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doc_第1页
如何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doc_第2页
如何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doc_第3页
如何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一、中国古代“贵和”思想的内涵探究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以来,“和谐”一词便在中国盛行开来,“和谐”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其实,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和谐”早就是辩址法的一个基本范畴,其衍生至思想形态领域就是中围古代崇尚的“贵和”思想。中国的“贵和”精神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从一些耳熟能详的语句中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礼之用,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具体地说,町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贵和”思想的丰富内涵。1、 人与人的和谐。人伦和喈是中围传统哲学中的基本思想。苟子王制中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日: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在苟子看来,人类与动物不同,而且得探索新时期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可操控性和实效性。首先,在T作中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独立学院虽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但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教书育人的职责,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不能放松在某些方面更需要加强。作为独说院校的辅导员要明确德育在人才培养方匝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加强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既要教育学生做学问,更要教育学牛做人,要把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应注意两个结合:一是他律和自律相结合。辅导员作为思政教师,要为人师表,要身教重于言教;在育人方面。辅导员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由他律向自律转变,进而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二是将政治理论教育同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将学生的思想实际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白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也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做到能同时解决实际困难和思想纠结。以我带的专业为例。独立学院的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他们中的一些是抱着混学历的想法来上学的,加之多为调剂过来的。故学习日的不明确,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想法开学不久就在学生中间蔓延开来。针对这种思想,我没有指责,只是告诉他们:“家里再有钱再有权,帮你们把舞台搭得再好,人生这个戏怎么唱,还是要靠你们自己,父母是帮不了的。”随后提出换位思考:如果你自己一点能力都没有,你的父母町以帮你吗?即使帮你安排到好的单位,你身边的人怎么看待你?那样的话你会开心吗?我并不是要他们给我明确的答案。只是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给自己一个答案。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又就上次谈话的内容和他们交流,问他们是否想得到别人的肯定,自己的价值是如何得到体现的?通过不断的引导,学生明白了自身的价值要通过对社会的贡献来实现,而要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目前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给自己增加砝码。这两次的谈话。基本解决了“学生为什么要学”的问题,使得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从而使他们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动力。结果我班25人在一年级的英语四级考试中考出了500分以上的有18人。均分达到了508分。其次辅导员的丁作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实践过程,是在不断创新逐步完善的。我们要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动摇的Iji提下,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体现时代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口r靠接班人。以优异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是以群体性方式生存和生活的。在这一篇文章中苟子又说:“人生不能无群。”鲜明地指出了人作为主体存在的社会属性:人是社会中的人人要生存,必然要冕身于社会之中,人对社会有不可脱离的依赖性。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人与人的关系必然拓展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事实上,每一位丰十会成员其个体利益是多样化的利益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如果这种矛盾得不剑合理的梳理和缓解,势必增大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加大社会运行的成本,因此客观上要求社会建立相关的准则机制加以约束与管理,最终实现人及社会内部的协调发展。2人与自然的和谐。大自然之所以周而复始、生机勃勃。究其原因就在于其自身系统的高度和偕。自从人类出现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可割裂r大自然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依托。如果离开大自然,人将失去生存之本。但不容否认,随着工业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人类肆无忌惮地从自然中索取自己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2J人生活于天地之间吸收天地之养分,就必须遵循天地之道,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达共荣共生之目的。中同古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就是中国占代生态伦理的真实写照。3自我身心的和谐。只有人自身和谐了,才有人与人的和谐,才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才能达到普遍和谐,个人自身的和谐显然是普遍和谐的逻辑起点。早在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就指出,人有自身的生理构造则势必要产牛种种生理需求和物质欲望,而这种需求和欲望义是无限度的。可是社会中的人如果都要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欲求,则必然“势不能容,物不能赡”(苟子荣辱),也就是说。不仅客观形势不容许,而且有限的社会财富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无穷欲望。怎样解决这一矛盾?靠的是修身。儒家学说特别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在修齐治平一整套功夫中。修身是摹础和起点。因此,一个理性的人必定通过自身的道德磨砺,强化道德自觉,对自身欲望做合理的节制如此通向身心和谐的实现之道,便如同颜回那样,哪怕“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这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的根本诉求。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和谐身心构建的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注意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牛作为知识青年理应做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锋,使丰十会主义荣辱观进头脑、人心灵,进而指导自身和谐身心的构建。1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大学生和谐身心的本质要求。要构建大学生和谐身心,必须在其思想认识上形成一个坚定健康的价值理念,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力来服务于学习与生活,这样才能稳定其个人意识形态中的内在秩序。构建大学生和谐的身心,并不是要消除身心发展中的矛盾,而是要实现矛盾各方的相对平衡,进而达到一种身心的平稳状态谨慎理性地指导实践。一个盲目冲动、浮躁大意的人不町能达到和谐,一个荣辱颠倒、美丑不分的人无法实现和谐。只有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存荣弃辱,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与荣辱观这把标尺进行比对,才能形成维系自身精神纽带的强大力量,这是大学生构建和谐身心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2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一个人荣辱观的状况商接决定其文明的层级,也决定了其个人的发展程度和限度。在人的素质系统中,起核心和灵魂作用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孟子说:“天F之本在国,围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修身是整个儒家内圣外王思想构架中的关键没有修身这个根本,家、国、天下的理想追求便无从淡起,由此,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党始终坚持思想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道德精神领域的某些优良传统JE在流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一些向钱看”等一些没落腐朽的观念和作风正日益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极大地侵蚀和冲击着思想道德建设的堤坝,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直接影响j,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邓小平早就强凋:“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打击那些严重败坏社会JxL气的恶劣行为。”胡锦涛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犹如一把利剑划破一切荣辱不分的混沌,划清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必将为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学风、枚风产生E大的作用。3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力地规范调节大学生和谐身心的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表现形式。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对社会成员的荣辱意识进行深层次的规范和调节。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的今天,社会规范早已呈现纷杂化、多元化的趋势,反映到人们思想意识中就引发了思想观念的冲突和矛盾,到底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也变得模糊起来。在大学生群体中,这种现象也存在甚至非常突出,手机铃声时常在课堂上响起,桌子被乱写乱画这螳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恰恰能反映一个人的荣辱观水平。而恰恰又是这些小事最容易被忽略。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我们的思想行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应该不断地用它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或坚持、或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向,力求向“八荣”不断靠近并最终保持一致。三、如何实现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和谐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历史赋予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人们的艰巨使命。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价值基点构建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和谐,同样是历史赋予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大学牛的艰巨使命。构建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和谐,不仅是一项大学生素质的价值建设工程更是涉及思想、文化、社会、道德等多领域的实践命题。_3构建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和谐。离不开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构建大学生和谐身心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要紧紧依靠行为主体以使命感、责任感为基础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即自律。同时,还必须以他律作为保证。他律既包括相应的制度约束义包括社会舆论的压力等。自律是他律的本体基础,他律是自律的引导机制他律可以有效地促进自律而普遍的自律又营造了一个有力的他律氛围。大学生已经处于成人阶段,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个体行为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客观E要求他们必须确立自律意识。应该指出的是,他们确立的这种自律意识随意性比较大。也就是说,它往往容易受到外部干扰而变得淡漠和脆弱。因此,这就要求大学牛在构建和谐身心、提高道德素养的过程中,不仅要靠自律这个根本更要与他律结合起来。班级、院系、学校乃至社会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