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第10章 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_第1页
中外建筑史第10章 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_第2页
中外建筑史第10章 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_第3页
中外建筑史第10章 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_第4页
中外建筑史第10章 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0章 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 本章学习要点1一战前后的建筑思潮2新建筑运动3格罗披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持10.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建筑思潮及建筑流派德国的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最初是二三十年代流行于德国、奥地利等国,以绘画、音乐戏剧为主的艺术流派。表现主义强调自我感受的绝对性,认为主观是唯一的真实,力求个性与个人独创性的表达,在手法上强调象征。在德国波茨坦市,由孟德尔松设计的爱因斯坦天文台是表现主义的突出作品。表现主义另一个主要表现领域是教堂和电影院。在教堂中经常采用简单的类似尖券的构件或纹饰,以此来象征和产生德国中世纪哥特教堂的气氛。爱因斯坦天文台 意大利的未来主义 意大利的未来主

2、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流行于意、英、法、俄等国,以文学和绘画为主的艺术流派。未来主义否定文化遗产和一切传统,宣扬创造一种未来的艺术。他们崇拜机器,提倡有现代化设施的大都市生活。桑伊利亚是未来主义者的典型代表。未来主义者没有实际的建筑作品,它要解决的主要是寻求能够表现机器、动力和现代大都市生活的建筑形式。 桑伊利亚的未来城市设想荷兰的风格派与俄国的构成派荷兰的风格派是荷兰的艺术家组织,成立于1917年。艺术家中包括画家、雕刻家、诗人及建筑师奥得、里特维德。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第一次大战后的俄国,一些青年艺术家成立了构成派艺术团体。他们认为艺术的实质在于它的构成,强调以简单

3、的几何形体构成空间,它原先以雕刻为主,随后扩大至工艺美术和建筑。他们的建筑作品很像工程结构物,如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设计方案。乌德勒支住宅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碑设计方案10.2 20年代后的建筑思潮及代表人物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随着探求新建筑运动向纵深领域不断的发展,多种不同的派别层出不穷,像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及构成派等,但他们都没有涉及到建筑发展最根本的问题。在20年代以后,一些思想敏锐的年青建筑师们,思想活跃,实践经验丰富,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建筑改革方案。1920年勒柯布西耶在巴黎同一些年青的艺术家和文学家创办了新精神杂志。他在杂志中为新建筑运动摇旗呐喊,并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根据,为

4、新建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1928年组成了第一个国际性的现代建筑师组织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从而使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得以传播。格罗披乌斯与鲍豪斯学派格罗披乌斯设计了法古斯鞋楦厂(1911年),1914年设计了德意志制造联盟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这两座表现新材料、新技术和建筑内部空间为主的新建筑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格罗披乌斯明确地表达了突破旧传统、创新新建筑的愿望。主张走建筑工业化的道路,进行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造价。并主张要解决建筑内部问题。他强调现代建筑师要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抛弃洛可可和文艺复兴的建筑样式。1919年,格罗披乌斯应威玛大公之聘出任威玛艺术与工艺学校校

5、长,后经格罗披乌斯引进建筑教学,于当年改名为威玛建筑学校,简称鲍豪斯。鲍豪斯学校教学思想鲜明,教学方法独特,艺术人才会集。对于建筑的理解,鲍豪斯学派认为建筑是“我们时代的智慧、社会和技术条件的必然逻辑产品”。1925年鲍豪斯从威玛迁到德骚,新校舍由格罗披乌斯设计。法古斯工厂鲍豪斯校舍1926年底新校舍竣工,这座建筑群包括三部分,即设计学院、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区。格罗披乌斯在设计中严格按使用功能进行平面划分,把整座建筑大体分为了三个部分。格罗披乌斯设计的鲍豪斯校舍不再是古典的柱廊、雕刻和装饰线脚,同传统的公共建筑相比,它非常朴素。作为一代建筑大师的精心之作,它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把建筑的实用功

6、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3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特点,塑造现代建筑艺术形象鲍豪斯校舍平面 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没有受过正规的学院派建筑的教育,相反从一开始他就受到当时建筑界和美术界的新思潮的影响,这就决定了他从一开始就走上新建筑的道路。19081909年,勒柯布西耶在巴黎建筑师贝瑞处工作,学习到了贝瑞运用钢筋混凝土表现建筑艺术的方法,又在柏林贝伦斯事务所工作了五个月。提出了他惊人的论点“住房是居住的机器。 勒柯布西耶还提出了革新建筑的设计方法。他认为“平面是由内到外开始的,外部是内部的结果”。1926年,勒柯布西耶把自己提倡的新建筑归结为五个特点:1底层的独立支柱房屋

7、的主要使用部分放在二层以上,下面全部或部分地腾空出独立的支柱。2屋顶花园建筑物的屋顶应该是平的。3自由的平面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内部空间灵活。4横向长窗墙不再承重,窗可以自由开设。5自由的立面承重支柱退缩,外墙可供自由处理。勒柯布西耶在二三十年代的建筑作品,大多体现了他的见解和上述五个特点。萨伏伊别墅 萨伏伊别墅建筑模型萨伏伊别墅位于巴黎附近,房屋平面为2250m20m的方形平面,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底层三面有立柱,中心部分设门厅、车库、楼梯和坡道;二层有客厅、餐厅、厨房、卧室、院子;三层有主人卧室及屋顶晒台。各楼层用斜坡联系。空间在水平向、垂直向互相交错,室内外相互穿插地打成一片,平面划分自

8、由。立面构图严谨,全部为直线和直角。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特点在这里都体现出来了。巴黎市立大学的瑞士学生宿舍,这座公共建筑也是按新建筑五特点来设计。勒柯布西耶对城市规划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勒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风格出现了明显的转变,由理性主义转而强调感性在建筑创作中的作用。马赛公寓大楼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他把拆除现浇混凝土横板的面直接使用,表现出一种粗犷原始又富有雕塑性的建筑风格。巴黎瑞士学生宿舍马赛公寓大楼朗香教堂的设计更能说明勒柯布西耶设计风格的转变。它的平面很特别,墙面几乎全是弯曲的,窗洞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屋顶向上翻起。朗香教堂的体形和空间处理得十分特别,丢掉了理性主义转向神秘

9、主义。勒柯布西耶将教堂作为人与上帝对话的地方,把教堂当作“形式领域里的声学元件”来设计。勒柯布西耶早期作品是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的风格,二战后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倾向。朗香教堂密斯凡德罗1926年,密斯设计了德国共产党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碑,砖砌的碑身,凸凹中有些立体丰义的构图手法。1928年,密斯提出“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1929年,密斯设计了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建筑物为钢结构,屋面由8根十字形断面钢住所支承,墙不承重,按展出流线与空间效果来布置。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模型 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内景1930年建成的吐根哈特住宅是密斯的又

10、一名作。1937年,密斯被聘为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从事建筑教育工作。到达美国后,他参加了伊利诺工学院的规划设计,并设计了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他善用的钢结构和玻璃等建筑材料作建筑主材,馆内是没有柱子和承重墙的大空间,钢梁突出在屋面之上,围护结构以大玻璃为主,材料较为单一,造型简洁明快。1950年建成的范斯沃斯住宅便成了密斯玻璃和钢设计风格的最好体现,同时这座玻璃盒子也引起了非议。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西格拉姆大厦是密斯所设计的高层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这座38层高的大楼柱网整齐一致,立面窗子划分相同,方格子的立面宜上直下,外形极为简单。西格拉姆大厦60年代,密斯应邀为前西柏林设计新的国

11、家美术馆,1968年落成。美术馆为两层的正方形建筑,一层在地面,一层在地下。地面上的展览大厅四周都是玻璃墙。密斯凡德罗作为第一代现代大师留给后人的建筑成果是丰富的。他长期探索钢结构和玻璃两种建筑材料,注重发挥这两种材料在建筑艺术造型中的特性和表现力。原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赖特他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新州,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后从事建筑设计。赖特的建筑设计开始是以中、小资产阶级为对象的住宅别墅设计。他的早期别墅设计吸收了美国民间建筑的特点,结合美国中西部地广人稀的现状,创造出了独特的处理手法,称之为“草原式”住宅。1904年赖特设计了纽约州布法罗市的拉金公司大楼,设计摒弃了传统构图的手法,清水砖墙的墙面装

12、饰很少,室内设有采光井,手法较为新颖。 1915年赖特设计了日本东京的帝国饭店。这个设计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风格。1936年,他设计的“流水别墅”,便是他的建筑风格的杰出代表。这座别墅是为富豪考夫曼设计的。赖特亲自到现场选址,选中一条小溪逐级跌落,四周树木茂密的地方。赖特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建筑物不是毗邻小溪,而是自然地跨越在一条小瀑布上。拉金公司大楼 流水别墅室内的隔墙有的地方用石墙,也有用玻璃的。起居室平面形状的直角凹凸,使室内不用屏风而形成了几个既分又合的部分。部分墙面用同外墙一样的粗石片砌筑,壁炉前的地面是一大块磨光的天然岩石。1936年,赖恃为约翰逊制蜡公司设计了总部办公楼。办公大厅

13、,纵横排列的柱子做成磨菇形,格外引人注目。蘑菇顶的空隙,铺上了玻璃管,自然光弥漫大厅。这座建筑设计手法新奇,构思独待,仿佛是未来世界的建筑。流水别墅内景约翰逊公司总部大楼1943年,收藏家古根汉姆委托赖特设计一座收藏艺术品的博物馆,主要建筑部分是一个很大的螺旋形建筑,里面是一个高约30m的圆筒形空间,周围有盘旋而上的螺旋形坡道,美术作品沿坡道陈列,观众循坡道观看展品。此设计弥补了多层展览馆在展出中层层为交通厅所间断的缺陷,获得了连续不断的展出墙面。但是这要解决好斜坡的倾斜度与展品的关系。整个大厅靠玻璃圆顶采光。 古根汉姆博物馆外景古根汉姆博物馆内景10.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主要建筑活动 第一

14、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各国都面临着住房短缺问题。住宅设计与施工方面做得比较好的首推德国,通过总体布局上的革新使人们拥有享受阳光和空气的权利;通过内部空间的合理组合来提高空间使用率,通过来用新材料与新技术来降低建筑造价;通过自身而不是外加装饰来形成悦目的建筑形体。从城市规划到建筑内部空间布局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提出了包括建筑阳台、壁橱、家具、厨房和浴室等等的革新改进方案,并尝试使用新材料、新结构。在住宅建筑走向高潮时,一些中产阶级也积极为自己营造私人别墅,它们的规模、形式随着业主的差异不同而各异。当时这也包括了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及表达艺术的方式。大工业的生产使得工业厂房要有足够的空间。早期的工业建筑较为理性主义,认为工业建筑既为生产的一部分。30年代以后,认为工业建筑应体现功能并以促成这些功能的物质技术为表现,但在建筑的个体与群体的构图与组合上应作美的推敲。市政厅传统布局有些落伍,但由于它在城市中的精神地位很高,所以它的设计比一般建筑要来得保守。后者在造型中采用了折衷主义的手法。20年代以后的国书馆,在如何满足新的功能要求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建筑则以鲍豪斯校舍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设计者格罗被乌斯将功能、材料等多方面灵活运用,为学校建筑的设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摩天大楼在这个时期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