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师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积累名句,背诵全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4. 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教学重难点 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2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本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意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意。 2讨论法 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精神。 3探究法 提供有关诸葛亮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检查预习: 简介“表”的有关常识简介诸葛亮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1关于“表”。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2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3. 背景: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猇亭(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自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省南郑县),准备征讨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刘禅应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远离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前贤诸葛亮的文字和精神为何跨越历史激荡人心?让我们郑重地翻开出师表,聆听经典,诵读经典。二、聆听经典,诵读经典,初步感知 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体会本文以情动人、情挚辞切的特点。注意生字词及朗读节奏。屏显生字词,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注意停顿节奏。指导学生朗读(片断),明确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文章,然后齐读。 本文是一位老臣出征前上给君主的奏表,因此朗读时语气既要谦和又要恳切,语音既要沉稳又不可狂妄,读到叮咛劝勉的地方,要显得语重心长;念到涉及国事“危急存亡”的地方,语气应有某种急迫感;当读到最后“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要表达出作者感激、忠贞和沉痛的感情。此文长句多,一个长句中有几个短句,有的地方要连续,有的地方要读断,要读出层次感。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概括段旨 结合课下注释和已有的文言积累,将学生分成九组,通力合作译文,难词难句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四、理解分析第、自然段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思考问题:() 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 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五、指导背诵:()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学生试着自己背()抽优生背()全班齐背小结:阅读美文是一种幸福。本文虽属奏章表文,却一直灿烂于文苑典册,可谓是:百代文章,万丈光焰,穿越岁月之隙,纵横无人之际,润色万物,在我们心中耕耘。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进一步的读、诵、思、悟,受到更多的情感熏陶,获得更多的思想启迪。六、布置作业:熟练习背诵段,准备默写预习翻译段 第二课时 检查预习,学生译文。探究课文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理至而情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诸葛亮是如何说理陈情的。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概括就纳谏、赏罚、用人三方面,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 你认为哪一个建议最重要,说说理由。2、诸葛亮回忆了过去岁月中与自己有关的哪些事情。 3、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在即将出师之际,对自己、群臣、后主分别提出了哪些要求。 (老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交流) 思路梳理:第一部分(1-5)分析形势,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感受真情,读文思考:贯穿全文的感情是什么? 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先帝?这感情可用文中第7段的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报先帝,忠陛下”。这种情感贯穿了全文。 多次提先帝意图: 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感慨创业之艰难。 警惕后主毋忘遗训,勉励尽国君之责。 品味语言特色 分析表达方式 本文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还得益于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方式上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的特点。 思考,交流,明确。文章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危急形势,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提出治国的建议,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部分以议论为主,寓情于议,情理交融,论述透辟,句句在理。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感慨先帝创业的艰难,以记叙为主,寓情于事,感情真挚。接着再表明接受遗命以来,夙夜叹息的忧虑,请命北伐,抒发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则理清君臣职分,希望后主诹善纳雅,言辞恳切,字字有情,语重心长,充分表现了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全文就是这样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的。 拓展练习课堂小结 阅读经典美文,是一种幸福,如能记诵下来,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请同学们在文中选择你最欣赏的一段读熟并背诵。 布置作业1、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2、熟练背诵全文3、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篇小短文。板书: 出 师 表 诸葛亮 贯穿感情:“报先帝,忠陛下” 人生写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项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寓情与议) 自身经历:三顾茅庐、临危受任、刘备托孤 (寓情与事)教学反思: 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通过讨论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 比如,我在上这篇课文前首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表是古代臣民向帝王呈递的公文的一种名称。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本文为何用“表”这种形式?“表”具有什么特点?课前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上网或阅读历史书籍查找有关资料回答问题。以下是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归纳整理出的答案: 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本篇是诸葛亮要出师北定中原前上给后主的表章,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于一般疏表,它的特点是. 1、内容上没有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追念先帝殊遇之恩,点明此次出兵非同一般,既是为了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未竟之业,又是为了扭转危急处境。全文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2、表达方式运用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细致的说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如劝戒刘禅说理深刻而充分,句句饱含着忠于先帝寄希望于后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氢稳定装置操作工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感光材料乳剂熔化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操作工三级安全教育(班组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信息科学技术试题及答案
- 应用会计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银行信贷测试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保密专业试题及答案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课件
- 畜牧考研专业试题及答案
- 测绘专业试题及答案
- 汽车底盘安全培训课件
- 食品添加剂培训课件
- 儿童安全用电防范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轮椅转运的题库及答案
- 电商直播干货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老年脓毒症相关脑病诊疗急诊专家共识解读
- 2025年秋期新教材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学计划+进度表
- 2024年宁波市宁海县国有企业招聘笔试真题
- 一氧化碳试卷及答案
- 果蔬加工工艺学:果蔬汁
- 石景山区语文一模试卷讲评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