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员 王艺 李平飞 杨亚飞 向量自回归模型 1 2 目录目录 1 VAR模型及特点 2 变量平稳性检验 3 VAR模型中滞后阶数p的确定方法 4 变量间协整关系检验 5 模型稳定性检验 6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7 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 8 VECM模型 9 VAR模型总结 3 向量自回归模型 经典计量经济学中 由线性方程构成的联立方程组模型 由科普曼斯 poOKmans1950 和霍德 科普曼斯 Hood poOKmans1953 提出 联立方程组模型在20世纪五 六十年 代曾轰动一时 其优点主要在于对每个方程的残差和解释变 量的有关问题给予了充分考虑 提出了工具变量法 两阶段 最小二乘法 三阶段最小二乘法 有限信息极大似然法和完 全信息极大似然法等参数的估计方法 这种建模方法用于研 究复杂的宏观经济问题 有时多达万余个内生变量 当时主 要用于预测和政策分析 但实际中 这种模型的效果并不令 人满意 4 向量自回归模型 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来描述变量关 系的模型 但是 经济理论通常并不足以对变量之间的动态 联系提供一个严密的说明 由于内生 外生变量的划分问题 较为复 其次当模型不可识别时 为达到可识别的目的 常要 将不同的工具变量加到各方程中 通常这种工具变量的解释 能力很弱 另外当变量是非平稳的时候 则会违反假设 带 来更严重的伪回归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出现了一种用 非结构性方法来建立各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模型 5 向量自回归 VAR 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 VAR模 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 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 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 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 向量 自回归模型 VAR模型是处理 多个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与预测最容易操作的模型之一 并 且在一定的条件下 多元MA和ARMA模型也可转化成VAR模型 向量自回归理论向量自回归理论 6 VAR p 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其中 Yt 是N 1阶时间序列列向量 c是N 1阶常数项列 向量 均为N N阶参数矩阵 ut是N 1随 机误差列向量 其中每个元素都是非自相关的 但是这些 元素 即不同方程对应的随机误差项之间可能存在自相关 VAR模型的表示模型的表示 t1122ttk t kt YcYYYu 1 k 7 11 11 1 21 22 2 j 1 2 jjN j jjN j NjNjNN j 1 ttNt Yyy 1 N ccc 1 ttNt uuu 8 121111112211212 121122122122222 tttt tttt yyyu xxxu 11111121211221221 12111221221222222 tttttt tttttt yyxyxu xyxyxu 显然 方程组左侧是两个第t期内生变量 右侧分 别是两个1阶和两个2阶滞后应变量做为解释变量 且各 方程最大滞后阶数相同 都是2 这些滞后变量与随机误 差项不相关 假设要求 以两个变量 滞后两期的VAR模型为例方程组 9 1 VAR模型不以严格的经济理论为依据 在建模过 程中只需明确两件事 第一 确定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 并把它们都纳入VAR模型中 第二 滞后阶数p的确定 保证残差刚好不存在自相关 2 VAR模型对参数不施加零约束它对无显著性的参 数估计值并不从模型中剔除 也不分析回归参数的意义 3 VAR模型的解释变量中不含当期变量 所有与联 立方程组模型有关的问题在VAR中均不存在 VAR模型的特点模型的特点 10 4 VAR模型需估计的参数较多 如VAR模型含3个变 量 N 3 最大滞后期为K 2 则有 KN2 2 9 18个参数需 要估计 5 当样本容量较小时 多数参数估计的精度较差 故需大样本 一般n 50 6 无约束VAR模型的应用之一是预测 7 用VAR模型做样本外近期预测非常准确 做样本 外长期预测时 则只能预测出变动的趋势 而对短期波动 预测不理想 VAR模型的特点模型的特点 11 这种方程模型主要用于分析联合内生变量间的动态关 系 联合是指研究N个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动态是指p 期滞后 故称VAR模型是分析联合内生变量间的动态关系 的动态模型 而不带有任何约束条件 故又称为无约束 VAR模型 建VAR模型的目的 1 预测 2 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 用于变量间的动态结 构分析 12 变量平稳性检验变量平稳性检验 在对数据建立VAR模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的平稳性 进行检验 如果不平稳直接OLS容易导致为回归 当检验的数据是平稳的 我们可以建立平稳的VAR模型 并且可以进一步考查变量之间的因果关联系 此时可以采用 格兰杰因果检验 当数据是非平稳的 并且各个序列是同阶单整 则可以 进一步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可以利用EG两步法 和Johanson协整检验 1 EG两步法是基于回归残差的检验 2 Johanson协整检验是基于回归系数的检验 13 变量平稳性检验变量平稳性检验 1 检验平稳性 若平稳 做格兰杰检验 不平稳 做协整检验 平稳性检验的目的平稳性检验的目的 2 协整检验中要用到每个序列的单整阶数 3 判断时间序列数据生成过程 14 VARVAR模型中滞后阶数模型中滞后阶数p p的确定方法的确定方法 建立VAR模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滞后 阶数p的确定 在VAR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最大滞后阶数p 太小 残差可能存在自相关 并导致参数估计的非一 致性 适当加大p值 即增加滞后变量个数 可消除 残差中存在的自相关 但p值又不能太大 p值过大 待估参数多 自由度降低严重 直接影响模型参数估计 的有效性 这里介绍两种常用的确定p值的方法 15 VAR模型滞后期模型滞后期k的选择方法 的选择方法 1 用似然比统计量 用似然比统计量LR选择选择p值值 其中log L k 和log L k 1 分别是VAR k 和VAR k 1 模型的极大似然估 计值 k表示VAR模型中滞后变量的最大滞后期 LR统计量近似服从卡方分布 2 用赤池信息准则 用赤池信息准则 AIC 很多情况下 似然比检验所要求的随机误差项正态分布的条件在时间序列数据中 并不能够得到满足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其他方法来确定滞后期数 2 2 log log 1 LRL kL kN 2 1 2 log T t t k AIC TT 16 3 施瓦茨 施瓦茨 SC 准则确定 准则确定p值值 SC准则也是判断滞后期是否合适的一种统计量 SC与AIC准则一样 选 择最佳k值得原理是在增加k值得过程中使SC值达到最小 4 贝叶斯 贝叶斯 Bayes 信息准则 信息准则 BIC BIC准则也是判断滞后期是否合适的一种统计量 BIC同SC AIC准则一样 选择最佳k值得原理是在增加k值得过程中使SC值达到最小 2 1 logln T t t k BICT TT 2 1 log log T t t kT SC TT 当当AICAIC与与SCSC等对应的最小值不同时 选着对应滞后阶数最小的 等对应的最小值不同时 选着对应滞后阶数最小的 17 变量间协整关系检验 Johanson协整检验协整检验 Jonhamson 1995 协整检验是基于VAR模型的一种检验 方法 但也可直接用于多变量间的协整检验 其目的是考 察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Johanson协整检验基本思想协整检验基本思想 t 1 YI 假定 此假定具有一般性 通过重新调整和变 换参数 模型可以表达为 t11221 1 ttktkt kt YYYYYu t1122ttk t kt YcYYYu 18 1jj I 1k I 其中 j 1 k 1 t11221 1 ttktkt kt YYYYYu 上述模型中 除 之外 所有项都是平稳的 若 是非平稳 则Yt 的分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反之则存在 协整关系 可见 压缩矩阵 决定VAR模型中的变量是否 存在以及多大范围内存在协整关系 t k Y t k Y 19 接下来我们讨论 的秩的三种不同情况 1 当r N 只有Yt的各分量都是I 0 时 才能保 证 是由I 0 变量构成的向量 这与假定的I 1 矛盾 2 当r 0 则 0 此时就不需要讨论Yt 之间是 否存在协整关系 3 当0 r N的情形 此时意味着存在r个协整组合 其余n r个关系依然为I 1 此时 可以分解成N r阶矩阵 和 他们秩均为r 使得 并且 是平稳的 t k Y t k Y 20 1 1 1 k ttit jt i yYYu 将 和 带入 t11221 1 ttktkt kt YYYYYu 可得到如下方程 111 1 r NNr aa aa 111 1 r NNr 称为协整参数矩阵 其每一列均称为协整向量 反映 了Yt各分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称为调整系数矩阵 它反映了本期变量对上期均衡的短期调整 21 Johanson协整检验的两种方法协整检验的两种方法 一 特征根迹检验 一 特征根迹检验 Trace 由r个最大特征根可以得到r个协整向量 而对于其余k r 个非协整组合来说其对应特征根应该为0 于是可以的到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构造的统计检验量为 01 11 0 0 rr rr H H 1 ln 1 0 1 1 k ri ir Trk 0 1 1rk 22 构造的称为特征根迹统计量 依次依次检验这一系列统 计量的显著性 r 1 当 不显著时 表明N个单位根 0个协整向量 当 显著时 则至少有一个协整向量 必须接受 的 检验 2 当 不显著时 表明只有一个协整向量 当 拒 绝时至少有两个协整向量 依次进行下去直到接受 说明存在r个协整变量 1 0 0 1 1 0r H 临界值 表明至少有2个协整向量 临界值 表明只有r个协整向量 1 1 r 23 二 最大特征值检验 二 最大特征值检验 Trace 对于Johanson协整检验 另外一个类似的检验方法是 01 11 0 0 rr rr H H 0 1 1rk 检验统计量基于最大特征值 其形式为 1 ln 1 0 1 1 rr Trk 检验从下往上进行 首先检验 依次进行下去 直 到接受 说明存在r个协整变量 0 0r H 24 原假设 特征值 迹统计量 p值 最大特征值统计量 p值 0个协整向 量 0 68 110 27 0 0000 50 63 0 0002 至少一个协 整向量 0 55 59 64 0 0027 35 86 0 0035 至少二个协 整向量 0 26 23 76 0 2100 13 82 0 3796 至少三个协 整向量 0 20 9 97 0 2840 9 80 0 5251 某一序列协整检验的结果 25 约翰森协整检验与约翰森协整检验与EG协整检验的比较协整检验的比较 1 约翰森协整检验不必划分内生 外生变量 而 基于单一方程的EG协整检验则须进行内生 外生变量 的划分 2 约翰森协整检验可给出全部协整关系 而EG 则不能 3 约翰森协整检验的功效更稳定 故约翰森协 整检验优于EG检验 26 模型稳定性检验模型稳定性检验 对于VAR模型来说 稳定性是指当把一个脉冲冲击施加 在VAR模型中某一方程的新息过程上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 分析这个冲击过程是否会消失 如果消失 那么说明系统 是稳定的 否则 系统不稳定 只有稳定的VAR模型才不会 由于受到冲击而长久的改变自己 而含有单位根的VAR模型 是非平稳过程 故我们通常通过AR根的图表来验证VAR模型的平稳性 AR 根的图表验证目的 根的图表验证目的 1 考察模型稳定性 2 协整阶数是否正确 3 做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前提 27 AR 根检验的模型构造 t1122 1 2 ttk t kt YAYAYAYu tT 2 12 k k LALA LA L 对于中心化的k阶VAR模 令 则VAR模型平稳的条 件为特征方程 的根均在单位元内 0LI 28 2 如果被估计的VAR模型不是所有根模的倒数小于1 即并非都位于单位圆内 则其是不稳定的 则考虑对 模型进行降阶处理 ARAR检验结果识别检验结果识别 1 如果被估计的VAR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数小于1 即 位于单位圆内 则其是稳定的 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函 数以及方差分解 29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克莱夫 格兰杰 Clive Granger 1969 和西姆斯 C A Sims 1972 分别提出了含义相同的定义 故除使用 格兰杰非因果性 的概念外 也使用 格兰杰因果性 的概念 其定义为 则称 不是由 Granger引起的 111 ttttt f yyxf yy 1t x t y 格兰杰检验要求数据是平稳的 为什么 30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 是否可以引入到其他变量方程中 我们可以表示 与 间格兰杰因果关系回归检验式 t x t y 1 11 2 11 p titiitit ii pp titiitit ii yyxu xxyu p 检验 对 存在格兰杰非因果性的零假设是 t x t y 012 0 p H 31 01 1 21 21 RSSRSSp FF p Tp RSSTp 构造的检验统计量为 其统计量服从F分布 如果F大于临界值 则拒绝原假设 否则不拒绝原假设 不能Granger引起 t x t y 2 11 1 T t t RSS 2 01 1 T t t RSS RSS1是含有 时的残差平方和 t x RSS0是含不含有 时的残差平方和 t x 32 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 对VAR模型而言 单个参数估计值的经济解释是困难的 其应用除预测外 最重要的应用是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 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一个内生变量对残差冲击 的反应 响应 具体而言 它描述的是在随机误差项上 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 来自系统内部或外部 后 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产生的影响 动态影 响 这种分析方法称为脉冲响应函数 33 为浅显说明脉冲响应的基本原理 说明残差是如何将 冲击传递给内生变量的 以含两个内生变量的VAR 2 模 型为例予以说明 设两变量VAR 2 模型 112211221 112211222 tttttt tttttt xa xa xb zb z zc xc xd zd z 其中模型满足E E 0 E 0 假设上述系统 从0期开始 且设 又设第0期给定 了扰动项 并且其后均为0 称此为第0期 给x以以脉冲 则有 1 t2 t 12 tt 1212 0 xxzz 1020 1 0 t 0时 x0 1 z0 0 t 1时 x1 a1 z1 c1 t 2时 x2 a12 a2 b1c1 z2 c1a1 c2 d1c1 34 继续这样计算下去 可以求得 称为由x的 脉冲引起的x的响应函数 同理可以求得 称为由 x的脉冲引起的z的响应变量函数 当然 我们也可以反向构造 出发 可以求 出由z的脉冲引起的x的响应函数和z的响应函数 012 x x x 012 z z z 1020 0 1 35 多变量多变量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变量函数模型的脉冲响应变量函数 将上述二元变量推广到多元变量VAR p 的模型上去 1 1 P tkpt yILL 1 P kpt ILL VMA 可以按照下面的表达式给出 11 PP kpkpk ILLILLI 2 12 kk IK LK LI 式中 K1 K2 K3 0 36 关于Kq的条件递归定义了VMA系数 11 2112 1122 qqqpqp 接下来我们考虑VMA 的表达式 2 12 1 2 tkt yILLtT yt的第i 个变量yit可以写成 0 1 2 12 1 1 2 k itijjtijjtijjtt j ytT 37 0 0 1 1 1111 11121112 0 0 1 1 1222 21222122 ttt ttt y y 仅考虑两变量的情形 现在假定给基期一个单位脉冲 1 1 0 0 0 t t t 则由y1的脉冲引起的y2的响应函数为 0 1 20212121 0 1 tyty 由此可以得出 由yj的脉冲引起的yi的响应函数为 0 1 2 ijijij 则由yj的脉冲引起的yi的累积响应函数为 0 q ij q 38 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 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 而方差分解是通过分 析每一个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 进一步评价不 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 一 方差分解思想 Sims于1980年依据VMA 表示 提出了方差分解的 方法 其思路如下 根据脉冲响应函数 0 1 2 12 1 1 2 k itijjtijjtijjtt j ytT 并且假定 序列无相关 则 j 39 2 0 1 2 1 0 q ijjtijjtijjj q E 接下来我们继续假定扰动向量的协方差阵是对角阵 则yi 的方差是上述方差的k项简单和 2 10 var 1 2 k q iijjj jq yik yi 的方差可以分解成k种不相关的影响 因此为了测定各 个扰动项相对yi 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流程图萃取
- 詹天佑教学课件
- 课件模板网教学课件
- 绘本《见面》课件大纲
- 自然教育农耕课件
- 教师篮球操培训
- 冬日雪人绘画课件
- 美术培训心得总结
- 儿科肺部听诊课件
- 课件显示黑边问题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100题及答案
-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资金申请项目可行性研究及风险评估报告
- 秋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教案2025版本
- 药品注册审评员考核试题及答案
- GB/T 7251.10-202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0部分:规定成套设备的指南
- 森林防灭火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成本管控的课件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CT检查的课件教学课件
- 年产50万吨钙系列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提高中小学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