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新版)答案.doc_第1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新版)答案.doc_第2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新版)答案.doc_第3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新版)答案.doc_第4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新版)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新版)参考答案第一章(本章答案由王树春老师提供)一、选择题1C2D3D4B5D6B7C8C9B10A11C12C 13D 14D 15B第二章(本章答案由周莉津老师提供)一、选择题1.ABCD 2.B 3.D 4.BC 5.D 6.C 7.A 8.B9.A 10.D 11.A 12.B 13.B 14.B 15.B 16.C18.D 19.D 20.D 21.A 22.B 23.B 24.B 25.B26.D 27.B 28.B三、计算题1、(1) 4300 (2) 40 (3)990 (4)3310 (5)3102、(1)170 (2)170 (3)5 (4)453 、(1)9350 12775 (2)11375 (3)112.31% 12.31%第三章(本章答案由刘欣欣老师提供)一、选择题:1、D 2、D3、B4、D5、B6、D7、D8、B9、B10、A11、B12、C13、B14、B15、B16、A17、A18、C19、D20、A21、B22、C23、D24、B25、C26、B27、D28、B29、B30、B三、计算题:1、(1)0.75 (2)图略,斜率为0.6,截距为800 (3)20002、(1)1000(2)5,5,-4,4,13、(1)1000 (2)2.5,2.5,-2,2,0.5(3)税收从定量税变成了比例所得税,因而使各种乘数变小了。4、(1)80 (2)100 (3)400第四章(本章答案由李颖老师提供)一、选择题1、A 2、B 3、B 4、D 5、D 6、B 7、D 8、B 9、A 10、B 11、A 12、B 13、C 14、B 15、B 16、D 17、D 18、D 19、B 20、C 21、D 22、C 23、D 24、C 25、A 26、B 27、B 28、C 29、B 30、C二、名词解释1、 货币:货币是指具备交换媒介、财富的贮藏手段和记账单位这三种职能的金融资产。2、 灵活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息率降到一定程度时,会使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无限大,从而会阻止利息率的下降。3、 货币需求:人们宁可牺牲持有生息资产会取得的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保持在手边,称为货币的需求。4、 交易货币需求:人们对货币需求的一个动机即为交易动机,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用于交易。用于交易的货币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是收入的函数。5、 谨慎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需求,是收入的函数。6、 投机货币需求: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产生了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当人们预期利息率的变动会使持有债券遭受资产的损失时,将会持有货币。三、简答1、 答: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即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 交易动机即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用于交易。用于交易目的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交易的数量,交易数量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交易动机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从整个社会来说,谨慎动机与收入密切相关,同时在现实中也具有一定的利息率弹性,但由于利息率弹性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投机动机来自于人们对未来利息率预期的不确定性,因此与未来预期以及预期银行利率水平、预期通货膨胀率等有很大关系。2、 答:凯恩斯主义者强调利息率变化的重要性,其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如下:MS:MSMD,r,I,AD,ADAS,Q MS:MSMD,r,I,AD,ADAS,Q3、 答:参见下图。最初的均衡点为E,MS向右方移动到MS1,我们将MD曲线相应的向右方移动到MD1,就会实现新的均衡。此时新的均衡利率就会高于原来的均衡利率。OQPMSMS1MDMD1EE14、 答: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下降是货币需求会增加,然而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临界程度时,即债券价格上升到足够高度时,人们购买债券会面临亏损的风险。此时,人们估计,如此高的债券价格只会下降,不会再上升,于是他们就会不再购买债券,而持有货币。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在向下降低,因为人们即使有多余的货币也不再去购买债券。那么,中央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利率和投资从而对就业和产出不会有效果。5、 答: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因而货币的作用是作为交易和谨慎的需要;而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除了要作为交易和谨慎的需要以外,还为了价值贮存,通过持有货币,保留财富或价值或利用有利时机增加财富或价值。四、计算:1、 解:(1)L=L1+L2=0.4Y+4000-1000r (2)Md=0.4*5000+4000-1000*3=3000 (3)1000=0.4*5000+4000-1000r r=5%2、解:价格水平下降20%时, 价格水平上升20%时,第五章(本章答案由黄卫华老师提供)第五章 一、选择BAA或DCA BCBAA CCAAB CCCCB ADCBC DCCAD三、计算1、(1)Y=0.6-0.0004Y (2)Y=0.004Y-0.4 (3)r=0.1 Y=1250 (4)C=1000 I=150 NX=-1002、(1)r=0.04Y-30 (2)r=0.04Y-40 否 LM 利率下降3、(1)r=48-0.04Y Y=1000 r=8 Y=1000 I=100 (2)r=12 Y=1000 I=80 利率上升 投资下降 收入不变 (3)有完全的挤出效应4、(1)r=6 Y=650 C=520 I=80 (2)Y=700 r=8 C=560 I=60 (3)存在100的挤出效应5、(1)r=30-0.04Y r=15-0.02Y r=15-0.025Y (2)b越大IS斜率越小 (3)边际消费倾向越大,IS斜率越小6、107、(1)r=18-0.004Y r=0.004Y-8 (2)r=5 Y=3250 (3)50 (4)875第六章(本章答案由贾献东老师提供)一、选择题15、 DBCDD610、 DADBB1115、BAAAB1620、ADDDC2122、AD二、名词解释:参考教材和讲义三、参考教材和讲义四、计算题1、(1)供求的均衡点在Y=500,P=2。(2)Y=500,P=3。2、(1)劳动需求分别为:162.5、150、136.25、125;劳动供给分别为:145、150、155、160。(2)劳动需求函数为。(3)劳动需求分别为:156.25、150、143.75、137.5;劳动供给分别为:142.5、145、147.5、150。(4)略。3、(1)总需求函数为:。(2)Y=3750,r=6。(3),Y=3725。4、(1)劳动需求曲线为:。(2)总供给函数为:。第七章(本章答案由呼世忠老师提供)一、选择题1.A 2B 3.C 4.D 5.B 6.B 7.A 8.B 9.B 10.A 11.B 12.D 13.A 14.C 15.D 四、计算题1、1)220,180 2)1800,230 3)-500,-125,75 能2、1)650,6,80 2)650,6,80 3)700,8 725,93、1)1150,3150 2)1250,5,150 3)无4.1)6, 650, 520, 80 2).8, 700, 560, 60 3) 利率上升,挤出效应第八章(本章答案由尚林老师提供)一、选择题BCADA CADAC ABACA DBABA BACDD二、简答题1、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答:一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货币创造乘数,也就是货币供给的扩张乘数。如果用H、RR、ER分别代表高能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用货币供给量M和活期存款D代入,则 HRRER MD即有: 再把该式分子分母都除以D,则得:这就是货币乘数,在上式中,现金存款比率,是法定准备金,是超额准备率。从上式可见,现金存款比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2、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一是货币乘数;另一是基础货币。从货币乘数看,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率来降低或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在基础货币不变时影响派生存款量。从基础货币看,一方面中央银行可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数量,从而影响准备金;另一方面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直接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买进公债券时,市场上基础货币量就会增加,卖出债券时基础货币量就会减少。3、什么是公开市场操作?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优点?答:公开市场操作又称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从而调节货币存量的一项业务活动,其目的一是影响货币存量和市场利率,二是要利用证券买卖来稳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抵消市场自发波动因素的干扰,进而达到稳定货币供给或市场利率的目的。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有以下为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比拟的明显优点:一是能按中央银行主观意图进行,不像贴现政策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贷款条件或变动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其借款数量;二是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三是操作规模可大可小,更便于保证准备金比率调整的精确性;四是不像法定准备率及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习惯(准备率及贴现率不是那样可以轻易变动的),在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容易逆转。4、什么是货币供给?答:货币供给可以分为狭义的货币供给和广义的货币供给。狭义的货币供给就是供给,广义的货币供给还包括供给。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例如2005年12月31日)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货币供给总和。拿来说,就是该国在某一时点上所持有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的总和。5、什么是实际的和名义的货币供给?答:所谓名义的货币供给是指不问货币的购买力而仅以面值计算的货币供给量,而实际货币供给是指按货币能买到的货物数量来衡量的货币供给,或者说是用货币购买力来衡量的货币供给,把名义的货币量折算成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量,必须用价格指数加以调整,假定M、m和P依次代表名义货币量、实际货币量和价格指数,则 例如,假定1982年的价格水平为基期价格水平,即P1,1995年的价格水平比1982年的价格水平上升了1倍,即P2,则1995年100亿元人民币的名义货币供给,其实际货币供给仅为50亿元人民币。 6、什么是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 答:基础货币又译货币基础,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基础货币是银行体系乘数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当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供应或收缩基础货币时,通过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创造或收缩过程,可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或收缩,因此,基础货币是一种活动力强的货币,具有高能量,故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例如,当公众将100美元现金存入银行时,若法定准备率为20,则在没有超额储备及存款中没有现金漏出情况下可使存款派生到500美元,同样,若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增加100美元准备金,同样可有500美元派生存款。 7、为什么在严重的衰退中,货币供给变化不能带来投资水平的提高? 答:在严重衰退中货币供给变化不能带来投资水平提高的原因,按凯恩斯的看法可能有这样两点: 第一,在经济衰退时,货币需求曲线较平缓,也就是说,货币需求对利率反应十分敏感。由于衰退时利率水平较低,人们的货币需求很大,这种情况接近流动性陷阱局面,因而货币供给增加不会带来利率明显下降; 第二,在衰退中,投资对利率反应不敏感,人们对经济不看好,即使利率很低,厂商也不愿增加投资。这样,货币政策在衰退时作用就较小。 三、计算题1、假定现金存款比率,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0.18,试问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答:货币创造乘数 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1002.46246(亿美元)。 2、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是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仍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答:(1)货币供给M=1000+400/0.12=4333(亿美元)(2)当准备金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00020003000(亿美元),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亿美元。(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亿美元)3、若货币交易需求为,货币投机性需求。(1)写出货币总需求函数。 (2)当利率r6,收入Y10000亿美元时货币需求量为多少(3)若货币供给2500亿美元,收入Y6000亿美元,可满足投机性需求的货币是多少?(4)当收入Y10000亿美元,货币供给2500亿美元时,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为多少?答:(1) (2) (亿美元) (3),(亿美元) (4), 4、计算下列每种情况的货币乘数: (1)货币供给为5000亿元,基础货币为2000亿元; (2)存款为5000亿元,通货为1000亿元,准备金为500亿元; (3)准备金为500亿元,通货为1500亿元,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为0.1。 答:(1)货币乘数 (2)根据货币乘数公式:(这里表示现金,D表示存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