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习题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习题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习题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习题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习题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课前预习 第二节人口 课后练习 随堂检测 课堂探究 课前预习 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要求认真阅读课本p6 9面内容 完成下列问题 1 2010年 我国总人口为人 约占世界人口的 是世界人口的国家 2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由于我国的人口大 每年新增人口数量 3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我国政府把实行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 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人 平方千米 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倍 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5 我国人口分布 我国人口分界线大致是省到省 此线稠密 稀疏 6 人口密度 13 4亿 1 5 最多 基数 多 计划生育 143 很不均匀 黑龙江 黑河 云南 腾冲 以东 以西 人口总数 面积 3 课堂探究 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 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过多会带来那些问题 2 试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我国人口增长过多 会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使居民的就业 居住 教育 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 造成交通阻塞 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噪声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自然原因 东部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温暖湿润 西部以高原 山地为主 气候干旱 人文原因 东部经济发达 交通便利 西部交通不便 经济欠发达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较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 该数据反映我国 a 人口增长加快b 出生率低于死亡率c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d 劳动力仍较充足 d 随堂检测 2 下面图中四条人口增长曲线中 与我国实际相符的是 a b c d a 随堂检测 3 2016年1月1日 我国实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二孩政策有利于 优化人口结构 增加劳动力供给 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 减少地区的经济差异 减缓人口的增长速度a b c d a 随堂检测 国际上普遍认为 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重超过7 或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重超过10 0 14岁少年儿童比重低于30 就意味着人口已经进入了老龄化 读 杭州常住人口年龄分布 图 回答4 5题 随堂检测 4 图中数据不能证明杭州市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是 a 0 14岁的人口占11 39 b 15 59岁的人口占75 21 c 60岁以上的人口占13 40 d 65岁以上的人口占9 02 5 人口老龄化会使杭州市面临什么社会问题 a 儿童入学难b 就业困难c 教育经费需求多d 医疗和护理负担加重 b d 随堂检测 6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广东省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主要原因是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外来人口数量增多 工业发达 城镇密集 人口素质高 处于高水平生育阶段 a b c d b 随堂检测 知识点二 人口东多西少7 2015 聊城 表示我国人口分布疏密的地理分界线是 a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b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c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d 黑河 腾冲一线 d 随堂检测 8 近年来 数据显示我国小学入学学生不断减少 根据这种趋势推测 未来将会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社会劳动力缺乏 劳动力素质低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经济发展下滑 a b c d b 随堂检测 9 2015 梅州 下列地区属于人口密集区的是 a 内蒙古高原b 华北平原c 青藏高原d 云贵高原 b 随堂检测 10 关于我国人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b 我国人口特点为基数大 增长快c 我国人口大致以漠河 腾冲线为界 东南人口多 西北人口较少d 随着经济发展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我国城镇化发展较快 c 课后练习 夯实基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于2011年4月28日发布 读下图 近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 回答1 3题 1 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数约为 a 14亿b 13 7亿c 12 8亿d 12亿 b 课后练习 2 从1990年到2010年 我国人口增幅是 a 快速上升b 逐渐上升c 逐渐下降d 基本持平3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 但近年来仍每年增加200多万 其主要原因 a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c 人口基数大d 自然条件好 c c 课后练习 4 2015 泰安 下列对我国人口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人口密度低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b 人口开始从城市向农村迁移c 人口总量的增长已经停止d 应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d 课后练习 5 2015 株洲 如图为中法两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 对图中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 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一直高于法国b 近50年 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的速度快于法国c 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的速度一直很慢d 法国城镇人口比重增加的速度一直比中国快 b 课后练习 6 2015 哈尔滨 读如图 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 a 东部b 西部c 东北部d 中部 a 课后练习 2015 山东枣庄 读某地区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 完成7 8题 课后练习 b c 7 2000 2014年期间 该地区人口总量a 不断下降b 持续增加c 保持不变d 无法判断8 按联合国标准 如果一个地区 65岁的人口达到7 则可视为进人老龄化社会 该地区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是a 1992b 2000年c 2010年d 2014年 课后练习 按照联合国的定义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 以上时 就认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结合我国某省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和比重变化图 完成9 11题 课后练习 9 从1990年到2020年 关于该省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总数增加b 老年人口数量减少c 壮年人口所占比重上升d 幼年人口数因死亡率上升而下降 a 课后练习 10 据材料分析 该省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增长快b 人口数量减少c 人口老龄化d 人口负增长11 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措施是 a 进行人口迁移b 适当降低人口增长率c 降低人口死亡率d 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 c d 课后练习 能力提升12 2015 昆明 如图是我国近年来人口普查的部分统计数据 自2010年以来 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 44亿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课后练习 a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成效明显b 我国目前未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c 受教育程度上升 文化素质提高d 应控制人口增长 微调人口政策 课后练习 13 2015 东营 图中是我国人口资料统计图表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短缺b 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c 16岁以下的人口比重增加d 我国城镇人口不断减少 b 课后练习 我国是人口大国 图甲是 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图乙是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图丙是关于世界人口问题的漫画 结合图文资料 回答14 16题 课后练习 14 图乙中 划分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a b是 a 秦岭 淮河b 长城沿线c 黑河 腾冲d 大兴安岭 太行山 c 课后练习 15 图乙中 省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排前三位的省区 这三省 a 分别是广东省 山东省 湖南省b 都位于季风气候区c 都属于濒临海洋的省级行政区d 都位于大河中上游 b 课后练习 16 结合图丙漫画 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认识 不正确的是 a 世界上许多环境和资源问题都与人口问题相关b 人口问题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c 我国人口居世界之最 人口问题已无法解决d 人口的发展应与资源 环境及社会发展相协调 c 课后练习 17 2014临沂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阶段 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 低死亡 高增长的传统型向低出生 低死亡 低增长的现代型的历史性转变 材料二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统计显示 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亿 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4亿 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提高到 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 2012年比上年减少345万人 预计2023年以后 年均将减少约800万人 课后练习 材料三2015年10月29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允许实行普遍二孩政策 会议决定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材料四中国人口分布图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1 据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 现阶段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为什么我国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较大 3 现阶段 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使得 世界70亿人口日 的到来推迟了5年 这一转变得益于我国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人口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