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控规指标体系构建.doc_第1页
旅游景区控规指标体系构建.doc_第2页
旅游景区控规指标体系构建.doc_第3页
旅游景区控规指标体系构建.doc_第4页
旅游景区控规指标体系构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景区控规指标体系构建3.1旅游景区控规指标体系构想3.1.1旅游景区控规控制要寨构成(1) 旅 游 系统构成分析从系 统 论 出发,旅游应视作一.游者主旅念、受偏活感个系统,它是旅游者通过旅游媒介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系统,其构成要素有:旅游主体一一旅游者,旅游客体 旅游目的地,旅游媒介 旅游企事业机构。旅游系统是由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各个因子相互依托、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圈。旅游者要素包括就业状况、个性特征、收入、媒体-一 - 一 ?一厂(7G”智奥一、,。 犷.离答、扮一二项之目/ 体、目、 _分一J设施设建境发地客卿距离 图3-1 * 0系统要索构成(111休闲时间、教育水平等因子:旅游企事业要素集,包括从事信息、交通、服务、环境保护、开发、经营、科教、文化的企业和事业机构:旅游目的地要素集,包括自然要素、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项目设施、社会文化要素。(如图3-1所示)从空 间 表 现形式来看,旅游系统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通过旅游通道相互作用的一个空间系统。按旅游功能分析,旅游系统则包括四大组分即客源市场(需求)子系统、旅游目的地(供给)子系统、支持子系统和出游子系统。其结构体系如图3-2所示。t7.) 旅 游 规划的系统构成旅游 系 统 规划是以旅游系统为规划对象,在对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这对供需关系以及与这对关系有紧密联系的支持系统和出游系统诸因子调查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出全面的、可操作性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细则。其基本思想是:以客源市场系统为导向,以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为主体,以出游系统为媒介,以支持系统为保障,利用反馈系统来监控。户政策法姐州客派市场产 品市场本地市场国内市场国际1打场Lp AftM-8一开环厂j*ar-绷偏砒人力资源出游系统交通设施旅行服务自然景观玉垂巫口ta门些人通几卜作为 旅 游 系统规划的主体,目的地系统规划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和服务系统规划,三者集成的旅游产品系统是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的核心。旅游产品系统既包括有形的吸引物资源如自然风光、文化遗迹等,也包括与吸引物相配套的旅游设施,如宾馆、娱乐设施、商服等,还包括无形的文化底蕴、居民的好客度等。履 JL一 am finx i 节事活动阵匹工-气二至画一月竺xr州客汤市场仁壑呼气_鲤M8丝.引L l 两丽丧万习图3-2旅游系统的组成结构991(3) 旅 游 景 区 控规的控制要素分析旅游 景 区 本身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其控规需要在各个单方面内容控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方面控制的相对重要性,解决好旅游景区的“保护性”开发问题。如果把旅游者的进入作为外部动因考虑,旅游景区控规系统则主要通过对旅游目的地内的各构成要素进行合理的开发控制,为旅游企事业集合提供经营管理的科学依据,从而形成对旅游者的长效吸引力。对于一个具体的旅游目的地,主要由游憩活动、环境、设施及其支持系统(交通、饮食、住宿等)组成。旅游景区控规以控制指标为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应从资源、活动、环境、设施等四个方面的进行指标体系构建44.487这里 所 提 到的旅游景区资源具体来说是指旅游地资源,不包括客源市场、旅游服务及旅游服务设施等要素46,是一定地理空间区域内的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生存发展的基础,其数量多少、质量优劣决定了旅游景区的特色和吸引力的强弱,其损耗速率有无超越自然或人为更新速率则关系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性,因此旅游景区控规应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即以确定旅游资源的保护级别为基础,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开发措施。旅游 活 动 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 多个方面。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享受旅游经营者所提供的棍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导游以及旅游线路设计等服务。具体到一个景区来讲,旅游活动则主要体现为游憩活动【州,景区通过各类功能用地和其所承担项目的提供使游憩活动落实在景区空间中。另一方面,景区环境却常常受到游憩活动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土壤、动植物、水环境、空气品质、环境卫生、景观风貌以及文化环境等方面。因此,旅游景区控规应主要通过土地使用、游赏项目等因子对旅游者的游憩活动进行控制。环境 是 游 憩活动发生和景区发展的空间基础,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动植物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等都影响游憩活动的选择和开展.同时,旅游开发经营和游憩活动又会对旅游景区敏感脆弱的环境系统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旅游景区控规必须以保护环境系统稳定性为准则,游憩环境容量是调节两者关系的重要指标。除此之外,景观风貌、环境卫生等因素也是环境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旅游 设 施 是游憩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媒介,为旅游者游憩、观光以外的活动提供服务所需的物质条件,是旅游经历的必要支撑,也是旅游消费结构中的主体。旅游设施包括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两大类。旅游景区控规对旅游接待设施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对游客中心、购物点、餐饮点、住宿点等建筑实体的建造控制1477另外,对旅游接待设施、导引设施、交通、环卫等提出定量配置控制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控制可按照城市控规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旅游 景 区 控规建立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市场和产品定位基础之上,该层面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进一步深化资源保护、游憩活动、环境质量、设施配套等方面的“保护性”开发内容,即通过“控制建设、突出保护”来协调“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最终解决这一风景区控规研究的核心问题。3.1.2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1) 科 学 性:即指标体系能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旅游景区控规的内涵和目标,避免因不同方面价值观的冲突而导致的指标取向片面性,真正实现旅游景区保护与开发的全面协调。在深入研究旅游景区控规系统构成的基础上,构建既能全面反映系统总体特征,又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2 )可 操 作性:指标体系最终用于旅游景区控规的编制,指导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开发行为,规范和引导景区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指标应有可测性和可比性,且内容简明、描述准确。(3 明 确 性:指标受到文化、经济、生态等多项因素的影响,由于确定过程中的随机性和某些指标内涵的模糊性,易使指标筛选因过分追求全面性而使部分高度相关指标重复或内涵重叠。指标体系构架应以明确指标内涵、合理组配指标为前提.(4 定 性 与定量相结合:指标体系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量化的控制指标提供严格的硬性控制标准,描述性指标作为开发建设的原则导引,使规划具有一定弹性,两者相结合强化了可操作性。3.1.3指标体系的提出(1) 旅 游 景区控规实践中的指标分析对收 集 到 的旅游景区控规10余项实践项目和5篇相关文献(见附录一)中所涉及的指标进行统计可知,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限高、绿地率、停车位、接待床位、建筑面积等指标出现的频率较高。另外,对配套设施、旅游容量、景观控制等指标有所涉及,如表3-1所示:裹3 -1 旅 游 景区 控 规 常 用 指 标 统 计 分 析序号指标使用情况使用颇度排序用地性质 A to A A d 1 12 建筑密度 么 d 6 建筑限高 八 八 绿地率 0.93 么 八0.87孟. 孟,接待床位么 八 建筑面积 么 人 d d 植被覆盖率 6 6 冉D门廿6曰q 八植被类别 旅游容量景观控制配套设施 景物保护 0.1 3 7通行方式0.13 7比标志性建筑0.1 3 7标识系统 0.07 818 环境卫生0.07 8由上 表 可 知,当前旅游景区控规实践中的控制指标大多是直接将城市控规的指标进行平移,主要集中在对建设开发强度的控制,对旅游景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控制鲜有提及。尽管对建设开发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景区环境的保护,但对旅游景区这一脆弱性资源来讲其保护力度和深度远远不够。旅游景区的主要功能是展示给旅游者一个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旅游环境,因此旅游景区控规指标体系应突出和强化旅游要素的控制。C2 旅 游 控制要素分析旅游 控 制 要素作为旅游景区控规要着重体现的内容,主要是对旅游客体对象及其展示和旅游行为的控制,是旅游景区控规的灵魂所在。在深入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特征和旅游景区控规控制要素构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旅游控制要素主要包括景物保护、风景游赏、景观风貌、旅游行为引导等方面。景 物 保 护控制景物 体 系 是旅游景区特色和吸引力强弱的基础,景物保护是对旅游景区生命线的维持,包括旅游景区中自然和人文景物的保护,尤其要强调对景物所在环境的保护。旅游景区内资源价值高低不同,要求对其进行不同级别的保护,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4级保护区困。另外 , 也 可依据保护对象的种类及其属性特征,并按土地利用方式,对风景资源进行分区保护,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及发展控制区。分级或分区的划分及保护规定可参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中的相关条例,不再赘述。风 景 游 赏控制风景 游 赏 控制针对景区资源的可游览、可欣赏且易破坏等特点,对游赏活动提出控制要求。主要从旅游容量和游赏项目两方面进行控制。旅游容量也称旅游环境容量或旅游承载能力,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它通常表现为一种“阐值”,超出阐值将影响旅游环境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491;游赏项目是在旅游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娱乐休闲活动及其方式,同一用地性质的地块可进行多种游赏项目的选择,具体游赏项目的引导控制可使景区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景 观 风 貌控制景观 风 貌 控制主要针对景区内在生态质量的下降和外在的视觉污染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包括植被类别、植被覆盖率、景观分区、焦点景观、观视点、观视廊道、景观主朝向、规划意境等方面的控制。植被 类 别 和植被覆盖率是衡量旅游景区生态系统稳定程度的重要参数,植物群落成份越丰富、结构越复杂、植被盖度越高,抵抗外界干扰的和同化的能力以及遭到破坏后的自我恢复能力就越强.景观 分 区 是在景观美景度和景观敏感度分级的基础上,分为一级、二级及三级景观区【印,川。焦点景观指景区内集聚旅游者视线的景观,是组织景观结构重要影响因素。观视点是展示景区景观的载体,常选择景观制高点作为观景点,合理的观景点选择可使景区以最优美的姿态展现给旅游者。观视廊道是观视点与焦点景观之间形成的视线通道,要求通畅且视域宽广。景观主朝向即景观主要向旅游者展示的一面的方向,分南、北、东、西、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八个方向。规划意境是景观给旅游者的一种心理感受,可分为:奇、旷、秀、丽、闹、静、幽、悠、雅、野等。旅 游 设 施控制游览 设 施 控制包括接待设施和导引设施的控制。接待设施配备主要是对游客中心、住宿、餐饮、购物等的配置要求,其指标选取的依据是旅游设施系统规划所确定的游人数量。导引设施包括标识物、解说牌、广告牌等的配置要求。旅游景区控规主要解决各种设施的种类、数量及其空间分布问题。游览设施配备的原则,要与需求相对应。既满足游人的多层次需求,也适应设施自身管理的要求,并考虑必要的弹性或利用系数,合理协调地配备相应类型、相应级别、相应规模的旅游设施。(3) 指 标 体系的构成在旅 游 景 区控规实践中的指标统计和旅游控制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研究和 实地调查,提出旅游景区控规指标体系框架。该体系由保护游赏、用地使用、环境 质量、建筑建造、设施配套五大主题构成。保 护 游 赏 控 制包括 景 物 保 护 控制和风景游赏控制。用 地 使 用 控 制用地 使 用 控制包括土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两方面。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建设用 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边界范围、地形等作出的规定,包括土地使用性质 、土地使用的相容性、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等。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并重 的前提,寻求土地使用过程中生态保护建设、经济环节与地域环境特色塑造等景区 文化底蕴的整合,进而促进形成良好环境的土地利用。土地使用性质按用地分类标准规定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土地使用相容性通过土地使用性质宽容范围的规定或适建要求,为规划管理提供一定程度的灵活性。环境 容 量 控制主要是对景区用地所能容纳的建设量作出合理规定,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容积率为空间密度的控制指标,反映一定用地范围内建筑物的总量;建筑密度为平面控制指标,反映一定用地范围内建筑物的覆盖程度;绿地率表示绿地占景区建设用地的比例,反映用地内环境质量和效果。环 境 质 量控制旅游 景 区 环境质量控制由景观风貌和环境卫生两大主题构成。环境卫生控制通过制定相应的环境卫生标准,防止旅游开发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包括水质标准、空气污染指数、噪声振动等允许标准值、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回用率、清洁能源利用率等。建 筑 建 造控制建筑 建 造 控制是对建筑物布置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所作出的必要的技术规定。其控制内容为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等。另外,结合景区景观设计进行的建筑设计引导也是建筑建造控制的重要方面。建筑设计引导是依照美学和空间艺术处理原则,从建筑单体环境和建筑群体环境两个层面对建筑设计和建筑建造提出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其中,建筑单体环境的控制引导,一般包括建筑风格形式、建筑色彩、建筑体量等内容。建筑色彩一般从色调、明度和彩度上提出控制引导要求;建筑体量一般从建筑竖向尺度和建筑横向尺度(或建筑平面对角线)以及建筑形体三方面提出控制引导要求;对标志性建筑、解说牌和标识等建筑小品的控制则规定其布置内容、位置、形式和净空限界;建筑群体环境的控制引导即是对建筑实体围合成的景区空间环境及其周边其他环境要求提出控制引导原则,一般通过规定建筑组群空间组合形式、建筑轮廓线示意等达到控制景区空间环境特征的目的。 设 施配 套控制设施 配 套 是旅游者旅游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即对景区内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定量配置要求。基础设施主要是对交通活动、环卫设施等的配套控制。对交通活动的控制内容为:交通通行方式、出入口方位及数量、停车位数量和游径选线。游径选线强调对现有通道(如河流、小溪等)的利用,为修建性详细规划道路设计提供依据。环卫设施的配置主要是对公厕、垃圾桶等的配置要求。在 以上 五 大主题分析的基础上,拟建立下列指标体系,共计46个指标。(表3-2所示)表 3- 2 控 制 性 详 细规 划 指 标 休 系控制指标体系保护游赏景物保护1保护级别2保护类别。风景游赏3旅游容量4游赏项目用地使用土地使用5用地面积6用地边界7用地性质8士地使用相容性环境容量9容积率10建筑密度11绿地率环境质量景观风貌12植被类别13植被覆盖率14种植方式15景观分区。16焦点景观17观视点18观视廊道19景观土朝向20规划意境环境卫生21空气污染指数22噪声振动等允许标准值2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筑建造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引导接待设施导引设施交通活动环卫设施24水污染物允许排放浓度25清洁能源利用率。26建筑高度27建筑后退28建筑间距29建筑平面最大对角线尺寸。30标志性建筑31建筑形式、体量、色彩32组群空间组合形式。33小品设置34游客中心35接待床位36餐位37购物设施38标识物39解说牌40广告牌41交通通行方式。42出入口方位43停车位44游径选线45公厕46垃圾桶设施配套注: 保护类别:依据保护对象的种类及其属性特征,并按土地利用方式,时风景资派进行分区保护 , 包 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及发展拉 例 区 . 景观分区:景观分区建立在景观美景度和景观歇感度评价的基础上,分为一级、二级及三级景观区清沽能A利用率:主要以是否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来衡童。建筑平面最大对角线尺寸:用以控制单个建筑的面宽和水平方向的体圣,最大限度地限制过大建筑对景观的影响,可减少建筑时山体景观的遮档。建筑组群空间组合形式,一般运用具体的图示方式进行示意表达.交通通行方式:选择牟行还是步行方式。 。3.2指标的筛选321德尔菲法在初 步 提 出的指标体系基础上,笔者请25位专家填写问卷,对46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并提供意见和建议。共发 问 卷 25份,收回25份。专家 问 卷 调查共进行了两轮,第一轮结束后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将统计结果反馈给专家,请专家再次对指标体系进行评判,最终得到新的指标体系及其各指标的重要程度。3.2.2问卷设计(1) 第 一 轮专家意见征询表(见附录一)第一 轮 专 家意见征询表分为两个部分。(专家包括景区管理人员)第一 部 分 是46个指标,将指标的重要程度分为“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较不重要”、“不重要”五个等级,分别赋予9, 7, 5, 3, 1分值,请专家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打分。第二 部 分 是两个开放型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请专家对指标分类做出修改和调整,第二个问题是请专家对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增加他们认为重要的其他指标。(2) 第 二 轮专家意见征询表(见附录二)第二 轮 专 家意见征询表分为两部分。第一 部 分 是根据第一轮专家问卷的统计结果调整的新的指标体系,请专家再次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第二 部 分 是一开放型问题,请专家对指标体系不合理之处做出修改和调整意见。3.2.3统计结果分析各指 标 按 照“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较不重要”、“不重要”五个等级,分别赋予9, 7, 5,-3, 1的分值,用各指标所得分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专.家的“意见集中度”,用各指标所得分值的变异系数来表示专家的“意见协调度”,变异系数越小,指标的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就越高。假设 X 表 示第i个专家,第j个指标的打分,现在共有n个专家,m个指标。M,=S;= 兴女(X。一、r)2n-i廿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V;=Sj/MjM; j指标的算术平均值V; j指标的变异系数S厂 一 j指 标标准差M,越 大,j指标越重要;V,越小,j指标的专家意见协调度越高。1、 第 一轮 统计结果分析按照 上 述 方法对专家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46个指标的“意见集中度”和“意见协调度”。各指 标 所 得分值的变异系数在0-0.61之间,首先将变异系数大于0.5的4个指标剔除掉,它们分别是:规划意境、清洁能源利用率、小品设置、游径选线。再将“意见集中度”大于6.5(即算术平均值大于6.5)的33个指标筛选出来,如表3-3所示:表3 -3 第 一 轮 指 标 筛 选 结果指标意见集中度愈见协调度1保护级别2保护类别3旅游容量4游赏项目5用地面积6用地边界7用地性质9容积率10建筑密度11绿地率12植被类别13植被理盖率14种植方式15景观分区16焦点景观17观视点18观视廊道21空气污染指数24水污染允许排放浓度26建筑离度27建筑后退30标志性建筑31建筑形式、体量、色彩32组群空间组合形式35接待床位36餐位38标识物39解说牌4王交通通行方式8.307.218.277. 328。868.548.908.908.908.707.026.977.167.6?7.287. 118.257. 157.238.908.908.018.908. 138.707.098. 208.388.760.270.260.200.330.110.280.090.090.090. 160.330.340.320. 280.290.310.180.210.250.090.090.280.090.190. 160.320.210,90. 17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公脑垃圾桶专家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8.798.90B.韶8.570。230.090.王70.23蛇43 钊46(1) 注 意 指标的相容性和关联性,可以用一个关键性指标反映的,就不再设立其他相关指标。如保护类别与景观分区、焦点景观与标志性建筑、床位与餐位这三对指标就存在相容性,应进行精简。(2) 景 区 环境不同,其控制指标也有所差异,应注意设计通用指标。如“水污染允许排放浓度”对某些无污染源的景区不适合,应改为“地表水水质标准”,依据国家规范进行水质的控制。根据 专 家 问卷的统计结果以及专家们对指标体系提出的修改和调整意见,对从肠个指标中筛选出的33个指标进行合并,并修改了个别指标的表述,将指标调整为30个,如表3-4.-表3 -4 控 制 指 标 ( 第一 轮 )指标意见集中度意见协调度1保护级别2旅游容量3游赏项目4用地面积5用地边界6用地性质7容积率8建筑密度9绿地率10植被类别11植被覆益率12种植方式13景观分鼠14焦点景观15观视点16观视廊道17空气污染指数18地表水水质标准19建筑高度20建筑后退21建筑形式、体耸、色彩22组群空间组合形式8.308. 277.328868548.908908.908.707026.97了,217.677.287. 118.267. 157.23如90 叨8. 13o. 270.200330.11心280.090.090090.180.330.340.280.280.290.310.180.210.250.090.090.090. 19a 民a8.708.203,388.760.160.210. 190.170.230.0 90. 170 23q 户n M q口峥f斤了0护目匕0 李只户只 凸 只23接待床位24标识物25解说牌26交通通行方式27出入口方位28停车位29公厕30垃圾桶各指标所得分值的变异系数均在0-0.35之间,说明各指标专家意见的协调度较第二轮统计结果分析第二轮专家咨询的统计结果,如表3-5所示,各指标的“意见集中度”均大于6.5,高么所得分值的变异系数均在0-0.35之间,说明各指标专家意见的协调度较高。因此,将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确定为最终的指标体系。衰3 -5 控制 指 标 ( 第 二 轮 )主题指标意见集中度意见协调度保护游赏景物保护1保护级别8.35 0.21风景游赏2旅游容童8.44 0.183游赏项目7.63 0.28用地使用土地使用4用地面积8.86 0.115用地边界8.54 0.286用地性质8.90 0.09环境容漫?容积率8.90 0.098建筑密度8.90 0.099绿地率8.70 0.16环境质里景观风貌10植被类别6.97 0.2511植被覆盖率7.02 0.2912种植方式7.21 0. 2613景观分区8. 17 0.2314焦点景观7. 28 o. 2915观视点7. 11 0.3116观视廊道8.25 0. 18环境卫生17空气污染指数7。巧0. 2118地表水水质标准7.23 0.25建筑建造建筑建造19建筑高度8.90 0.0920建筑后退8.90 0.09建筑设计导引21建筑形式、体量、色彩8.90 0.0922组群空间组合形式7. 93 0.19设施接待设施23接待床位8.70 0. 16配套导引设施24标识物8. 13 0.2125解说牌8.38 0. 19交通活动26交通通行方式8.76 0. 1727出入口方位8. 79 0.2328停车位8.90 0.09环卫设施29公厕8.63 0. 1730垃圾桶7.87 0.23各指 标 所 得分值的变异系数均在0.0.30之间,说明各指标专家意见协调度较高。控制 内 容 的选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的景区或同一景区的不同地块,不一定都要从以上五方面来控制,而应视景区的具体情况选取其中的部分控制内容。3.3控制指标的分类在 城 市 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中将控规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借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