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政治假期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1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政治假期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2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政治假期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3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政治假期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4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政治假期模拟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遵义市2018届高三政治假期模拟考试试题12.“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你是否还记得小时候农村外婆家的模样?古村落被建筑学家比喻为“空间说书者”,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浪潮,很多古村落人口不断外流而成为“空心村”,令人们感到遗憾,因为( )乡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乡村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乡村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保护乡村对承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a. b. c. d.13.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借由西方主持人在中国的体验,不俯视也不仰视,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以“第三者”的视角去观察,不仅发现了春节的文化魅力,也展示了春节所寄予中国人的当代精神。这表明( )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文化在相互继承中发展 大众传媒促进了文化传播 文化在相互推崇中竞争 a b c. d.14.实干托举未来,“工匠精神”铸就“中国梦”。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迈进,离不开每一位技术工人的开拓与创新。我们应该让“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这是因为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财富 工匠精神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工匠精神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文化支撑 工匠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a b c d15. 宇宙间一切物体鄙在运动和变化之中。天文学家们已经算出,10万年前看到的北斗七星组成的图形和10万年后将要看到的图形,都和今日的大不一样。上述材料说明( )物质的存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人们能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a. b c. d.16.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 b. c. d.17.故乡的味道是黄昏中升起的袅袅炊烟。对山陕西人来说,故乡的味道就是那碗biangbiang面,如右图人们造的这个字,他概括了食材产地特征,食者感受,制作工艺要领及做面人的辛勤操作,彰显了陕西人心底宽长,有棱有角,大苦大乐的爽快精神。这表明( )a. 有什么样的饮食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b. 面食和饮食文化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c. 所造汉字的灵感源于人的大脑d. 饮食文化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18.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a. b. c. d.19. 分享经济是“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即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整合重构闲置资源,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成本小、更灵活。从分享经济模式中,我们可以悟出( )联系是客观的,但我们可以改变事物原有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联系是具体的,应善于具体分析和把握与事物相关的各种条件 联系是多样的,应该打破事物的本质联系以丰富事物发展的形式联系是普遍的,但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的主观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a. b. c. d.20.右图漫画庇护启示我们(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必然导致质变要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要把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a. b. c. d.21.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我国不会对网约车“一禁了之”,将“量体裁衣”设计新的管理制度,依法合规鼓励新业态规范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乘客的安全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等突出问题都亟待解决。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必须趋利避害,规范其发展。”上述材料体现了( )联系具有多样性,即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我们要热情支持新事物的成长与完善 a b c d.22.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两权分离”到目前的“三权分置”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有一重大制度创新,将对今后一顿时期农村土地改革产生深远影响。这表明( )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制度创新是我国土地改革的先导 上层建筑服务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 b c. d.23.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 b. c. d.39.中国制度的构建有自己的逻辑:就国家转型与现代国家建构所面临的基础和任务来看,西方面临的是如何使高度的分散性整合为内在的一体化,而中国面临的是如何使传统的大一统国家在现代化转型中延续为一体化的现代国家。仅此一点就足以决定中国的国家转型与现代制度建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只能在中国内部寻找,无论如何不能照搬西方的逻辑,而必须充分把握中国自己的逻辑。(1)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只能在中国内部寻找。(14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该如何解决中国问题。(12分) 40.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将天文、物候、农事、民俗完美结合,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人民所沿用, 以此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尤其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它所蕴含的古老智慧同样非常有价值,能使中国人的生活更具韵律之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努力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1) 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运用“二十四节气”让生活更具韵律之美。(10分)(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探究如何使“二十四节气”这一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12分)(3)结合材料,就如何传承好“二十四节气”拟两条广告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不超过20个字。 (4分)政治参考答案bdbcb bbacd bc39(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只能在中国内部寻找。(14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我国面临的问题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进行西方式的改革,而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上层建筑要符合经济基础,我圉国家转型与现代国家建构要符合我国的经济基础,如果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我国问题的方法需要从内部寻找。社会主义社会里,解决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的途径是改革,改革不是彻底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周通过改革促进国家转型与现代国家建构。(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该如何解决中国问题。(12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解决中国问题应该立足于中国实践,立足于中国转型所面临的基础和任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无论如何不能照搬西方的逻辑,必须把握把握中国自己的逻辑,再次基础上制定的政策必须要进行试点在推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保证相关政策落到实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解决中国问题必须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作用。40(1)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运用“二十四节气”让生活更具韵律之美。(10分)辩证否定观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将“二十四节气”对自然界的规律性认识创造性地运用到生活当中,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观念,提出新问题,开拓新境界。在认识和把握“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之上,从实际出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探究如何使“二十四节气”这一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12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二十四节气”中符合当前农业生产发展要求的要加以利用,与当时当地实际不符合的内容要加以改造或剔除。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