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ppt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ppt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ppt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ppt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古代寓言二则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给人以启示 如 揠苗助长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什么叫寓言 第一课时 郑人买履 韩非子 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逐字逐句地直译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 理解课文所含寓意 4 背诵课文 1 了解韩非及 韩非子 学习目标 关于韩非子及 韩非子 战国时韩国人 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 思想家 政论家和散文家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后世称 韩子 或 韩非子 他的著作 孤愤 五蠹 d 流传到秦国 秦王政读后 发出 嗟乎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 死不恨矣 的感叹 韩非的著作 是他逝世后 后人辑集而成的 韩非子 一书 重点宣扬了韩非法 术 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韩非 法 术 势 相结合的理论 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 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 同时 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请自由朗读课文 如有不认识的字 就查字典 或向同学请教 或举手问老师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浏览诊断 请读读课文 利用注释或字典练习译讲 如有疑难 就向同学请教 或举手问老师 六分钟后 比谁能正确地译讲课文 译讲过程中要注意重点文言实词 虚词 古今异义字 通假字 词类活用 特殊文言句式 翻译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翻译文言文六法 留 扩 换 补 调 删 确认标识 同桌间相互启发 领会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三分钟后看谁说得最准确 归纳演绎 一 填空 郑人买履 选自 作者 是我国时期著名的家 法家学说集大成者 家 二 给下列句中画横线的字注音 买履者 自度其足 宁信度 遂不得履 及时演练 三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解释句中画横线的字 买履者自度其足置之其坐而忘操之吾忘持度市罢遂不得履宁信度何不试之以足2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解释下列虚词 其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而 而置之其坐而忘操之之 置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 第二课时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逐字逐句地直译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 理解课文所含寓意 1 了解 吕氏春秋 4 背诵课文 学习目标 关于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 是战国末年 公元前239年前后 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 儒 法 道等等 著作 又名 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 八览 六论 共十二卷 一百十六篇 二十余万字 在公元前239年写成 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请自由朗读课文 如有不认识的字 就查字典 或向同学请教 或举手问老师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浏览诊断 请读读课文 利用注释或字典练习译讲 如有疑难 就向同学请教 或举手问老师 十分钟后 比谁能正确地译讲课文 译讲过程中要注意重点文言实词 虚词 古今异义字 通假字 词类活用 特殊文言句式 翻译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翻译文言文六法 留 扩 换 补 调 删 确认标识 同桌间相互启发 领会这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三分钟后看谁说得最棒 归纳演绎 常见的文言句式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句式大多相同 但也有几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 1 判断句常见格式 1 者 也 最常见 翻译成 是 例 陈胜者 阳城人也 陈胜 是阳城人 2 者 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应当被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3 也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了 4 例 七略四库 天子之书 七略 和 四库 是天子的藏书 2 倒装句 1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是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 加重谓语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甚矣 汝之不惠 2 宾语前置微斯人 吾谁与归 3 定语后置 突出强调定语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4 状语后置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3 被动句 古汉语表被动很少用介词 被 而是多用 为 为 所 于 等来表示 帝感 于 其诚 山峦为晴雪所洗 省略句 文言文中常省略的部分有主语 谓语 宾语 介词 理解和翻译时要补上省略部分 温故而知新 可以 之 为师矣 天子坐 于 明堂 文言语句翻译 1 基本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2 基本要求 准确 畅达 3 主要方法 1 留 保留专有名词 如表示人物 时间 地点 官职 具体事物的名词 2 扩 古汉语单音词居多 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单音词扩展为双音词 3 换 一些文言虚词 古今异义词要用现代词语替换 4 补 补充被省略的部分 5 删 删去不需译出的虚词 6 调 调整语序或词序 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和规律 一 刻舟求剑 选自 是战国末期秦国的宰相的门客们合编的 二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 楚人有涉江者遽契其舟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是吾剑之所从坠 及时演练 三 解释下列虚词 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