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的饮食管理和营养治疗.doc_第1页
血脂异常的饮食管理和营养治疗.doc_第2页
血脂异常的饮食管理和营养治疗.doc_第3页
血脂异常的饮食管理和营养治疗.doc_第4页
血脂异常的饮食管理和营养治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脂血症的饮食管理和营养治疗李素云(北京世纪坛医院营养科,北京 100038)高脂血症系指血液中一种或多种脂类成分的异常增加,由于血液中的脂类以脂蛋白形式运转,故高脂蛋白血症常反映了高脂血症。血浆中的脂类主要有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主要与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大分子,循环于血液中。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脂蛋白分为四种,即乳糜微粒、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和低密度脂蛋白是极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高密度脂蛋白主要由动脉和肠壁合成,能将周围组织(包括动脉壁)的胆固醇运转到肝脏进行代谢,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高脂蛋白血症的发生包括如下三个主要因素:第一,遗传因素,见于各种类型的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第二,饮食因素,多数病例是由于饮食中糖和脂肪长期过量,引起胰岛素分泌过多和胰岛素抵抗,产生内源高脂血症;第三,激素和代谢异常。血液中甘油三酯有两种来源:外源甘油三酯和内源甘油三酯。外源高甘油三酯血症可由摄食脂肪过多或/和周围组织清除不利而引起。内源性甘油三酯主要来源于肝脏合成,肝脏能将从肠道吸收的糖和从脂肪组织释放的脂肪酸以及各种来源的二碳化合物合成为甘油三酯,然后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运送入血。一旦肝脏合成速度太快或清除障碍,则极低密度脂蛋白或甘油三酯将过多地堆积于血浆之中,造成内源高甘油三酯血症。因此,内源高甘油三酯血症也与膳食摄入密切相关。血浆中的胆固醇包括两种来源:外源性胆固醇主要来自于食物,内源性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肝脏和肠壁的合成,糖类、脂肪和某些蛋白质是合成胆固醇原料的主要来源。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膳食营养因素与血脂的变化密切相关,膳食结构不合理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高脂血症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控制饮食、改变膳食结构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一、营养成分对血脂的影响1、胆固醇和脂肪:膳食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界中,其摄入量与血浆胆固醇含量密切相关;同时,在植物性食物中存在种类繁多的植物固醇,其结构与胆固醇十分相似,随食物进入肠道后能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从而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因此,适当限制动物性食物摄入并相应提高植物性食物的食用,可有效防治高胆固醇血症,保护心脑血管健康。由于自然界中脂肪的分布比胆固醇更广,一般食物中的含量也比胆固醇为高,因此,脂肪对血浆胆固醇的影响也更加重要。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中)可使血胆固醇含量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中)可使血胆固醇含量降低。但过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同样会大大增加总热量摄入,因此无论饱和脂肪酸还是多不饱和脂肪酸都不宜摄入过多,脂肪热比以不超过总热量的30%为宜。2、糖和总热量糖对血脂的影响与其种类有关。精制糖如蔗糖、果糖等可使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特别是肥胖或已有甘油三酯增高者更为明显,在冠心病患者中由糖引起的高脂血症最为多见。当蛋白质缺乏时,过量摄入的糖极易在肝脏中转化为甘油三酯而堆积起来,从而形成脂肪肝。总热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少冠心病患者都存在肥胖或超重。这些人的胆固醇含量有时不一定增高,但甘油三酯增高者则非常多见,说明这类患者的热量经常相对过多。其机理可能是由于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代偿性地形成高胰岛素血症,后者将促使肝脏更快地合成内源性甘油三酯,终致形成高甘油三酯血症。热量摄入过多引起的肥胖,尚可使血中的HDL-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通过限制热量摄入或增加消耗而使体重降低时,血脂异常情况也常会得到改善。3、蛋白质来自动物和植物的膳食蛋白质,尤其是大豆蛋白,对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预防作用,但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对血脂的影响不尽相同。大量的研究报告,食用植物蛋白多的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食用动物蛋白多的地区,用大豆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可使血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据认为这与它们的氨基酸组成有关。另外,大豆蛋白可促进肠道内胆固醇的排泄、减少肠道内胆固醇和胆汁酸的重吸收,从而使血清胆固醇降低。大豆中丰富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易于体内胆固醇的乳化、运输和代谢,使其不易在动脉壁沉积,因此能有效预防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4、膳食纤维一些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麸、大麦、豆荚、蔬菜和水果等可降低人的血浆胆固醇,且几乎都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的很少或不降低。这些膳食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体内脂质和脂蛋白的代谢,增加体内胆固醇的排泄,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在膳食中添加全谷类、豆类和富含果胶的水果即可产生上述有益的效果。5、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与脂质代谢有一定的关系,其中Vc在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及脂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次B组维生素尤其是VB6,也具有较强的降血脂和防治冠心病的作用。微量元素碘有防治脂类在动脉壁的沉着作用,钠和镉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因而也可间接地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而锌则具有对抗镉的作用。一般说来,食物中的锌/镉比值越高越好。全谷类、豆荚、坚果、茶叶等的比值较高,而食物经过加工精制后,比值即显著降低。6、其他特殊的营养成分香菇、木耳、洋葱、大蒜和海生植物如海带及某些海藻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抗凝血作用。大量的酒精可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高,因而引起肝脏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从而引起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而茶叶中除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还含有一些其他的植物成分,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降血压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大豆中丰富的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也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并可抑制血清中的脂质氧化,抑制过氧化脂质形成和过氧化脂质对肝细胞的损伤。大豆中的磷脂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清中的中性脂肪,清除附着于血管壁的胆固醇,改善动脉硬化和脂质代谢,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防止脂肪在肝脏积聚。大豆中的豆固醇可竞争性地拮抗外源性胆固醇在肠道中的吸收和内源性胆固醇在肠道中的重吸收,从而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但是,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在实践中不能单纯强调某单一营养素或某一种食物的作用,应该在平衡膳食基础上综合把握。二、高脂血症的膳食管理和营养治疗1、食物多样化: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食物中含有各种营养素与其它有益于健康的物质,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又不完全相同,因此,食物应多样。选择方法应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在平衡膳食基础上,以谷类、蔬菜为主,适量选择水果和奶类、干鲜豆类以及鱼、禽、蛋、瘦肉等含蛋白质食物,但动物性食品应限量,少用纯能量食物如油脂、精制糖等。2、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防治肥胖或超重。3、适当限制食盐摄入,每日不超过6克/天。4、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忌烟、咖啡及一切辛辣调味品,喝茶易饮淡茶。提倡清晨空腹饮一杯白开水。5、如饮酒应适量。6、低脂肪、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忌肥肉、荤油,每日烹调用油不超过25克(相当于1.5斤/月),以植物油为主。胆固醇每日不超过300毫克(一个中等大小鸡蛋约含胆固醇250毫克左右),应适当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蛋类、动物内脏、鱼籽、虾籽、鱿鱼、墨鱼等。7、主食适量,以多糖(碳水化合物)为主,适当选用粗粮、杂粮,严格限制单、双糖等精制糖,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并保证每日适量水果摄入。8、蛋白质类食品,应多选用豆制品(肾功能不佳者慎用),适量选用奶类、鱼、虾、禽类,畜肉类不宜过多。豆制品每日100g左右(相当于豆腐),牛奶250g,鸡蛋一个和/或鱼、禽、肉类(包括虾等)总计不超过50-75克,即可完全满足对蛋白质的营养需要,多者有害无益。9、每日饮食中应包含适量菌藻类食品,如海带、紫菜、香菇、木耳、口蘑等,以及香菜、芹菜、葱头等蔬菜。10、烹调以蒸、煮、氽、炖、熬、炝、拌等用油较少的方法为主,忌油煎、炸、烧等用油较多的烹调方法。11、适量增加体育锻炼,如快走、慢跑等。每日不少于45分钟。总之,高脂血症与饮食营养的关系非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