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症中医治疗方案.doc_第1页
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症中医治疗方案.doc_第2页
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症中医治疗方案.doc_第3页
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症中医治疗方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症中医治疗方案一、 诊断(一) 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肝胆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恶寒发热,或伴有黄疸;(2)超声探查提示胆囊或胆管结石,胆囊壁增厚不光滑,或胆囊增大,内有点絮状回声。(3)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经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磁共振胰胆管成象(MRCP)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肝内胆管狭窄与扩张病变,扩张胆管内有大小不一结石影。(4)曾经手术、介入或内镜治疗证实肝胆管结石。具备(1)、(2)项可诊断,兼有(3)、(4)项可确诊。2急性发作期:出现明显的腹痛、恶寒发热、黄疸,三大症状中二者或二者以上者。急性发作期分为梗阻型和胆管炎型。梗阻型表现为间歇性黄疸、肝区和胸腹部持续性不适、消化功能减退等胆道梗阻症状。胆管炎型表现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即腹痛、恶寒发热、黄疸。(二)证候诊断 1、肝胆蕴热证:右胁肋灼痛或刺痛,胁下拒按或痞块,伴发热恶寒口干口苦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舌质微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平或弦微数。 2、肝胆湿热证:胁肋胀痛,身目发黄,伴发热,纳呆恶呕,小便黄,胁下痞块拒按,便溏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胆蕴热证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利胆 方药:柴胡 30克 枳壳30克 元胡30克 白芍 30克大黄 15克 黄芩 15克 半夏 10克 郁金 15克栀子 15克 双花 30克 连翘 30克 伴有结石加金钱草 75克 内金 15克 芒硝 10克 中成药 消炎利胆片 2、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胆、化湿通下 方药:柴胡 30克 黄芩 15克 栀子 15克 郁金 15克 大黄 10克 茵陈 50克 龙胆草 25克 枳实 30克 半夏 15克 双花 30克 连翘 30克伴有结石加金钱草 75克 内金 15克 芒硝 15克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液,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如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三)根据标本缓急原则,病情加重或出现胆道梗阻情况,转为手术治疗。(四)外科基础治疗,进食少或不能进食者予以补液,维持水电平衡、营养支持。(五)护理,辩证施护。予以低脂清淡流食或半流食。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不缓解或加重,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二) 评价方法 中医证候变化观察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法观察中医证候变化 将上述三种中医证候所属的全部主症、次证分别分为无、轻、中、重四个等级主症分别记为0、2、4、6分,次症分别记为0、1、2、3分舌质,舌苔,脉象只记录,不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