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安全、环保学习材料.doc_第1页
第四期安全、环保学习材料.doc_第2页
第四期安全、环保学习材料.doc_第3页
第四期安全、环保学习材料.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环保学习材料第四期 2010年7月24日 氨的危害及防护氨(Ammonia,即阿摩尼亚),或称“氨气”,分子式为NH3,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所有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氨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等危险性质。由于氨有广泛的用途,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多于八成的氨被用于制作化肥。由于氨可以提供孤对电子,所以它也是一种路易斯碱。一.氨的危害氨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常被吸附在皮肤粘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粘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液或呼吸排出体外。 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会出现流泪、咽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呕吐、乏力等。若吸入的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氨浓度过高,就会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的停搏和呼吸停止,危及生命。长期接触氨气,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氨气被呼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另外氨也会引起中毒反应,它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抑制外周的低级中枢,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使得其对外周低级中枢的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外周低级中枢兴奋,出现一系列如肌随意性兴奋、角弓反射及抽搐等本能反应。二.预防氨泄漏的措施制冷机房主管、技术人员、维修操作人员对工作要极端地负责任,确保机器设备和管道的密封,不能泄漏。严格接受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管理和操作。经常性的进行制冷系统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处理。 制冷操作员工(包括改行和新进厂)应是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独立操作。严禁猛开、猛闭各种阀门,如用力过猛,会将阀芯挤出而造成关闭不能严密。(维修时带来泄漏氨的事故发生)必须建立良好的规章制度。例如:操作规程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技安规程、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等。定期对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进行校验。凡进行焊补管道、设备时,必须放空制冷剂,严禁在有制冷剂压力存在的地方,进行各种焊接或更换零备件。在充注制冷剂时,搬运氨瓶应小心轻放,不要碰击,并放置在阴凉处,不能爆晒。制冷机房属安全重地,不允许非工作人员进入。处理严重漏氨时,不得少于2人。所配劳保、防毒面具、专用工具均应放在明显易取的地方。三.发生氨中毒的急救措施当氨液溅到衣服和皮肤上时,应立即把被氨液溅湿的衣服脱去,用水或2硼酸水冲洗皮肤,注意水温不得超过46,切忌干加热,当解冻后,再涂上消毒凡士林或植物油酯或万花油。当呼吸道受氨气刺激引起严重咳嗽时,可用湿毛巾或用水清洗衣服,捂住鼻子和口,由于氨易溶于水,因此,可显著减轻氨的刺激作用,或用食醋把毛巾弄湿,再捂口、鼻,由于醋蒸汽与氨发生中和作用,使氨变成中性盐,这样也可减轻氨对呼吸道的刺激和中毒程度。当呼吸道受氨刺激较大而且中毒比较严重时,可用硼酸水滴鼻漱口,并给中毒者饮入0.5的柠檬酸水或柠檬汁,但切勿饮白开水,因氨易溶于水会助长氨的扩散。当氨中毒十分严重,致使呼吸微弱,甚至休克,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并给中毒者饮用较浓的食醋,有条件时适以纯氧呼吸。遇到这种严重情况,最好立即快速请医生或将中毒者送医院抢救。不论中毒者或窒息程度轻重与否,均应将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处进行救护,不使继续吸入含氨的空气。对腹部以下器官,当吸附氨而产生强烈刺痛感时,应立即跳进水池即可逐渐缓解。磷 酸磷酸或正磷酸(H3PO4),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酸,是中强酸。由五氧化二磷溶于热水中即可得到。正磷酸工业上用硫酸处理磷灰石即得。磷酸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加热会失水得到焦磷酸,在进一步失水得到偏磷酸。磷酸主要用于制药、食品、肥料等工业,也可用作化学试剂。一. 磷酸对人体的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体克,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二.预防及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并及时就医。三.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磷、氮污染的主要体现水体富营养化随着工业农业生产的增加,人口的增加,含磷农药和农肥的大量使用,使水体的磷、总氮污染日益严重,磷、氮是地球系统中维系生命的主要元素之一,也是构成生物体并参与新陈代谢过程不可少的元素,但水体中如果磷含量超购20mg/L,就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大量藻体繁殖,藻体死亡后分解会使水体产生霉味和臭味,影响鱼类等水生物的生存。因此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水体富营养化其危害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若水体中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的速度与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速度基本相等时,藻类在水体中有机物的生长远大于其消耗,使有机物积蓄起来。这将造成: 1促进细菌类微生物的繁殖,一系列异养生物的食物链都会有所发展,水体中耗氧量将大大增加。 2藻类只在水体表层能接受阳光的范围内生长,并排出氧气,在深层的水中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出现耗氧,在夜间或阴天也耗氧。藻类的死亡和沉淀都把有机物转入深层或底层水中,那里将聚集大量待分解的有机物,但却没有足够的溶解氧供应,则变为厌氧分解状态,使大量的厌氧细菌繁殖起来。 3无机氮的富集,开始使消化细菌繁殖,大量消耗溶解氧,在缺氧状态下,又会转为反消化过程。这样在底层将出现呼吸消耗有机物速度远远快于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速度的腐化污染状态,并逐步向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