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doc_第1页
语文课堂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doc_第2页
语文课堂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doc_第3页
语文课堂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doc_第4页
语文课堂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当代著名的科学家、美籍华人李政道先生说:“一个只依赖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发展的,但是一个抛弃祖先的民族也是不会有前途的。”中国的真正崛起和为世人所瞩目,应该建立在对整个中国古代文明(包括儒学优秀教育遗产在内)的再发现与再认识的基础之上。 新课标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包涵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但是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位置:最大的“小学科”。语文的阵地正在被蚕食。作为一所外国语学校,外语是特色,是龙头。数学是亮点,理化是支柱。各种名目繁多的竞赛、考试、逼迫学生即便在周六日,都奔波在各类补课班中。再加上,前几年语文教学中,一切面向中考,一直致力于抓基础知识,满足于猜题押宝。语文课除了讲,就是读、背,除了仿,就是抄、写。在传扬传统文化时,也仅仅局限于“照本宣科”或“因循守旧”,没有更好地扩展语文课堂的空间,传统文化的美质被扼杀了。学生学得味同嚼蜡,没有了兴趣,失去了主动性。教师强拉硬拽,教得精疲力竭。面对语文肩负的继往开来,传承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和现实的无奈,我们全体语文教师不悲观、不抱怨,不抛弃。在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问题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小有收获。一、加强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我们语文教研组,在初一年级成立之初,就确立一条铁的纪律:着眼6本教材中的古诗文、书法、楹联等知识链,结合学校开发校本教材的需要,为自己开列有关读书目录,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的素养。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礼记、诗经、楹联知识趣谈、菜根谭等成为老师们枕边案头必备之书。对此,学校是大力支持,只要有书目,学校都会把书买到,送到手中。其次,利用备课教研的时间。我们首先认真钻研、讨论、吃透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唯如此,在授课时,教师才能深情投入、真情流露,引导学生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语文老师大多担负着班主任的工作,每学期的评语也是展示教师自身魅力,引导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的绝好机会。如鼓励学生多读书时写“多闻识者,犹广储药物也,知所用为贵。”,让学生认识到主观努力重要性“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劝戒学生及时该掉小毛病,养成良好的习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二、“语文课堂”是传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语文教学不管是语文基础知识或基本能力的教学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它所有要传授的内容和知识,都是前人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因此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传授传统文化。创设具有文化氛围的语文课堂。把教室的板报、教室门口的特别关注栏、教室外统一规划的学区文化栏作为宣传、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开辟书法专栏 ,讲解书法知识、学生书法作品展;开辟传统节日专栏,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古诗中的传统节日等知识的宣传学科口号亮起来。课前,师生共诵语文口号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语文课堂的特色:有“纳百川之流成大海,通千古文章显文采”,有“胸有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智不坚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14班学生坚持背诵少年中国说选段等,都是一些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具有激励性的词句。天长日久,既丰富了积累,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古诗文的诵读风雨无阻。司空图说:诗“俯拾即是,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予不奇,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水采平。薄言情语,悠悠天韵”。优秀诗歌都具有脱口而出,自绕情味的特色,自会使学生“如逢花开,如瞻岁新,如过水采平。”仿佛看到古人风貌,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使人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各年级组的语文老师在学期伊始就明确的领读任务。每天的语文早读时间,有相应老师通过喇叭,利用朗读音频资料,或运用本身的朗读魅力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吟诵,一起沉浸在诗歌“美”的意境中。 有许多传世佳篇已经被谱成曲,成为现代流行歌曲的一部分。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李商隐的无题等, 我们师生一起聆听,一同吟唱的方法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借助优美的旋律完成对诗歌意境的多角度审美。 探索新课程传统文化教学的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在推进课堂改革和校本教材研发的过程中,我们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即:设置项目(必要的引领。因为学生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总是有限的。因此,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为了对传统文化真正的感知、感悟和感动。例如:孔子为了持守自己的信念,一生颠沛流离,忍饥熬难,用自己的苦行,去维护和传播他所信奉的真理;陶渊明对黑暗现实的透彻观察,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的政治理想。)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小组交流筛选资料,课上展示与理解主题,人物,赏析内容有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学生背诵也轻松自如。 )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立足教材,拓宽思路)。例如: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们让学生在自己的积累库调取苏轼的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晓景记承天寺夜游等篇目;刘禹锡的陋室铭,我们会补充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词中语言清丽,画面灵动的篇目;李白渡荆门送别,连带他的秋思将进酒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究,自己查找资料,整理印制名家系列小报,系统地介绍他们个人资料,文学风格、名篇赏析等内容,人手一份。迄今为止,我们已经有苏轼、李清照、陶渊明、李白、杜甫等14期。课堂设置上,每两周两节阅读课。为避免阅读无目的,开学初,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安排,设计阅读主题,可以按体裁,可以按作家,可以按风格。例如:八年级上册,设计了战争、莲文化、桥文化。按作家分:陶渊明、陶弘景、杜甫等。然后每一个月一次读书笔记交流。学生与大师们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走近了屈原,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近陶渊明,理解什么是高洁;走近苏轼,理解什么是豁达总之,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体悟,并在熏陶渐染中走近一个个伟大的灵魂,从而接受精神的洗礼,实现文化高效传递。立足教材,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深刻内涵。文以载道。教师只有立足课堂,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代表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堪称人格典范,以他们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典籍传承着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的崇高道德标准和。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入世的态度;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胸怀;白居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对劳动人民生活艰困的深切同情;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以及客居异乡的无奈与痛楚。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荣辱不惊杀身成仁的正气在散步中,我们看到儿子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在胡适我的母亲中,我们看到一个有着“温良恭俭让”传统美德的母亲;在信客中,看到信客的诚信的高风亮节。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 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三、 开展活动或专题研究型课堂,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活动为传统文化教育注入活力。我们举行了“吟诵国学,铸造精神长城”“经典墨海须畅游,书香弥漫伴成长”的经典阅读活动扩大学生的积累。毛笔字大赛、“国学知识竞赛”、“中华古诗文竞赛”、趣说民俗等活动。开展名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中,开展了“古今优秀谜语鉴赏”讲座,楹联知识知多少的等讲座。在去年的国庆六十周年之际,我们开展了“爱国诗文朗诵”比赛,50多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齐声朗诵屈原的离骚、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选,还有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真是气吞山河、地动山摇。本月的23日,我们将邀请专家做关于“国学”的知识讲座。活动增强了语文竞争力。课堂内外相辅相成。上星期,裕华区作文展示课在我校举行。一位老师讲关于人物描写的作文时,参课的学生,随口举出,关于林黛玉、王熙凤、鲁智深等人的描写,听课老师竟疑为提前准备。在国学知识竞赛后,我们只负责把答案发下去,具体的解释有学习小组合作查找,讲解。活动持续一周时间,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极大激发了同学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