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评估检测(十三)第十三单元(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越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2.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对康有为“创立新孔教”的正确理解是()a.推翻封建儒学,建立资产阶级新儒学b.模仿马丁路德进行中国式宗教改革c.创立“新孔教”以彻底改造旧社会d.改造儒家思想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服务4.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b.反映了社会契约思想c.抨击了民主革命思想d.强调了救亡图存思想5.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a.培养人才b.开启民智c.普及科学d.废除八股6.(2013江南十校模拟)日本福泽谕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据此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7.(2013广东六校联考)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a.魏源、洪仁玕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d.孙中山、陈独秀8.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派;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9.(2013湖北重点高中联考)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化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d.都主张古典文化的复兴10.(2013南山区期末)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表明()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11.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不同b.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明显差异c.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d.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12.(2013雅礼中学模拟)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珠海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一条长约600米的小铁路,向清朝官员和百姓展示铁路的便利,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条铁路对比杜兰德热情高涨的推广,观众相当不领情,京城百姓对宣武门小铁路的反应是“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不久,步兵衙门就以担心引起骚乱为由把小铁路拆除了。田吉舷中国铁路百年材料二就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来说,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李小庆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材料三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杰里米里夫金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模式,即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融合。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无论如何没有理由再次错过。中国已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结果就是百余年的落后、蒙受百年欺侮。积极融入“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中国崛起的必然选择。中国青年报(1)根据材料一,分析小铁路被拆除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3分)(2)材料二中的“旧有思维定式”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材料中“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的含义?(7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6分)(4)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你获得哪些启示?(4分)14.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是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的历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6分)(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层面”的原因。(8分)(3)“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答案解析1.【解题指南】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以用不同的史学观点,解题时应注意评述强调的侧重点和角度。本题侧重的是向西方学习,因而应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设立译馆,编译资料,介绍外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同时,材料中的“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说明是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评价的。2.【解析】选c。张之洞主张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c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c正确。3.【解析】选d。材料中说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反映的是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其出发点是减少变法阻力。康有为不可以彻底改造旧社会,也不可能推翻封建儒学,只能是改造儒学为资产阶级变法服务。d与史实相符,是正确答案。4.【解析】选b。材料表明梁启超把“国家”与“政府”分离开来。“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意思是朝廷与国家之间是契约关系,朝廷的权力是国家赋予的,否则,就要因为爱国家而推翻朝廷。5.【解析】选b。甲午战争后,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维新派积极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在教育理念上他们意识到必须改革教育制度,开启民智,唤醒民众,才能使变法更好地推行。所以正确答案为b。【误区警示】解读材料信息要全面,不能断章取义。本题错选可能性较大,a、c都有迷惑性。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维新人士希望教育要下达于民,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说明教育要培养人才,但不能说明要普及科学。因此c更容易排除。维新派主张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变法维新,因此其着重点在于开启民智。6.【解析】选c。福泽谕吉主张“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依次对应的应该是思想解放、政治变革和创办实业等。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洋务运动属于“有形的物质”类、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属于“改变政令”类,而新文化运动属于“变革人心”类,故选c。7.【解析】选d。材料中前一句是指向西方学习新制度,即孙中山;后一句对固有文化批判与排除,是指陈独秀等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变式备选】“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zh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尤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下列表述是对梁启超这番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a.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养b.提倡西学,反对愚昧c.国民应当为国家而献身d.发展教育,振兴中华【解析】选a。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述了“国”与“民”的关系,认为国家的安富尊荣,取决于“新民之道”,即国民的智慧、勇敢等综合素养。所以a正确。8.【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表明蔡元培在大学实行的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故应选a。9.【解析】选c。文艺复兴不提倡吸收外来文化,故排除a。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新文化运动不主张复兴古典文化。故排除b、d。选c。10.【解析】选c。本题考查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中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发生近十年后,政治、经济等目标都没有实现,重要原因是人们还是“旧心理”,表明解放思想势在必行。本题选c。11.【解析】选d。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可以看出现今中国人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加以利用为我所用。有的人批判与排除西方文化,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b、c都是现象,题干限制是实质问题。故选d。12.【解析】选d。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有利于指导无产阶级运动走向成功。在近代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是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是具有初步无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挽救中国。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从政府心态、民众思想等方面总结。第(2)题从中体西用思想方面思考,然后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第(3)题考虑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等。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原因:普通民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对西方新生事物排斥和抵触;政府官员害怕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心存戒备,并采取打压的措施。(3分)(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1分)含义:政治上,当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6分)(3)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对世界影响力逐步增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的指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6分)(4)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积极学习和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的道路,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分)14.【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层次。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第(2)题,结合洋务运动破产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分析。第(3)题,指出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次劳动合同(标准版)
-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五家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5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密度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定向测评试卷(详解版)
- 2025年金属冶炼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金属冶炼铝冶炼)仿真试题及答案
- 2025人教版高中英语主语从句练习题50题带答案
- 2025年房地产开发管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金属非金属矿山主要负责人和安管人员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章节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
- 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第3版楼才义部分习题答案
- 放电缆施工方案
- DB32/T 4443-2023 罐区内在役危险化学品(常低压)储罐管理规范
- 生产安全事故十大典型案例
-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 GA 1805-2022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反恐怖防范要求
- 工学院班团建设经费相关说明(含申报及报销所需材料模板).20211025194841
- 四级劳动关系协调员操作技能试题库
- GB/T 9446-1988焊接用插销冷裂纹试验方法
- GB/T 7701.1-2008煤质颗粒活性炭气相用煤质颗粒活性炭
- GB/T 475-2008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