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滨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方案.doc_第1页
江滨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方案.doc_第2页
江滨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方案.doc_第3页
江滨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方案.doc_第4页
江滨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滨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关于开展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试验工作的通知(农技土肥水函201137号)精神,决定在水稻等作物上开展肥料利用率试验,通过2011年多点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对比试验,进一步摸清常规施肥下水稻等作物的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现状,以及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的效果。二、试验设计(一)处理每个试验设8个处理,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无氮、配方施肥无磷、配方施肥无钾。常规施肥处理的施肥量可以用上年度种植该作物品种的农户常规施肥的施肥调查数据的平均值确定,不能由做试验地块的农户自己决定。各处理详见2011年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处理设计表)2011年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处理设计表 单位:kg/亩单位养分常规施肥处理配方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常规无氮常规无磷常规无钾配方施肥配方无氮配方无磷配方无钾1作业站N7.360 7.367.36 6.3506.356.35P2O53.683.680 3.682.012.0102.01K2O3.68 3.68 3.680 2.562.562.560园区N7.360 7.367.36 6.7006.706.70P2O53.683.680 3.682.202.2002.20K2O3.68 3.68 3.680 2.802.802.800小区N7.360 7.367.36 7.3907.397.39P2O53.683.680 3.682.562.5602.56K2O3.68 3.68 3.680 3.263.263.260(二)小区排列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具体办法是选择1个代表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的农户地块,先分成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2个大区(每个大区2亩)。在2个大区中,相应设置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小区外还要划定50m2小区设置无氮、无磷和无钾小区(小区间要有明显的边界分隔),除施肥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各处理布置如下图(小区随机排列):保护区(宽2m),田埂(宽0.35m)保护区排常规施肥区保护区常规施肥区常规无氮区常规无磷区常规无钾区灌水口 灌水沟(宽0.5m)配方施肥区配方无氮区配方无磷区配方无钾区排配方施肥区 保护区(宽2m)(三)供试作物、品种供试作物为水稻龙粳26号或龙粳21号。供试肥料 氮肥为尿素,含氮(N)46%,。 磷肥为过磷酸钙,含磷(P2O5)27%;。 钾肥为硫酸钾,含钾(K2O)40%(四)试验点 试验点基本情况序号统一编号管理区作业站地块名称试验负责人负责人电话农户农户电话供试作物供试品种1154243G20110412A001111-1王美云3756232刘海波3756232水稻龙粳262154243G20110412A0022园区2苗喜3756100王琴3756100水稻龙粳213154243G20110412A0032园区2苗喜3756100王琴3756100水稻龙粳264154243G20110412A0042小区试验田苗喜3756100雷金芝3756100水稻龙粳215154243G20110412A0052小区试验田苗喜3756100雷金芝3756100水稻龙粳261作业站肥料利用率试验各小区施肥方案 克/50m2处理氮(尿素)磷(过磷酸钙)钾(氯化钾)底肥追肥分蘖期11叶期常规无氮区0001020690常规无磷区4803603600690常规施肥区4803603601020690常规无钾区48036036010200配方施肥区518311207558480配方无氮区000558480配方无磷区5183112070480配方无钾区5183112075580园区肥料利用率试验各小区施肥方案 克/45m2处理氮(尿素)磷(过磷酸钙)钾(氯化钾)底肥追肥分蘖期11叶期常规无氮区000920410常规无磷区4323243240410常规施肥区432324324920410常规无钾区4323243249200配方施肥区492295197548473配方无氮区000548473配方无磷区4922951970473配方无钾区4922951975480小区肥料利用率(“3414”)试验各小区施肥方案 克/50m2处理氮(尿素)磷(过磷酸钙)钾(氯化钾)底肥追肥分蘖期11叶期常规无氮区0001020690常规无磷区4803603600690常规施肥区4803603601020690常规无钾区48036036010200配方施肥区399240160722618配方无氮区000722618配方无磷区3992401600618配方无钾区3992401607220(五)样品采集1.土壤样品:播种前取0-20cm混合土样,每个试验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采集一个混合样即可,同时填写采样标签。2.植株样品:于收获前1-2天,在每小区内,避开水稻边行和两端的水稻(边际效应),随机而均匀地在不同的水稻行内选取3个1m长的样段,拔出水稻,沿根茎结合处,剪去根系,取地上部分,作为一个植株混合样品。在样品袋内标签上标明小区号、处理名称、样品号、试验地点、采样人、采样时间。1个网袋内放2个标签。风干后,称量并记录植株风干重,然后脱粒。脱粒后,记录籽粒风干重量。接着各取茎叶、籽粒100g左右的样品,称重、烘干(50-60,6-8小时),计算风干样含水量。烘干样粉碎后,密封保存,用于测定氮、磷、钾养分含量。(六)观测记载试验期间,记载播种期、移栽期、成熟期等生育期,同时,填写田间管理登记表。水稻生育时期调查表 单位:月、日生育期处理播种期移栽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常规无氮区常规无磷区常规施肥区常规无钾区配方施肥区配方无氮区配方无磷区配方无钾区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调查表农艺性状处理株高(cm)亩有效穗数(万/亩)穗长(cm)成穗率(%)每穗总粒(个)结实率(%)千粒重(g)理论产量(公斤/亩)常规无氮区常规无磷区常规施肥区常规无钾区配方施肥区配方无氮区配方无磷区配方无钾区水稻产量调查表处理小区产量(kg)亩产量(kg)亩增产(kg)增产率(%)常规无氮区常规无磷区常规施肥区常规无钾区配方施肥区配方无氮区配方无磷区配方无钾区(七)考种和测产1、产量测定(1)穗数和千粒重的测定在小区中,随机取1m长的样段3个:现场记录穗数;风干后,称量植株风干重,穗脱粒后,称量风干籽粒重,数1000粒,称风干重(g)。(2)水稻实收产量采用人工全区收获,现场记录水稻收获籽粒产量,并取样测定籽粒水分含量、含杂率。2、计算公式(1)水稻实收产量(kg/亩)=含杂率(%)=含水率(%)= 100%(2)水稻生物学产量(kg/亩)= 收获指数(%)= (3)千粒重(g):从收获的水稻籽粒随机数出两组,每组各500粒,分别称烘干重,以克表示,两组重量相差不得超过平均重量的3%-5%,否则应做第三份。(4)穗粒数(个)= (5)亩穗数(个)= (6)理论产量(kg/亩) = 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10001000)(八)分析测试1.土壤分析项目:Ph值、有机质、无机氮(碱解氮、全氮)、有效磷、有效钾(速效钾、缓效钾)。2.籽实、茎叶分析项目:氮、磷、钾。注意及时分析测试籽实和茎叶养分,以免因霉变等影响测试结果。3、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测定籽实与茎叶产量,测算作物经济系数。三、试验要求试验点要选择在中等土壤肥力水平的地块。每个试验可单独进行,也可结合当地正在进行的“3414”试验进行。与“3414”试验结合的,可在“3414”试验中增加4个处理,即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处理,但该“3414”试验的2水平一定要设计为配方施肥处理的各养分投入量。四、肥料利用率的计算(以氮为例)(一)常规施肥下氮肥利用率的计算1.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的计算首先分别计算各个试验地点的常规施肥和常规无氮区的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计算公式如下: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籽实产量籽实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籽实产量100。2.常规施肥下氮肥利用率的计算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常规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产量无氮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氮肥利用率=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二)测土配方施肥下氮肥利用率的计算1.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的计算首先分别计算各个试验地点的测土配方施肥和无氮区的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计算公式如下: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籽实产量籽实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籽实产量100。2.测土配方施肥下氮肥利用率的计算测土配方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测土配方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产量无氮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氮肥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三)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