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时作业.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时作业.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时作业.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时作业.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时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十六)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1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2明清时代,在京城、省城等地出现了会馆,这些会馆是()a管理商贸的税收场所 b同一地域的商贾交际聚会之所c相当于宋代边境贸易的场所 d娱乐场所3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 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4张衡的西京赋中有“郭开九市,通阛带阓,旗亭垂立,俯崇百隧”之语,这表明当时()a洛阳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b长安城设立有多个商业区c洛阳城商业繁荣,商铺林立 d长安城商业受到严重打压5(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是()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多 b定期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6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a bc d7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下列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西汉政府并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鼓励商业是造成商人富贵的原因西汉初期存在官商勾结的情况商业资本回流于土地造成了农民流亡a bc d8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工任其消长 b农业依赖百工c百工亦为农业 d农工比重适当9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 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 d保障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10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下列为古钱币的拓片,就你所掌握的知识,仔细甄别其真伪。哪一枚不是赝币()a bc d11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现象。这反映了()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12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职业自耕农佃农工场工人商人、工场主占人口比例24%36%30%10%自然经济已经瓦解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丝织业发展a bc d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寄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平准书材料二井口之交,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手室名邑之役。后汉书郭陈列传材料三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功,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则安能不为非?王符潜夫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汉初年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3)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强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材料二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三据雍正十二年(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不谙工作,为主家所弃,遂怀妒忌之心,倡为帮行名色,挟众叫歇,勒加银,使机户停织,机匠废业。致机户何君衡等呈请勒石永禁。(长洲县官府决定)嗣后如有不法棍徒,胆敢挟众叫歇,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时扭禀地方审明。应比照把持行市律究处,再枷号一月示儆。”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4)依据材料,简要指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课时作业(十六)【基础演练】1b解析 汉代长安城中的“市”是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或坊严格分开。“市”由官府管理,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交易时间有严格的规定。2b解析 根据教材所学,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住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当时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重要关系。3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从三图城市布局的变化,可发现主要的区别是“市”逐渐增多以及宫廷和“市”距离在缩小,另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学习可知选择b项。4b解析 张衡为东汉人,长安在洛阳以西,同时从张衡西京赋中说:西京“郭开九市”,表明长安商业发达。故选b。5d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从材料看乡村出现集市,商品种类繁多,但要注意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商品,a、b、c三项都符合材料,而d选项从题干中可知同州集市的时间限制尚未打破时空限制,所以答案为d。6d解析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出现了劳动力买卖现象,故排除;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仍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萌芽十分微弱,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符合题意。7b解析 从材料看,西汉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反而富有,造成农民流亡,存在着官商勾结的现象,故与材料不符;与材料中表述一致。故选b。【能力提升】8d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使农业和手工业都能按适当比例发展,这样才能使手工业成为农业的支持而非危害农业。故选d。9a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从汉武帝加强矿产、冶铁、铸造的国家控制,说明推行抑商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加政府收入,巩固封建统治。故选a。10a解析 a是秦的半两钱。b五铢钱文字应为篆体,且从右至左。c、d钱币名称应该用年号,而不应该用庙号或朝代号。11c解析 中国古代具有重士轻商的现象,从题干材料看,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说明等级观念淡化,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a、b、d说法错误。12d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结合表格信息和所学可知,“自然经济已经瓦解”说法错误,近代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才开始瓦解;“丝织业发展”在材料中未能明确体现。本题选,租佃关系在明代进一步发展,明中后期江南部分行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3(1)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其所交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许为官。(2)为限制土地兼并,保证充足的农业劳动力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稳定社会秩序,以保证长治久安。(3)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从长远看,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进行分析,重点捕捉“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不得仕宦为吏”等关键词。第(2)问根据材料中“田亩连于方国”“安能不为非”等信息可以答出其目的。第(3)问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根据基础知识答出即可。【选做题】14(1)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官局垄断,以低价强买;官府对民间工匠严格管制;严格限制出口。(2)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资料。资本主义萌芽。(3)机匠罢工、机户告状,官府发布告示禁止罢工。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的劳资斗争。(4)封建政府的政策、措施;劳资双方的矛盾。解析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