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014 君子安饱易求学.doc_第1页
论语笔记014 君子安饱易求学.doc_第2页
论语笔记014 君子安饱易求学.doc_第3页
论语笔记014 君子安饱易求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笔记014-君子安饱易求学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君子”的原意是指有封地的贵族,因为孔子的主要功绩是把原本属于贵族的道德修养及行事规范加以推广,因此在论语中大部分都是指有道德的人。在这句话中,孔子所要求的君子的行为仅仅涉及自身的修养和规范,因此解释为有道德的人。敏:迅捷,积极快速。焦循的注释为审视,认为孔子不一定要求君子迅疾地行事。而刘宝楠对此进行批驳,认为从孔子对冉求说的“闻斯行之”说明了孔子是提倡勇于行动的。焦循的观点体现了“君子不重则不威”的士大夫傲慢心态。慎:谨慎、审慎。就:接近,靠近。引申意义为从什么什么怎样,根据什么什么如何的条件语义。有道:有道德的人。正:使动用法,使什么什么正确,可解释为匡正。据考证,汉石经中最后一句为“好学也矣”,皇本、唐本、津藩本等都记为“好学也已矣”。和今本在语义上的区别不大。孔子的这句话很好理解,明确指出了他所认为的“学”和后世儒生的“学”的不同。孔子在这段话里的“学”,主要是指个人的道德修养及行为表现,不是简单地记诵文献经典,所以才需要“正”。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不能过多考虑个人的物质享受。“敏于事”体现了儒家的入世特征,也符合现代积极主动的价值观。而“慎于言”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在群体中要避免过分表现而带来的身边的人的不满,体现了儒家一直坚持的考虑周围人感受的群体文化特征。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对于学问要持审慎态度,不能轻易地下结论。中国文化的这种特征在后世的逐渐演变中,变成了惰于事而慎于言,形成了避免犯错,推卸责任的陋习。同时,这句话里的“就有道而正焉”也说明了春秋时期由于书籍还不普遍,文化传播方式受社会技术水平的限制,只能通过接近有道德的人来领悟人生的道理。对于现代人来说,多读些高水平的著作也可以起到“正”的作用。对于这句话中的君子不求安饱,可以把君子分为两种,一种是本身就比较贫寒而无法求得安饱,但仍然对道德修养、伦理学问保持强烈的追求。另一种是本身有条件实现安饱但对于这种低级需求并不在意,而是把精力集中在修养和学问上。孔子门下两种人都有,从对后世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指导意义上看,显然前一种理解更容易产生激励作用。如果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在孔子的这句话中,“食饱居安”可以看做生理需求和部分安全需求,“就有道”可以看做归属被爱需求和部分自尊需求,而“正”可以看做自我实现。“敏于事而慎于言”是行为表现或者说和“就有道”同为自我实现的途径。一般的理解是只有低级需求满足了,才会有高级需求,但对于现实社会来讲,并非那么绝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递增理论主要在于“优势需求”概念。就是当低级需求未满足时,低级需求占优势,当一个人的低级需求部分满足而产生了高级需求时,他的低级需求就不再占优势。按我的理解,当人的高级需求部分满足或正在满足的过程中,他的低级需求不仅不占优势,而且需求标准还可能降低。孔子的弟子中,颜回是极度贫寒的典型,尽管孔子对他的评价很高,但从现实情况看,颜回的成就显然比不上子贡等早已解决温饱的弟子。这并不是说因为颜回的低级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是孔门弟子中大部分都是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士”阶层,基数决定了最终的结果。不过这正好揭示了大部分孔门弟子还是在低级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有了从师孔子追求道德学问这样的高级需求。需求层次理论是一种概括性的理论(大多数心理学理论都是概括性的,即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确),从孔门弟子的构成上看也有很好的反应。尽管从人类历史上看,逐级满足需求而到达自我实现的人占多数,但那些低级需求没有得到完全满足而仍然努力追求自我实现的人更让人肃然起敬。比如范仲淹的政治成就可能比不上张居正,但他的道德声望就远远超出。而那些为了某种信念可以牺牲生命的人更是为自我实现做到极致。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不仅可以压制低级需求,同时也起到了心理安慰作用。而对于后世的人,生活贫寒拮据似乎也成了道德标签的一部分。这样的结果可以看做人类从人性上就有自我实现的潜在需求,这也符合马斯洛的乐观理念和他的审美需求理论。孔子对于颜回的推崇,除了这种高级需求控制低级需求的感动效果,可能还有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