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笔记:语言与精神分析.doc_第1页
精神分析笔记:语言与精神分析.doc_第2页
精神分析笔记:语言与精神分析.doc_第3页
精神分析笔记:语言与精神分析.doc_第4页
精神分析笔记:语言与精神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分析笔记:语言与精神分析本文由大豆胡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语言与精神分析 四川大学哲学系 霍大同 第一讲 1999年 1999年3月1日 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题目,我准备讲的课的题目是“语言与精神分析”,它 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弗洛伊德理论与语言的关系; 2 拉康的语言精神分析理论; 3 对中国语言和文字的精神分析。 这个学期可能只讲第一个方面, 这一讲也就主要是介绍弗洛伊德的生平和理 论。 关于弗洛伊德生平,琼斯著有三卷本的弗洛伊德的生活与工作 ,张燕云 译梦的释义 (辽宁出版社,1987年) ,车文博主编五卷本的弗洛伊德文集 (长春出版社,1998年)后有弗洛伊德年表。 对于他的成长过程和理论创造可以分成五个阶段, 下面是他的一个简要的年 表。 一、童年与少年 父亲娶母亲时年事已高,两个哥哥与母亲年龄相仿。 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讲述了原始的类群体的状况,在这个群体中, 父亲占有一切女人、禁止别的男人与女人有性关系,这引起了其它男人们即该父 亲的儿子们的不满,他们杀了父亲,在庆祝胜利时他们突然心生内疚,于是决定 塑造父亲的形象、时时祭祀他。这就构成了图腾的起源。同时他们还决定不与自 己群体中的女人发生性关系,只与其它群体的女人发生性关系。这就构成了禁忌 的起源。图腾与禁忌的起源构成文明起源的基本内容。 有研究者认为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所描叙的原始群体的状况与他的 早期的家庭结构类似:老父亲禁止儿子们(弗洛伊德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和他 本人)与女人(弗洛伊德的母亲)有性关系。 同时,犹太家庭中信旧约、其创世纪说,上帝先造了亚当,然后再造了 夏娃。意味着父亲创造儿子或者男人,尔后再以男人的肋骨创造了女人,强调了 父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作用。而在新约中我们看到的则主要是圣母与圣子 的故事,上帝(父亲)差不多是一个虚设的遥远的存在。荣格属于新教,属于后 一个宗教传统。他与弗洛伊德的分裂的背景显然潜藏着旧约传统与新约 传统的对立与冲突,是这两个不同的宗教的不同的表达。 1856年5月6日, 生于当时为奥地利所属的摩拉维亚的弗莱堡的一个犹太毛织品商 人的家庭,排行第三,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 1860年、4岁,迁至维也纳。其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此度过。 二、1873至1895年,青年期教育与训练。 除了坚实的严格、 系统的医学训练之外弗洛伊德还拥有一个包括文学、 哲学、 逻辑等方面的广博知识。同时,他在实验室的工作又使他深谙学术研究的理论与 方法。他在实验室中所做出的关于神经系统方面的研究当时均属第一流的成果。 他因此而准备献身于生理科学的研究工作。 但是在当时的奥地利教育体制下,作为教授的研究助手是没有薪俸的,而弗 洛伊德的家庭的经济状况又无力再向他提供在担任研究助手的所需的生活费用。 经济的压力促使他不得不放弃从事纯粹研究志向、转作一位临床医生。曾有人认 为弗洛伊德的这一职业转变使人类失掉了一个诺贝尔生物医学奖的获得者, 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科精神分析的诞生,接受了一个精神上的蜕变的洗 礼。 无论是前期的科学研究的训练、还是后期的行医经历,弗洛伊德都幸运地得 到名师的指点。前期是布吕克、克劳斯、布伦坦诺等人;后期则是沙柯。同时老 师兼朋友的布劳伊尔和弗利斯的友谊也对弗洛伊德最终创立精神分析来说都是 不可或缺的。 1873年、17岁,以优等成绩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接受生理学家布鲁克、动物 学家克劳斯和哲学家布连坦若的教育。 1876年、20岁,进入布鲁克生理学研究室,研究低等动物的神经结构与机能。并 结识布劳伊尔教授。首次发表关于鳗的生殖腺的形式及结构的论文。 1878年、22岁,发表论文八目鳗的脊髓补给系统和甲壳虫来蛄神经细胞的 研究(来蛄,甲壳类动物的一种,生活在淡水中、肉可食,是日希吸虫的中间 。 宿主。 ) 1880年、24岁,服兵役,其间翻译了英国哲学家穆勒的五篇著作,并接触到柏拉 图的学说。 1881年、25岁,医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882年、26岁,与犹太姑娘玛莎柏内斯订婚,此后四年里写了900多封情书。 这充分显示了弗洛伊德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外科工作。 1884年、28岁,转为神经科医生,发表可卡因在临床用于麻醉的研究。 1885年、29岁,秋天到巴黎留学,跟随著名的精神病学家沙柯,研究精神病、癔 症和催眠疗法。发表关于神经根的论文。 1886年、30岁,春天三月回国,四月在维也纳开私人诊所,十月在学会作关于 男性癔症的报告。因为当时的传统看法是癔症属于妇女的疾病,故弗氏受到医 学界的冷落。翻译沙柯的神经学疾病尤其有关癔症之新讲义。 1887年、31岁,与柏林朋友威廉弗利斯建立了通信联系,此后两人讨论了精神 分析在早期发展的所有问题,弗洛伊德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在临床中使用催眠 术,与布劳伊尔合作,将对癔症治疗所使用的“渲泄法”改为“自由联想法”。 1888年、 32岁, 翻译法国精神病学家伯恩海姆的 暗示及其治疗作用 一文。 1889 年、33岁对一名叫杜拉的少女作了分析,首次分析了病人的梦,成为经典案例。 1891年、35岁,发表论失语症 三、成年期(1895至1905年) ,也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期。 提出了他的第一个关于人类精神结构的即无意识、前意识与意识的理论。由 于这一理论建立在对神经症、梦和过失行为的研究的基础上,因而后三者亦顺理 成章地成为精神分析的三大临床领域。 同时通过对这三大领域的研究弗洛伊德完善了以自由联想法为核心为基础 的一整套分析方法与谈话治疗的手段。 在这时期的前半段,弗洛伊德总是孤独的,差不多是单枪匹马的进行研究和 从事治疗实践。到后期(1902年) ,阿德勒等人的加入,才逐渐改变他的孤独局 面,精神分析亦因此在维也纳的知识分子圈子中逐渐传开。 强调了无意识中性的重要性。 弗洛伊德是第一个学者系统地讨论了性对人格 发展的重要意义。 1895年、39岁,与布劳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出版、意味着精神分析的诞生。 发表科学心理学规划 。同年彻底放弃催眠疗法、完全使用自由联想法。 1896年、40岁,首次使用“精神分析”一词,精神分析作为一个学科诞生了。 1897年、41岁,开始自我分析。 1900年、44岁, 释梦出版,此后八年里只出售了600本。在维也纳大学开课, 只有三个听众。 1902年、46岁,维也纳大学教授(有一说是副教授) 。与阿德勒等四人组成精神 分析周三讨论会、在弗洛伊德的家中举行。 1904年,48岁,发表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 ,研究语误与过失行为的意义。 四、 壮年期,1905至1920年,这是弗洛伊德理论的向深层和广度扩展的时期。 向深层的扩展以性学三论和元心理学 (本有11篇,后人只找到5篇) 的写作为代表, 性学三论是对弗洛伊德从接触神经症与精神病之初就时时遇 到的性问题。在这部著作中,弗洛伊德系统地阐释了与性变态有关的种种问题, 正面地研究了幼儿期的性欲发展及性欲在青春期的变化, 并进而有俄底浦斯情结 的提出,对性欲与人格的心理性关系的如此系统的研究,这在人类认识自身历史 上不仅是第一次而且也是唯一的。 尽管弗洛伊德的观点受到了从公众到专家的广 泛抨击尽管在晚年弗洛伊德亦试图对自己的理论有一个根本性修改,然而一个 新的系统性的足以替代弗洛伊德的性欲决定人格的理论迄今仍没有产生。 元心理学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战争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病人有 所减少从而为他提供了空闲时间进行写作有这部著作中弗洛伊德对本能压 抑无意识和梦等基本概念作了理论性的系统阐述。 向广度扩展当以对达芬奇作品的分析和图腾与禁忌的写作为代表,向 广度的扩展是精神分析从三大临床领域扩大到人类学、神话学、文学宗教学等 领域。 这一扩展意味着精神分析从个体研究与治疗的层面进到群体研究与治疗的 层面。同时亦意味着精神分析的从生物学转向文献学。 同时弗洛伊德与荣格的访美之行使精神分析不仅在欧洲而且也在新大陆蓬 勃发展阿德勒与荣格的自立门户之举亦应视为精神分析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他们的理论是正统的弗洛伊德的衍生物,它们不能脱离弗洛伊德理论而独立存 在。 1909年,53岁, 性学三论出版、专门探讨人类幼年的性经验。 1906年,50岁,与容格通信。 1908年,52岁,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在德国举行。 1911年,55岁,应邀与荣格一起到美国克拉克大学讲学,从此精神分析在美国展 开。 1910年,54岁,分析达芬奇的作品。 1911年,55岁,与阿德勒分裂。 1913年,57岁,与容格分裂。同年出版图腾与禁忌 ,研究宗教、文化、人类 学。 1915年,59岁, 元心理学出版。 五、晚年,1920至1939年。 弗洛伊德晚年在理论上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 ()生本能与死本能这一概 念对子的提出,企图将早、中期提出的服从于快乐原则的性本能与自我本能都归 结在生本能范畴之中,与之相对的则是死亡本能这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弗洛伊德 试图将早期性欲决定人格理论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理论框架中, 是对性欲理论作一 种根本性的修改的努力。但是这一努力并没有真正地彻底地完成。 ()它我自我超我的概念的提出,相对于无意识前意识意识的认 知性三元结构而言,它我自我超我的系统可以被视为人格的三元结构。然而 这两个心理的三元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相当模糊的。 弗洛伊德在其晚年所做的新的理论建设的工作中提出的问题其解决的问题 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是一个尚未完成的 体系。 1920年,64岁, 超越快乐原则 ,提出生本能与死本能。 1921年,65岁,发表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 。 1923年,67岁,出版自我与它我 ,提出它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的 概念。 1924年,维也纳开始筹集弗洛伊德全集。 1930年、74岁,发表文明及其不满 ,研究宗教的起源。 1937年、81岁, 有结束的分析与无结束的分析 。 1938年、82岁,纳粹入侵奥地利,弗洛伊德流亡到伦敦。 1939年、83岁,1939年9月23日在写一本精神分析的概论期间去世,死因是口腔 癌。 有必要说明的是,我们用它我这个术语取代了本我这一术语。其理由在于在 德语中被汉译为“本我”的单词是 Es,对应于英语是 Id 和法语是 Ca,因此我们 有这样一个等式: Id(拉丁)= Es(德文) ,it(英文)=es(德文) ,Ca(法文)=that(英 文) Id 本是拉丁文,为了翻译德文的 Es 而被引入到英文中。而 Es 在德文中作 为第三人称单数中性,直译应为“它”。弗洛伊德使用 Es 是表示在无意识中异 于自我的东西,代表着本能的冲动。字典对 Id 的解释是:它作为无意识的一个 部份与生俱来、个人的本能的固有的冲动。可能是英语中无法翻译 Es,才从拉 丁语中引入 Id 这个词。可见,“本我”其实应译为“它我”。 (也许当时译为本 我是由于与“本能”有关) 。开始时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一口坩锅,但在引入 俄底浦斯三角结构与人格三分的结构之后,无意识就结构化了。 关于这个三分结构的其它两概念即自我与超我其在德文、英文和法文中是: 自我,Ich(德文) , ego(英文) , moi(法文) ; 超我,Uber-Ich(德文) , Super-ego(英文) , sur-moi(法文) 。 根据三种文字的对照,它们的中文翻译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参考书: 1 John Forrester, Language and Origins of psychoanalysis, Macmillan The Press,London. 作者1949年出生在伦敦,然后在普林斯顿学哲学和科学史。 现为牛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我的整个关于弗洛伊德语言学理论的演讲都 以此书为蓝本,而有所增减。 2 失语症 3 弗洛伊德原著: 论失语症 (未收入英文标准版) 科学心理学规划 癔症研究 释梦 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 精神分析引论 提问 1 三分中的关系,是否把本我改成它我意味着重点的转移? 答:改成它我,更忠实于弗洛伊德的愿意。弗洛伊德强调的是本能冲动异于自我 的特征,由于理论的出发点是自我,弗洛伊德是站在自我三分上来谈论本能冲动 的故使用 Es(它我)来表示本能冲动与自我的对立性。 2 癔症与失语症的定义是什么?失语症可以通过学习中国语言治疗吗? 答:第一个问题下一次再谈。第二个问题是这样的,就我所知在中国医院中对失 语症患者的语言训练未分析中西语言的差别, 不过中国语言中确有些东西是西方 失语症理论所不能解释的。这将是对中国语言和文字的精神分析的内容之一。 3 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了性的作用,中西如何接轨? 答: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了性的作用有其临床的因素,在强迫症、癔症中性是十分 重要的,我的临床分析也如此。 但弗洛伊德忽略了亲子在性游戏(同性相吸、异性相斥)之外的亲子关系。 当一个人将父母的异性者和兄弟姐妹的异性者视为性对象时而产生犯罪感之事 实本身就证明规则的插入是在先的。对于异性父母、兄弟姊妹的性的兴趣是在后 的。否则就无犯罪感可言我有论文代情结 :与俄底浦斯情结相比代情结更为 基本、在西方也是如此、只是表现不如在中国那么明显。 4 能否在讲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同时也讲及现实的生活问题? 答:我收集的个案很少,而弗洛伊德收集的经典案例是其理论的必要证明。为了 讲清楚其理论的观点必须举弗洛伊德所举的例子。 不过可以举一些未经深入分析 的例子来作为佐证。 5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是精神病患者、从而他本人也是精神病患者。那么 他的理论的可信度有多大? 答:在你所说的假设之下其与牛顿力学的可信度一样大,都是可以被怀疑的。但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弗洛伊德理论是真理, 我们更多地把它看成是可证伪的工 作假设,比如在中国我们找不到俄底浦斯神话的相似物,在这个意义上,弗洛伊 德的理论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被证伪了所以它是科学理论。 6 性冲动要在它我(本我)中才可以逻辑地进入自我和超我? 答:关于自我与它我的关系请看弗洛伊德的自我与它我一书。它我、自我与 超我之间当然有一个很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我用它我替代本我,一方面希望通 过“它”字来表示三者的相异性;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我”来表示三者的相关性与 统一性。 7目前中文版本的翻译杂乱问题,您如何看待? 答:都从英文版翻译,英文与德语有差异,同时译者本人不仅不是专门搞精神分 析的,而且还对精神分析持反对态度,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有好的译本产生。 8弗洛伊德认为女儿最初也是亲母亲的? 答:弗洛伊德在这一点上很含混,因为在西文中“人”(比如英文的“man”)可指 男人,也可指包括“男、女”在内的人类。所以弗洛伊德讲“人”对母亲怎样怎样也 因此有两种可能的意思。另一方面,弗洛伊德为了建立理论,强调性别差异。他 认为女性人格发展晚于男性,但事实上相反,这是一个很重要、很明显的漏洞。 9 自卑情结也能解释弗洛伊德的临床问题,表明二者并列。如何看待? 答:我认为 Adler 可以归入精神分析理论框架中成为代情结、俄底浦斯情结之后 的一个情结,即一个第三阶的情结。不过 Adler 理论比荣格更弱。 第二讲 1999年 1999年3月8日 上次我们通过讲述弗洛伊德的生平而讲述了精神分析的三大领域,即梦、症 状和过失。从中又抽象出两个理论:第一是认知的,即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 第二是人格的,即超我、自我和它我。今天再补充三点: 1 在德语、英语和法语中,“意识”有两个含义,一是形容词的,指意识的, 如英语中 being conscious, 二是名词的, 指意识, 如英语中的 consciousness。 前者指意识到的东西,后者指意识,两者的这种差别对于理解无意识是很重 要的。因为粗略地讲,无意识是指意识不到的 意识不到的那些东西、那些状态、那些机 意识不到的 制和那些心理的存在。但在中文中“意识”与“意识的”之间的区别不如上 述那样显著。 2 Es(它我)的用法:根据上海译林出版社德汉词典 ,Es 用于某些动词 的无人称形式、表现人身感受和周围环境,例如 Es frient mich. 我感到冷。直译为:它冷我。 Es hungert mich. 我感到饿。直译为:它饿我。 由此我们猜测弗洛伊德正是利用了 Es 对人自身内部的生理感受和对外部环 境的感受的表达作用而将其转换为对自身内部的心理感受。 3. 德语中第一人称单数的大写与小写具有不同的所指,其中小写 ich 相当于英 语的 I,大写 Ich 则相当于英语的 ego。 从症状学的角度上讲,精神分析是一个治疗的理论,在最原始的形式下是 一个谈话疗法(talking cure) ,是通过语言而不是用其它方法来治疗神经症、 以消除症状的理论。在弗洛伊德之前,治疗神经症使用水疗法、电疗法等物理性 疗法。当弗洛伊德引入新的疗法后,物理法作为主导方法就结束了。 医生和病人这一个对子,两者之间的一种辩证性互动,语言为媒介,从而达 到疗效。目前在理论界、哲学界中话语 discourse 已经为人们所熟悉。为了理解 理论的话语与治疗的话语的关系,我们要首先理解,治疗情势创造了一个治愈严 重疾病的必需的条件,这一观念是怎样在弗洛伊德内心中诞生的、以及他是怎样 看待这些语言、或者更一般地说所有的对治愈而言所必需的条件。 为了构造他的理论,弗洛伊德将精神 psyche 看作一个他所使用的全部说明 性的概念的汇聚地。他描述了一个精神的机构,根据这个机构,事件被一系列数 量的移动所代表或者再代表。而通常所说的移情 transference,是精神机构从 边周向中心的移动。移情是治疗的前提。患者有谈话的愿望、想倾述心中的痛苦 和不能向其它人讲的秘密。中国人有句老话:“话不投机半句多”,而谈话的效 果和话语的理论是精神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对于语言而言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而精神分析意义上的语言首先指患者的自言自语或者说独白 monologue。第一个 例子是 Breuer 的 Anna O. ,中文译为安娜欧。她是一个年青的姑娘,十分聪 明,容易受暗示,富有同情心,言语和行为的风格比较夸张。 (这是典型的癔症 气质) 。无爱情史,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极富幻想、爱做白日梦。因为父亲患 胸膜脓肿,她夜里守护,而发病,癔症发作,开始治疗,近两年,分为四个阶段 (典型的癔症症状) : 第一阶段,潜伏期,1880年7月中旬至1880年12月。 第二阶段,显露期,1880年12月至1881年4月。各种症状,比如语言障碍,忘掉 母语即德语而使用英语和法语,名词的遗忘,句法丧失,使用分词混乱;视觉障 碍例如眼睛内斜视;躯体障碍例如两下肢瘫痪、左上臂麻木、右臂痉挛,等等。 第三阶段,持续期,1881年4月至1881年12月。一系列症状持续存在, 梦游状态 与正常状态反复交替。 第四阶段,治愈期,1881年12月至1882年6月,上述各种症状逐渐消除。 此案例在三个方面即气质、疾病过程和症状都是典型的。在对 Anna O. 这 一个案的处理,Breuer 与 Freud 均意识到了语言的重要:“如果人们成功地将 脱钩的事件的记忆重新清楚地回忆起来、 如果人们成功地唤起与脱钩的事件相联 系的情绪、接着病人非常细节化地描述出现在头脑中的这一切、并对他们自身的 情绪给予一个话语的表达,那么任何一个癔症症状就会立即消失并再也不会回 复。”这是他们的总结,同时这一事实也意味着两点: 1 在治疗的过程中,词逐渐代替症状。 2 词将它们的特殊性赋予症状。为了考虑每一个症状的特殊性,显然必须假 设每一个症状都是一个话语信息的等价物: 词 = 症状 但问题并不这么简单,语言信息的等价物,并不是话语本身。我们在前面使 用术语词与观念。因此有必要对词与观念这两个术语做一区分。粗略地说,观念 ide 同样表示着观念运动的思维的行动本质上构成了记忆痕迹的投注。观念被 自身所编码,从而形成了一个与语言系统相似的并与语言系统联姻的系统。我们 既能够在观念中看到观念所代表的对象的苍白的复制品, 观念在思维的现实中有 其自身的位置。观念的系统与词的表象所组成的系统是不同的。词的表象与意识 相联系,而无意识却属于前语言的思想、与观念系统相匹配。 我们能够在弗洛伊德思想中找到两个不同的概念: 第一个具有元心理学的优 先权的是无意识的表象系统和一个独立的词的表象系统, 对后一系统的感知对应 着意识的思想。第二概念是强调意识构成了在精神分析中的唯一的参照点。精神 分析的经验证据是由后一个系统即词表象系统所提供。 上述是我们所依据的书语言与精神分析的起源一书作者的说法。从我们 的角度看它相当粗略,我们有必要对上面提出的几个概念做进一步的引证与考 察:引证第一是关于复现表象(德语是,法语译为 representation,英语译为 presentation 或者 idea) 。 在 J. Laplanch 和 J.-B. Pontalis 所著的 精神分析词汇 (Vocabulaire de la psychanalyse,P.U.F.,1967,Paris)中他们定义表象“是一个哲学与心理学 的经典术语,为了指示人们再现出的那个东西,这个东西构成了一个思维的行动 的具体内容,特别地构成了一个过去感知的再现。弗洛伊德将复现表象与情感对 立起来。在心理过程中,这两个元素的每一个均经历一个不同的命运。”(VP p414) 国内有人经常将表象译为“表征”,但我感到不妥当。“征”使人联想到特 征、有反思性的含义;而表象则是感知性的东西。它包括物表象 thing presentation 和 词表象 word presentation。“在梦的元心理学的文献中, 后两个术语被弗洛伊德利用来区别两种不同类型的表象。其一在本质上是视觉 的、 源于事物, 其一在本质上是听觉的、 源于词语。 这种区别对于弗洛伊德而言, 具有元心理学的意义。从物表象到词表象的联结对应着前意识-意识系统到无意 识系统的联结,后者只包括物表象。”(p417)压抑就在于割断事物的复现表象 与词的复现表象的联系亦即割断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联结。 因此我们有如下的公式: 词表象 物表象 =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上述公式中,中间的横线代表压抑、检查机制和前意识系统。等号的左边是材料 的,内容性的,右边是概念的、理论的。左边的式子可以更准确地表达为: 物表象2 + 词表象 物表象2 + 物表象1 物表象2是可以翻转为词表象或直接进入意识。 精神分析词汇的作者们进一步指出:“物表象与词表象的区别来自于年 青的弗洛伊德对失语症的研究。 物表象的观念很早就与一个非常相邻的术语 记忆痕迹(trace mnesique)一起出现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由弗洛伊德给 予的最为确切的定义是: 在事物的直接的记忆象之外,事物的表象构成一种 投注、一种远离事物的直接记忆象的但又来源于这些记忆象的记忆痕迹的投 注。 这个定义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 1) 表象很清楚地与记忆痕迹相区别,前者再投注、再现了仅仅是事 物的简单登录的后者。 2) 物表象并不包括事物整体的精神类似物。事物的因自身的不同方面而存 在于各种不同的系统与各种不同的联合情结中。 词表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