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被子植物的四大分类系统(重点)识记:四大分类系统的名称和产生时间次序理解:四大分类系统的主要观点。应用:分析四大分类系统的主要观点的不同。(二)被子植物的起源两种假说(次重点)识记:两种假说的名称。理解:两种假说的主要观点。应用:分析两种假说的主要观点的不同。(三)原核生物、真核藻类、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的发生和演化;植物进化的规律;物种的概念;植物的变异;植物变异与自然选择;隔离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维持;群落内植物多样性的维持(一般)识记:生物学种概念;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理解:原始与进化特征;植物变异与自然选择关系。应用:植物多样性的维持原理在植物多样性管理中的应用。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二、教材1、指定教材:植物生物学,杨世杰主编,科学出版社2、参考教材:植物学(第二版)(2007年),郑湘如、王丽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