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教学目标】1、能尝试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写作,能口述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2、能说出: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数、礼、宜、故事、颠覆等词语的含义。能归纳出:得、非、或、相、势等多义词的义项,了解使动用法。3、能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重点:揣摩语言,掌握文言知识。难点:理解文章论证过程及方法,背诵全文。【知识链接】一、走进作者苏洵(10001066)字明允,号老泉,宋朝眉山人。与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成为文学史上著名人物,“唐宋八大家”中他一门就占了三人。朱德曾有诗称赞: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课前自主预习】5理清文意,明确文章的结构总体把握课文,概括中心论点、分论点,文章结构层次。文章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为阐明中心论点,又提出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不赂者以赂者丧”。文章二、三段分别围绕两个分论点展开,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第四、五段是“结论”,由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王朝。【教学过程】一、诵读课文,积累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理解典型的文言句式。1、实词,如:弊(名)赂(动)亏(动)与(动)判(形) 数(名)事(动)道(名)厥(代)速(动)等。 2、虚词,如:率 盖 始 然则 向使 至于等。 3、古今义容易弄混的词,如:其实 祖父 故事 至于等 4、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省略句、被动句的翻译等。如:(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3)状语后置句“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介宾结构后置。(4)省略句“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应为“举之以之予人。”(5)判断句“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两个名词短语表判断。第一课时一、 教学课文第一二段:1、重点词语解释非兵不利 武器 弊得赂秦 弊端 盖失强援因为 赂秦而力亏 因此 减弱 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全都 2、古今异义非兵不利 古: 不锋利 今:有害;没有好处。3、词类活用 不能独完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4、指出下列句式,并翻译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判断)译: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译: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5内容分析:1) 本段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提出中心论点。2) 这个论点指出了什么?六国之的原因。3) 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又是从哪两方面?反面和正面。反面非兵不利,战不善;正面弊在赂秦。教师讲评:这句话排除“兵”和“战”的因素,强调“赂”是真正原因。全句的重心在于正面肯定弊在赂秦。4) 接下来引出两个分论点。哪两个?请用原文回答。六国破灭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故曰在赂秦也。弊在赂秦b、不赂者以赂者丧。5) 请总结段意:提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二、教学课文第三段:1、重点词语解释思厥先祖父 她的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既然这样那么 此言得之 适宜 2、古今异义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 他实际上 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确实;的确思厥先祖父 古: 祖辈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3、词类活用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形容词作名词 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4、句式 举以予人 (省略句 )5、内容分析:6) 总结段意:论述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7) 分三小层:一层:诸候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得失的变化结论:秦之所大欲,诸候之所大患固不在战;二层:赂秦的情形和结果结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三层:引用古人的话为证,形象说明赂秦的危害第二课时一、教学课文第四段:1词类活用李牧连却之 使动 使退却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形容词作动词 坚持到最后2通假字当与秦相较 同“倘” 倘若 如果3.古今异义可谓智力孤危 智谋与力量4.一词多义 非兵不利 兵器兵 秦兵又至矣 军队 斯用兵之效也 战争 终继五国而迁灭 终于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先前终 向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坚持到最后 并力西向 朝着5.特殊句式 洎牧以谗诛 被动 赵尝五战与秦 状语后置6.内容分析:1) 总结段意:论述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2) 三小层:一层:单说齐国灭之产原因,(指出齐虽不曾赂秦但“与赢而不助五国”,五国灭亡了齐国也不能保全。)二层:合说燕赵两国灭亡的原因,(既不“赂秦”也不“与赢”而有“用兵之效”,但其灭亡的原因:燕则“以荆卿为计”;赵则 “洎牧以谗诛”,“用武不终”;客观上则是“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智力孤危”,其灭亡是“诚不得已”。三层:总说六国,提出假设,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如果韩、魏、楚不赂秦,齐不附于楚,燕赵有正确的决策,也有不灭亡的可能。 齐国灭亡的原因;燕国灭亡的原因;合说燕、赵当初不赂秦总说燕赵灭亡的原因合说三国灭亡讲赵国灭亡的原因二、教学课文第五段第六段:1词类活用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名词作动词 礼遇日削月割 名词作状语 每天、每月2 通假字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同“毋” 不要3.古今异义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事,旧例4.特殊句式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被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被动其势弱于秦 状语后置苟以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判断句5.重要语句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倘若用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重蹈六国破灭的旧例,这又在六国之下了。6.第五段内容分析:1) 总结段意:综合上面两段分析作出论断,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作者主张,申明作者的政见。7.第六段内容分析:概括段意:讽谏北宋王朝。1) 教师讲析:将六国情况和北宋情况相对比,暗示北宋力量比六国更强。委婉地警告北宋统治者,切忽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点明了本文的题旨,即作者的写作意图。四、合作探究讨论,如果将第5段末句改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可有慎哉”,并删去第6段,文章也是完整的。这样做好不好?六国灭亡原因各不相同,而以地赂秦者不过三国,作者巧妙地提出“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论断,这样就把灭亡的原因集中到“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上来了。至于为什么要“赂秦”,作者则直到最后才说出了最要紧的一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这叫做“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注意:苏辙同题文章中最紧要的一句是“不知天下之势”。)作者这样来论述问题是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北宋正是为辽、西夏“积威之所劫”而年年纳币。如果删去“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之故事”,就看不出这一点了,这是违背作者的意图的。从布局上看,本文是从论史逐步转向论策的。因此从第4段开始,先肯定燕、赵的“远略”,接着又批评了他们的错策。循此继进,作者又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的战略:第一步,不赂秦,不附于秦,不派刺客,不杀良将;第二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这样的设想是为下文“不赂而胜之”一语作铺垫的。这个总体的战略设想也是针对北宋朝廷说的。如果删去第6段话,上面这些话就变成无的放矢了。 这种写法叫做“借古讽今”。板书六国论 苏洵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第一、二段 弊在赂秦 故曰:弊在赂秦 不赂者以赂者丧 1、得与失的对比 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稀土色层工培训考勤考核试卷及答案
- 修脚师设备安全技术规程
- 公司软体家具制作工工艺技术规程
- 稀土色层工岗位职业健康技术规程
- 2025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招聘高层次人员2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湖南株洲市石峰区公益性岗位(第二批)开发计划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矿用电机车装配工环保操作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保伞工成本控制意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商丘民权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32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甘肃省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丙烯腈项目急需紧缺专业技术岗位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策略: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 挂靠合同协议书版模板
- 100部医学电子书(PDF EXE)下载地址
-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讲课课件
-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在急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 3-第三章-公共政策议程解析
- 项目HSE组织机构和职责
-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3次修订后完整全文)
- 幼儿园一等奖公开课:大班绘本《爱书的孩子》课件
- 第8课 欧美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新教材课件)-【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超星尔雅学习通《园林艺术概论(北京林业大学)》2024章节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