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赣旅游大区.doc_第1页
皖赣旅游大区.doc_第2页
皖赣旅游大区.doc_第3页
皖赣旅游大区.doc_第4页
皖赣旅游大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皖赣旅游大区包括安徽省、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它们山水相连,旅游景观均以“名山、古迹”见胜目前江西旅游主要在“庐山牌”、“红色牌”迎来了“鄱湖牌”新时代;它激活了江西旅游品牌资源的新发现,展示了江西旅游品牌资源的新聚集和核心亮点旅游资源的新定位,创造了江西旅游产业从“空心离散”格局升级为“聚湖实心”格局的机遇。就江西旅游业的主题形象口号而论,“鄱湖山水,人杰地灵”八字,比之目前使用的“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它既更能体现其对江西旅游品牌核心文化的准确凝炼和对江西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文化品位之广泛的概括力,更能呈显它对江西旅游主体形象极强的垄断性、本土性、独占性与市场穿透力,应是江西旅游主题形象口号的新突围;适应新时代与旅游资源、主题形象的新视野,江西旅游产业应 “聚湖实心”、“亲水融山”与“低碳科技”等方面有新的理念与定位。、首先,“鄱湖山水,人杰地灵”八字,是江西旅游品牌核心文化的准确提升。就丰富的江西旅游资源来说,大处着眼,首先可以区分为人文与自然二大资源,但现有“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中,“红色摇篮”是江西的骄傲,然一般指井冈山、瑞金等革命老区为主的红色文化,既不能统驭江西全省丰富的历史人文品牌,同时又在全国与北京、延安、西柏坡等红色圣地存在品牌抗衡或遮盖,概括力与独占性弱;“红色”所指仅为江西人文历史文化创造与发展长河中极其短暂的特色亮点资源遗存,“绿色”则空泛模糊不落地,既不能体现数千年江西人文历史的主体,更概括不了江西人文与自然二大资源内涵的精华;就江西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结合所凝聚的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的综合提炼而论,历代江西人民创造的“鄱湖文明”所凝炼的“鄱湖山水”,“人杰地灵”八字,与目前江西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于“红色摇篮”所具有的文化单一性、短暂性与意识形态强烈的特点相比,以及与“绿色家园”的空洞模糊和低区分度相比,前者无疑能够更准确地体现江西旅游资源与品牌的核心文化,也更符合人类旅游活动的规律与要求,因而更能增加广大游客尤其是国外游客的认可度。其次,“鄱湖山水,人杰地灵”八字,对江西旅游资源与产品的文化品位具有更为广泛的概括力。鄱阳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鄱阳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伸展于赣鄱山水大地之间,簇拥着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南昌西山五大名山和滕王阁、八境台、郁孤台等享誉中外的名阁,容柘林湖、仙女湖以至斗水湖、明月温泉于怀抱,收瓷都景德镇、鄱湖古城南昌、宋城赣州、千年古村流坑、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以及九江于江边湖岸,养育与历练了以王勃、王安石、朱熹、欧阳修、汤显祖、文天祥、明清三魏、毛泽东、陈寅恪等为代表的历代政、学、社界精英或风流人物,孕育了道教、庐陵文化和毛泽东思想的雏形、创新了佛教。完全可以说,“鄱湖山水,人杰地灵” ,形成了对整个“赣鄱文明”的高度凝炼,且名符其实,具有高度而广泛的概括力。复次,“鄱湖山水,人杰地灵”八字,还体现了江西旅游主体形象极强的本土性、独占性与市场穿透力。如前文所述,“鄱湖山水,人杰地灵”八字既是因上帝的厚爱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江西人民的恩赐,也是江西历代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其中的“鄱湖山水”,气盖赣鄱大地,海纳五河山水;而“人杰地灵”,则取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对江西自然人文的原创性评价。因此,尽管“人杰地灵”平时各地也都有使用之时,但还没有哪个省市敢用它作为其旅游主题形象使用。如果我们在这一原创性与本土性极其突出的八字之外,再加上“江西老表喜迎海内外游客”,则更将纯朴善良之江西老表的亲情、友情及其好客情怀与广大游客的旅游生活体验对接,全面展示出主题形象所具有的形行合一的独特市场穿透力。因此,“鄱湖山水,人杰地灵”及其“江西老表喜迎海内外游客”,对江西旅游主题形象体现的本土性、独占性与市场穿透力,可谓是无以复加。(四)产业发展新理念:“聚湖实心”、“亲水融山”、“分工协作”、“低碳科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刷新了对江西旅游资源和旅游主题形象的认识,进而也要求江西旅游业开发战略及其理念的全面创新。首先是“聚湖实心”的开发理念。就目前江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而论,已经形成的“开”字“空心离散”型发展格局,与其“一环三线”2 的环形布局战略相表里,共同具有“边陲离散”的开发区位设计特点。这迫切要求江西旅游开发准确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战略的新契机,重点打造中国南北商贸古城吴城镇、活力共青城、鄱湖渔家文化、鄱湖农耕文化、候鸟观赏区等鄱湖核心文化,延揽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景德镇、南昌、九江、庐山、西海、三清山、龙虎山、红色经典等鄱湖地区的已有精品,做实鄱湖文明核心景观圈,形成产业向心发展的内聚高地,牵引聚湖发展态势,构建适应“鄱湖山水、人杰地灵”主题形象的产业增长极与文化向心力,在旅游开发战略上尽快转变具有惯性的“边陲离散”开发思维,确立以鄱湖生态经济区为核心的向心开发理念。其次,其次是“亲水融山”的统合理念。应抓住“鄱湖”在旅游品牌中所具有的独占性和对全省五河山水的统驭性,上承赣粤古道上历史形成的灿烂传统旅游文化,下接近百年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所凝聚的全部成果和江西经济发展史上鄱阳湖时代的到来与全球蓬勃兴起的生态文明热潮。打“鄱湖牌”是建构江西旅游产品品牌统合之势的点睛之笔,是开拓江西旅游业发展全新局面的关键环节。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也将江西旅游业的发展稍然推进到新“鄱湖牌”时代,其对江西旅游业的影响,既可刷新江西旅游业的资源品位与主题形象,又可通过造物主恩赐的鄱湖流域灵性之水,激活并凸显鄱湖之水统合江西旅游产品品牌的神来之力。如此,则江西旅游产品品牌结构的聚湖之形、亲水之性、统合傲立之势跃然而出。打“鄱湖牌”是建构江西旅游产品品牌统合之势的点睛之笔,是开拓江西旅游业发展全新局面的关键环节。第三,复次是“分工协作”的共赢理念。内争有余、分工协作不足是江西旅游开发的一个老问题。旅游产品规划过于原子化,旅游企业业务功能分工不发育,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都想自己包办旅游产品的所有部门和旅游经营过程的所有中间环节,小而全大而全盛行,因而效率低下,缺乏基本创新力和竞争力,致使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体制优势无法充分显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为我们指引了向心集聚的旅游区位战略和统合升级的旅游品牌战略,也要求整体有效的旅游产业竞争战略。我们应该通过聚湖战略和“鄱湖牌”战略的实施,按旅游产品组合和旅游业务功能的层次分工,重新调整与设计江西旅游业发展的分工协作关系,重新定位与布局市场招徕中心、客源配给中心和游客接待中心,形成具有层级性和差异性的产业分工结构,构建差异化合作的旅游企业团组方阵,催化江西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和分工协作的乘数经济效应。第四是“低碳文明”的生态理念。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鄱阳湖时代的到来,强化了江西生态立省、绿色崛起、走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的发展路径,也引领了江西旅游开发的生态文明新理念与新时代。它要求以生态文明的全新视野对江西旅游开发做“整体性的生态审视”, 4在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企业制度和旅游者心理教育中一般关注生态、绿色的同时,通过“低碳文明”的新注入,建构江西旅游产品生态、绿色、原真的景观意象,科技低碳的旅游运行模式,智慧恬雅、简约低碳、休闲体验的旅游生活方式,提升江西旅游开发全面驾驭生态文明整体理念的水平。我省旅游产业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红色旅游蓬勃兴起,迅猛发展,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品牌已成为江西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全面超额完成“十五”旅游计划 2、率先发展红色旅游破解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难题。“3、 旅游设施明显改善。 4、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加快。庐山是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鄱阳湖列名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全省现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34处,国家地质公园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107个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0个,其中4A级14个,3A级6个;旅游星级饭店280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21家;旅行社56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3家。全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4A级景区的数量分别比“九?五”期末增加了1.75倍和2.5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山、湖、城、村为主体,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并形成了南昌九江?庐山景德镇婺源名山瓷都名村文化旅游线、南昌吉安?井冈山赣州瑞金红色文化旅游线、南昌龙虎山龟峰三清山名山道教文化旅游线等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和一批专项旅游线路。 1 、准确定位,树立形象2、 发挥优势,打造品牌 3、政府主导,政策扶持 4、把握机遇,适时造势重要的启示: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是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先决条件;外树形象,内练真功,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把握机遇,善于谋势,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敢闯新路,善解难题,是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必然途径。一是旅游管理体制存在不顺现象,主要反映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相互牵制,决策分散以及行业管理力度不强等方面;二是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入境旅游发展缓慢,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新兴旅游如康体健身旅游、体验旅游产品缺乏,旅游基本消费所占比重过大;三是一批品位高的旅游资源尚未转变为产品优势,知名度相对较低;四是部分地区旅游客流与交通“瓶颈”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一些重点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不强,景区内部旅游交通设施和方式有待改善;五是旅游企业呈现“散、小、弱、差”的现状,缺乏在国际和国内市场有影响的旅游集团公司,整体素质不高。)“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环境 1、机遇和条件。一是作为全球第一大产业,旅游业发展势头方兴未艾,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将更受广大国际游客的欢迎;二是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将得到国家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三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为我省旅游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凭借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各级政府正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变;五是“十?五”以来,全国和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游配套水平进一步提高;六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旅游消费意识进一步增强;七是国家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对我省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提供了条件;八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为我省入境旅游市场开拓提供极好的发展机遇。 2、困难和挑战。一是我省入境旅游精品及线路匮乏,接待人数少,在全国旅游业发展大格局中处于相对弱势,形成入境旅游“盆地”现象;二是加入WTO的最终承诺完全兑现将给我省旅游企业带来不小冲击;三是我省与周边省份的著名旅游目的地和重点旅游区域未能充分的对接和互动,区域合作实现途径较少;四是我省外部交通虽然改善明显,但是部分景区内部交通仍然存在不足;五是我省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二、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旅游休闲后花园”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建设红色旅游强省、旅游经济大省的战略目标,将旅游业发展全面融入到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与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之中,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旅游型新农村建设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重点,着力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加快我省“七大旅游圈”的建设步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引领绿色、蓝色、古色旅游全面发展,带动工业、农业、文化等各类旅游快速发展,以对接“长珠闽”、联通“港澳台”、共建后花园、融入全球化为抓手,以集约经营和质量效益型增长为核心,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核心竞争力,推动全省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 旅游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目标。为此,确立的工作方针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人才支撑,质量发展;联合协作,协调发展;保护开发,持续发展;重点推进,全面发展。 (三)发展战略 1、宏观战略: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和谐发展,项目带动、突出重点,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我省旅游业实施以下宏观发展战略。 精品名牌战略:将南昌吉安?井冈山赣州瑞金的名山名城红色文化旅游线、南昌九江?庐山景德镇婺源的名山名城名村瓷都文化旅游线、南昌龙虎山龟峰三清山的名山道教文化旅游线、南昌樟树仙女湖宜春萍乡?武功山山水养生生态文化旅游线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旅游线,在此基础上,把环鄱阳湖旅游线整合成国际旅游黄金线路;跨省依托“长三角”等客源地,联合江西的庐山、景德镇、婺源、龙虎山、三清山和安徽的黄山、九华山,浙江的千岛湖等品位超群的旅游区,打造“浙皖赣边界”精品旅游线。同时,要努力将南昌建设成为全省入境旅游集散中心,将庐山建设成为国际会议中心和山水文化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将景德镇建设成为国际陶瓷文化旅游中心,将井冈山建设成为中国红色旅游中心;将龙虎山建设成为国际道教文化旅游中心,将三清山建设成为国际峰石奇观旅游胜地,将赣州建设成为世界客家风情旅游胜地,将婺源建设成为中国乡村风情旅游经典,形成功能各异的名牌旅游产品。 集约经营战略:进一步加强区域旅游协作与联合,积极组建大型旅游集团,推进旅游业向连锁经营、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发展,搞好旅游要素的综合开发,加强对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延长旅游产品链、服务链、经营链。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把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防止建设性破坏。优先做好规划工作,慎重、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2、战略举措:在宏观战略的指导下,我省旅游业采取以下战略举措。 红色旅游领跑战略:抓住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加快实现红色旅游上水平、上质量,紧扣“政治、文化、经济三大工程”,将红色旅游作为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领跑器,高标准建设好一批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打造出一批在国内具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精品,将“红色摇篮”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把江西建成红色旅游强省,使江西主要红色旅游区成为国内外旅游热点,使红色旅游产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旅游提升战略:江西是生态资源大省,形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相对独立的水陆相生、山水相依的生态大系统,充分发挥江西自然生态与文化环境交融的特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江西整个旅游业素质和效益,提升江西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 入境旅游促进战略:要把日韩、东南亚、港澳台作为入境旅游市场的开发重点。进一步提升南昌昌北机场国际航空港的地位,开通若干条国际航班,增加国际包机业务;加强庐山在港澳台地区的宣传力度,扩大景德镇在欧美市场的宣传广度,拓宽龙虎山在韩国宣传的领域。把南昌井冈山瑞金红色旅游线打造成中国红色旅游的黄金线路,吸引入境游客。联合皖浙沪,在日本和韩国,主推南昌九江?庐山景德镇婺源黄山千岛湖杭州上海旅游精品线路。将南昌九江?庐山鄱阳湖景德镇婺源三清山龙虎山南昌环鄱阳湖综合旅游线作为江西的拳头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四)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实现我省品牌旅游目的地和精品名牌旅游产品建设的重大突破;全面提升江西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对外整体形象;实现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推动旅游发展走上质量效益型增长之路;实现旅游业在中部地区的逐步崛起,旅游业成为江西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江西成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旅游休闲的后花园”和全国红色旅游强省、旅游经济大省。到2010年,力争实现旅游直接就业人数5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250万人,其中红色旅游的就业人数占到40%以上。通过发展旅游,实现社会收入的再分配,改进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优化地方经济结构,推动国内外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和谐发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建立和谐社会做贡献。 到2010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00万人次,年均增长21.8;旅游外汇收入4亿美元,年均增长30.9。接待国内旅游者990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68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4.4和22.7。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数1亿人次,年均增长14.4%;旅游业总收入900亿元,年均增长23,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0-12,旅游业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 红色旅游:到2007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5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150亿元,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35%左右。到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达到40以上,相当于全省GDP的4.28%。 乡村旅游:“十一五”期间,全省要力争建成10个以上江西旅游强县、100个以上旅游型村镇、200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和500个以上星级农家旅馆,其中应有三分之一进入国家级行列,进而以点带面,将“绿色家园”打造成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以乡村旅游为支柱产业的自然村要占到全省村庄总数的5%,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20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100万人,乡村旅游产业总收入18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0%,把我省真正建成旅游经济大省,使乡村旅游产业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 优秀旅游城市:南昌市、九江市、井冈山市、赣州市、景德镇市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上饶、吉安、萍乡、新余、宜春、抚州、瑞金、樟树等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至2010年,全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达到14座以上。 旅游目的地:庐山、井冈山、景德镇、三清山、龙虎山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 地;南昌、瑞金、婺源、赣州建设成为国内著名、国际有一定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建设一批省内著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旅游目的地。 A级旅游景区: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龟峰、滕王阁、瑞金叶坪沙洲坝、婺源、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高岭瑶里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省A级景区突破100家。 旅游产品体系:观光旅游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升,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布局和内容基本成型,生态旅游产品走向成熟,红色旅游产品成为全国的典型和代表,各种专项旅游产品形成特色并系列化,新型旅游和特种旅游产品不断涌现。 知名旅游企业:形成12家在中部地区有强大竞争力、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23家旅行社列名全国双“百强”。 星级旅游饭店:全省5星级饭店达到10家,各设区市和县级市均有4或5星级饭店。全省4星级以上饭店达到50家。 三、战略布局与产品体系 (一)“双丰”型区域布局结构 我省旅游空间结构为“双丰”型旅游网络形态,主要由三级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和“两纵三横”旅游区际通道网络组合而成。 1、三级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全省建立以南昌市为一级,九江市、赣州市、鹰潭市、景德镇市、上饶市、宜春市、吉安市为二级,萍乡市、新余市、抚州市、瑞金市、井冈山市、婺源县为三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连接主要旅游景区和重点旅游城镇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 2、两纵三横“双丰”型空间格局。全省形成以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大穗高速公路江西段组成的“鄂赣粤”主通道和皖赣闽铁路、京福高速公路、济穗高速公路江西段组成的“皖赣闽粤”主通道为“两纵”;以长江航道、沿江铁路、杭瑞高速公路江西段组成的“杭景九”主通道,浙赣铁路、沪昆高速公路江西段组成的“沪昌”主通道,龙赣韶铁路、厦成高速公路江西段组成的“厦赣”主通道为“三横”的旅游区际通道组合而成的“双丰”型空间网络格局。两纵三横“双丰”型旅游网络结构体系将江西与全国主要旅游城市联接在一起,形成了连通省内外主要景区(点)的便捷、灵活、高效的旅游区域空间结构体系。 (二)构建七大旅游圈 1 、南昌旅游圈(南昌樟树靖安旅游圈)。由南昌都市旅游区、樟树旅游区和靖安三爪仑旅游区组成。以南昌市区为中心和集散地,突出革命英雄城、历史文化和花园城市环境特色,把南昌建成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国中部会展之都、赣文化旅游中心和全省旅游集散地和服务中心;安义古村群和新建汪山土库建设成为乡村文化旅游中心;樟树建成国内重要的中医药研习中心和养生健身旅游胜地;靖安三爪仑建成国家森林生态度假旅游示范区。 重点建设项目:八一起义纪念馆新馆建设工程,江西大旅社保护与利用工程,南昌城西“一江两岸”风光带开发,安义古村群景区深度开发,新建县望城小平小道红色景区开发、大塘汪山土库古民居景区,进贤晏殊纪念馆暨华夏笔都街,靖安三爪仑景区,高安华林寨上游湖景区,奉新“天工开物”园和萝卜潭景区,樟树閤皂山景区等项目。 2、庐山旅游圈(庐山鄱阳湖柘林湖旅游圈)。由庐山旅游区、鄱阳湖旅游区、云居山柘林湖旅游区组成。以九江为集散中心,突出世界文化景观,国际重要湿地和名山、名江、名湖、名城融为一体的特色,将庐山建设成为国际会议中心和山水文化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把鄱阳湖建成国家重点生态旅游区;把云居山柘林湖建设成为湖泊型会议休闲度假中心。构建具有东方色彩和神韵的“山江湖”旅游工程体系。加强与长江中下游“名山名城”区域旅游合作,共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旅游产品。 重点建设项目:庐山国际会议中心、东林大佛,沙河中国山水文化园、鄱阳湖古战场,吴城候鸟观赏中心,云居山景区综合开发,星子温泉度假休闲中心,柘林湖易家河国际温泉休闲与会议中心、鹿角尖国际会议中心和共青城高尔夫球场配套工程等项目。 3、大井冈旅游圈(井冈山吉安万安旅游圈)。由井冈山旅游区、吉安旅游区、万安旅游区、安福旅游区组成。以吉安城区和泰和为集散中心,突出中国革命摇篮以及革命胜迹和高山美景相结合的特色,把井冈山建成全国红色旅游中心和标志性景区,成为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家重点生态旅游区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挖掘庐陵文化内涵,将吉安建设面向国内外的赣文化研究中心和著名旅游区;将遂川建成依托井冈山客源市场温泉度假区;把万安湖泊山水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度假休闲目的地。 重点建设项目:井冈山国家红色旅游综合工程、井冈山梨坪会议休假旅游综合工程、井冈山农业科技生态园、钓源古村开发、青原渼陂村保护与深度开发、文天祥陵园、“东井冈”东固红色景区、吉安吉州窑遗址文化保护与利用、永新三湾红色景区、安福武功山生态观光度假旅游、新干大洋洲青铜遗址公园、永丰欧阳修纪念馆保护与利用、峡江玉笥山道教文化与森林生态休闲、泰和白鹭湖生物谷生态休闲中心、万安影视城、万安湖亲水休闲、遂川汤湖大汾热水洲温泉养生等项目。 4、瓷都仙山旅游圈(景德镇婺源三清山龙虎山旅游圈)。由景德镇旅游区、婺源旅游区、三清山旅游区、龟峰旅游区、龙虎山旅游区组成。以景德镇、鹰潭和上饶市为集散中心,突出世界瓷都、道教祖庭、峰林绝景、古村民居、革命遣址和丹崖碧水、茶乡风情特色,把景德镇建成国际陶瓷文化旅游中心;高岭瑶里建设成为人文山水观光休闲的经典景区;婺源建设成为中国乡村风情旅游经典;三清山建设成为国际峰石奇观旅游胜地;龙虎山建成中国道教博览与研究中心和世界道教礼祖圣地;上饶建设成为中国红色旅游特色景区。加强与皖南(黄山)和闽北(武夷山)浙西(千岛湖)旅游区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打造中国黄金旅游区。 重点建设项目: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旅游服务中心、御窑遗址博物馆、世界名人雕塑广场,浮梁县高岭瑶里国际九贤祠文化观光、金竹山寨森林生态度假休闲区,乐平市洪岩翠平湖生态休闲区、古戏台博览区,三清山综合开发,婺源县大鄣山茶园生态旅游区,玉山县三清湖旅游区,弋阳龟峰景区、方志敏纪念馆景区,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景区,铅山鹅湖书院峰顶山游览区,龙虎山保健养生旅游、中华道教博览中心、上清古镇改造工程,贵溪铜工业旅游项目,余江洪五湖休闲中心等项目。 5、赣南旅游圈(赣州瑞金三百山旅游圈)。由赣州旅游区、瑞金旅游区和三百山旅游区组成。以赣州为中心和目的地、瑞金为次中心,突出革命历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和东江源自然生态特色,以城市中心旅游区、红色旅游区、生态旅游区和客家文化旅游开放带组成的“三区一带”为重点,把赣州建设成为世界客家风情旅游胜地,打造成为连通“珠三角”“闽三角”地区的“千里自驾走廊”;把瑞金建成全国红色旅游基地和面向海内外的重要旅游区;把东江源建成珠江流城重要生态旅游区。 重点建设项目:赣州中心城区综合旅游开发、赣州峰山休闲避暑度假区、瑞金市红色旅游开发、上犹陡水湖五指峰旅游区、崇义阳岭景区、大余县旅游景区综合开发(含大余中国钨矿博物馆建设)、兴国县红色旅游开发、兴国三僚风水文化村、赣县客家文化城和白鹭客家文化民俗古村旅游开发、龙南汤湖温泉度假区、龙南九连山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定南九曲河度假区、安远三百山温泉度假区、宁都翠薇峰旅游区开发、于都长征第一渡景区、石城通天寨旅游区、全南南迳温泉度假区、寻乌调查旧址红色景区、会昌汉仙岩度假区和信丰走马垅脐橙度假区等项目。 6、武功山旅游圈(仙女湖武功山安源旅游圈)。由仙女湖旅游区、武功山(明月山)旅游区和安源旅游区组成。以新余、宜春和萍乡为集散中心,突出山水生态,革命胜迹,禅宗文化和休闲度假特色,把仙女湖建成国内知名的水上休闲娱乐旅游区;明月山景区(温汤)高起点建设4A级旅游景区和温泉休闲度假区,武功山建成以山地草甸为特色的4A级生态旅游区,安源建成中国工人运动史博览中心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创建4A级(红色)旅游区;加强与长沙、株洲、湘潭等联系和合作,组建湘赣旅游经济协作区。 重点建设项目:大岗山森林生态休闲景区、温汤度假中心、明月山景区、临济宗与沩仰宗禅宗文化旅游、铜鼓天柱峰景区和温泉景区、宜丰中国竹乡生态旅游区、萍乡武功山生态旅游区、萍乡“中国傩文化园”、安源红色旅游景区等项目。 7、临川旅游圈(临川乐安南城资溪旅游圈)。由临川旅游区、乐安旅游区、南城旅游区、资溪旅游区组成。以临川为中心,突出临川文化、“才子之乡”,千古一村,桔都、莲乡、傩风和麻姑山寿文化特色,把临川建成国内“才子文化”研究中心,麻姑山建成国内寿文化研究、传播中心,资溪建成生态旅游示范县,乐安、南丰、南城建成古风民俗风情旅游胜地。 重点建设项目:临川温泉养生旅游度假区、麻姑山景区观光休闲旅游、资溪大觉山文化与生态休闲、南丰“三乡”旅游区、广昌百里莲荷观光、乐安流坑古村文化休闲深度开发、金溪陆九渊纪念馆文化观光和东乡生态农业观光、汤显祖艺术中心、王安石纪念馆、天主教堂等项目。 (三)“文化江西”旅游产品 1、以瓷都景德镇为依托的陶瓷赏购研修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景德镇精湛的陶瓷艺术和深厚的陶瓷文化,配以丰城洪州窑、吉安吉州窑,开展陶瓷鉴赏、陶瓷制作、陶瓷选购、陶瓷研修、陶瓷博览等旅游活动。 2、以道教名山、佛教圣地为依托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以龙虎山、三清山、阁皂山、南昌西山、峡江玉笥山和庐山东林寺、九江能仁寺、云居山真如寺、青原山净居寺、宜丰洞山、宜黄曹山、靖安宝峰寺、萍乡杨歧普通寺等宗教圣地为重点,推出寻根礼祖、福地探秘、文化考察等旅游活动,形成禅宗祖庭考察旅游产品。 3 、以江西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为内涵的赣鄱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开展名人故里寻踪,中华山水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考察,书院文化研修,客家文化寻根,赣南围屋探秘,滕王阁文化艺术鉴赏、八大山人书画研习、名人诗词名篇咏诵等旅游活动。开展以博物馆、古遗址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资源依托的文物古迹旅游,在旅游活动中充分利用和展示江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生态江西”旅游产品 1、以森林公园为依托的森林旅游产品。重点依托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森林探险、森林探幽、森林探奇、森林寻秘、森林度假、森林科普、森林休闲等森林系列旅游产品。 2、以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为主要依托的科考科普旅游产品。开发花岗岩、丹霞、岩溶和第四季冰川遗迹地貌景观,开展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和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武功山、武夷山、九连山、鄱阳湖自然生态和地质科学考察、野外实习和青少年科学夏令营等旅游活动。 3、以自然保护区为主要依托的野生动物观赏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和完善鄱阳湖和婺源珍禽观赏、南昌城市观鸟、彭泽桃红岭野生梅花鹿观赏活动。 4、以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为依托的复合型生态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婺源、瑶里、资溪、南丰等自然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相结合的复合生态旅游产品。 全省重点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井冈山、武功山、武夷山(黄岗山)、三爪仑、柘林湖、鄱阳湖、婺源田园村落、大障山、瑶里镇、大觉山、三百山、万安湖、陡水湖、阳岭。 (五)“红色江西”旅游产品 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部委颁发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及要求,高标准建设好一批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打造出一批在国内具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精品。努力把江西建设成为中国红色旅游强省,打造成为中国红色旅游的首选地。为此,必须实施红色旅游的政府主导推动、龙头品牌带动、众星捧月联动、红绿古色互动、以人为本驱动和区域协作策动等战略,适应红色专题旅游产品与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接轨的要求和游客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开发一批融教育性、知识性、文化性、体验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品,实现红色旅游由传统单一观光学习型旅游产品向多类型、多层次的复合型旅游产品过渡,在红色主体型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发展红绿辉映型、红古相衬型和红色点缀型旅游产品,同时注意组织适销对路的红色旅游产品线路。依托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旅游活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进一步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1精心打造以井冈山为节点的三条省内黄金线路:南昌吉安?井冈山赣州瑞金;瑞金井冈山萍乡南昌上饶;赣州于都瑞金石城宁都兴国吉安?井冈山永新萍乡南昌。 2重点推出跨区协作的六条精品线路: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长汀高州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的中国红色旅游精品概念线路;南昌萍乡永新井冈山兴国于都瑞金的江西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井冈山永新萍乡铜鼓修水浏阳平江韶山长沙的赣湘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赣州于都兴国宁都石城瑞金长汀龙岩梅州高州广州的赣闽粤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龙虎山葛源上饶三清山杭州嘉兴上海的赣浙沪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武汉黄冈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井冈山萍乡?武功山万载铜鼓修水武汉的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3强力营造六条主题鲜明的精华线路:庐山共青城南昌吉安?井冈山的江西红色名山游;韶山茶陵炎陵永新井冈山兴国于都瑞金的革命圣地寻访游;南昌萍乡三湾砻市井冈山瑞金长汀上杭古田龙岩的人民军队建军游;兴国吉安永新湖北红安安徽金寨的全国将军县研修游;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的革命胜利征程游;韶山长沙萍乡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的伟人足迹追寻游。 全省重点建设10个红色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井冈山革命纪念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地,萍乡、铜鼓、修水秋收起义纪念地,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历史纪念地(含赣州、吉安、抚州等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含安源中国少年先锋队诞生地),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弋阳方志敏纪念馆,横峰葛源为中心的赣东北革命纪念地,永新三湾改编旧址,新建小平小道等。 (六)“休闲江西”旅游产品 1、以高山避暑、湖岛游乐、温泉度假为主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发挥庐山、井冈山传统避暑度假功能,加快仙女湖、柘林湖、三清山、龙虎山、武功山(明月山)等旅游度假区建设。 2、以温泉、“药都”为主要依托的康体养生旅游产品。以庐山温泉、宜春温汤温泉、临川温泉、遂川汤湖和樟树“药都”为重点,开发温泉疗养、中医药康体健身等旅游产品。 3、以土特名产、特色饮食为依托的购物、美食旅游产品。以景德镇瓷器、井冈山竹艺、婺源绿茶、南丰蜜桔、广昌白莲、信丰脐橙、樟树中药材等土特名产和赣菜、天师八卦宴等菜系为重点,推出土特名产购物和美食旅游产品。 4、以环城度假休闲带和花园城市为依托的休闲娱乐旅游产品。以花园城市建设为契机,完善城市休闲娱乐设施,大力发展环城度假休闲带建设,开发都市休闲和郊野康体度假、休闲娱乐旅游产品。 (七)旅游新产品开发 1、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与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特色民俗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憩、观光、体验及学习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包括农业旅游、农村旅游和农家旅游,具有丰富的“三农”经济和文化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绿色家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机遇;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绿色家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密切的关联和特殊的促进作用。将乡村旅游发展全面融入到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围绕“绿色家园”品牌形象,以创建旅游强县、建设旅游型乡镇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为重点,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旅游休闲“后花园”建设。 要面向市场,按照“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要求大张旗鼓地宣传乡村旅游,努力营造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社会环境。充分利用江西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开发乡村观光休闲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乡村文化互动游等系列产品,展示江西独具魅力的古村名镇和乡村风情,重点培育稻乡、渔乡、茶乡、酒乡、竹乡、桔乡、莲乡、橙乡、候鸟之乡、温泉之乡、傩舞之乡、毛笔之乡、夏布之乡、砚台之乡、羽绒之乡、烟花之乡、花卉之乡、客家风情之乡等特色旅游村镇;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园区等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开发一批“农家乐”旅游产品和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参与性强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同时,鼓励乡村旅游商品和乡土特色饮食的研发,使乡村旅游的游、食、购、娱融为一体,丰富多彩。 重点旅游产品:依托中心城市南昌、九江、赣州,建设环城特色乡村、文化乡村、果业乡村、新型乡村旅游带;立足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南昌、井冈山等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整合特色规模果业资源,推出赣州信丰安远寻乌脐橙观光农业旅游产品;挖掘名村名镇内涵,重点建设婺源系列村镇、吴城、流坑、渼陂、钓源、瑶里、上清、安义古村群、汪山土库等一批全国有影响的旅游名村名镇。 2、工矿业旅游。以“瓷都”、“铜都”、“钨都”、“药都”、“盐都”、钢城、煤都、汽车城、飞机城为依托开发景德镇制瓷,德兴铜矿、赣南钨矿矿山开采,贵溪、新余冶金,南昌江铃汽车、“南飞”飞机、金圣烟业和各地有特色的酿酒、制衣、工艺品制作等工业旅游产品。启动瑞昌铜岭采铜遗址、景德镇高岭瓷土遗址、德兴银城镇银矿遗址的旅游开发,以德兴和大余为重点,开辟矿山专题旅游线。 3、体育和探险旅游。以南昌、宜春等城市为依托,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完善体育设施,发展城市体育旅游。以深山壑谷、险峰急流和众多溶洞为依托,重点开发庐山险峰探奇,三清山高山探险,井冈山森林探秘,三爪仑林海漂流、溶洞考察等探险猎奇旅游产品。 4、自驾车旅游。发展汽车租赁业,规划设计驾车观光道(路),发展汽车旅馆,建设旅游自驾车营地,完善汽车旅游服务体系,合理规划自驾车旅游线路,以适应日益发展的自驾车旅游需要。 (八)旅游线路 1、黄金旅游线路。重点推出南昌九江?庐山景德镇婺源赣北名城名山名村瓷都文化旅游线,南昌龙虎山龟峰三清山赣东名城名山道教文化旅游线,南昌吉安?井冈山兴国赣州于都瑞金赣中南红色文化旅游线,南昌樟树仙女湖武功山(明月山)安源赣西山水文化旅游线,南昌临川资溪南城南丰流坑赣东南文化与生态旅游线等5条黄金旅游线路。集中力量,完善配套软硬件设施,全面提升线路质量,使之成为国家级旅游精品线路。配合我省环鄱阳湖城市群和环鄱阳湖经济带建设,整合资源,主推南昌九江?庐山景德镇婺源三清山龟峰龙虎山南昌环鄱阳湖综合旅游线;抓好“红色摇篮”主题形象营销和旅游产品建设,组合资源,主打南昌安源三湾井冈山吉安兴国瑞金宁都南昌红色旅游线。 2、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建设南昌吴城共青城星子落星墩都昌老爷庙湖口石钟山鄱阳湖水上观光游,南昌天香园象山(白鹭)吴城(白鹤)余干(白天鹅)彭泽(梅花鹿)婺源(鸳鸯)珍稀野生动物观赏科考游,南昌安义古村群靖安三爪仑永修云居山柘林湖乡村文化与山水休闲度假游,南昌小平小道汪山土库梅岭西山安义古村群南昌都市“后花园”观光休闲游,九江能仁寺庐山东林寺云居山真如寺南昌佑民寺吉安净居寺佛家名寺探访游,九江湖口石钟山、鞋山彭泽马垱要塞龙宫洞长江风光游,上饶三清山婺源景德镇名山茶乡瓷都观光生态游,赣州于都会昌瑞金石城宁都兴国革命传统教育旅游线,赣州信丰橙乡九连山定南九曲河安远三百山森林生态游等9条精品旅游线路。 3、跨省区旅游线路。针对不同客源市场和主要旅游客源地,组合并推介以井冈山、瑞金为核心,包括武汉、长沙、南昌、韶山、安源、古田、长汀等的“共和国摇篮”旅游线;起于瑞金和于都,止于延安的“重走长征路”旅游线;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弋阳方志敏故居上饶集中营旧址安徽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的“新四军战斗历程”旅游线;井冈山永新萍乡铜鼓修水浏阳平江长沙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旅游线;安源武汉郑州北京的中国工人运动史迹旅游线;以九江为起点,长江航运为载体,上通三峡、重庆,下至南京、上海的长江风光带旅游线;景德镇婺源黄山歙县衢州武夷山三清山龙虎山的赣皖浙闽山水文化旅游线;南昌庐山景德镇婺源黄山千岛湖杭州上海的沪浙皖赣名山名城旅游线;北京九江南昌赣州深圳香港的中国大京九旅游线;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的“江南名楼”旅游线;香港广州梅州龙南赣州宁都石城宁化龙岩汕头的客家寻根旅游线;香港深圳河源龙川定南寻乌安远东江源生态旅游线。 (九) 旅游节庆活动 深入挖掘文化旅游和会展旅游资源内涵,大力发展以赣鄱文化为重点的文化专项旅游,举办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旅游节庆活动,将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井冈山杜鹃花会、庐山世界文化景观节、龙虎山国际道教文化旅游节、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赣州客家文化节、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节、三清山山岳峰林景观旅游节、樟树药交会和健身旅游节等培育成为我省重要的节庆活动品牌。同时,各地有选择地办好以下特色旅游节庆活动:江西傩文化艺术节,滕王阁文化艺术节,南昌绳金塔庙会,吉安庐陵文化节,龟峰中华福寿文化节,临川中国戏剧节,南城麻姑山麻姑献寿节,南丰桔乡经贸旅游节,广昌莲乡荷莲文化旅游节,仙女湖中国情爱文化节,宜春禅宗文化节,靖安三爪仑漂流节,武功山登高探险节,赣州脐橙旅游节,大余梅关古驿道赏梅节,三百山东江源生态旅游节。根据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伟人生诞时日,适时举办周年庆典和纪念活动。 四、旅游基础设施 (一)旅游交通设施 根据市场引导,政策调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强化软件,提高档次的总体原则,着力抓好航空运输和高等级公路等旅游外部交通的建设;重点改善省内旅游交通网络;高标准、高质量构建各旅游区内部交通体系。 1、民航:完成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的扩建工程,加快口岸设施建设,使之尽快成为江西名副其实的国际航空港和4E级机场;增加井冈山机场至全国大城市的航班;完成景德镇罗家机场、九江庐山机场的改扩建和赣州新机场的建设工程;规划建设赣西机场、赣东机场,完善江西民航机场布局。 2、铁路:力争提高吉安、井冈山、赣州和庐山站的等级标准,全面提升列车速度和增开列车次数,加快完成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南昌九江城际高速轨道交通,加快北京九江南昌、上海上饶鹰潭南昌、广州萍乡宜春新余南昌、深圳赣州吉安南昌4条客运专线的建设,提高江西铁路运输能力,完善江西铁路运输网,力争将南昌建成全国四大客运和路网中心之一;搞好吉安衡阳、向塘抚州龙岩、赣州韶关、九江景德镇衢州铁路的建设。 3、公路:加大连接主要旅游城市与重点旅游区的高速公路建设力度,提高主要旅游区内部公路等级,形成以南昌为中心,省内4小时、省际8小时的公路运输网。加快旅游城市城郊公路的建设,满足自驾车旅游的需求。建设主要旅游集散中心和交通主干道通往景区的旅游公路12条:南昌市安义县峤岭至靖安宝峰寺旅游公路;萍乡市武功山旅游区芦溪至麻田旅游公路;吉安市安福南坪温泉至武功山三天门旅游公路;井冈山荆竹山景区至湖南桃源洞旅游公路江西段;宜春市明月山温泉旅游区古庙至唐家山;九江市永修县柘林湖旅游区旅游公路;赣州市石城县通天寨旅游区旅游公路;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至婺源县灵岩洞景区旅游公路;上饶市三清山金沙景区旅游公路;抚州市资溪县大觉山旅游区至南城京福高速公路接口处的旅游公路;鹰潭市贵溪冷水镇经塘湾至雄石镇旅游公路;新余市罗坊会议纪念地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公路。 4、水路:重点加强长江江西段、赣江沿线、鄱阳湖沿岸港口建设;重点完成新建县厚田、新建县南矶山、余干县康山、鄱阳县白沙洲、星子县沙湖山等旅游码头建设;建设吴城旅游客运港区。 (二)旅游市、镇体系建设 努力建设和谐友好、亲和力强的旅游环境,建成一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环境优美的旅游城镇,全面完成各设区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