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七年级语文 试题卷一、积累运用(共19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卷zh( ) 撷( )取 自诩( ) 邪魔鬼su( )2.默写。(6分)学校_班级_姓名_学号_装订线学而不思则罔,_ _。 _ _ ,自将磨洗认前朝。海日生残夜, 。 但愿人长久, 。 _ ,万家忧乐到心头。 稻花香里说丰年,_ _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三连败之后的北京队情绪有些低落,更衣室内鸦雀无声,气氛很是压抑。b.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c. 美国在南海炫耀武力的行径,再次折射出其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 d. 刘洋同学品学兼优,利用课余为同学补课,这种可歌可泣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4.下列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阅读文学名著,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b.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c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d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你要住在崖下,_;你要住在林间,_;你要住在村头,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可观石上生云 可看水中腾雾 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a b c d6.名著阅读:(3分)他们站起身,手拉着手向前走去,可心里不抱任何希望。他俩想合计出呆在洞里有多久了,可是他们只知道好像是过了许多天,有好几个星期;可是这不可能,因为蜡烛还没有用光。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说不准在洞里到底呆了多久汤姆说他们必须轻轻地走路,听听哪儿有滴水声他们必须找到泉水处。不久他俩果真发现了一处泉水,汤姆又说这回该休息休息了。两人累得够呛,可是 a却说她还能再走一会。汤姆不同意,这让a大吃一惊,不能理解。他们坐下来,汤姆用黏土把蜡烛固定在前面的石壁上。两人各想各的心思,谁也没说一句话。接着a打破了沉默:“汤姆,我很饿!”(1)文中a处出现的人物是 。(1分)(2)在山洞历险这件事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汤姆,并说说理由。(2分) 二、阅读理解(共36分)(一)(3分)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既写了群鸦栖息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暗示作者生在异乡的孤寂、怅然的心境。c前两句描绘了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情起到了铺垫作用。 d.诗歌后两句,作者借举头望月这一动作,直接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思念之情。(二)(8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略无阙处: 不见曦月:_沿溯阻绝:_ 不以疾也:_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 10.第一段中的划横线句从描写角度看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2分)_ (三)(9分)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同里:同乡。恻然:哀怜的样子。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富人惟一子,不肖(品行不好,没有出息)b. 其子丐于途(乞丐)c、况管库乎(何况)d、孝基使管库(让,派)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_ (2)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_ 13.你觉得张孝基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2分)_ (四)(4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_ 15.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2分)_ (五)鸟鸣声声(12分) 周国华满林子欢畅的鸟鸣声,唤醒了雷大刀那张大黑脸上久违的笑容。雷大刀习惯性地摆摆左手,犹如和熟悉亲密的家人打招呼,那幅陶醉的状态,全然忘记了自己身边还行走着一位将军。才离开了半拉月,我还真的想这些小家伙啦。雷大刀嘟着嘴学了几声清脆的鸟叫。半个月前,天刚擦黑,雷大刀正赶回家吃饭,突然听到了凄厉的鸟啼声。他疾步赶去,果然几只鸟儿正徒劳地挣扎在密密麻麻的网丝中。他狠狠地咒了一声,攀上树麻利地割断网丝,轻轻托住惊恐的鸟儿,动作轻柔熟练地为它们除去嵌入羽翼的网丝。一只、两只鸟儿振翅消失在密林中。回去的山路上,几个黑影拦住他恶狠狠地问:“老光棍,这阵子山里的网是不是你割的?你再敢断我们财路,小心你的老命!”雷大刀梗着脖子回答:“有我在,谁敢动林场里的鸟儿!”黑影包抄过来,路边林子里的鸟儿惊叫着腾空四散。“好,试试你雷爷爷的厉害!”他左手紧攥木棒,低喝一声,避开为首的黑影迎面打过来的一拳,旋即弓身猛地击中黑影腹部,黑影“哎哟”一声蜷身倒地。后面的人愣神了一下。“妈的,连个一只手的老家伙都摆不平,操家伙!”黑影们气急败坏地回身取来铁棍冲上来。雷大刀左接右挡,撂倒了一个又一个。一根铁棍重重打在他背上,他扑倒在地“要不是用左手,要还能动真格的,我雷大刀让这帮贼小子有去无回!”路过那天搏斗的现场时,雷大刀不服气地对将军叙说着。将军也不接话,只是看着雷大刀的满头银发。他曾无数次看见这个老部下挥舞大刀在敌群中厮杀,从来不知道退缩;他只见过一回雷大刀用左手使刀,也在这座大山里,那是他的右手刚被砍掉后!是啊!这是雷大刀这辈子最后一次血战,也是将军百战中最为惨烈的一仗,仗打胜了,将军却哭了。要不是意外从老战友那里得知雷大刀还在这里并受了伤,他绝没有勇气再次踏上这片令他伤心之地。将军环顾四周,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山林,沧海桑田,这里哪还找得到半丝满目疮痍的战场痕迹?将军无比感慨。那时的阵地被炮火翻了个遍。战斗间隙,将军巡视前沿,正好听见几名战士围在一起聊着解放后的打算。有人说得赶紧相个媳妇,有人想要回家孝敬爹娘。轮到司号员李阿毛时,他叹了口气说:“打了二十来天仗,耳朵都被枪炮声震麻了,等胜利了,我想在老家四周都栽上树,我要天天听鸟叫”“咦,雷子,那会儿你不是说要回老家种地吗?”雷大刀挠了挠头皮说:“这里不好吗,青山绿水的,再说老家其实连一个亲人都没了。”翻过一道山梁,不远处,一排排白色的坟茔面肃立在茫茫绿海之中,犹如整装待发的队列。雷大刀缓步走过去,掏出毛巾挨个为墓碑擦拭:“还记得吗?这是一排的狗娃子,冲锋时跑得最快,那是三连的刘大龙,手榴弹甩得又远又准”“记得、记得!”将军一一敬礼。雷大刀指着一处空穴说:“我死后就躺在这里,陪着弟兄们啦。”将军一愣。 (21)雷大刀又指了指紧挨着的坟墓,颤声说道:“这是为掩护我而牺牲的李阿毛” (22)将军凝神良久,对着雷大刀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23)习习微风中,鸟儿欢快的嬉闹声不停地在山谷回旋。(小小说大世界2012.07期)16从任意角度赏析第16段的划线句。(3分)翻过一道山梁,不远处,一排排白色的坟茔面肃立在茫茫绿海之中,犹如整装待发的队列。 17第4段划横线句子中的一系列加点的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他狠狠地咒了一声,攀上树麻利地割断网丝,轻轻托住惊恐的鸟儿,动作轻柔熟练地为它们除去嵌入羽翼的网丝。 18请结合具体内容概括分析雷大刀这个人物的性格形象?(2分) 19最后一段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 三、语言表达(共45分)20. 表达与交流(5分)日本周刊邮报杂志4月9日报道称,4月的日本迎来了樱花季,赏花游客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随着中国游客的涌入,对其不满的声音也逐渐增加,中国游客在日本赏花地饮酒喧哗、插队或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招致了差评。中国游客不仅在樱花树下暴饮暴食,还留下大量垃圾。在上野公园负责收集垃圾的清洁员发牢骚道:“可燃和不可燃的垃圾、瓶瓶罐罐全部放在了同一个地方,还一脸无所谓地走开了”请谈谈你读了以上材料的看法和感受,字数不少于80字。(5分)21.作文(40分)鲁迅先生告别“百草园”时,是那样动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伴随着许许多多的告别,告别童年,告别朋友,告别亲人,告别家乡和心爱的事物告别,和自身的恶习告别 在告别中,我们不断长大,渐渐成熟。关于告别,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有哪些与众不同的体会?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字数不得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七年级语文 答题卷一、积累运用(共19分)1.( ) ( ) ( ) ( )(4分)2. 学校_班级_姓名_学号_装订线_ _ _ _ _ (6分) 3.( )(2分) 4.( )(2分) 5.( )(2分) 6.(1)文中a处出现的人物是 。(1分)(2)在山洞历险这件事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汤姆,并说说理由。(2分) 二、阅读理解(共36分)(一)(3分)7.( )(3分) (二)(8分)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略无阙处: 不见曦月:_沿溯阻绝:_ 不以疾也:_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 10.第一段中的划横线句从描写角度看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2分)_ (三)(9分)11.( )(3分)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2分)_ (2)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2分)_ 13.你觉得张孝基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2分)_ (四)(4分)1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_ 15.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2分)_ (五)(12分)16、从任意角度赏析第16段的划线句。(3分)翻过一道山梁,不远处,一排排白色的坟茔面肃立在茫茫绿海之中,犹如整装待发的队列。 17、第4段划横线句子中的一系列加点的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他狠狠地咒了一声,攀上树麻利地割断网丝,轻轻托住惊恐的鸟儿,动作轻柔熟练地为它们除去嵌入羽翼的网丝。 18、请结合具体内容概括分析雷大刀这个人物的性格形象?(2分) 19、最后一段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分) 三、语言表达(共45分)20.表达与交流(5分) 21.(40分)题目:告别 200400600800答案一、积累运用(共19分)1、2、略3、d4、a5、c6、(3分)蓓姬(1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处处为蓓姬着想,将仅有的一块面包给蓓姬吃,在蓓姬绝望的时候不断安慰、鼓励她);机智勇敢(用风筝线探路等)(写出任意一条即可,不结合事例扣1分)二、阅读理解(共36分)7、d8、略9、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素”“湍”各0.5,不把“并提”式的结构翻译出来扣1分) 10、侧面描写(1分),烘托了山峰之高峻或江面之狭窄。(1分)11、b12.(1)富人生病将要死了,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且”“尽”“付”各0.5) (2)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再有原来的坏习惯,于是便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了。(“徐”“复”“故”“遂”“以”各0.5,扣完为止) 13.仁爱,有恻隐之心(给富人不成材的儿子机会,帮助他改过自新);轻财重义(考查富家儿子有改过自新的意愿,就归还财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